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草原帝国 >

第93章

草原帝国-第93章

小说: 草原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1〕《武功记》IV,第49页,在805年朱马丹第一月第6天,即1402年12月2日。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92页说,士麦那是于朱马丹第二月第二天,即1402年12月28日被陷。关于西方史书,参看德拉维尔-鲁尔克斯,第395页。
    〔172〕《武功记》IV,第51,53页。
    〔173〕《武功记》IV,第56,58页。
    〔174〕《武功记》IV,第38—39页。
    〔175〕《武功记》IV,第33页。
    〔176〕《武功记》IV,第60页。
    〔177〕原文是洪武帝之弟。永乐皇帝,即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市),夺取帝位,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译者
    〔178〕参看《武功记》IV,第301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39页。
    〔179〕希吉勒历777(1375年6月2日至1376年5月20日)。《史集》罗斯译本,第48页。
    〔180〕注意区别与他同名的堂兄弟,他是王位继承人。    (帖木儿次子乌马尔·沙黑也有一个儿子叫皮儿·马黑麻。——译者)
    〔181〕《武功记》IV,第281,284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43页。
    〔182〕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59,268页。哈里勒军打败皮儿·马黑麻是在808年拉马丹月初,该月开始于1406年2月20日。
    〔183〕《武功记》IV,第191页。
    〔184〕关于沙哈鲁的统治,参看阿布德·拉扎克·撒马尔干第的《两幸福之会合》,卡特勒梅尔译本(《亚洲杂志》II,1868年,193—233,338—364)。L。布瓦《蒙古帝国》(巴黎,1927年)第96页以下。
    〔185〕E。 C。布朗《波斯文献史》。
    〔186〕《两幸福之会合》第193页及其下。
    〔187〕布瓦《蒙古帝国》第110—111页中的Khondemir。
    〔188〕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80页。
    〔189〕参看布瓦《蒙古帝国》第114页及其下中的Khondemir。
    〔190〕1421年沙哈鲁又派另一使团到中国。参看《两幸福之会合》第387页。
    〔191〕《两幸福之会合》在埃尼亚斯和丹尼森·罗斯合写的《中亚蒙兀儿史》第43页上。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Dùghlat”条目,第1113页。
    〔192〕《两幸福之会合》在另一处说,忽歹达的儿子赛义德·阿合木于1416年被帖木儿人赶出喀什,还说,正是赛义德·阿合木之子赛义德·阿里(死于1458年)从他们手中夺回了莎车和喀什这两个城市。这些记载很难一致。(忽歹达投降和臣服于河中的兀鲁伯。在兀鲁伯于1425年远征蒙兀儿斯坦结束后回河中时,忽歹达随同去了河中。后来又从撒麻耳干到麦加去朝觐,最后死在麦地那。——译者)
    〔193〕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Abù Sa'id”条目,第107页。布瓦《蒙古帝国史》第136页。    (兀鲁伯的侄儿阿不都剌的继位引起布哈拉宗教集团的反对,他们支持兀鲁伯的女婿卜撒因率军攻撒麻耳干。卜撒因兵败,逃往北部草原,向乌兹别克人求援,阿布海儿乘机出兵南进,与卜撒因一起于1451年6月在泄剌只与阿不都剌作战,阿不都剌兵败被杀,卜撒因在乌兹别克人和河中宗教界的支持下登上了帖木儿王位。——译者)
    〔194〕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Abu'l-Khair”条目,第98页。
    〔195〕《拉失德史》第79页。
    〔196〕穆因丁《赫拉特史》(《亚洲杂志》XX,1862年,第304—309页)。
    〔197〕《拉失德史》第81—82页,83—88页。
    〔198〕《赫拉特史》第317—319页。于阿尔《伊斯兰百科全书》“Karakovùn—lu”条目,第785页。
    〔199〕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Uzun Hasan”第1123页。
    〔200〕《拉失德史》第95—97页。
    〔201〕《拉失德史》第112—113页。
    〔202〕费尔泰译作《侯赛因·贝卡拉传》中的Khondemir (1898年);A。 S。贝弗里奇,“Husain Mirza”,《伊斯兰百科全书》,364页;贝弗里奇编《巴布尔》(莱登,1905年;参看布瓦《蒙古帝国史》162页)。
    〔203〕札米是诗人。据说他编成46部著作,其内容有抒情诗、浪漫主义叙事诗、阿拉伯文法、散文、音乐等。札米在世时受当代人的尊敬,也受远方诸国君主的尊敬。诺瓦里是他的朋友和保护者,曾为他写传记。——译者
    〔204〕纳瓦依出身于察合台人中的巴鲁剌思部,祖、父都是贵族。是忽辛的同学和朋友。忽辛夺取赫拉特王位后,先后任命纳瓦依为掌印官和异密。——译者
    〔205〕参看E。 贝林《密儿·阿里·失儿·纳瓦依》[《亚洲杂志》XVII,1861年,175、281,(1866年)523]。布瓦《两种语言之争》(《亚洲杂志》1902年,367页)。


第一节 金帐汗国的结束
  蒙古势力并不是一朝就全部被消失了的。从最后一批成吉思汗后裔反击帖木儿朝后裔的例子表明,它在长时期内一次又一次地显示了它突然爆发出来的活力,它令当时的观察家们感到吃惊,并且有时甚至会使他们认为成吉思汗时代又来到了。在16世纪,一个成吉思汗王朝(尽管是突厥化的王朝)在帖木儿的王位上复兴之后,过了很久,在17世纪下半期和到18世纪中期,西蒙古人企图牺牲中华帝国的利益,以达到恢复成吉思汗汗国的野心。这些最后的尝试是中世纪伟大史诗中的一页,在此对它们作一简要的论述。
  帖木儿在罗斯的晚期活动的结果是扶持脱脱迷失的对手帖木儿·忽特鲁格〔1〕取代脱脱迷失,登上了金帐汗国(即钦察汗国)的王位,帖木儿·忽特鲁格也是白帐家族、即斡儿答家族的成员。他于1399年8月13日在第聂伯河支流沃尔斯克拉河附近打败了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维托夫特在前金帐汗脱脱迷失的鼓动下,企图干涉金帐事务。〔2〕通过这次胜利,帖木儿·忽特鲁格巩固了蒙古人在罗斯的统治。他的兄弟沙狄别〔3〕继他之后统治着钦察草原(约1400—1407年在位);而东部草原转到白帐家族的另一位后裔、名叫科利贾克的人手中,科利贾克受到帖木儿的保护。在沙狄别的领导下,金帐汗国洗劫了罗斯的里亚赞公国的边境地区。同样,在帖木儿·忽特鲁格之子、沙狄别的侄儿不剌汗(不剌·锁鲁檀)统治期间(约1407—1412年),金帐汗国军队在亦敌忽的率领下于1408年12月向莫斯科大公国进军,放火烧下诺夫哥罗德和戈罗杰茨,封锁莫斯科,在得到一笔战争捐款的允诺后撤退。
  在沙狄别和不剌汗的统治下,实权是掌握在上面提到的亦敌忽手中,亦敌忽是诺盖或者曼吉特〔4〕部落首领,伊本·阿拉不沙把他描述成真正的“宫廷侍长”。该作者补充道,当一位名叫帖木儿的新汗拒绝服从亦敌忽的专政时,内战爆发了(大约1412—1415年?)。最后帖木儿获胜并杀死亦敌忽。〔5〕
  库楚克·马哈麻汗的长期统治(1423至1459年间)将以金帐汗国的解体而告终,建立了喀山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事实上,在此时期,在瞎子巴西尔二世大公(1425—1462年在位)统治下的莫斯科大公国由于类似的家族纠纷而陷于瘫痪。在以后的统治时期,库楚克·马哈麻之子和继承者阿黑麻汗(约1460—1481在位)与罗斯大公伊凡三世大帝(1462—1505年在位)之间展开了决定性的实力较量。为动摇金帐汗国的宗主地位,伊凡三世企图获得持异议者克里米亚汗明里·格来的友谊,〔6〕并且也可能在喀山汗廷中找到了盟友。1476年,他委托威尼斯商人马可·拉菲与西波斯国王、土库曼人乌宗·哈桑签订反萨莱汗廷的第三次盟约。在或多或少地孤立(或者说包围了)金帐汗国之后,他不再交纳贡赋。1474年,阿黑麻命令他交纳贡赋,并派来了使者哈拉库楚姆。1476年,阿黑麻又派来了使者,命伊凡三世前往汗国。伊凡三世拒绝了。在阿黑麻方面,他也通过与波兰王卡西米尔四世联盟包围了莫斯科大公国,并向莫斯科进军。为了阻止敌人的通路,伊凡占领奥卡河畔的阵地,后来,当蒙古人向西推进时,他又占领乌格拉河阵地(1480年)。两军在乌格拉河对阵了很久。伊凡拒绝前往“吻可汗的马镫”,但要把俄罗斯的命运孤注一掷,他又有些举棋不定。阿黑麻也犹豫不决,因为他害怕在后方受到克里米亚汗的袭击。10月,阿黑麻的军队面临难以忍受的严寒,他撤离了乌格拉河,带着战利品返回到萨莱。这场没有战斗的战役实际上导致了俄罗斯的解放(1480年)。
  其后不久,阿黑麻受到在乌拉尔河以东游荡的昔班部落首领伊巴克的突然袭击,并遭杀害。阿黑麻之子和继承人赛克赫阿里与立陶宛人联盟(1501年),由此对俄罗斯重新采取敌对态度,但是,伊凡三世以他与克里米亚汗的联盟来对付赛克赫阿里。1502年,克里米亚汗明里·格来攻占并摧毁萨莱。
  金帐汗国到此结束了。它的地盘被三个已经脱离金帐汗国的“小汗国”占据,它们是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


第二节 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
  克里米亚汗国约建于1430年,由拔都弟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哈吉·格来所建。他统治时期发行的第一批钱币注明年代是1441—1442年,现已知道他一直统治到1466年。〔7〕他所建的汗国东以顿河下游为界,西至第聂伯河下游,向北延伸到耶列兹城和坦波夫。1454年,哈吉·格来把克里米亚河南岸的巴赫切萨拉伊,即原奇尔克耶城定为都城。由哈吉建立的格来王朝一直延续到1771年俄国征服时期,1783年最后并入俄国。该家族是虔诚的穆斯林,使克里米亚具有强烈的伊斯兰教特征。不过,在经历了最初的冲突之后,哈吉·格来意识到从喀发的热那亚殖民地中获得的财政利益,他一直与殖民地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直到他1466年去世。后来,他的儿子们为王位继承权发生争吵。最初,次子努儿道剌特获胜(1466—1469年和1475—1477年在位),但是,最后的胜利者是第六个儿子明里·格来(1469—1475年和1478—1515年在位)。1468年,明里·格来对喀发的热那亚人们作了一次答谢访问,他们曾协助他捉住努儿道剌特。〔8〕与此同时,土耳其苏丹穆赫默德二世派一支骑兵队,由哥杜克阿赫麦德帕夏统率,前往夺取喀发,他于1475年6月4—6日夺取该城。明里·格来由于热那亚人的一再挽留与喀发人一起被困在喀发,并在此被奥斯曼人俘虏。然而,两年之后,他作为苏丹的属臣被送回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南岸直接由奥斯曼人管理,在喀发设一位常驻帕夏,从伊斯兰·格来二世(1584—1588在位)即位起,开始以土耳其苏丹的名字诵读胡特巴。然而,钱币上仍然铸着格来王朝诸汗的名字,1502年,明里·格来给予金帐汗国致命的打击。
  金帐汗国肢解的结果导致了第二个汗国即喀山汗国的形成。在金帐汗库楚克·马哈麻统治期间(1423—1459年),一位倒霉的觊觎王位者乌鲁·穆罕默德(拔都弟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与其子马赫穆提克住在喀山,他在此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汗国。汗国从1445年延续到1552年。新汗国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伏尔加河中游和卡马河流域的原保加尔王国。居民基本上是说突厥语的切列米斯人和巴什基尔人,说芬兰—乌戈尔语的摩尔多维亚人,以及楚瓦什人。乌鲁·穆罕默德于1446年被其子马赫穆提克暗杀。在马赫穆提克统治期间(1446—1464年),新汗国的创建最终完成。马赫穆提克的兄弟卡西姆(死于1469年)逃到莫斯科大公国人中,大约1452年,莫斯科公国人把位于奥卡河畔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西莫夫城划给他,因此,卡西莫夫小汗国从一开始就隶属于莫斯科大公们强硬的宗主权下,并成为莫斯科大公们干涉喀山事务的工具。卡西姆本人与俄罗斯人一起参与了反喀山的战争。〔9〕
  金帐汗国肢解时产生的第三个汗国约建于1466年,是由金帐汗库楚克·马哈麻的孙子、也叫卡西姆的宗王创建。尽管阿斯特拉罕城继承了原萨莱城的某些商业上的重要性,但是,阿斯特拉罕汗国被围在东部是伏尔加河下游、西部是顿河下游和南部的库班河和捷列克河之间,在历史上起的作用不大。它还被克里米亚和诺盖(乌拉尔河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