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燕萧艾(明朝) >

第97章

燕萧艾(明朝)-第97章

小说: 燕萧艾(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玉心里清楚,论谋略,自己或许明白王爷的心思,可是几仗打下来,自己真的发现,原来打仗,自己知道的还只是兵法,跟王爷他,根本不能比。
  但也想不通为何撤退呀?
  “只有我们真的撤了,他们才会出来。”朱棣轻声笑道:“耿炳文是何人?张士诚那样骂他,他都无动于衷,我们在这儿骂几天,怎么可能就让他出来了呢。”
  “那王爷何意?”
  “如何城外一连几日没有停息的叫骂声忽然停了,他们会怎么想?”
  张玉点头,“燕军是不是以为叫不出来,撤走了?”
  “对。若是我们只是驻扎在这儿坐等,哪怕是真的等上十年,他也未必出城,别忘了,三天前他刚刚吃过我们伏击的亏,所以他一定心存戒备,就算我们撤军,他们也未必真的相信,但是骂阵就不一样啦,你们都以为本王打算把他们骂出来,所以耿炳文也会这么想,反而不会怀疑本王是否会偷袭了,现在咱们再撤走,他们就真的相信了。”
  张玉心服口服,“那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入夜之后,大军绕进山里,待命吧。”
  “是!”
  “短则半日,长则一日,耿炳文一定会有动静的。”
  可是燕军在深山里等了一天一夜,真定城下真的没有半点儿动静,朱棣不解,自己低估耿炳文了吗?
  这时,哨骑急急返回山中,禀告:王爷,朝廷北伐的大将军,耿炳文被押送回京都了。
  “什么?”朱棣简直有些听不懂了。张玉也是楞住了。
  “王爷,是真的。城内已经撤掉戒严了。”
  朱棣哈哈大笑,直摇头道:“本王真的高看朱允炆了。全部下山,收拾残局,返回北平1
  “是!”
  原本以为精挑细选的老将加上十几万的大军,应该很快结束战斗,清剿燕军才对呀,谁都没想到前方传回来的居然是一败再败的战报。朝堂震动!
  朱允炆不仅是生气,还有些害怕,四叔到底身为何人?自己一再的低估了他。
  “爱卿们,此事到底应该如何办才好?十几万的军队居然打不过刚刚起兵的燕军?这不是太可笑了吗?”
  齐泰跪道:“皇上,臣听说,前几日您把耿炳文召回了京都,可有此事?”
  “是呀,十几万的人,半月不到,被他输得连一半都不到了,朕再不召他回来,岂不是输得一人不剩?”
  齐泰着急道:“皇上啊,恕微臣斗胆,您不能召他回来呀,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即使耿老将军损兵过半,所剩人马也和燕军旗鼓相当,并不能确切的说就是咱们输了啊。”
  黄子澄斜眼道:“他都损兵过半啦,还不算输?那怎样才算输?非要被燕军打得片甲不留才叫输吗?”
  朱允炆也道:“齐大人,耿老将军既然打不过四叔,我们换别人就是啦,再说,老将军年纪大了,打不过是很正常的,朕不会怪他的。”
  梅殷气愤的望向黄子澄,“你一个翰林学士,懂什么打仗?战场之上,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以一战两战论输赢?”转而看向朱允炆,跪道:“皇上,您应该赶紧命耿大人回到战场,不能让他回来呐。”
  方孝孺不乐意了,“听荣国公这话的意思,是要让耿老大人死也要死在战场喽,皇上乃仁义之君,岂能做这样不近人情的事?”
  “方大人,您是文墨大家,我不与您咬文嚼字,枉做口舌之辩。”梅殷奏道:“皇上,史上先败后胜的比比皆是,老将军的确输了几战,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断定他北伐一定输了,最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够最终消灭朱棣?微臣相信他能,因为他身经百战,他精通兵法,他一定知道如何打这场仗的,至于为何输了这几场仗,我们离战场千里之遥,尚不了解经过,又怎么能妄下结论呢?”
  齐泰也道:“皇上,如今召回耿老将军,无异于自行认输呐。”
  “你说什么!”朱允炆有些生气,“朕已经下诏,想来老将军应该已经到京了吧。”
  梅殷跪道:“皇上,老将军就算不敌朱棣,但是他是亲自与朱棣交战的将领,他很熟悉对手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在这一点上,朝中目前无人能敌,你把他找回来,不论换谁去,都不具有这样的优势呀。”
  这时,李公公进来通传:长兴候耿大人回来了,殿外候命。
  “让他进来。”
  耿炳文进殿就跪下了,痛心疾首道:“皇上,老臣有负您的重托呐,老臣罪该万死!”
  其实朱允炆是很生气的,他就想不明白为何会输呢?但是相比生气,自己更加着急,再看他如今这般自责,还是算了吧。
  “长兴候请起吧。朕不怪你就是啦。”
  耿炳文跪着往前挪了几步,恳切道:“皇上,求您了,让老臣回去,老臣不会再给您丢脸了。”
  黄子澄抄着手,好笑道:“耿老大人呐,您出兵不到一月,损兵过半,那是六七万人的性命啊,您说得真轻松,皇上岂敢再把几十万将士的性命交给你?”
  耿炳文自责道:“黄大人说得对,这几场仗失利,老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皇上,求您给老臣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吧。如今老臣已经了解朱棣用兵的方式了,老臣有信心,能够打败他。皇上,您再相信老臣一次吧。”
  朱允炆有些为难,犹豫道:“老大人征战辛苦,要不然先回府休息几日,再说吧。”
  “皇上,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既然已经开战,老臣哪有休息的道理啊,老臣请求即可赶回真定,老臣一定扳回战局的。”
  齐泰和梅殷也跪地请命,这时,黄子澄给朱允炆递了个眼色,朱允炆只好道:“几位爱卿,此时关乎北伐大计,是朝廷重要决定,朕还是再思量思量吧。你们先退下吧。”
  “皇上……”
  “退下吧。”
  几人只好退出大殿,朱允炆问道:“刚才爱卿有话要说?”
  黄子澄点头道:“皇上,您真的打算让耿炳文重新回去吗?”
  朱允炆想了想,缓缓点头,“他们说得有道理,朕虽然不懂打仗,但是耿炳文身为老将,朕应该相信他,再给他一次机会。”
  黄子澄忙摆手道:“皇上,这万万不可呐。”
  “为何?”
  “皇上,您想啊,您是天子呀,天子的诏令岂可随意更改?再者,微臣一开始就不赞同用老将,若是依皇上您当初的心思,咱们用年轻的将领,或许早就解决问题了。”
  “爱卿的意思是,朕换下长兴候,任用年轻的将领?”
  黄子澄郑重的点头,“皇上,老将就是老将,是跟着先皇打天下的,他如今的一切荣华富贵是先皇赐下的,他感念的是先皇,效忠的也是先皇,不是皇上您呀,您说,他能忠心的为您拼命打仗吗?”
  朱允炆皱眉道:“爱卿会不会多想啦?朕看长兴候不会如此对朕的吧。”
  黄子澄咂嘴道:“皇上,您想呀,耿炳文已经封候了,就算打赢了这场仗,还能得到多高的爵位?就算皇上您会厚待他,他如今已经年老,享不了几天的福了,他为自己着想,又何必那么辛苦,为您去拼命呢?”
  黄子澄越说越带劲,“皇上,依微臣看,根本不是那朱棣有多厉害,根本是耿炳文他不想尽全力罢了,他征战一生,如今好不容易享福了,哪里再肯上战场送死呢?”
  “可是刚才长兴候明明恳求朕让他重回真定的啊。”
  黄子澄谄媚道:“皇上,您往深了想,他打了败仗,我们都以为是朱棣厉害,不会责备他,他就算再上战场,输个彻底,您也不能拿他如何,但是您若把他换下来,让别人去了,结果打了胜仗,您说他耿炳文还能有借口吗?”
  “这……其实朕本来召他回来,就没打算再让他回去,爱卿这么一说,那就换别人去吧。”
  “皇上圣明!”
  “那依爱卿之见,朕这次派谁去为好?”
  黄子澄笃定的奏道:“皇上,这次就用年轻的将领,他们需要军功建业,而这一切就指着皇上您赐给他们机会了,所以,只有他们才肯真正的为您拼命。”
  “那爱卿意于何人?”
  “皇上,您还记得,当初削藩周王朱橚的时候,曹国公李景隆吗?他借道河南,出其不意包围了周王府,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周王,此人机智果敢,很有大将风度啊。”
  朱允炆点头赞同,“算起来他是朕的表弟啦。”
  “就是呀,您和他才是真正的皇亲,听说这个曹国公自幼熟读兵法,说起话来,更是很能让人心服,微臣想,他肯定能胜任三军统帅。”
  “他好像没有真正打过仗吧。”
  “皇上,谁是天生就打过仗的呢?那些所谓身经百战的老将,不都是一战一战打过来的吗?再说这个曹国公,他和耿炳文不一样,耿炳文的尊荣是他自己挣来的,名正言顺,可是李景隆是世袭了他父亲李文忠的爵位,毫无功绩却添居高位,所以呀,他的身家荣辱全指望着皇上您啦。您说,他还能不拼命吗?”
  “爱卿言之有理。”
  “是皇上圣明。”黄子澄谄媚。
  “那即刻召曹国公来见朕。”
  良久,李景隆进殿,叩首拜见。
  朱允炆暖暖笑着,“曹国公快起来,赐坐。”
  “多谢皇上,皇上您找臣弟有何事?”
  “朕想让你带兵去剿灭燕军叛乱,如何?”
  “什么?”李景隆差点儿没从椅子上摔下来,强装镇定呵呵道:“皇……皇上,臣弟,臣弟……”听说老将耿炳文都给朱棣打得惨败,自己去?去找死吗?
  “你不愿意?”
  “没有!”李景隆思索再三,实在找不到借口,只好硬着头皮道:“臣弟领命!不知道皇上打算给臣弟多少兵马?”
  “朕授权给你,全国兵马,任你调遣。如何?”
  李景隆一听这,立马来劲儿了,昂首挺胸,保证道:“皇上,您放心吧,小小燕军,根本用不着这么多兵马,臣弟一定不辱使命。”
  朱允炆还是不放心,又道:“朕让武定侯郭英随军出征,也好协助你。”
  “多谢皇上!”
  八月底,李景隆被授命为大将军,征调全国兵力北征,武定侯郭英强行拖着残躯随军。
  

☆、花园邂逅

  这下朱允炆彻底放心啦,这么长时间,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啦。
  秋风正盛,一园春景却让人感觉不到萧瑟和凉意,朱允炆快意的在绿叶中穿行,百花前驻足。
  红艳的秋海棠随风摇坠,淡粉色的木芙蓉纯洁娇嫩,串珠般的黄天竹倒缀在绿丛中,花中浓郁大气的月季……
  帝王家的后花园总是百花争艳的地方,所谓各放异彩,哪怕是看着,也让人心怡,真真儿的赏心悦目。
  “皇上,您今儿心情这么好,那去哪位娘娘处?”李公公眯着眼笑道。
  朱允炆笑吟吟的看了眼他,闻一闻左边的花,再闻一闻右边的花,“朕一会儿去看看贤妃吧,她弟弟出征,听说她还哭了,朕一会儿去翎羽殿吧。”
  “是。”
  “前头什么声音?”朱允炆快着步子,伸头一看,立刻回身抬手,身后所有人噤了声音。
  李公公嘘着声音问道:“皇上,要不要让燕妃娘娘接驾?”
  “接什么驾呀?你没看到她在玩着呢吗?”朱允炆隐在花丛后面,让所有人无声退后,看着前头不远处的萧艾,嘴角不由得上扬。
  听到前头萧艾和几个丫头笑声朗朗:
  “小姐,再高点儿,再高点儿……”
  萧艾一边放着手里的线,一边抬头看着早已飞成一个点儿的风筝,噘着嘴笑着,“已经看不见啦。”
  “那就把手里的线都放掉,看看到底能飞多高嘛。”柳儿眯着眼睛往上看,“小姐,你跑快点儿。”
  “不能再高啦,一会儿真起了大风,收都收不回来。”
  元思清脆的声音道:“回头让李公公给咱们多扎几个玩儿。”
  “娘娘一直想要一个老鹰的,可惜那李公公画得丑死啦,娘娘,下一次,咱们去请个宫里的画师,专门给娘娘画上一个。”
  “哎呀,真的看不见啦。”萧艾使劲儿的望着天空,急得蹦着眺望。
  ……
  朱允炆轻声吩咐道:“派人包围这里,不许任何人过来打扰。”
  “是。”
  “哎呀,你轻点声音,让他们都小声点儿。”
  燕妹妹,自你进宫以来,朕还是头一次见到你这般活泼。
  萧艾忙转动着手里的线轴,将风筝拽回来,一边收线,一边后撤,终于“看见啦,看见啦,还以为断掉了呢。”
  “小姐,你看月亮都出来了,一会儿天该凉了,咱们快收了线,回去吧。”
  “我不。”萧艾饶有兴致的拨弄着手里的线轴,一会儿往回拽,一会儿咕噜噜的往外放,看着天上的“大蝴蝶”忽大忽小的,脖子都酸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