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58章

一品富贵-第58章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宋九同样迷茫。

要么皇上亲自下诏,宋真宗下诏引占城稻,朱元璋下诏推广棉花,但看了看赵匡胤与赵普等人,宋九话到嘴边没说,权谋术什么他不懂,简单的人际关系却是知道的,自己建议统一度量衡,赵普会有什么反应,你一个小小的八品散官,技术弄臣,凭什么提议统一度量衡?

慢慢推广吧。

赵匡胤自觉,连衙内都不可能全部上去,不要说老百姓了,但老百姓在下面看得开心,百姓开心江山才能稳定,自己在这里,百姓畏惧,就不会开心。因此看了一会,带着大臣回宫。

石保正与高处恭走了过来。

石保正能得到赵匡胤称赞,虽是看在他老子的面子上,总是不会太差的,刚才在人群中也看到了皇上对宋九的表情,再加上人又让他弄上天了,心中明亮,说道:“九郎,河洲打算什么时候动工?”

“快了,我向二大王请求过,汴水几年未清理淤泥,让朝廷组织民工清淤,将淤泥积于河洲,不然河洲地势太低。然后派人清理,也有了钢铁,明年春天我想朝廷会先从码头与桥开始。那么明年正店也可以同时动工。”

“我拿出五千缗钱,高大郎拿一万缗钱……”

“行啊,不管是三万缗或是一万缗或是一百缗,都可以入股。”然而宋九心中鄙视,高家拿一万缗两万缗不稀奇,成功了分红,失败了估计赵匡胤那个皇妹往皇宫里一跑,赵匡胤会双倍赔偿。石家就不同了,石守信是不是为了自己祈福或是避祸,在洛阳建造的那个寺庙最少就花费几万缗钱,这是正经的投资,只拿出五千缗钱,未免太少了。但也明白,这些人家还是不大放心,出一点钱,权当是玩票的。若成功以后再追加,若失败权当是豪赌一场赌输掉了。

不过宋九有意将声音放大。

符昭寿在边上听到后问:“什么入股?”

宋九将入股经营河洲的事说了一遍,继续忽悠,讲了种种好处。

别的没看到,面包是尝过,人也上天,就是面包卖一贯钱一个,估计还会有人买。这个上一次天,收费几百贯钱,估计为了猎奇,还会有人上。不提想不起来,一提这些东西都同赚钱的好法门。周围的几十个衙内急了,潘惟固说道:“九郎,你真不够意思啊,能入股也不与我们说一声。”

“潘二郎,不是我不说,是你们没问。”宋九很无辜的摊手。

赵氏兄弟急,宋九不急,也不能急,他们找自己与自己找他们是两样的,若自己老子是潘美,就能找他们,但不是。自己找他们,以后会失去主动权,作用也不会明显。只能将一个个诱饵放下去,让他们自己来上钩。

这是一件好事儿,一群衙内将目标转移,七嘴八舌地议论,不赚钱的项目有,双虹桥,学校,码头,码头也许会赚一些钱可投资太大,不过这个由朝廷出资,也就不计较了,再说其他项目,除了一个广场不赚钱外,个个都能赚钱,而广场就是不赚钱,投资也不是太大,能承受。一个个就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始议论可行性。

石保正与高处恭看了心里面紧张,高处恭问:“九郎,那我们的事……?”

“高大郎,我那天说过,这里将是聚宝盆,我吃不下来,你也吃不下来,就是大家伙吃下来,以后还要分一些给朝廷,不然连国家都会眼红。”

赵承宗在边上说道:“九郎,国家怎能眼红?”

“皇上不会眼红,但一年若是能赚五十万贯,一百万贯,士大夫们会不会眼红?”

“一百万贯哪。”

“你去潘楼一条街,将那些店铺一年总收入查一查,问他们一年能赚多少钱?况且是若大的河洲,它的面积是潘楼一条街的十倍有余。一百万贯大约不可能,但一年五十万贯未必不可能。那时不分一点给朝廷,士大夫们会不会弹劾?别看你们孔武有力,但笔杆子,讲歪理,能讲过那群文人吗?”

衙内多是武将后代,或者是武臣后代,听后会心一笑。

上面在升天,下面却在议论。宋九开始解释,后面又卖关子,什么都不说了。玉苹不知道什么时候挤过来,听着这些衙内的说话,她捅了一下大姐的腰,那意思是说,鱼儿们一起快上钩了,不是一条两条鱼,是很多鱼。

第七十四章南方(下)

临近傍晚时分,宋九不让衙内上了,而是让几个姐姐家人,包括玉苹主仆上了气球,上去看一看,不是往下跳。然后结束,还有许多衙内未上呢,但宋九打着朝廷要技术保密的口号,当着大家的面,就将气球拆掉,风箱拿走。

这才是真正的饥饿营销。

从大势来说,宋九正在将宋朝隐隐带到一个岔路口,宋九能赚多少钱,朝廷真未必在意,以后曹彬平定江南,赵匡胤一气就赏了二十万贯。这时候儒家并不是真正的天下老子第一,朝廷在意的是真正技术,类似钢铁的技术。宋九自己只在乎钱。这个岔路口出现了,然而没有一个人去细想。

开始有人送钱。

宋九有宋九的想法,打赌时想法还不明确,只是有一个隐约的感觉,自己没有这个力量,这些衙内无所事事,若是一家两家他还真不放心,家数多了,心不会齐,反而易控制。借他们的势,借他们的钱,实际心中的赚钱梦想。但不能怪宋九,若是赵匡胤马上授宋九职官差官,何必苦心去赚这个钱?

做不了大官,只想做富家翁。

层面不同,想法不同。

随着影响力增加,他又能力做一些事,例如在河边授课,一为自己以后挑选人才,一也是造福河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为己最好也不要伤害别人,这就是宋九的想法。

然而送来的钱不多,高石两家让他失望,接下来的让他更失望,多则几千贯,只有几家,大多数拿了,只有几百贯,衙内们相信,心动,他们家长未必相信,还是玩票性质。最少的是张琼的儿子张琳,只拿出一百贯钱,知道钱少,很是不好意思。宋九不是大半年前的宋九,知道一些情况。武将收入有三,薪酬,这个不算多的,皇上赏赐,也不算多的,还一个意想不到的收入,掳掠,攻城掠地后每个城市都有财富,士兵得小头,将军得大头,一部分上交朝廷,但有的将领爱护士兵,除了将部分所得上交朝廷,余下的全部分给士兵与部下,若是皇上再无赏赐,一家人生活未必过得好。

张琼一家大约如此。

宋九来到宋朝听到一些故事,特别是张琼刮骨疗伤,关云长有没有刮骨疗伤真不大清楚,这个张琼却是真的,在寿春一战中,替赵匡胤挨了一箭,深入腿骨,大夫刮开骨头拨箭,那真痛啊,但张琼喝了一碗酒,叫都未叫一声。

当初宋朝初立,赵匡胤考虑到禁兵皆是虎狼之士,一般人难以管制,于是让张琼统制,这道命令颇是正常,他是从龙之功臣,又是赵匡胤的救命恩人,他不能担任谁来担任。张琼也不负重望,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家子过得比较清苦,而且诸衙内中有部分人对张琳十分冷淡。难道上层又发生了矛盾?

其实不能想的,一想宋九对赵匡胤会失望。

连张琼都不信任,赵匡胤将再无羽翼,再看赵匡义,那怕就是对自己又是吓又是赏,但这就是拢人的手段。这样下去,赵匡胤又不立皇子为太子,没有那把斧头,也未必能干过弟弟。

赵匡胤不赏救命恩人,宋九来赏,是敬佩英雄人物,于是悄悄对张琳说:“张大郎,你不要对别人说,我替你垫付六百贯钱。”

“这个……”

“别这个了,以后等分钱,你再还给我。”

钱越聚越多,那边河工开始,这时动工晚了,虽然河水浅下去,但天气十分寒冷。不过赵匡义也要配合,宋九手中得“骗”来钱,他才能动工。

参与的衙内不少,不过得到的钱帛不多,只有七万余贯。宋九想法当中,朝廷答应出资修建码头与虹桥,自己再修一个正店与游乐场,四个建筑正好连在一起。那怕没有其他的建筑,仅凭借这四个建筑,也能带来人气。有了人气就能赚钱,就有了资本投入下一个项目,同时能吸引更多资本注入。这点钱肯定是不够的。

甚至建筑一个正店都不够。

第一是土方,开封府组织厢兵与民夫清淤,自己要求不过份,汴水越来越重要,没有自己这回事,汴水也要清淤,但民夫将淤泥弄上了河洲岸边,不会协助自己平整的。想要以后不内涝,不会受洪水危胁,最少得加高两三米以上。淤泥够了,就是不够,六个码头的凹槽必须要开挖,这又能出来许多土方。然而自己要请人平整。

劳力也有了,河中有的是苦力,但要付工钱,付友情工钱,这么多土方,没有好几个月是无法平整的,这个用费也得一两万贯。还有,排污工程。

京城的排污工程很不好。一是生活废水,这个倒向下水道,一个是生活拉圾,有专人拉出城。还有排泄物,用便桶倒在厕所里面,每天早上会有附近农民进城,或者派人拉出城。

但有一个严重问题,若是汴水高涨时,甚至超过居民房屋的高度,天空又是大雨倾盆,汴堤不会崩溃,下水道也有闸门,但下水道的废水与雨水便不能向外排,于是京城会出现严重内涝,然后那个味道如进鲍肆,让人嗅之仙仙欲死。

河洲高度跟上了,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且它是高档区,因此宋九在设计时也考虑到这一点,专门设计管道,通向南汴水南岸,甚至设计几个类似正店的那个大水筒车,适度地放水冲排管道。这将会使河洲十分卫生干净。

下水道问题不大,直接从正店通向汴水,但这个排泄物管道必须要修,不然以后没办法修,这又要一笔钱。实际钱要够的话,现在最好就要护堤。所以钱远远不够。

这个难题放在宋九心中。

先是请河中的乡里乡亲组织人手,将民夫清来的淤泥平整,这意味着河洲开发终于动工。

然后将一群衙内请来商议,拿了钱,尽管各家各户多是玩票性质,对于宋九来说,钱也不多,但合在一起,似乎也不是小数字,让他们轮流派出管事过来查账,包括宋九以前用的钱帛,研发成本一起计入其中。怎么用的,以后能赚多少,全部账薄得清楚列出来。亲兄弟还要明算账,石保正哈哈一乐道:“九郎,我们放心。”

仅是四个字,宋九不言语了。

无论自己怎么算计,与这些衙内相比,还是居于弱势。他们用得着盘账吗?不盘账自己也不敢少他们一文钱。宋九心叫侥幸,幸好加入的衙内多,不然真能出问题。

宋九整天惦念钱了。

实际他现在心态有些走火入魔,一开始想利用河洲赚钱,清明上河图害的,但想赚钱必须投入,必须使河洲成为一个美丽的销金窟。现在他的心态是想使河洲变得更美丽,还是想赚钱,连他自己可能都分不清。

赵匡义将他请了过去。

先是随便交谈,忽然说道:“宋九,朝廷有意想调你去南方。”

宋九一哆嗦,问:“什么南方?”

“潭州以南,衡州、永州、彬州。”

“二大王,调臣去干嘛?”

“你上次给潘美将军写了一封信,信上献数策,朝廷认为虽佳,可执行皆不易,让你以巡察使身份南下去看一看。”

“那不行,”宋九失态地叫起来。

不是湖南不能去,关健哪里有四个猛人,潘美、丁德裕、尹崇珂,随后又调动一员虎将张勋。尹崇珂还好一点,据说其实谨厚,是一个长者,其余三个人皆不大好。丁德裕在平湖南时犯的错误少,担任攻克彬州主将,实际此人脾气同样暴躁。张勋虽是虎将,更糟糕,性格十分残忍,每攻破城池,会扬言且斩,据说他还未到衡州,州民皆涕泣说,张且斩至,我辈何以安?人还未来,老百姓就吓哭了。

潘美也许还好一点,但对自己未必很好。自己追潘怜儿,京城传得纷纷扬扬,潘美一定也得知了。就是他能承认自己,也有一个接纳过程,现在不是直接见面的时候。若不能接受自己,自己去了他的地盘,想弄死自己是分分钟的事,弄死自己还保证不会有一个人追究他的责任。

“为何不行?”

“我一介小八品散官去巡察,谁服啊,二大王,你杀了我吧。”

赵匡义马上会意,哈哈一笑说:“宋九,前线诸将不是你想像的那么不堪,本官保证你会平安无事,比你那个上天还会平安。这次朝廷让你去巡察也是迫不得己之举。南方的情况看来你也听说了一些,辰永与岭北,有许多蛮徭部族,又多是生徭生蛮,自古以来就难以管制。若治,可能会发生唐朝南诏之害。若不治,又会出山侵扰汉户与熟徭。朝廷思虑再三,只得采用诸葛亮之策,先平后抚,以蛮治蛮,对其不干涉,然而此策也有诸多弊病。恰好你写了一封信给潘美,这封信策略虽幼稚,但也是开了另一条新思路。不过也不能怪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