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草原帝国 >

第84章

草原帝国-第84章

小说: 草原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口;旭烈兀的蒙古人力求到达埃及河边。只有察合台境内突厥斯坦的这个“中部王国”的突厥—蒙古人,被另外三个成吉思汗兀鲁思团团围住,被迫停顿不前。然而,现在他们周围的障碍突然拆除了。在西方,阻止河中人西进的波斯汗国不复存在了;控制着西北方的金帐汗国也处于衰落之中,已无力阻挡其道,通往戈壁方向的路也因蒙兀儿斯坦被夷为废墟而敞开了;德里苏丹国呈现暂时的衰退,没有形成像察合台初期时保卫印度河的状况。帖木儿统治下的河中人向四面八方迅速扩展。长时期内他们被迫无所事事,现在得到了补偿,在那个时期,征服只有外部的突厥—蒙古兀鲁思独自享受,而河中人与蒙古战争的荣誉和战利品无缘。现在,他们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帖木儿朝的史诗——如果人们可以这样形容一系列背叛和屠杀的话——在种族上是突厥的,但它仍是蒙古史诗的一部分,尽管是来得太晚的一部分。


第四节 征服花剌子模
  帖木儿的征服活动遍及伏尔加河到大马士革、从士麦那到恒河和裕勒都斯河各地,他对上述各地的远征并不遵循地理秩序。受敌方挑衅的支配,他从塔什干奔到泄剌只,从桃里寺奔到忽毡;对俄罗斯的一次战争就发生在对波斯的两次战争之间;对中亚的一次远征就发生在对高加索的两次袭击之间。在这里,帖木儿完全没有成吉思汗的战略性远景计划:蒙古战役,远东战役,突厥斯坦和阿富汗战役,然后,再返回远东。帖木儿的远征杂乱无章地一次接着一次。成吉思汗对他所到之处都要彻底清除一切,而帖木儿与之不同,他在每次胜仗结束后离开该地区时对该地的统治不作任何处置,只有花剌子模和波斯例外,甚至这些地区也是很晚才作处置的。事实上,他像这位伟大的蒙古人一样彻底而认真地屠杀了他的所有敌人,在他身后留下的人头金字塔,作为告诫人们的例子叙述着他们自己的故事。然而,幸存者们忘记了他们所得到的教训,不久又采取了秘密的,或公开的反叛活动,以至于一切又得重复。这些人血浸泡的金字塔似乎还转移了帖木儿实际的目的。报达、布鲁萨、萨莱、焉耆和德里都遭到过他的洗劫,但是,他并没有战胜奥斯曼帝国、金帐汗国、蒙兀儿斯坦汗国和印度德里苏丹国;甚至他一经过伊剌克阿拉比时,该地的札剌儿部人就重新奋起。因此,他不得不三次征服花剌子模,六次或者七次征服伊犁(他统治该地的时间还没有他在该地战争的时间长),两次征服东波斯,甚至是三次征服西波斯,此外,还在俄罗斯发动了两次战争和其他的一些远征。
  帖木儿的战争“总是不得不再战的”,他也只得重复地进行着这些战争。尽管这些战争在战略上有周密的考虑,在战术上也无懈可击,但是,从政治史的角度来看它们似乎完全缺乏内聚力。年代学的研究使这些战争索然无味,除了纯个人的兴趣之外,人们可以感到的是英雄的特征。历史学上的分类是很成功的,它按征服的大区域来划分这些战争,它们从河中开始,然后向外扩展。因此,我们将研究帖木儿在花剌子模、东突厥斯坦、波斯、俄罗斯、土耳其和印度的活动。
  包括阿姆河下游和咸海边的阿姆河三角洲在内的花剌子模,或者说今天的希瓦地区,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的最初18年中,在突厥族的大花剌子模王朝的统治下曾在东方史上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尽管是短暂的;该王朝于1220年被成吉思汗推翻。此后,花剌子模原则上一直附属于钦察汗国,直到察合台汗阿鲁忽从钦察汗别儿哥手中夺取(1260到1264年间)为止。以后花剌子模成了察合台汗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地理上来看这种划分是恰当的。但是,这次征服显然是短时期的。据巴托尔德,此后不久,花剌子模在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之间被瓜分;前者控制了锡尔河三角洲和玉龙杰赤,后者统治着花剌子模南部地区,包括柯提(阿布兹瓦力沙)和希瓦。〔29〕1360年后不久,昆吉剌部突厥首领胡赛因·苏非趁钦察汗国混乱之机在花剌子模建独立王国。〔30〕后来他又利用河中地区发生的战争,从河中居民手中夺取柯提和希瓦。但是,帖木儿一旦成了河中的统治者,就要收回这两个城市的领土(1371年)〔31〕。帖木儿在遭到胡赛因·苏非的拒绝之后,攻占柯提,并在玉龙杰赤包围了胡赛因·苏非。〔32〕胡赛因·苏非在被围期间去世,他的兄弟优素福·苏非继位,他向帖木儿求和,在答应将柯提地区(希瓦地区)〔33〕归还帖木儿的条件下,他的要求被接受。优素福·苏非随即又对此退让感到后悔,蹂躏了柯提地区〔34〕。1373年帖木儿再兴战端,〔35〕但是,在为他的儿子只罕杰儿娶得优素福·苏非的女儿、美丽的罕匝答做媳妇之后,他的态度缓和下来。1375年,战争再次爆发〔36〕,但是,帖木儿因他的两个将领叛乱而被召回撒麻耳干。〔37〕随之而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当帖木儿正在与锡尔河下游迤北地区的白帐交战时,优素福·苏非趁机洗劫了河中腹地撒麻耳干附近地区。优素福·苏非这个危险的邻居,只要帖木儿军在别处作战时,他就威胁着撒麻耳干都城,帖木儿必须除掉他。1379年〔38〕由于优素福的挑衅,帖木儿抵达玉龙杰赤,与其对手进行一对一的决斗。“他穿着轻便的胸甲,腰佩利剑,肩背盾牌,头著王盔,骑着战马朝玉龙杰赤城驰去。他相信上帝,只身朝城下的壕沟走去,呼优素福与他决战。但优素福宁愿保命而不顾荣誉,置之不理”。〔39〕围攻玉龙杰赤城持续了三个月。优素福在日益增加的压力下绝望而死。该城最后被攻陷,接着是通常进行的大屠杀(1379年)。〔40〕
  花剌子模的归并完成了河中王国的形成。


第五节 远征蒙兀儿斯坦和回鹘地区
  帖木儿一旦确保他在河中的王位,又被激发去进行对原东察合台汗国(伊犁和裕勒都斯地区)的战争。
  该地区新近爆发了革命。我们已经看到了蒙古杜格拉特家族在那里所取得的统治地位,该家族几乎完全控制了喀什噶尔,以阿克苏为中心,除此而外,该家族在伊犁河流域的察合台特别地带内还有大庄园,伊犁河流域是察合台诸汗的司令部。〔41〕在经历了几年的混乱之后,杜格拉特部的异密播鲁只还于1347年主动把察合台汗秃忽鲁帖木儿重新扶上伊犁的王位。〔42〕播鲁只死于秃忽鲁帖木儿统治期间(1347—1363年),他死后兀鲁思别吉一职(相当于宫廷侍长)给了他年幼的儿子忽歹达〔43〕。播鲁只的弟弟、异密哈马儿丁垂涎这一职位,徒劳地向秃忽鲁帖木儿提出过抗议,在秃忽鲁帖木儿死后,他杀死已故可汗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为自己报了仇〔44〕。也里牙思火者是被胜利的帖木儿驱赶(约1365—1366年),才从河中返回伊犁的。哈马儿丁推翻了察合台王朝,自僭汗号,从1366年到1392年间统治着蒙兀儿斯坦(即统治着怛逻斯河流域、伊塞克湖、伊犁河、裕勒都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还有可能统治着阿尔蒂沙尔,或称喀什噶尔的较大部分地区)〔45〕。也里牙思火者的弟弟黑的儿火者由于忽歹达的帮助,逃脱了哈马儿丁的报复,忽歹达帮助他从喀什逃到帕米尔,这位年轻人躲在帕米尔,直到出头之日。〔46〕
  帖木儿发动的一系列远征就是对付哈马儿丁的,这些远征远不如对波斯、德里和安卡拉的远征著名,但是,也许更加值得关注,因为它们是发生在更加艰难的地区,对付的是难以捉摸的敌人。这些远征是防御性的,是打算保护河中免受游牧民的周期性入侵。帖木儿的军官们前往伊塞克湖北的阿拉木图(后来名为韦尔内)方向进行侦察,他们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或者说协定)之后返回,帖木儿拒绝接受和约。他离开塔什干,从赛拉木(塔什干以北)向《拉失德史》中称为坦基河的地方进军,埃尼亚斯和丹尼森·罗斯认为是养吉城,即恒逻斯,又名奥李—阿塔。他在此赶走了游牧民,获得大量战利品。〔47〕
  1375年,帖木儿进行了第三次战争〔48〕。他离开赛拉木,穿过在楚河河源边的怛逻斯和托克玛克地区。哈马儿丁使用游牧民的惯伎,在他来到之前就撤退到根据《武功记》名叫比耳哈·古里安或阿沙尔·阿塔的地方,埃尼亚斯和丹尼森·罗斯认为是伊犁河上游附近、阿拉套北部一个山嘴边的奥塔尔〔49〕。无论如何,该地址似乎应在伊塞克湖西北山脉中去寻找。帖木儿的长子只罕杰儿在此对敌人发起突然袭击,敌人朝伊犁河方向溃逃。帖木儿蹂躏了构成原东察合台腹地的伊犁河流域的部分地区,后来,他似乎继续进入纳伦河上游河谷,在此,《武功记》描述了他在喀什西北的阿尔帕和雅吉河畔的活动。〔50〕他俘获哈马儿丁之女迪勒沙·阿哈公主,并纳为妾。他取道费尔干纳的乌兹根〔讹迹邗〕和忽毡回到撒麻耳干。
  然而,哈马儿丁并没有被打败。帖木儿军返回河中时,他进攻属于帖木儿的费尔干纳省,洗劫了安集延城。帖木儿被激怒,匆忙赶到费尔干纳,把他赶出讹迹邗和亚色山区,一直追赶到纳伦河上游的南部支流阿特巴希河河谷地。
  帖木儿在进入天山的这一地区时,落入了埋伏,哈马儿丁正在此等候。只是由于他的勇气,以及“他的长矛、战棍、剑和套索”,他才得以逃脱,后来又返回来再次把他的敌人赶跑。〔51〕以后他又回到撒麻耳干,其子只罕杰儿刚在此城去世(1375年或1376年)。〔52〕
  在此后的两年中(1376—1377年),帖木儿领导了反哈马儿丁的第五次远征。他在伊塞克湖以西的峡谷中与哈马儿丁交战,追击他到伊塞克湖西的科奇卡里〔53〕。《武功记》甚至提到了1383年〔54〕帖木儿派往伊塞克湖反哈马儿丁的第六次远征军,但是,哈马儿丁仍然没有被捉住。
  1389—1390年,帖木儿作出了决定性的努力,要摆脱蒙兀儿斯坦的游牧民〔55〕。1389年他的军队在巴尔喀什湖(《武功记》是Atrek—Kul)以南和以东的伊犁河和叶密立河地区和阿拉湖周围来回往返,这些地区当时是蒙兀儿斯坦的中心地,以后成了俄国的谢米列契耶省和中国的塔尔巴哈台保护区。帖木儿扮演了君主和征服者的角色,他派轻骑兵迅速越过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些草原,察合台汗和窝阔台汗曾在这些草原上,在今固尔扎和楚固恰克地区建立过游牧宫廷。与此同时,他的先头部队随蒙古人一直到了阿尔泰山以南的黑也儿的石河。〔56〕接着他的军队从巴尔喀什湖盆地出发,分兵数路,分别越过天山,到博斯腾湖盆地。最后集中地是裕勒都斯河流域,帖木儿是经空格斯河谷到达裕勒都斯的。〔57〕按《武功记》的记载,帖木儿的先头部队向东已经挺进到哈剌火州,或者说,几乎抵吐鲁番。〔58〕
  在上述地区与帖木儿作战的蒙古首领中,《武功记》提到了察合台家族继承人黑的儿火者,他暂时被篡位的哈马儿丁赶下王位。从《拉失德史》中我们知道,黑的儿火者逃到东突厥斯坦的最东边(先逃到于阗,后到罗布泊地区),他力求在那里建立一个新的王国,同时,他强迫吐鲁番境内的最后一批回鹘人皈依了伊斯兰教〔59〕。尽管帖木儿的主要敌人哈马儿丁也是黑的儿火者的敌人,但是,帖木儿毫不犹豫地进攻黑的儿火者,显然是害怕察合台家族会在畏兀儿地区重新征集新军。黑的儿火者被打败后逃往戈壁。〔60〕帖木儿获胜后在察力失,即今天的焉耆,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在士兵中瓜分了从游牧民中夺到的战利品。〔61〕《武功记》给人造成了这种印象,即他在中亚腹地建立统治之后,就摆出了成吉思汗继承者的样子。然而,事实上,就在明朝推翻了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之时,他摧毁了蒙古人在东突厥斯坦的统治。
  帖木儿在返回撒麻耳干前,派他的儿子乌马儿·沙黑先行,经乌什·吐鲁番和喀什之道,从裕勒都斯返回〔62〕。我们不知道他本人率主军是否也走这条路,或者是否是经伊犁河,楚河和怛逻斯河之路返回。
  尽管帖木儿对戈壁的中心地也进行了洗劫,但是,这次他的主要敌人哈马儿丁汗仍未被打败。帖木儿的军队几乎是一返回河中,哈马儿丁就又在伊犁河流域恢复了他的政权。因此,帖木儿于1390年又派一支军队攻他。这些军队从塔什干出发,经伊塞克湖,在阿力麻里渡过伊犁河,向哈拉塔尔以北进军,尾随哈马儿丁来到黑也儿的石河,哈马儿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