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燕萧艾(明朝) >

第12章

燕萧艾(明朝)-第12章

小说: 燕萧艾(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艾心里一酸,眼泪差点儿流出来,死死的攥着拳头,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可是心里七上八下的,思绪再也无法平息,咬着牙只有一句话:“我不会嫁给你的。”
  看着额勒伯克汗慢慢站起身来,蕴含的怒火直逼人心。眼睛直直的盯着萧艾,说道:“我听毛伊罕说,你只是住在燕王府,不是王妃也不是郡主,以你的身份,应该也算看得起你了。而且我亲自修书给大明皇帝,表明心意想结为朋友,我想大明出嫁你这样一位女子换得边塞安宁,大明皇帝不会不答应吧,就算你对大明王朝无足轻重,到底你是燕王府的人,我倒很想和燕王爷交个朋友。”
  这句话直直的刺在了萧艾的心里,萧艾脚下一软,摔坐在地上,狠狠的望着他。
  大汗似乎被她的眼神激怒,快步走到萧艾面前,用手杖捅了捅萧艾的身子,冷笑道:“我实在想不出来你不愿意的理由,凭你这等身份,我想嫁到我这王庭不算委屈你吧”
  萧艾强忍着眼泪,用尽全力一字一字的说道:“我不会嫁给你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毛伊罕挡在萧艾面前,跪在大汗跟前,哭着说:“求求父汗,放了萧艾吧。您不是答应让她回去了吗?”
  额勒伯克汗冒火的眼睛简直能杀死人,一脚踢开毛伊罕,举起手中的手中狠狠的落在萧艾的脖子上,鹰头一转,露出锋利的尖刀,寒气直逼颈项。
  大帐里的气氛冷到冰点,简直能冻死人。
  “我这个人不喜欢听人说‘不’字,尤其是女人,伤了大汗的自尊,是会死人的。到时我可不管打不打仗的问题了。你可要想清楚。”说着手中的尖刀已经抵到萧艾的脖子,划过冰凉的刀锋,丝丝热血顺着脖子流出来。
  萧艾看了一眼大汗,不再说话,闭上了眼睛,可是心里眼里无不写着一句话“死都不嫁!”
  身旁的毛伊罕不断的磕着头求情,可是萧艾什么也听不见,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心里浮现朱棣温暖的身影。
  这样死挺好的,不用再想有一天会不会被赶出王府,不用再听别人议论自己到底是王妃还是郡主……王爷,萧儿如今这样死在这里,你知不知道。。。。。。
  “哈哈……你这小丫头,聪明有余倒是个刚毅的性子,我倒是真的是很喜欢你了,不过你既不愿意,我不会勉强,你们有句话叫‘强扭的瓜不甜’,我喜欢温顺听话的女人,看你这样的脾气秉性,强留下你,只怕我只是给自己找了个危险。”
  “大汗……”萧艾颤抖着声音。
  “你起来吧,你这样的人值得我们蒙古人交朋友,我相信你的为人,说出去的话自然算数,我放了你,我也希望你回去和你们王爷说,开通关市,不要乘机欺诈就好。原本我是打算用你换些物品,不过如今我放了你,是我自愿放了你,我不会用你做交易,我会派几个人护送你回去……”
  还没等大汗话说完一个士兵慌慌张张跑进来,说道:“明军大兵忽然出现,将我们团团围住,现在离我们大营只有三里的路程了,王爷我们怎么办?”
  “废物,他们离我们这么近,你们居然不知道?他们多少人马?”大汗的手杖直直的挥下去,落在那已经吓得直哆嗦的士兵身上。
  “天黑看不太清,约莫着十万人马是有的,也……也有可能七八万。”
  “滚出去!”
  那士兵几乎是撒腿就跑,慢一些不是被大汗的火气震死就是被杀死。
  额勒伯克汗忽然笑着对萧艾说:“看来你说对了。你走吧。”
  萧艾满心的感激,看着大汗,深深一鞠,说道:“大汗为人,萧艾敬服。多谢大汗。”又伸手扶起一直跪在地上的毛伊罕,笑着说道:“姐姐,萧儿不怪姐姐,姐姐不要自责。上次分别后,萧儿一直担心没有机会再见姐姐了,现在这样见面挺好的,既然大汗同意和大明结好,萧儿相信我们以后见面的机会多得是,姐姐不要难过了。”
  “萧儿,姐姐送你走。”毛伊罕看着此时已经站不直的萧艾,哭得似个泪人儿,心中无比自责,萧儿对不起,姐姐不知道你原本伤得那样重,更不应该把你强拖回来……
  出了王庭大帐,就能看到远远的无数火把,左右看不到头,倒像是黑暗中的一面火墙,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半个天空。无数马蹄鸣叫声,彻底打破了安静冰凉的夜晚。萧艾习惯性的在人群中找寻王爷的身影,可是还是太远了,只能隐隐的听见马蹄声不断逼近,萧艾知道必须赶快回去,制止这一仗,这是她答应大汗的,也是自己不希望看到的。
  萧艾借了匹马,骑上一路狂奔,再也不管用不用拉紧缰绳,只要最快的速度就好,只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离火光越来越近了,隐隐的听见有人喊:“有人过来了!”
  速度太快,萧艾根本不会控制马停下来,几乎是摔下来的,可是几乎同时,朱棣赶到了跟前稳稳的接住了萧艾。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熟悉的味道,瞬间驱散了萧艾冰凉的身子。
  看着怀里萧艾这般憔悴的模样,身上脖子上全是血,朱棣狠狠的看着前方,猛地扬起手。
  随即听到无数刀剑出鞘声音,萧艾努力的保持清醒,撑起身子央求道:“王爷,求求你,别打这一仗。”
  “萧儿,这件事不用你管!”语气中含着怜惜,含着怒火。
  “王爷,萧儿求您,别。。。。别打。。。。。求您答应。。。。”全身无力,强撑着的身子,不停的颤抖,眼神却无比坚定的看着朱棣,可是眼前一黑,萧艾倒在地上。
  

☆、朝廷局势

  “王爷,小姐怎么还没醒啊?”柳儿急的直掉眼泪。
  萧艾此时苍白的脸颊烧得通红,额头上颗颗汗珠,身子却冷得直打颤。
  朱棣紧紧将萧艾抱在怀里,用大氅将萧艾的身子裹紧,一言不发,转过头看着李大夫。李大夫惶惶低下身子,拱手说道:“王爷,萧艾小姐的伤口又被蒙古人重新处理过。我之前给小姐用的药性温有助于伤口慢慢缓和而且不会疼痛,可是从砂带上膏药的残渣来看,这位大夫用的药十分烈,用的剂量也很大,这样的药有助于伤口迅速愈合,可是会十分疼,这应该是蒙古族军队战场上处理伤兵的方法,可是萧艾小姐身子弱,用不得这样的方法,而且用药和我用的药相冲突,引起伤口发炎,加上寒气侵体,导致的高烧不退。”
  “可她现在连喝的药都要吐出来了。。。。。。”柳儿哭道。
  朱棣仍是一言不发,只是冷冷的望着李大夫,李大夫却吓得咕咚跪倒在地,颤抖着声音,边说边擦着汗,说道:“王爷别急,如今这样已是最坏,现在慢慢调理,好在这药上的时间不长,只要将伤口反复清理,还是按照微臣用药的方法,再加些消除炎症的,小姐的伤口很快会好转,只是。。。。。。。”
  李大夫面色为难,朱棣说道:“只是什么?”
  “回王爷,微臣刚才所说之法乃外敷用药,可是小姐体内寒气很重,加上一直高热不退,必须让小姐喝下汤药才行。”
  “柳儿把剩下的药端来。”
  朱棣轻轻的将萧艾放到,让她半躺在自己身上,一手拿过药碗,一手掰开萧艾的嘴,一勺一勺的,一点点一点点的,轻轻吹过后喂进萧艾嘴里,吐出来的用帕子擦了,再喂,反复反复,用了两碗药,到底是喝下去一些。
  周围的人没人敢出声,只能静静的站着。朱棣将萧艾放下,平躺在床上,又给她掩好了被子,静静的看了她一会儿。
  “王爷,如今小姐也能喝下药了,微臣相信萧艾小姐很快就会退烧,很快就能醒过来,王爷不用担心了。”
  “有劳李大夫了,你们先出去吧。”
  李大夫作揖告退,转身撞到一个士兵,只见他匆匆来报:“王爷,陈亨将军他们要见您。”
  朱棣望着萧艾,淡淡说了句:“知道了,我马上过去。”手轻抚过萧艾的脸颊,说道:“你们看好她,有事立刻告诉本王。”
  “王爷,您慢些。”朱棣猛地起身,一个踉跄,身子晃了晃。柳儿忙手抚过去。
  “王爷,您已经两天没有休息过了。。。。。”
  朱棣微微抬手打断了柳儿的话,语气清缓,显得有些疲惫,说道:“照顾好萧儿。”
  朱棣来到大帐中,陈亨等几位将军已经等在那儿了。一个个坐立不安,锤拳跺地的。
  见到朱棣来了,还没等他坐下,陈亨急急抱拳说道:“王爷,这一仗您为什么不打?难得额勒伯克主动送上门来,正好省得我们费力寻找,而且我们已经将他们包围了,为什么您又下令收兵?”
  “是啊,王爷,您当时急急发兵,当时的情况已经将他们包围了,将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您却让大家无功而返的又撤回来。军令朝令夕改,如何让将士们服气呀。”
  火真一副满不服气,以死谏言的神态,实在让人动容。
  朱棣静静的听着他们说的,一句话都没有,好像是在等他们发泄完了。
  陈亨见朱棣没什么反应,犹豫了一番,踱着步子,最后还是蕴含着怒火,小声的质问道:“王爷难道是为了那丫头?”
  火真一拍椅子,叫道:“王爷您真的是因为那丫头才让我们收兵的?”
  “将军说得哪里话,军令如山,本王若没有十足的把握怎么会出兵,本王若没有十足的理由又如何会退兵呢。动辄几万将士的性命,本王又如何会因为小小丫头轻易搭上?”朱棣微微一笑。
  听到这话,几位将军倒是安静了许多,陈亨似乎是意识到自己刚才逾越了,忙收了跋扈,拱手道:“那王爷为何?”
  朱棣见状,忽然起身,向着各位将军深鞠一躬,陈亨等人更是大惊失色,连忙扶起朱棣,吓道:“臣等不敢。”
  朱棣笑了笑,说道:“本王这一拜是因为在座的将军都是随本王在这边野苦寒之地驻扎多年的,咱们共同对抗北元,蒙古他们大大小小的势力,在一起打了无数的仗,本王虽为皇帝的儿子,你们自称为臣,可是咱们早已是生死的兄弟。”
  朱棣一番话说得几位将军直掉眼泪,脑海中回想起这么多年守在这偏远之地,多少次都是在刀尖上滚过来的。心中感叹,原来在王爷心中我等如此之重啊。
  张玉一直站在旁边,一句话都没有,静静的听着,心里感叹,好一番厉害的话,不论下面要说什么,先表明了态度告诉各位将军,他们和自己是利益相关的。
  朱棣说道:“既然各位将军都不是外人,有些话本王就直说了。如今父皇初立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名为皇太孙。当初大哥皇太子在时,父皇为了保全大哥稳固的江山,杀了那么多开国大将,让我们这些儿子取代功臣;那么请问各位将军,如今功臣已除,父皇为了保全允炆的江山,又该杀谁?”
  众将军闻言,无不大惊失色,坐在椅子上大气都不敢出,因为他们明白朱棣言下之意,功臣之后,藩王自然是最为皇帝忌惮的势力,而自己就是依附跟随四王爷这个藩王的。
  “王爷这一番话,那是信得过我们,当年火真投降大明,承蒙王爷不弃,我火真誓死效忠王爷。如今皇上立那黄口小儿为皇太孙?别说我们服不服,真是听都没听过。”火真猛地站起来,大声说道,简直像在宣誓。
  朱能说:“是呀,天下哪有越过儿子直接立孙子为太子的?如今皇上用藩王取代功臣,可是藩王的威信在皇太孙之上呀,一旦他继位做了皇帝,将来如何对待他的这些叔叔们?”
  “王爷,我们都听您的,您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对!”众位将军齐声说道。
  朱棣则淡淡的笑了笑,声音不大,但足以敲打人心:“各位将军误会了,本王不打算怎么做。本王想的是,虽然父皇会因为新立了皇太孙而对我们这些儿子有所防备,到还不至于直接有所动作,因为父皇需要我们这些藩王守着边塞,保全大明内部稳定,尽快使国土兴旺,百姓富足,借此提高年幼的皇太孙的威望。可是一旦边境无事,边关无敌,那么我们这些藩王囤聚在这儿的大量军队就会是允炆最大的威胁。”
  “王爷,此言甚有理,我本跟随蓝玉大将征战多年,一心辅佐吾皇,他的忠心天地可表啊,可是如今连他都被说成谋反,听说已经被收了兵权了,我是看清楚了,国家不是内忧就是外患,当时皇上四处征战解决的是内忧,可是内忧没有了,自然就是外患了,而我们这些人就是在为皇上解决外患的。可是如今情况正好相反,如果外患没有了,皇帝考虑的就是内忧啦。”
  “说的是呀,前有徐达将军,后有胡惟庸一事,如今连蓝玉将军也。。。。。。这怕这次又要牵连不少人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