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府院-府院姑娘-愿一世莫玲珑 >

第73章

府院-府院姑娘-愿一世莫玲珑-第73章

小说: 府院-府院姑娘-愿一世莫玲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幽禁,定王残疾,已非璟宣帝之阻碍。如今,先帝时皇六子亲征北戎,皇九子投军怕也是迟早之事,余下的皇七子、皇八子母族不显,更胸无大志……老夫人心里清楚,只需稍稍避过这风头,等得汝国公府不再在风尖浪口之上,一个府院姑娘从哪处来、回到哪处去,旁人想必也不会太在意。
  “只是那起子奴才未免也太过放肆了,堂堂国公府出身的姑娘,断断没有让一个下贱奴才欺晦的道理。”老夫人似有恼意,“帛箐,你亲自挑个会拳脚的丫头送到珑姐儿身边去,看看是哪个昏头奴才吃了豹子胆忤逆犯上,寻个由头折了,汝国公府要不得这人。”
  但只这一番吩咐完,老夫人的胸口呼呼起伏,大喘着气儿。
  瑞嬷嬷自然俯首称是,却吓得不轻,手脚麻利地给老夫人顺气,嘴里念叨着“公主息怒”。
  自永熹帝驾崩之后,时疫爆发,京中有好些人家办起了丧事。年末入冬时,又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太爷、老夫人熬不住,相继跟着去了。便是一向身子骨爽朗的老夫人,也病了好几回,日日以药汤药膳温养。
  “奶奶!奶奶!您好些了么?”瑞致祥闻得动静,遂跑出来给老夫人顺气。
  老夫人缓过劲儿来,心口便舒坦了许多。然瑞嬷嬷不敢大意,仍是坚持请老夫人回暖阁里歇着,还不忘让丫鬟温菊将二少爷带过来陪着——有二少爷在旁劝着,老夫人总能退让些许,不至于一力强撑。
  只是谁也不知方才一直呆在里屋自顾自玩乐的瑞致祥早已注目这厢,将常妈妈的回禀、自家祖母的吩咐等等听了个一清二楚,记在心底。
  此乃前话。
  瑞嬷嬷手脚麻利,不出五日,便挑出了个符合心意的丫头,名唤红笺,送到外庄去,以供四姑娘差遣。
  送人来的不是瑞嬷嬷,而是汝国公府的管事宋尧,大管家宋且的胞弟。
  方渠等人可谓是诚惶诚恐,陈禄家的更是恨不得钻到地里去。
  可宋尧眼尖,心中冷笑,面上却是笑嘻嘻地说道府中如何缺人、要挑几个先前被遣出府院的丫鬟仆妇回府当值伺候。
  众人一听可乐了——在这外庄呆着的,不是着主子们厌弃的奴才,就是受雇干活的长工。长工每月有钱财贴补,奴才除了吃穿不愁,旁的可什么都没有——眼下能回汝国公府,谁人不高兴快活?这下子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盼得能入了宋尧的法眼,好脱离这偏凉的外庄。
  落梅远远地瞧着,眼红妒忌,却也无可奈何。但好歹那惯会磨人的陈禄家的总算离开了,四姑娘在外庄的日子也能舒坦些。
  红笺嘴巴甜,惯会哄人,又有一肚子的主意,比之瑞珑嫣、落梅更加鬼机灵。
  瑞珑嫣便听了红笺的劝说,将常妈妈带来的衣裳钱财整饬(chì)了一番,挪出些许托付葛矜到京城里采买绣样、绣线、绣架、绣针等物,闲时能与落梅缝缝补补,绣着花样,再让葛矜托人到京城里叫卖、赚些细碎的贴补钱财,不至于坐吃山空。
  瑞珑嫣的绣活源自自家母亲,更是打得一手好璎珞,虽比不得正儿八经的巧手绣娘的手艺,但叫卖街角还是可以的。再者瑞珑嫣狠得下心买办时下最新的花样,京中不少平头百姓家的小姑娘很是喜欢。
  只是葛矜不能时时刻刻盯着采买叫卖这等琐碎事情,盖因庄子里一下子少了好些人,手里头的活计更多了——多数还是会交付给负责买办的婆子③去办。
  那婆子守着买办这么一个肥差,自然是个有心思的,赚回来的钱财里头多少会昧下些许给自个儿买好酒好菜吃了。
  如此一月,真到了瑞珑嫣手里的竟是连一贯钱④都没有,愁得落梅夜夜不得好眠。
  瑞珑嫣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极力自勉:“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慢慢攒着,总归是一笔不小的钱财。”
  “婆子欺人,咱们便不教她寻着机会欺人就是了。”红笺可不服气,信誓旦旦,“四姑娘,奴婢腿脚快、不怕累,您若是放心,便由奴婢去卖这些绣样,没得白白便宜了旁人。”
  红笺是个有主意的,还有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只身三言两语、威逼利诱便教方渠家的松了口,允诺由红笺跟着采买的人马走。那婆子缩短了贪昧的钱财,心里吃味,只是忌讳红笺宫婢子出身、背后有老夫人照拂,到底不敢多加为难。
  如此一来,每月收入囊中的钱财便多了两贯钱,瑞珑嫣在外庄日子总算不至于太过紧巴,连几两猪肉都用不起。瘦了两圈的身子渐渐补了起来,日日服用的汤药也停用了,散去一屋子的晦气。
  此乃前话。
  璟宣元年八月,南方突发百年不遇的大涝,大涝凶猛,即便是会水的落入洪流之中,也只有没顶丧命的份。文家军抢在南夷之前占领两座易守难攻的高地,又设计逐一将流窜的南夷土兵一举打散,集天时人和地利,打得南夷节节败退,收复先前丢失的城池不说,还俘虏了南夷王族中的一个王子。
  璟宣帝大喜,特令文家军护送南夷王子进京,以世子礼待之,意欲以王子要挟南夷退让百里。恩赐文家侯爵爵位,统领左骁营,并于璟宣元年十月,迎娶了一位文氏女入宫,赐封正三品昭媛,封号宁,称宁昭媛,居永寿宫。
  再说江南三军这厢,海上寇贼一贯是欺软怕硬,一遇上正经军队跑得比谁都快。此次乘着大昭南患应接不暇,寇贼偷偷摸摸地跟在南夷王族后头捡便宜,抢了粮食布匹就跑。只要寇贼的船只逃窜进海,江南三军的人马便扑了个空,如此往来数次,闹得不少临海、临江的百姓苦不堪言。
  江南三军总将黄生吃力不讨好、有苦说不出,可璟宣帝连下三道金令命他亲自剿灭寇贼,即便心知“杀鸡焉用牛刀”,黄生也不得不听令,绞尽脑汁打退作乱的寇贼。
  但说征北营自总兵林世笙殉国之后,上至将领下至伍兵,尽皆哀而愤之,个个杀红了眼。
  璟宣二年初,郾城军使毒烟飐火计,一举击溃北戎正白旗,杀敌万余。
  只是林世箫一贯是个暴脾气,再者北戎于林世箫而言有杀父杀兄之仇,见北戎蛮族如见弑亲仇敌。郾城军招降之后,林世箫却又发了狠,打破先时“降兵不杀”的旧规,率领旗下先锋营以猝不及防之势闯进郾城军扣押俘虏之处,下令坑杀北戎正白旗五万降兵,致使北戎单于大怒、北境战事愈演愈烈。
  窦家人气得跳脚,可此事到底是发生在郾城军军营中,只得在其后给林世箫收拾烂摊子。
  北境之战愈发打得艰难。
  璟宣三年七月,帝除孝。
  璟宣三年八月,韶妃有喜,帝悦。
  次日,北境八百里加急,北戎单于病丧,王子争储,征北营、西山营、郾城军三路夹击,北戎败退三十里,北境告捷。帝大喜,大举敕封,有功者赏,以示恩宠。
  璟宣三年八月中秋,令贵皇太妃有感:中秋祈愿家人团圆,不知家人何处。
  次日,敦郡王受诏回京。
  璟宣三年八月末,汝国公府四姑娘身子大安,着接养府中。
  作者有话要说:  ①约半年。
  ②黍稷梗。《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资料摘自百度。
  ③这里指负责采买的有一批人,其中一个婆子为首,由该婆子管理。
  ④一贯钱=一百个铜板


☆、078 李妩

  当今圣上璟宣帝与其生母太后瑞氏不和多年,乃是众所周知之事,其中的弯弯绕绕,略有耳目者皆能琢磨出个一二来。只因大汉王朝向来以孝治国,圣上的一份表面功夫也算做足,没教人挑出错来,但待瑞氏一族终是没了往日的亲厚。
  不仅连番敲打瑞氏一族,着患了腿疾的瑞书鹏降罪贬职,便是宫中韶妃瑞氏(原汝国公府二姑娘瑞莹嫣)亦没了往日风光。
  一朝天子一朝臣,帝王更替,宠臣更替亦然。璟宣帝恐外戚势涨,重手敲打,也是合理。
  可旁人却顾不得这般多了,往日门庭若市的汝国公府现是门可罗雀,平日里少有达官贵妇拜帖请访,只恨不得远远避开了去,免遭牵连。
  谁曾想,璟宣三年,国孝刚过,韶妃不日便喜怀龙种,重得圣眷,连带着,汝国公府亦重得圣上垂爱,缓了那苦难日子。这也才有了老夫人松口,允了二夫人的请求,准许四姑娘瑞珑嫣从外庄迁回国公府内居住。
  老夫人早唤了瑞嬷嬷半路拦下瑞珑嫣,待瑞珑嫣进了寿安居,便将一众丫鬟仆妇连同瑞嬷嬷都支了出去,连私心想着候在外头的二夫人和瑞志祥,都被老夫人着人“请”回了絮雪居,独留瑞珑嫣一人,正正是一幅祖孙密谈的模样。
  “你是说,那四丫头一回来便独自入了寿安居,连瑞嬷嬷都没得进去伺候?”瑞玟嫣捻着新络的丝线,皱眉问道。
  “回三姑娘的话,确是如此。”珊翠眼中冒着精光,上前半步低声讨好道,“就连二夫人和二少爷想在外头候着,老夫人都不允,命了秀兰姐姐将人‘请’回絮雪居了呢。想来这四姑娘便是回了府,也没了往日风光,到底还是三姑娘更蒙老夫人喜欢。”
  瑞玟嫣本是心烦,被她这话哄得高兴:“你倒嘴甜……想来,祖母是有许多体己话要与四妹妹说的,这才遣了旁人。”又细细思量,“我于四妹妹,可是这府里独有的能交上话的姐妹了,可怜四妹妹不在府里多年,都没个可心人说说话,便是她的那些个手帕交怕也早忘了她了。”话里透着哀哀凄凄,仿佛真为瑞珑嫣报不平。
  五姑娘瑞葵嫣年岁小,又是庶出,还是二房的人,瑞玟嫣自是半分心思都没花在她身上的,若不是年节走动,只怕瑞玟嫣真忘了有这么个人了,哪里有当她是姐妹的时候。
  珊翠闻言,机灵应道:“三姑娘,昨个儿辅国公府的李四姑娘拜了帖子央您,想来给老夫人磕头请安呢,您允了的。”
  这“央”“允”二字,真真给瑞玟嫣捧了个高高的帽子。
  “哦?对啦,李四妹妹却是赶巧。”瑞玟嫣眉眼带笑,“珊翠,你去取那玲珑阁新制的秋衣来,我可要好好会会我这俩姐妹。”
  “是。”珊翠遂下去取衣了。
  且说寿安居这厢,瑞珑嫣却是在堂下跪了足足一个时辰,才被老夫人招进里屋训话。待瑞珑嫣走出寿安居,已过了两个时辰了。
  眼见瑞珑嫣面色苍白、身形不稳地走了出来,瑞嬷嬷赶忙上前,温菊也是机灵,不待瑞嬷嬷吩咐,先一步扶住瑞珑嫣,轻唤一声“四姑娘当心”,便不多嘴。
  “老奴请四姑娘的安。早先老夫人嘱咐了:四姑娘体弱,此番车马劳累,可得好好将养,但凡须得药石汤料的,尽管说了,老奴便可拿去。”
  “祖母恩德,珑嫣铭记于心。此间祖母身边少不得人伺候,瑞嬷嬷先进去罢。”祖母愿给她一份体面,她却不能失了分寸,只一思量,便如此说道。
  瑞嬷嬷暗称四姑娘虽是住在外庄有些年月,但仍这等知进知退,实在难得。又细细嘱托了温菊,叫她扶着瑞珑嫣回莞园好好歇息,便领了两个小丫鬟进了屋里去。
  此间已是下午,温菊扶着瑞珑嫣慢腾腾地走回莞园,路上偶遇几个洒水防尘的丫鬟,见是寿安居的温菊姑娘扶着人走来,都一一停下手中的活计,给二人福了福,唱道:“奴婢给四姑娘请安。”
  十多岁的年纪,正是长个儿的时候,比起离府之时,瑞珑嫣实是长高了许多,面孔也长开了些,少了稚气,多了沉静。虽和往日有些不同,但也不怪洒水丫鬟能认出来,便是认不出来,早间听外头哗哗着四姑娘回来啦又教老夫人请去说话的消息,这会儿又见是温菊亲自扶着的姑娘,也能猜得出是归府的四姑娘。
  “四姑娘当心。”回莞园的路刚走一半,温菊却已经轻呼了三四句“四姑娘当心”。
  不怪瑞珑嫣走路不仔细。
  昨个儿听跑堂的来口信,晓得今日能回到汝国公府,瑞珑嫣便没能好好睡下,满脑子只想着回府的事,一会儿欢喜一会儿忧愁,惶惶过了一夜,天擦亮便自个儿起了身,只呆呆在桌边坐着,惹得锦瑟和落梅好一通担忧。早间葛矜端来清粥小菜,瑞珑嫣也没吃得下几口,只恨不得伸长了脖子,盼着能看到家人的身影。好容易等来了母亲和弟弟,自是欢喜得说不出话来,一路也只吃了二夫人特地亲手做的糕点和马车上配置的茶水饱腹。马车回到汝国公府已过午时,却教祖母唤去罚跪训话。
  瑞珑嫣面色苍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