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燕萧艾(明朝) >

第114章

燕萧艾(明朝)-第114章

小说: 燕萧艾(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张将军醒啦。”
  朱棣眸子微漾,赶紧跑去。
  “王爷,您腿上还有伤呐,您慢点儿。”徐管家扶着他,在进张玉房间的时候,朱棣掸开了徐管家的手,平稳的缓着步子走进去。
  再看张玉,拖回来的时候,缥缈着的最后一口气,已如死人一般,昏迷半个多月,除了清粥和汤药,什么都不能进食,如今的他面色枯黄清瘦,鸠形鹄面,虚软无力的躺在床上。
  “王爷。”张玉胳膊撑着床,侧身颌首。
  朱棣扶起他,又拿着枕头给他垫着,然后自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多谢王爷。”
  “醒了就好。”
  张玉嘴唇几张几合,话未说出口,眼睛已经红了,小心询问着,“王爷,纳哈出将军呢?”
  朱棣眉眼微低,没有说话。
  张玉明白了,沙哑着声音:“老将军,他,都是为了救我,我那时已经意识不清了,但是我知道老将军在护着我,若是他不管我,他是可以冲出去的……”
  朱棣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张玉接过杯盏,才发现,自己的两只手如今根本动弹不得,如同刺骨一般的疼痛,刺激着他更加清醒难受。
  “这次的事情,是本王的错。你,纳哈出,李皋,还有几乎全部的精锐……是本王的过失。”
  张玉心里一惊,李皋也没了?
  “王爷,属下能问您一句话吗?”
  朱棣点头。
  “为什么您忽然进军速度那么快?绕过盛庸,的确是迫使他南下的好办法,可是您连续攻下几座城池,速度太快啦,如此一来,我们的士兵疲惫作战不说,也助长了士兵骄躁的气焰,而盛庸就是抓住了我们这点。”
  “本王知道。”
  张玉又皱眉道:“谈及盛庸,他怎么会对您用兵的方式那么熟悉?属下曾经打探过,他虽然在李景隆手下是个都督,但是也是个莽夫,如此精通兵法,倒叫人吃惊呐。”
  朱棣看着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悲喜,“本王回答你的这两个问题,他的手下有一位谋士,高贤宁,这次将计就计,故意留出薄弱部分,引本王入阵,正是出自此人之手。此人是济南城的一文人,那年,本王带着萧儿路过济南的时候,曾经见过他。”
  “这么说,早在去年咱们围攻济南的时候,您就见过他?”
  朱棣点头,哼笑一声,“本王倒是小瞧他了。”
  张玉不解,“可是,为何从未听您提起过呢?”
  朱棣眉宇一蹙,搓着手指道:“他,曾经对萧儿动过心思。”
  “啊?”
  “他还说,如今本王这样,萧儿不会原谅的。”朱棣平静道:“他只是个外人,甚至不知道萧儿进了宫,可是他为什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张玉明白了,关心则乱,那人的话不论有意无心,总之,目的达到了,“所以,王爷围攻济南三月,也不愿意放弃借道此处南下,对吗?”
  朱棣轻轻一笑,“不完全是,但是这却是本王必须拿下济南的原因。”
  “王爷,”张玉劝道:“属下知道您着急小姐,但是打仗是急不来的,尤其是咱们这样步步艰难的时候,行差踏错,就是永不翻身呐。”
  “本王知道,”朱棣微笑,“只是本王上书讨要萧儿一事,她在宫里的日子势必更加的难过,本王承认,想到这里,本王没法冷静。”
  张玉转动着手中的杯盏,“王爷,那如今该怎么办?”
  朱棣望着他,轻答一句,“不知道。”
  张玉眼睛豁得瞪大,从未听王爷说过这样的话。
  “攻进京都,已经变得遥遥无期了,而萧儿,”朱棣咽了咽声音,“若是之前本王还有能力跟朱允炆谈条件,现在,没有了。她眼下留在宫里也挺好的。”
  张玉看着他嘴边依旧一抹微笑,那样平静的话语,眼里却满了痛楚。
  “王爷,上次送信,不是说小姐这些日子过得挺好的吗?您还是别太担心了。”
  “本王只怕护不了她,她真的要一直待在宫里了。”
  张玉听着他前后矛盾,心绪起伏的话,也知道他心里有多难受,尤其是在眼下这样的情况下。
  “王爷,您要振作起来,眼下不是最难的时候,不是吗?而且,盛庸他们必定乘胜进军,若是咱们一直没有动作,只怕他们很快就会朝北平来了,倒时咱们就被动了呀。”
  朱棣眸子露出一丝笑意,“不用担心,本王只是有些累了。”
  “属下真恨自己现在这个样子,不能为您分忧……”
  “王爷。”屋外一声轻唤。
  “进来。”
  道衍信步走来,朝着张玉轻轻点头,丝毫没有寒暄的意思,直接转向朱棣,“王爷,不知道齐雅姑娘何故,忽然送了些东西回来,来人没找到您,就交给了属下。”
  “东西呢?”朱棣起身,他本能的知道,是萧儿。
  道衍拿出一丝帕,交给他。
  朱棣打开,是自己送个萧儿的那支簪钗,是什么意思?
  “王爷,还有一句话?”
  “快说。”
  道衍随意道:“萧儿在宫里等着王爷呢。”
  朱棣一把攥着簪钗,她一定是知道了自己战败的事了,她现在如何了?
  “这几日,宫里有消息回来吗?”
  道衍佯装不知,皱眉道:“王爷说的是何事?不过,今日有一个人要见张玉,属下告诉他,张玉昏迷着呢,就先安置下了。”
  “去把他找来。”朱棣这才想起来,每次消息来回都是张玉接手的。
  “是!”
  不时,道衍带来一人,那人跪道:“王爷,燕妃娘……萧艾小姐和她的丫鬟跪在奉天殿广场上,百官上朝看见了,进言皇上此事,如今皇上已经废了妃位,幽静起来了。”
  “发生什么事了?”说一出口,朱棣着急,他怎么可能知道,“退下吧。”
  “是。”
  道衍低眉抬眼的打量着朱棣,脸上挂着一丝微笑。
  朱棣伫立良久,思绪翻腾,忽然开口道:“道衍,召集所有将军,书房议事!”
  “属下这就去!”道衍得意的摸了摸自己的大脑袋,只要能救回王爷,自己其实并不在乎那位小姐的死活,不过好在,小皇帝菩萨心肠呀。
  朱棣抬脚欲走,只听见张玉挣扎着要起来,“王爷,属下也要去。”
  “你安心养伤吧。”
  “柳儿在宫里,属下无法安心的躺在这儿,多出一份力,属下多一份心安。”
  朱棣抿着嘴,劝道:“您还是安心休养吧。你全身多处刀伤剑伤的,快点养好身体,本王等着你再上战场。”
  “王爷!”张玉大声叫了句,“王爷,如今小姐更需要的是您的捷报。”
  “放心吧,这次本王知道如何做。”
  众将到齐,朱棣命他们召集所有的士兵,城楼下集合,随后身披战袍,手持利剑,登上城头。
  望着低下无数双眼睛投过来的期盼,朱棣心里明白,这就是萧儿希望自己做的。
  “将士们!”朱棣高声喊着:“想我朱棣起兵靖难,已有三年,当初跟着我的兄弟,逐渐都不在了,每想到这里,本王痛心疾首啊,但是,当初本王对你们的承诺,一定要兑现,拜将封侯!”
  朱棣战袍飞扬,热血翻腾,“东昌一败,本王失去了最亲最亲的兄弟,李皋跟随本王多年,和你们在一个营帐里吃,一个营帐里睡,他不仅是你们的兄弟,更是本王的亲人;还有纳哈出将军,本王尊他重他,他告诉本王,士兵不是下属,而是兄弟!兄弟们,你们还记得,年年冬天,都是纳哈出将军给大家送过冬的衣物吗?你们还记得,纳哈出将军手把手的教你们练兵吗?”
  朱棣红着眼睛,哽咽道:“兄弟们,对于他们的死,本王无法接受,也绝对不接受!这笔账,本王要记在盛庸,铁铉这帮人身上!为他们报仇!”
  “报仇!报仇!”下面数万将士高声呼喊,山呼海啸一般的誓死壮言。
  朱能等将军为各自帐下士兵倒酒,朱棣端着海口酒碗,激动道:“我,朱棣向死去的兄弟们发誓,不报此仇,绝不退兵!”
  说完,碗中烈酒倾倒,仰头饮尽。
  下面将士也纷纷回应。
  顿时,一股低迷挫败之气化成一股悲痛愤恨的力量。
  ……
  是年,二月十六,朱棣挥师南下。
  很快探子回禀:平安大军驻扎在真定府,盛庸大军驻守在真定府深州的夹河附近,吴杰大军驻守在济南府的德州。
  很明显,朝廷军自真定府到夹河到德州,从西边到南边,三军连成一线,围堵燕军南下。
  朱棣当即下令,派陈懋等一众年轻将领分兵两路攻击,平安和吴杰,其目的不在于攻下,而在于拖延,因为他必须集中力量攻打盛庸。
  “传令,全军向夹河方向进军!”朱棣知道此次再败,绝无返兵再来的可能,所以,此一战必须赢。。。。。。
  此时已经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花季绚烂,河水湛蓝,碧波荡漾,宁静怡人。
  待查勘了夹河四周地形之后,朱棣开始排兵布阵:“众位将军,本王依旧亲自领兵作为先锋,攻击他们左军。。。。。。”
  火真摆手,“王爷,您上次就是先攻击他们左军,结果他们故意抽调中军去救援,才害得您从中军入,中了他们的诡计,这次断断不能在这样开战了。”
  朱棣轻轻一笑,“火真将军说得对,他们熟知本王用兵,故而将计就计,那么本王这次也和他们玩一出,将计就计!”
  朱能眼前一亮,“王爷是要用计?”
  “没错,本王要为那次死在他们阵中的兄弟报仇!”
  “好!就听王爷的!”
  朱棣点头,接道:“他们那次的计谋最妙之处在于,中军的薄弱处不是故意留出来的,只要他们救援左军,那里就一定会出现薄弱,可是算得上,亦真亦假。所以,本王依旧会攻击他们的左军,只攻,却不攻入,最大的在外围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此时,他们一定会援救左军,不论是中军,右军,还是后军,总之一定会出现薄弱之处,这时,本王依然需要有人带队杀入阵中,但是这次不是被他们围剿,而是咱们要前后夹击!”
  “这时,他们首尾难顾,必然大乱,本王再攻左军已无益,此时,本王会带兵直接包抄他们的后路!”
  “好!”众将皆赞成这个作战方案。
  朱棣一扫众人,“本王做先锋,哪位将军愿意带兵入阵?”
  火真道:“那必须是老子呀。”
  陈亨一巴掌打下他,抱拳道:“王爷,末将愿往!”
  这时,一年轻将领谭渊跪上前来,“王爷,把这个机会给末将吧。”
  其实他,正合朱棣心意。
  

☆、夹河之战

  火真蹦道:“你个小兔崽子,这样的事,几时轮到你来抢啦?”
  谭渊道:“王爷,火真将军,末将的确经验不足,但是这样对于盛庸他们来说正好呀,末将年轻,带兵莽撞,率性冲入敌阵中,他们根本不会疑心咱们后面设有伏兵,若是像火真将军这样身经百战的将军领兵入阵,发生的又是和上次东昌一模一样的事情,他们必然会怀疑的。所以,末将最合适。王爷,您就答应吧。”
  朱棣开口,“可是,一旦入阵,只要他们不及时调转方向,对付身后的伏兵,你们就会面临被围剿的危险。”
  “末将明白!”谭渊血气方刚,气盛道:“王爷当初也被围困在阵中,阵中全是火器□□,而且您没有救援,可是您还是撑过来了,末将追随王爷,自然不能给您丢脸不是,再说了,这次是咱们有心算计他们,他们定然想不到我们还会像上次一样,所以,末将料定那阵中没有上次那么艰险。”
  “好小子!”火真道:“等你回来,老子要跟你痛快喝上几坛子!”
  “末将遵命!”
  朱棣走上前,扶起谭渊,“本王答应你。”
  “谢王爷!”
  ……
  一番调兵遣将,一场与盛庸最终的决战随即展开。
  “朱棣!上次你劝我早日投降,哈哈哈……现在换我来劝劝你啦,不要再抵抗啦,皇上仁慈,会饶你一命的。”
  “本王那么多兄弟死在你的手里,本王要为他们讨命!”
  “哈哈哈哈……”盛庸大军一片笑声。
  盛庸简直笑得岔气了,“朱棣,本将军心善,已经为你提前预备下了棺材,等本王捉下你,定要让你试试尺寸!哈哈哈……”
  朱棣嘴角上扬,他说得是,捉住自己,所以上次围剿自己的总兵说的,朱允炆明旨,不杀自己的话,不是偶然,是真的,而且到现在还是一样。
  两方号角齐鸣。
  朱棣一如既往,率先杀出,万余起兵奔腾飞驰,顿时地抖山摇,如预先料定那般,万余起兵骑在马上,居高临下,挥刀斩敌,很快冲乱了他们左军布阵,一时间占尽优势,此刻,一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