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燕萧艾(明朝) >

第47章

燕萧艾(明朝)-第47章

小说: 燕萧艾(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母妃的确是因病过世的,不过她的病逝是人为的。我的母妃是父皇一个很宠爱的妃子,加上相继生下我和朱橚,我印象当中,母妃的身份还是很尊贵的,可没过两年,正赶上父皇一心准备着与陈友谅的生死决战,无心顾忌我们,其他的人也就有了除掉母妃的机会,等到母妃发病的时候,早已无力回天了。”
  朱棣终于咽下了那欲出的泪水,狠狠的看着静静孤立在深山中的无名石碑。
  “可是,这些王爷怎么知道的?”
  朱棣早已恢复了平静的声音:“当年的事情很明显,很多人都知道。只不过我那时和朱橚还小,即使是自己的母妃,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没有说话的权利。”
  “王爷,那先皇后为什么不说句公道话,大家不是都夸她敦厚贤淑的吗?王爷为什么不找她主持公道?”
  “先皇后吗?”朱棣嘴角上扬,轻声一笑,平静道:“她的确是敦厚贤淑,但是那不过是代表她或许不会去害人,可那并不表示她会帮人。”
  当年自己和朱橚在她房前跪了两天,只为收回母妃的尸身,可是没有一个人问过。
  “皇上呢?”
  “父皇应该不记得我母妃长什么样了吧。”朱棣说得那样随意。
  萧艾听得揪心,一汪泪水流下,“那您母妃的遗体呢?”
  “先皇后说,母妃尸身浮肿变形,有失皇家体面,不让列入宗庙,更不让入皇家墓棱。”朱棣闭着眼睛,缓缓道来,好像这些事都是别人的事。
  一颗冷掉的心是不需要伤痛的。
  “王爷。。。。。。”萧艾颤了颤嘴唇,她不知道他的心里到底有多少伤痕。
  “王爷,我们替您母妃的衣冢除除草吧。”如今这里早已杂草丛生,若不是有心甚至根本不会发现这里有一座坟。
  “不用了,毕竟这里是我偷偷置下的,让别人知道不好。”
  萧艾走到朱棣跟前,伸出小手握着朱棣一根手指,却不料朱棣一把环过萧艾,按着她的头伏在自己的怀里,萧艾没有说话,闭上眼睛,伸手环住了他的身子。
  朱棣贪恋着这良久良久的一丝温暖,不愿放开,可是如今有多不舍,就会有多不忍心。。。。。。
  不似清早赶去方山那般,如今回城,两人牵马步行,一路逛回府宅。
  张玉站在府门前,看见朱棣回来了,远远的迎上去,说道:“王爷,周王爷来了,在里面等了很长时间了。”
  “知道了。”朱棣看了看萧艾,笑道:“你也去见见吧。”
  “恩。”萧艾现在知道了,周王爷朱橚也就是皇上第五子,是王爷的亲弟弟。
  

☆、周王朱橚

  来至大堂,只见一人负手而立,背对大门似乎在欣赏着屋内摆设,听见有人过来了,自然回身。
  “哈哈,四哥,你可叫弟弟好等呀,你去哪儿了?”此人朗朗而笑,见朱棣回来,直接伸手拉过朱棣坐下。
  “去了方山。”
  “我前几日也去过,四哥每年回来都要去那里,母妃地下有知也会很安心的。”朱橚拍了拍朱棣的肩膀,又笑道:“这个小丫头是?”
  “燕萧艾,从小在我府上长大的。”朱棣笑着看了看萧艾,揽手介绍道:“五王爷,我弟弟。”
  萧艾欠了欠身,道:“燕萧艾拜见五王爷。”
  “你起来吧。”朱橚听到四哥居然这样介绍自己,想来这丫头在四哥心中不一般呐。
  “谢五王爷。”
  萧艾也一直在打量着他,浓眉之下一双幽深的眸子,高挺的鼻梁显得英气十足,略显薄的嘴唇少了些血色,仔细端看之下,的确和王爷有几分相似,可又不很像,一身威武豪气更是透着随意潇洒。
  朱橚看了看萧艾,一拍脑袋笑道:“我想起来了,她是你当年收养的那个小孩吧。”
  朱棣点头。
  “都长这么大啦,当年在四哥府中见过一次,还真没看出来,长得还挺好看。”
  萧艾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去。
  “萧儿,你先下去吧。”朱棣温言道。
  “是,萧儿告退。”萧艾先后向两位王爷行礼,退身出来。
  “四哥,你刚才不会是带她一起去的母妃那里的吧。”朱橚实在好奇,伸着脖子问。
  “清早出门,遇到她的。”
  “那四哥一路上分两路走,你不会是带着这小丫头出去玩去了吧?”
  “你怎么知道我分两路?”
  “你的大队人马可是路过开封的,那可是我的封地,听说你到了河南,我岂有不迎的道理,可是你居然不见,我可是你亲弟弟,哪能不知道你呀,自然知道你不在。”
  “我的确不在。”
  “好呀,四哥,你打着给父皇找寻进献之物,从南到北,东晃西晃了两三个月,原来是带那丫头玩去啦。”
  “是。”
  “哈哈哈。。。。。不过也是,我前些年私自离开藩地,被父皇削去了爵位,两年之后才恢复,若不是给他采办,想四处玩玩,哪有那么容易呀。”朱橚大喝了一口茶,问道:“她既早在你府中,你为什么不要了她?”
  朱棣浅浅一笑,道:“我在等她长大。”
  “哈哈哈。。。。。。四哥好耐心,看来过两年,我就有小嫂子了。弟弟恭喜了。”
  “你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
  “没什么大事,知道你来了京都,我随后就启程来了,听说你前一段时间北征索林帖木儿,受了伤,就想来看看,现在看到你没什么事,自然也不用问了,我走了。”
  “那好。”朱棣不留,因为藩王回京必定引起皇上警觉,每年只有在朝堂之上,朝见父皇的时候能够见一见,连离京都要分先后,更何况四下交往呢。
  朱橚起身告辞,正要出门,却又转身回来笑道:“瞧我差点儿忘了,父皇说下午让我们进宫去。”
  朱棣点点头,道:“知道了。”自己原本是准备明日一早进宫请安的。
  “父皇如此着急见你,想来是京中蓝玉大案还未结束,父皇急切想知道边塞的情况吧。”
  “战事的详情我早已派人禀告父皇了,他这个时候急召,应该不完全是为了边塞的事。”朱棣嘴边一笑。
  朱橚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微点点头,道:“那弟弟走了。”
  朱棣颌首。
  “张玉。”
  “是,王爷。”
  。。。。。。
  午饭过后,萧艾准备回房,却见柳儿走过来,见她气色好多了自然高兴,迎了上去:“柳儿,你好些了吗?”
  柳儿点头,挽过萧艾的手,“小姐,咱们出去逛逛吧。”
  “好啊,不过先生呢?怎么不让他陪你?”自从有了张玉之后,柳儿好想很少主动要和自己一起上街了。
  “王爷忽然交代了他什么事情,出城去了。”
  “恩,那走吧。”
  两人对京都完全不熟悉,不知道哪里好玩,哪里热闹,又是两个姑娘家出门,所以她们倒是没走远,一路随意逛逛。
  都说南方秀美如画,的确如此,即使是在这清宵寒冷的隆冬时节,依旧不失风雅。
  宽阔的街道整齐大气,低檐雅致的作坊铺子错落有致,屋顶斜铺叠置的青砖小瓦婉约秀气,此时年根,街道上分外热闹,到处一派安定和谐,蒸蒸日荣的景象。
  “小姐,您看那儿。。。。。。”
  萧艾顺着她手指方向,见到几个和她们差不多大年纪的姑娘,身着曲裾曳地,绸带束腰,外罩轻纱软锦褙子,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婀娜多姿,婉转灵动。萧艾见了也不免心露赞美之意。
  再放眼瞅瞅,江南女子多如此,就连半老的妇人挽起发髻也是算得上是丽人了。果然是一方山水一方人呐。
  柳儿凑着鼻子,哼哼道:“回头我也要买一身那样儿的衣服。”
  “没关系,咱们玩咱们的。”萧艾探头看到前面不远处正在热闹的围着一群人,时时鼓掌叫好,便拉着柳儿也走过去,只见人群中间几个人正在表演曲艺,询问之下才知道这是凤阳花鼓,唱的是《凤阳歌》,曲调轻快,萧艾乐滋滋的听了一会,可是也只是听个热闹,因为自己完全听不懂唱的是什么。
  抽身出来再往前,时不时能见到玩杂耍打把势的,萧艾两人本就好兴致,乐得这般热闹,到哪儿都要伸伸脑袋,驻驻脚。
  走过街道尽头,转弯过去,萧艾惊讶,前面竟是座高耸的古刹。
  气势壮观,瑰丽辉煌,古色古香,及至山脚下,仰头望去,更觉古刹高耸云端,隐隐听到浑厚沉重的钟声悠扬。
  登山半日,终至山门,一路之上随处可见上山下山的香客,站在鸡笼山上俯瞰四周,萧艾才真的感觉到这座山水之城的美丽。
  听说马皇后去世时皇上为给皇后超度,特意修葺扩建了这寺庙,并亲题“鸡鸣寺”三个字做匾。
  满山浓萌,翠色浮空,古柏参天,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萧艾里里外外转了半日,已是夕阳漫卷,朦朦烟雨了,既然兴致已至,便下山了。玩了好半天,终于目光不再看着玩的上面了,因为两人都饿了。
  此时两人正站在一小摊面前,土灶中热腾腾的热气飘出老远,早就闻到香味啦。
  “店家,这是什么?”
  一个笑吟吟微胖的妇人喜道:“小闺女,外地来的吧,这可是咱们应天府很有名的小吃,如意回卤干,要不要来一晚?”
  萧艾扽了扽柳儿,见她也点头,于是两碗如意回卤干上桌。
  尝了一口,萧艾转身对店家笑道:“真的很好吃呀。”
  那妇人听了,乐得又给萧艾的碗里添了些,:“闺女说话真喜人,你别看我这摊子小,每天就这小碗,我要卖出去一百多碗呢,现在天这么冷,我收摊得早,这是今天最后一锅了,卖完我就回家去啦。”说着在面前的围腰上擦了擦手。
  哇,萧艾见店家如此善谈,也仔细的听着,因为她发现这儿的人说话很快,需要很仔细的听,大概明白之后,回道:“您的手艺这么好,生意那自然是好,店家,这是萝卜吗?”萧艾夹起桌子上一小碟里的小菜。
  那妇人回头看了看乐道:“对,那是腌萝卜,就这饭啊面条啊一块吃,特别香的。”
  萧艾吃了一块,咸咸脆脆,还挺好吃,萝卜还可以这样做呀,切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腌制咸咸的,伴着香油,真的挺好吃的。
  “姑娘打哪来呀?北边?”和萧艾听不懂他们的话一样,这店家听着萧艾说话不像本地的,而且还带着儿化音,毕竟是京都脚下的百姓,这些见识还是有的。
  “是,我们从北平来。”
  店家张圆了一张嘴,一本正经道:“哦!那么远的地方过来的呀,想是家里有亲人在这里,来一起过年来了吧。”
  萧艾咽下豆干,笑道:“是,我们是头一次来京都,刚才去鸡鸣寺转了转,这里好热闹呢。”
  店家一听,忙摆手道:“鸡鸣寺哪里热闹?姑娘若是找游玩的地方,应该去夫子庙呀,那里是国子学,书生会去那里的什么贡院考试,因为各地的书生一来就住几个月,有的就长住下来,那里特别热闹。”
  “夫子庙?”萧艾饶有兴趣。
  “对,供着个读书人喜欢的叫。。。。。。”妇人拍了拍脑袋道:“孔夫子,对孔夫子,唉,读书人喜欢个吟诗作画的,那里最是你们这种小姐公子喜欢去的地方。”一边擦着萧艾旁边的那张桌子,一边道:“那些东西,咱们可不喜欢,还是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好,我平时贩菜的时候打那走,什么时候都能听见那的歌舞声,还有那一艘艘游船在秦淮河上飘着。”妇人停下手中的活,想了想,好像自己也就能这样形容了,于是回过头,看着萧艾道:“我小的时候那里就很热闹,大明建国之后,那里成了国子学,现在更热闹。姑娘倒是可以去那里看看。”
  萧艾两人已经吃完,起身付完银子之后,颌首笑道:“多谢店家相告,若是有机会,我真想去看看。”
  萧艾刚走,又来了一桌客人,那妇人又很热情的和他们聊起了下个话题。
作者有话要说:  秦淮河:南京一景,明朝时期最为繁荣。今在南京夫子庙一带,夫子庙即祭拜孔夫子之地。朱元璋将夫子庙改为国子学,使得周围更加繁荣。
鸡鸣寺等皆是古代景致。
朱元璋祖籍凤阳,当时民间出现很多歌颂朱元璋的民谣,代表系列,凤阳歌,凤阳花鼓是戏曲一种。
求收藏,求评论,谢谢亲们。

☆、风起云涌

  朱棣约莫着父皇午朝已毕,换了赤罗朝服,头戴梁冠,脚踏云头履,因为知道此次进宫是父皇私下宣召,故未带笏板,进宫去了。
  通传之后,由宫人引着进了华盖殿的内室。
  朱棣右腿半跪,朝着正坐在金锦缂丝罗汉榻上的皇上请安道:“儿臣叩见父皇。”
  “老四来啦,起来吧。”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