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燕萧艾(明朝) >

第93章

燕萧艾(明朝)-第93章

小说: 燕萧艾(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圣明!”
  朱允炆高兴了,“那你们看,征集多少兵力?任谁为主帅?”
  瞬间无一人说话了,大家心里都清楚,朝廷许久没有战事,建国这么多年,即使有仗要打,也都是藩王带兵出征,朝堂之上,一时间到哪儿去找个三军主帅出来?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黄子澄前思后想,终于跪地,“皇上,如今,我们已经没有能够迎战燕军的大将啦。”
  朱允炆吃惊,“怎么会没有呢?当年跟着皇祖父打江山,那么多能征善战的王公,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黄子澄跪道:“皇上,随先皇征战的那些将军,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华云龙,廖永忠等将军已经过世。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洪武二十五年,蓝玉案发,十几年间,冯胜,常茂,李善长,唐胜宗,傅友德,梅思祖,陆忠亨,郑遇春等二十多位将军以连坐罪处决,全家抄斩,如今朝中早已没有像他们那样可打仗的将军啦。”
  朱允炆心里咯噔一声,“偌大个朝廷,你告诉朕,没有可以打仗的将军?”皇祖父,您把这根带刺的棍子,是不是剔的也太干净了些?
  梅殷此时不想再讲话了,梅思祖乃身生父亲,因胡惟庸案连坐,自己也因此被遣去了山东,哼,先皇啊,你当时可想到会有今日?
  方孝孺道:“皇上,中山王徐达并没有被株连,他的三个儿子尚在……”话还未说话,齐泰打断道:“方大人,你难道不知道中山王徐达和朱棣的关系吗?他的儿子,能用吗?”
  “有了!”黄子澄奏道:“皇上,武定侯郭英尚在人世,他跟随先皇南征北战,可谓是身经百战呐,他可用。”
  齐泰摆手道:“武定侯如今已有六十五岁,他早年间大伤小伤的,如今只能卧病在床了,早已不能站立,更别说骑马打仗了。”
  “那……”黄子澄想破了脑袋,终于,“皇上,还有一人,长兴候,耿炳文,此人随先皇征战时,已经功至大将军,之后又被先皇封为长兴候,而且,他的长子还娶了您的皇姐江都公主,算是皇亲,一定会为皇上好好打这一仗的。”
  朱允炆赶紧问道:“那他多大年纪了?”
  “额……六十六岁。”
  “这长兴候比武定侯还长一岁,朕怎么好用他?”
  黄子澄叹气道:“皇上,大明定国已经三十二年,当年随先皇征战的将军肯定已经年老,不过听说,这长兴候,身体比那武定侯好,好像没那么多病。”
  朱允炆有些犯难,“那要是不用这些老将呢,年轻一些的将领,都有谁?”
  “皇上圣明,依微臣看,就应该重用一些青年将领。”
  梅殷忙道:“皇上,臣以为还是任用开国大将比较好,年轻的将领,都是在军营中训练出来的,没有真正的实战经验,相比较那朱棣,可谓是身经百战,他是个极不好对付的人,此一战,就是要扬皇上天威,所以为安全起见,还是应该任用老将。”
  “姑父言之有理,四叔是个很会打仗的人,所以,朕应当选一位比他威信高的老将。”朱允炆点头,随之扬声道:“明日召耿炳文觐见封他做大将军,领兵北伐1
  “那皇上打算征调多少兵马?”梅殷问道。
  朱允炆想了想,“既然决定北伐,还是速战速决的好,那就三十万吧。四叔八百人起兵,如今几座城池加起来应该也不超过五万,朕用三十万,应该够了吧。”
  “皇上圣明。”黄子澄笑道:“我们用六倍于他的兵力,想那朱棣好日子到头了,他甚至都不敢应战了吧。”
  方孝孺哈哈道:“是啊,要是他能有自知之明,主动投降,那是最好的啦。”
  “皇上天威所到之处,必定吓得那些贼子胆颤,臣估计咱们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北平,他们肯定不战而降呀。”
  “哈哈哈……”
  梅殷听着他们一唱一和的,好笑的摇摇头,又奏道:“皇上,还有一事。”
  “说。”
  “既然,您已经决定讨伐朱棣,那其他的藩王,您也不需要再有顾忌了,毕竟他们现在多数是向着朱棣的,臣以为还是要先下手,削掉剩下的藩王较好。”
  “不可!”方孝孺道:“此时削藩,只会把其他人逼向朱棣那边。”
  朱允炆道:“方爱卿言之有理。”
  梅殷又道:“那就先抓起来几个,皇上也不要下诏削藩,只是把他们召回京都,留他们在宫里,好吃好招待着,不就可以了?”
  “那姑父以为朕应当召哪几位藩王?”
  “离朱棣最近的一个,也是所有藩王中,势力最强的,大宁的十七王爷,朱权。”梅殷笃定道:“他的藩地最远,实力也是最强的,光甲兵就有八万,加上朵颜三卫,战车战马,势力不容小觑呀。若他调头帮助朱棣,那可就太危险了,还有十五王爷,朱植,他的藩地在广宁州,他同样离朱棣很近。皇上应当速速召他们回京。”
  “好!”朱允炆点头,“就照姑父说得办。眼下最后一事,讨伐四叔的诏书,就由方孝孺大人写吧,您乃当世第一儒学大家,文笔过人,此事就交给你办吧。”
  “是。微臣遵旨。”
  方孝孺大袖一挥,转身面向百官,大声道:
  天子诏:盖闻天下贤德之主,先承祖上基业,后立国身之本,今帝承□□伟业,施仁德之政,实乃臣民百姓大幸!
  谓闻汉朝刘濞,祸乱为首,妄自为帝,引七国之乱;唐朝德宗,二朱祸朝,爪牙之才,暴奉天之难,至唐之末路;灭祖祸国,诛道欺民,辱声尤闻,永世为鉴!
  今,北有鹰犬贼人,枉为先皇四子,不思报国,好战嗜杀,北燕之地,桀纣横道,妄以螳臂当车之才,图谋奸邪篡逆之事,祸国殃民,天下耻矣!
  为防历史之覆辙,鉴于时期之非常,圣诏天下,谴使发兵,卷土北伐,普天臣民,当尽肝脑涂地之忠,诛奸贼!
  

☆、朱权来京

  虽然已经入秋,但御花园里依旧郁郁葱葱的,到处开着红花,黄花,紫花……还有那正值时节,满园盛开的桂花。
  “小姐,您看这儿有这么多桂花。好香啊。”
  萧艾随手拈起一枝,鼻尖轻嗅,“真的很香。柳儿,你看这里的桂花有好几种颜色呢,那边的是堰红的,还有那儿,银色的。”
  “我还是喜欢小姐手中,金色的。”
  “我记得晋王府的桂花也是金色的,”萧艾轻轻一笑,“我还记得,那天咱们和刘王妃她们吵了一架,然后咱们的香囊也没做成。”
  柳儿喏喏道:“三王爷以为小姐喜欢桂花,把云华宫上下全摆满了桂花,唉,现在想想那时候在晋王府的日子,好像已经隔了要几辈子了,‘八月桂花香’,那时候,咱们看到桂花,多稀奇呀,可是现在感觉也没那么香了。”柳儿凑了凑鼻子,“小姐,若是三王爷还活着……”
  “这儿的花太多了,所以没了味道。”萧艾眼目满园的桂花,沉吟道:“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三王爷,若您在,事情或许就不是今天这样了……
  这时,元梦匆匆跑来,“娘娘,皇上找您呢,让您去奉天殿觐见。”
  去前朝?萧艾有些吃惊,可还是快步赶过去。
  萧艾踏进奉天殿的大门,金龙宝座之上却不见朱允炆,大殿一侧站着一人,待那人转过身子,萧艾又惊又喜,忙欠身道:“十七王爷。”
  “起来吧。”
  “十七王爷,您怎么会在这儿?”萧艾笑着上前,却又紧张道:“您不会也被皇上削去了爵位?”
  朱权一笑,“没有,皇上请本王回来坐坐。”
  “坐坐?”萧艾听不懂。
  朱权好笑道:“真的只是坐坐。”
  萧艾想明白了,“皇上是担心您会帮王爷,对吗?”话刚说完,忙四处看看。
  朱权哈哈朗笑,“话都说过了再四处看,可就没用啦,放心吧,小丫头,本王既然敢站在这儿这么和你说话,自然是有把握的。大侄子一心想做个君子,窃听这种事,他不会做。”
  “十七王爷好像比皇上还小呢,干嘛叫我小丫头?”看到宁王,萧艾心里是很高兴的,至少他代表着,宫外。
  “你希望本王叫你,侄媳妇?”
  萧艾没理他。
  朱权哈哈大笑,“冲着三哥,本王也不会认的。”
  “那,并非皇上要见我,而是您,宁王爷,是吗?”
  朱权点头。
  “宁王爷找萧儿有事?”
  “没事,”朱权负手,叹息道:“只是替三哥来看看你,谁都没想到你最后竟然进了宫,成了允炆的妃子。若是三哥活着,以他的性子,只怕会拼命,当然,”朱权好笑道:“若三哥活着,父皇也不会下那样一道圣旨了。”
  “这是什么意思?”
  “你不明白?你进宫就是父皇为了压制四哥,若是三哥还活着,根本用不着你。”朱权叹了口气,“四哥在乎你,所以,你进宫那是必然的,不过真的不明白,父皇是如何想的,那么多儿子,却偏偏立孙子做储君,明明知道四哥对你的感情,却偏偏让你做允炆的妃子。”朱权摇摇头,有些好笑。
  “父皇,相比较他作为一个父亲,他更是一个君王,只要能压制四哥,感情,是不会在他考虑之列的。”
  “但是先皇对您是不一样的,对吗?”萧艾平静道。
  “又是三哥告诉你的?”
  萧艾轻轻一笑,“是我自己看的,先皇给了你,所有藩王都没有的兵力,给了你,所有藩王都没有的,自由。”
  朱权温暖笑着,“所以,他在本王的心里,始终是个父亲。”又看向萧艾,问道:“你知道皇上下诏北伐了吗?”
  “知道。”
  “那四哥可麻烦了。”朱权戏笑着,“据本王所知,四哥好像没多少兵马,但是允炆征兵的调令上,说的是,三十万呢。小丫头,怎么想的?”
  “我……不知道。”
  “若四哥被抓,被杀,你打算怎么办?”
  “我不会独活。”
  朱权一皱眉,“真不明白,四哥到底哪点好啦,他这个人,冷默心肠,多疑阴险,狠毒非常,你怎么会喜欢这样的人呢?”
  好像很多人都这样说王爷,萧艾有些委屈,仰起脸,质问道:“你们都说王爷,如何如何的坏,纵然如此,可是你们有没有替他想想,真正的愿意理解他?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四哥的不易到如今,无人不敬怕几分。朱权轻轻一笑,“四哥这辈子有你,是他的幸运。”
  “你为什么不喜欢王爷?”
  朱权看着萧艾婆娑的眼泪,犹豫的开口,“二十五年,蓝玉将军忽然以谋反罪被诛杀,全家问斩,这件事你不会不知道吧。”
  “知道。”
  “蓝玉将军的大女儿许给了蜀王,他的小女儿原本是许给本王的。本王从小就很喜欢她,可是她无辜惨死,本王怎能不恨?”
  萧艾就听不明白了,“这跟王爷有什么关系?”
  朱权好笑,“蓝玉将军,是否谋反?大家心知肚明,此事对谁最有好处,大家也心知肚明。”
  “什么意思?你是说此事对王爷最有好处?”
  “如今朝廷起兵北伐,你不就能看出来吗?朝中无人,这就是四哥最像看到的。”
  萧艾替王爷叫屈,“所以,你就因为此事可能对王爷要好处,你就不待见他,可是王爷他,什么都没做,不是吗?”
  “难道她就该死吗?她,不也什么都没做吗?”
  “那你为什么不去怪先皇?”
  朱权也流出泪来,恨恨道:“本王管不了那么多,此事,谁受益,本王就跟谁过不去。四哥恨不得就盼着蓝玉将军一家落此下场呢。”
  萧艾望着他,忽然大笑,“十七王爷,看着你喜欢的女子死去,你却无能为力,因为处死的她的是你的父皇,你不敢有怨言,所以,你就把所有怨恨放在王爷的身上!你这是在为你自己的懦弱找借口!”
  “你说什么呢!”朱权大声呵斥。
  “我明白了,”萧艾想起,“也就是蓝玉将军的事不久,你从京都回大宁,特意去了趟太原,因为你那时就下定决心,不帮王爷,所以,你要帮三王爷,对吗?”
  “没错,本王的兵力是所有藩王中最强的,但是本王不想争皇位,所以,不论他们谁想要争皇位,都免不了要本王的帮助。而于本王,手持那么大军权,不帮不倚,就会被忌惮,三哥四哥之中,本王必须选择一个,但是本王愿意帮三哥,所以,本王就去了太原。”
  萧艾苦笑,王爷就是这样背了委屈。
  “本王也是实在没想到三哥会忽然病死。”朱权叹息。
  萧艾皱眉问道:“关于三王爷的死,我想不明白,虽说是病死,可是总该有个原因,对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