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燕萧艾(明朝) >

第117章

燕萧艾(明朝)-第117章

小说: 燕萧艾(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庸无力抵抗,退往西边的大同府一带,驻军遥望。
  一打即退,复而又攻,朱棣实在无意周旋,不如立刻北上,剿灭盛庸意外全部朝廷军,如平安,如一直在关外袭扰的辽东军。
  燕军南北千里奔袭,由燕军大将李彬与平安交战,怎奈燕军劳累不敌,李彬大败,于是朱棣改变策略,只围不攻。
  大玩攻心战,一来削弱对方斗志,二来,休养一段时间。
  半月之后,已是九月了,凉风萧瑟,经过一个夏暑,平安等南方军稍有倦意,相比较即将而来的大雪隆冬,此时正值时候。
  再看,燕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兵强马壮,在外征战日久,谁都想快快回到北平,但是只有先消灭了敌人,才能回去。
  于是乎,朱棣看时机成熟,号角齐鸣,燕军一拥而上,平安大败,退守大同府,与盛庸合兵。
  朱棣又无意周旋,带着燕军凯旋回师啦。
  很快,塞外已经开始飘雪了,燕军大都得到休息,但是朱棣还是亲自率领小股人马,北上东进永平府,剿灭一直隐而不患的辽东军。
  这里地势险要,长城要塞,又是军事隘口,实在可进可退,所以这里,任何一方想要全力进攻,一举拿下,都不是短时间的事儿。
  上次永平危机,朱棣一封书信摆平了敌军大将,可是,当时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压境,朱棣区区几万人,迫于无奈,无法与辽东军对持,就出塞找朱权去啦。
  而现在,形势逆转,朱棣可以回过头来收拾他们啦。
  辽东总兵杨文上一次中了朱棣反间计,又中了伏击,这次他可长记性了。最好的办法,坚守不出。
  这边火真的暴脾气可受不了啦,天天的骂人,眼下又跑到朱棣的大营中,吵吵:“王爷,您赶快出个主意呀,坐在这儿干等着是什么意思嘛?”
  朱棣清眸浅笑,“火真将军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有啊,有啊,”火真出主意道:“既然强行攻城不行,咱们就利用地形,巧妙的攻城,末将看过来,东边山峦起伏,西边地势较低,若是我们先派一队人马在西边佯攻,目的是吸引大量辽东城内的守军,咱们的人从东边悄悄翻墙进城,所谓,声东击西,属下调个个儿,声西击东嘛。王爷,如何?”
  “朱能他们以为如何?”
  火真皱眉,“王爷,您怎么就知道,末将跟他们说过啦?”
  朱棣轻声笑道:“因为火真将军有了这么好的主意,是一定要告诉大家的。”
  火真一拍大腿,“王爷,您也说我的主意好,对吧,朱能他们偏不同意,简直气死我啦。”
  “将军勿生气,本王只说你的主意好,但是并不适用对辽东作战。”
  “这是为何?”
  “朱能他们没说吗?”
  “说啦,辽东地势复杂,易守难攻。”火真砸着嘴,“我也知道易守难攻,所以才想出了整儿主意嘛,您说,他们又不出来,虽然都是攻城,总归是省些力气了嘛。”
  朱棣微微点头,笑看着他,“将军此法随妙,但不治根本呀,既然此处易守难攻,我们为何不引他们出来呢?”
  “他们不是不出来嘛。”
  “所以才说,引他们出来。”
  火真眼睛一张,喜冲冲道:“王爷,是不是已经有主意啦?”
  朱棣点头。
  “那赶快呀。”
  “本王的主意,就是先按兵不动。”
  火真身子后撤,撇嘴道:“这是啥好主意嘛?”
  朱棣浅笑,“此不战处,实则有战。其一,本王兵临辽东,他们必定草木皆兵,誓死相抗,可是本王却久围不攻,他们自然稍有懈怠,这叫‘温和慢炖’,其二,一旦他们稍有松懈,燕军也就没那么可怕了,届时,本王再派少数弱兵,引战,这叫‘抛砖引玉’,其三,咱们的先遣弱兵会先败一战,让他们尝到甜头,彻底放松,这叫‘欲擒故纵’。只要他们打开城门,主力出现,咱们尽可以一网打尽。火真将军,您看,如何?”
  一番说完,朱棣拿起案上书卷,慢展翻看。
  火真咽了咽口水,“哈哈哈……王爷这是连环计呀。”
  “火真将军,本王看,快过年了,您还是没事就是街上转转吧,置办些东西,也好喜气些呀。本王治军不严,燕军松懈怠慢,杨文高看我们啦。”
  “哈哈哈……末将一定热热闹闹的遛街去,您要买些什么吗?”
  朱棣低头看书,“你去吧。”
  “是!”
  朱棣眉头一皱,嘴边淡笑,看来萧儿不喜欢这些诗,几乎没怎么看过嘛。
  很快,辽东总兵杨文发现,这么些日子了,燕军也不攻城,探子总能看到他们的士兵在大街上晃悠,看来他们也着急想得那么厉害。
  首战,杨文先遣一万余人应战,但是不敢离城池太远,燕军也是一万人,边打边退,丢盔卸甲,仓皇逃窜。
  次日再战,燕军再败。
  杨文大喜呀,朱棣是咋得啦?是不是快过年,没心思打仗啦?没有几日,杨文急于向朝廷建功,主动求战。
  主力大军不下五六万人,出城五里之外列阵,朱棣亲自领兵三万与之对阵,杨文又是一通的辱骂耻笑。
  笑声未绝,忽然脸色大变,两边密林处高立“燕”自大旗,横扫一眼,不下十万。
  赶紧下令回城。
  那哪来得及?
  激战一天,日暮时分,杨文大损,终于率领残部回到城中。
  事情并没有结束,盛庸一路从大同进军,又包围了保定府,不过上次朱棣解保定之围时,在城中安置大量军队,防的就是,盛庸卷土重来。
  然,另一路平安大军却直上,支援辽东来啦。
  这次他和杨文合兵一处,攻打通州,蓟州一线。
  这些地方是朱棣最早起兵拿下来的,属于燕军后方,非常的易守难攻,朱棣看得出来,他们的目的不在攻城,只是为了牵制自己南下而已。
  故,断断不能在此浪费精力了。
  走出营帐,脚下之地,依旧是塞外,朱棣心里起了一丝苍凉,伸手试了试冰雪,又是一年冬去春来……
  

☆、临别之殇

  自朱允炆上次下旨幽禁萧艾,栎临殿的门再未开过。花圃中草草绿色,看不出春意,零零落叶,也看不出秋意。
  萧艾披着斗篷走出屋子,伸手触凉,开始飘雪了,原来又冬天了。
  望着头顶四方的天空,还差三天,四十个月了。
  “柳儿,看你这日子的脸色好多了。”萧艾挽着她的手。
  柳儿努着嘴,抿笑道:“也不知道那字条是谁扔进来的?到底能不能相信。”
  “我相信,”萧艾笑着,“我相信张玉先生还活着,如今栎临殿前后都有人把守,丢进来的消息,一定最可信。”
  “活着就好,”柳儿听得心安,“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望着前面厚重的朱红大门,门栓未插,可是门外是金锁银链。
  萧艾平静一笑,“不知道,反而心安了许多。”
  “小姐,我们回屋吧。”柳儿扶着她回屋,可是还未转身,便听到外面铁链落地的声音,这个声音在萧艾两人听来,格外刺耳醒目,因为那扇门已经好久没有动静了。
  随着铁链声消,那门打开了,一双黑色玉鞍高筒靴立于门口,无需抬眼,单看那遮蔽毡靴的金纹秀边裙摆褶子,萧艾欠身:“皇上。”
  “起来吧。”隔着远远的,朱允炆冷着声音,嘴角微咧,原来她都是认衣服的吗?这么久没见,她居然连看都不看一眼。
  萧艾起身,望着他,没有说话。
  片刻寂静,朱允炆抬步走进来,与萧艾隔了一段距离,转身看着她,“没有话想问?”
  萧艾摇头。
  “但是朕,有话想告诉你。”朱允炆进屋坐下,示意萧艾走上前去,“其他人都下去吧。”柳儿等人出去,关上了门,但是映着屋外逐渐大的飘雪,屋内渐亮起来。
  朱允炆眼里依旧温和如水,淡淡的开口,却刺痛着他自己,“四叔济南战败,其实此事你是知道的,但是你佯装不知,跑到朕跟前,求情!”
  萧艾心惊,手藏于袖中,低头下去。
  “还有更早的时候,四叔起兵夺下北平,你知道消息的那天晚上和皇后吵了一架,朕怕你受委屈,特意问了皇后,她说,只是告诉了你,四叔起兵的事。当时朕真的觉得可笑,原来你想让朕以为你是从她那里知道的,对吗?”
  萧艾有些慌。
  “再早些时候,早到在你进宫之前,朕的身边忽然新调来了一位宫女,齐雅。”朱允炆尽力平静着声音,“燕妹妹,还要朕说得更清楚些吗?”
  萧艾一下跪在地上,“皇上,事情不是您想的那样,这些事跟齐雅没有关系?”
  “承认了?”
  萧艾自知失言,倒吸着冷气。
  “四叔都已经把细作安排上了朕的床榻,是不是很可笑?”
  “皇上……齐雅她怎么样了?”
  朱允炆苦笑,“朕不是四叔,朕一片真心待人,纵然她是带着目的的,所以,她还是奉天殿里伺候的丫鬟。”
  萧艾安心了,“皇上,您是何时知道的?”
  “朕从来没有意识去怀疑自己身边的人,所以,齐雅来到朕的身边,朕毫无怀疑,直到那次,你听到四叔病了,在大殿前跪着,后来昏迷不醒,那次齐雅忍不住去看你了吧,虽然已经是后半夜了,但是这是朕的后宫,齐雅是朕身边的人。”
  萧艾心里微颤,他居然那么早就知道了。
  “所以,后来四叔起兵的消息,其实是她送给你的,但是你居然想出了利用皇后这个幌子,燕妹妹,你够处心积虑的呀。”
  “皇上,当时您为何不拆穿?”
  “毫无意义,朕不会动你,也不会动齐雅,说不说的,有什么区别呢?再说了,你的确很想知道四叔的消息,不是吗?”
  萧艾抬头,“皇上……”
  朱允炆摆手打住,“提到四叔,你只有‘对不起’三个字,朕不想再听了。燕妹妹,”朱允炆眼里一丝哀伤,“朕以为,齐雅不会告诉你,四叔在东昌大败的事,朕祭天祭祖也都瞒着你,没想到你还是知道了。那天,朕以为你又要来求情,但是没有。当时朕心里还高兴了下,没想到,第二天,你居然戴孝,公然跪在了百官上朝的大殿前面。”
  “朕知道,你不是来找朕的,要不然不至于跪在殿外,对吗?你是跪给四叔看的,对吗?”朱允炆抿了抿嘴,“逼朕杀了你,再逼着四叔卷土重来,对吗?!你可知道,当时若朕真的下令处死你,怎么办?”
  “我无话可说。”
  “朕到底是输给你了,到底,不忍心。”朱允炆凝望着萧艾,“燕妹妹,知道朕为何输给你吗?”
  “皇,皇上仁慈……”
  朱允炆苦笑:“因为,朕在乎你,而你,不在乎朕。”
  “皇上……”
  朱允炆再次抬手,“若是道歉,不必了。”
  萧艾摇头,“我想说,谢皇上。多谢您这么纵容我,宽恕我,这是我一直都想说的话,您对我的宽容,换来的却是,王爷的攻城掠地,所以我害怕见您,‘对不起’,我根本说不出口,感谢的话,也说不出……”
  朱允炆扯着一丝微笑,“朕以为你会怪朕,废了你,囚禁你呢?”
  “我并非不知道好歹,您对栎临殿的供给照旧,那样做,只是为了让我过个清净的生活而已。”
  朱允炆轻不可闻的叹了口气,“纵然你用命赌,朕输了,但是这次朕还是输得很高兴,因为你的目的,达到了。”
  萧艾心里一紧。
  “四叔自三月份起,大小战役没有停息过,从河北到山东,到河南……”
  萧艾望着他,这样的消息,自己日夜期盼,但如今心里,不知悲喜。
  “燕妹妹知道河南在哪儿吗?淮河以北,一旦四叔跨过淮河,他就逼近长江了,”朱允炆皱着眉,苦笑道:“离朕近了,离你也近了。”
  萧艾望见他眼里居然是绝望的神色,“皇上,您不是说过吗?绝对不手软,王爷毕竟没有过淮河,不是吗?”
  “有什么差别吗?”
  “按时间算,王爷在黄河打了两年多,若要跨过淮河,只怕……”
  朱允炆摇摇头,“朕告诉你,四叔现在还在关外呢,根本不在中原,可是根本没有差别。如今在关外牵制他南下的军队,已经是朕能派出的全部兵力了,虽然他这几年南下的速度很慢,但是朕已经跟他耗不起了,耿炳文的五十万大军,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盛庸的三十多万大军,还有各地的守军,淮河,长江一线的军队,朕能调的都调走了。他还烧了朝廷在徐州的屯粮。”
  萧艾大吃一惊,事情,远远超出预料。
  “如今长江防线早已是外强内虚,只怕抵挡不了多久了。”
  “皇,皇上,”萧艾于心不忍,“听王爷说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