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363章

宋王-第363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小子是很有心机啊!先招惹一身的骂名,然后华丽转身,杀了韩俊和范季云,就落下一个不畏强权,公正严明,为民做主的美名。声望收罗一大筐啊!至于民心,韩相公压根没有想到那里去!

踩着我侄子的尸体和老夫的名誉往上爬,林昭。真有你的!

不过韩相公也清楚,人家既然敢动手,还采取的是乱马踩踏这种极端残酷的方式,那就证明人家不怕自己。甚至可以说是向自己示威,同时也是向整个河北路的官员示威。

连韩相公的侄子都敢杀,还有谁不敢杀呢?以后在河北路,他林侍郎就是鬼见愁了。谁敢招惹?谁敢不听话。治河专断之事也就名符其实的了。

这是借着我们韩家人的鲜血立威呢!其实,对于林昭的作为,韩相公还是十分欣赏的,这样做没有错。一个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手腕和气魄,算是比较难得了。可是偏偏是拿韩俊开刀,这是韩相公所不能接受的。

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双重标准的,对别人要求严格,可以正义凛然。可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侄子就这么死了,死无全尸,韩琦甚是悲伤,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道该如何向兄长的在天之灵交待。

当然,他也咽不下这口气,必须要报复!

首先一个可以利用的事情便是林昭的残暴,宋朝是封建帝王时代,一个相对文明的时期,绝少使用这等残忍的行刑方式。

杀人不过头点地,有必要这样吗?非要如此极端才能立威吗?林昭也太狠了!

韩相公暴怒的同时,也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破绽,可以借此来攻讦。

林昭很聪明,故意拖延几日,搞得博州城里民怨沸腾。到时候一句话推卸责任,说是为了平息民怨才这么做的。至于尸骨无存,听说是厢军士兵和死者家属要求。

鬼才相信,这肯定是林昭自己的意图。想要以此来混淆视听,推卸责任?门都没有!韩相公在想,不用自己动手,言官们就会动起来,朝堂上必定会轩然大波的。毕竟林昭的手段,可以与大宋朝一直宣扬的仁义,以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对社会风气将会是大多的影响?朝中先天之忧而忧的诸公自然会有想法的。

再者,一旦开了这个先例,那以后大宋朝的趋势该如何掌控呢?逐渐偏向残暴?严刑峻法?不管怎么着,范季云也是个通判,算是士大夫,如此惨死,会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恻隐之心呢?

林昭的胆子也真大,其中好几位在朝廷都有极为深厚的根基,也是英宗皇帝的从龙之臣。那些人的亲属故旧能眼睁睁地看着如此情况吗?

毫无疑问,林昭是扔下去了一颗重磅深水炸弹,必然要引起轩然大波。可以预见,针对林昭的反击是必然的。

想要报仇的自己自然就要推波助澜,不过韩相公也知道,自己此刻已经身处风口浪尖了,所以有些事情必须要低调隐秘。同时也要想办法保全自己,官职已经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仅存的那一点名声,上次那封奏疏很及时,多少能够挽回一点局势。不过这样还不够,必须要尽快着手进行。

林昭此举也算是给自己帮了大忙了,至少一半的关注度被他吸引走了,清水泽事件就显得不是那么扎眼。同时自己也能赢得一些同情,在这种时候,十分重要。不经意间就会有同盟者,而今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韩相公不孤单!

不过他也清楚,不管反对的浪潮有多大,林昭那艘船会不会倾覆,都由定海神针赵顼说了算。皇帝才是最后的仲裁者,林昭这么大的胆子,赵顼会是什么态度?惩戒?置之不理?抑或者如此行为就是他默许的!

这是韩相公最为担心的事情,哪怕权势再大,可是在皇权面前,都显得那样的卑微。废立皇帝,飞扬跋扈的权臣,北宋一朝似乎没有。

林昭在博州是在立威,是在杀鸡禁猴,是在敲山震虎。皇帝赵顼会不会也是这个意思呢?山已经重重的敲了,要震的那只虎是谁?也许这就是林昭背后的凭恃吧!否则他一个没有什么背影的年轻人,哪有这么大的胆子和底气?

工部侍郎,威远侯,这些在韩相公眼里可以说是一钱不值!林昭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但愿不是皇帝,可是……一时间,心情好生矛盾,好生复杂!

韩相公压力很大,可事已至此,他已经没有退路了。狂妄大胆之后是要付出代价的,疾风骤雨即将来临,他倒是要看看,林昭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不能撑得住?

大名府,狄青也是一脸阴沉。

博州的事情有结果了,他知道公子会下狠手的,却没想到会这样的狠辣!

乱马踩踏,尸骨无存!

原来公子也有这样的狠劲,也能这样“铁石心肠”。狄青没有丝毫怪罪林昭的意思,反而觉得是好事。争夺皇位,坐稳九五之尊,没有狠心辣手是不行的。尤其是眼下,大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就更需要皇帝果决坚毅,雷霆手段。

仁宗皇帝以仁慈著称,几十年的太平天子,国朝安稳,谥号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仁”字!可是大宋朝因此而积累的弊病也很多,需要一位手腕强硬的继承者来富国强兵,一改颓势。就如同汉朝文景之治之后,需要一位强力铁腕的武帝振兴王朝!

原以为公子太平和,而今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事办的漂亮,公子睿智,一石数鸟。狄青自然是看的分明,其中有一层也唯有他自己才能看明白!公子这是在为他报仇,找回面子。

杀韩俊,逼韩琦,与之不死不休,未尝没有要替狄青一雪当年之耻的意思。对此,狄青十分感动。

只是如此一来,势必会有引起轩然大波。公子会不会受到波及?这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对方的反扑马上就会开始,自己这边似乎也该做点什么,帮公子渡过这一关才是。河北路的局面才刚刚打开,断然不能有丝毫闪失!

得赶紧修正公子鬼见愁的形象!

第四八七章潜在对手

狄青不会责怪林昭,也没有丝毫不满的意思!

公子做出任何事情,他们都不会反对,都会一如既往地表示支持。

林昭不是傻子,也不是狂妄无知之辈,他做事也有分寸,这样的公子不需要担心。

何况,林昭本身就没有做错!

也许有人会说公子冲动,方式极端,可狄青并不这么认为,林昭敢这么做,那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也许方式上,以及相关安排可能确实不是那么到位,还有些不够老练。

这个无妨,逐渐历练就是了。不经过锻炼,经历一桩桩的事情,如何能成长,如何能担当大任呢?

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又有什么关系呢?杀了韩俊,惹怒了韩相公又如何?即便是搅动的大宋朝堂不安分,又能如何呢?

没什么大不了!

也许这还是一件好事,狄青已经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帮助公子将此事圆满处理。让鬼见愁便是正义的化身!

韩琦在朝堂上的人脉广,门生故旧不少,这次一定会策动不小的风浪。不打紧,朝堂上咱也能想办法的。而且明月宗在民间以及暗处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你自上而下,那么我就自下而上,重要让这股汹涌的波涛归于平静。

重点是林昭那艘船,自然也要让他安然无恙!

博州的事情首先在河北路传开了,几乎是人尽皆知。

身在大名府的耶律浚也有所耳闻,听到之后也愕然了许久。草原上以前有将人五马分尸的行为,和中原以前的车裂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契丹汉化程度比较高,趋于文明,近年来这样的酷刑也逐渐消失了。

更不曾有过乱马踩踏这样的刑罚?也许草原上的残暴的马贼会这么做,官府并没有这样的行为。也唯有两军对战的时候,才会出现马匹冲撞踩踏的事情,其他时间。断然不会有如此情况出现。

想不到,在以礼仪仁义标榜的大宋朝,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而且动手之人还是自己十分欣赏,颇为看重的林昭。

很难想象那个英俊潇洒,在辽国见义勇为,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母亲和妹妹的青年,会这样的杀人如麻。甚至是极度残暴。怎么着,都无法将这些残酷的形容词联系到林昭身上。耶律浚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小公主耶律特里就更是如此了。

在她的印象里,大哥哥林昭是那样的温柔,对自己多有关爱!那样和善的一个人,怎么会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呢?

乱马踩踏。尸骨无存,脑海中只要设想到那样的场景,耶律特里就会有些惊恐,恶心不已。在她看来,只有恶魔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可大哥哥不会是……

“哥,是不是搞错了,他不会……”

“我也觉得不会。可是外面的说法言之凿凿,肯定是错不了的。”耶律浚道:“博州大校场上,可是有很多人亲眼见证的,确实是他的手笔!”

“啊,怎么会这样?”耶律特里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轻轻摇头道:“难道已经不是从前的哥哥了吗?”

“特里,人都是会变的……”耶律浚一边安慰着妹妹,一边犹自震惊不已。

本来。林昭给他的震惊已经够多了。年纪轻轻,便建功立业,干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在宋朝国内干的那些事情就不说了,光是在西北,就搅动了整个西夏不得安宁。一个人掀起一场风暴,并且将其妥善解决,有这样能耐的人不多。

原以为他只是年轻。有些本事,但更多的则是运气好。可是博州的事情,让耶律浚见识到了林昭的另外一面。

此人有胆识,也有魄力啊!

耶律浚已经了解到。被杀的人之中大都是权贵之后,其中更有河北路宣抚使韩琦的亲侄子。他坐镇南京(幽州)已经很长时间了,自然对这位宋朝河北路的高官多有了解。

韩琦在宋朝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实力,以及此人的能耐与影响,他都是了如指掌的。耶律浚相信,林昭肯定比他更了解。可即便是明知道的情况下,还敢这么做,是需要有胆略和勇气的。

不畏权贵!

外面的百姓是这么说的,可是耶律浚却是淡淡一笑。或许确实有这样的愣头青,坚守所谓仁义道德的人,很少,林昭也绝对不是。

有过接触的经历,耶律浚很清楚,林昭是那种几位聪明的人物。口若悬河,舌灿莲花,更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很聪明也很狡猾。一个能让吐蕃赞普无奈,西夏国相和太后连连吃亏的年轻人,会这样傻里吧唧?

绝对不会的!

林昭这样做,肯定是骨子里就不怕韩琦!他背后有人支持吗?还是他本身的实力很强悍?耶律浚很好奇,也很不解。

不过这一次,倒是很清楚地见识到了林昭的果决与狠辣,以及胆识与气魄。

身为一个太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耶律浚对这些元素都十分熟悉。具备了这些素质,再加上一颗聪明睿智的脑袋,这个人的综合水平如何不言而喻!

这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啊!

虽然尚未见面,可是耶律浚已经感受到,林昭是何等厉害。尤其是如此年轻,将来有可能会是劲敌。

尤其是自己雄才大略,有兴兵南下,铁蹄踏黄河,占据中原锦绣河山的想法。宋朝有林昭这样出色的人物,将会是极大的阻碍,对自己并非是好事。

南朝号称人杰地灵,人才出众,不过出色的也为数不多。说来也奇怪,耶律浚根本没有把宋朝皇帝赵顼放在眼里,反倒是对一个小小的侍郎格外关注,还有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十分奇妙,耶律浚自己也说不上来为什么。

总而言之,林昭很厉害,也有些可怕,可能会是一个很厉害的对手。从长远来看,这样的人不能留……

杀了那么多人,林侍郎怕是有麻烦啊!既然如此,那我就索性再来加把火。

林昭,对不起了,并非我要恩将仇报,实在是江山为重,身不由己啊!

第四八八章难题

汴京,垂拱殿!

皇帝赵顼坐在龙椅上默然不语,有些发愁,起因则是几封奏疏,以及一件事。

数日之前,他接到了判大名府,河北路宣抚使韩琦的奏疏,是一封请罪书,检举书!

韩琦检举侄子韩琦与博州通判范季云等人围湖造田,修筑围堰,导致黄河水流不畅,是决口的诱发因素之一。为此向朝廷,向皇帝请罪,一个是身为河北路的最高官员,对治下管控不严,以至于未能及时发现问题,事后也没有详细调查,有失察失职之罪。

然后韩相公痛心疾首表示,侄子韩俊牵涉其中,是自己这个叔父的过失,教育不严,以至于铸成大错。不过韩相公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无意包庇,是刚刚才发现此事的,故而及时向朝廷检举请罪,以示公正。可以说,于公于私都表达的面面俱到。再加上韩相公的老辣,行文用词十分巧妙,一封奏疏也可的无懈可击。

赵顼笑了!

什么检举,你真当我傻吗?韩俊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