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443章

一品富贵-第443章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指望这里的税务能保障官兵以及其他的支出,然而与如同西北一样,这里可以会练兵,可能发陆续发生一些战事,因此在前期不仅不指望税务,朝廷还要运送一部分物资来此。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必须先将人心拢住,那么先开始就必须要执行低税政策,除了辽南与沿海部分地区人口密集,自现在的铁岭,以前的银州向北,因为辽国将渤海国人口大多数强行迁向辽南或者中京一带,许多地区还是人烟空旷的所在,必须要有一个长时间的休生养息发展阶段。

当然治理好了,朝廷就可以征税了,如同宋九在岭南所做的那样,当然北方人更强悍,人烟更稀少,基础更差,朝廷想得到收益,会比广南更慢。

但现在朝廷也不急,若没有战争,或者将宋辽战争的费用节约下来,那就非常惊人了。

例如澶渊一战,就花费了几千万缗钱。

将这个费用节约下来,用在治理北方,会达到如何惊人的效应?

而且宋朝财政现在依然很健康,可能接下来三四年里会很难,但难就难在这三四年。并且书院开始尝试着将蒸汽机放在船上,利用螺旋桨推动船只前进。

这个技术可能还要几年才能成熟。

它不是使船只变得更快,但它意味着一旦成功,便不需要借助季风航行,若是远可能技术跟不上,但辽东不是太远,那怕是绕道混同江入海口,一路有海岸线,有供给,相信高丽人会听话的,况且也会给他们带来收益,那么就不需要季风,来回通航。

但这是能治理好的情况才投入这些钱帛与人力的。

往北就不行了,天气更寒冷,人烟更稀少,往西同样又不行了,大漠地带,人烟稀少不算,没有河流通达,有河流通达也不能让船航行到哪里。在这时代,船只仍然是运费最少的交通工具,没有船,用车子推到大漠深处,想也不要想哪!

这依然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赵恒到达上阳府。

诸多部族酋首来朝拜。

辽国当初多么强大,在萧燕燕带领下。差一点将高丽灭国,连高丽人的开京城都攻下了。乌玄明当初闹得那么大,最后也被灭国,逃到宋朝郁郁寡欢之下去世。阻卜多次叛乱,也被镇压。

然而宋朝大军来了。两个月即将辽国灭亡了。

这样想是错误的,实际辽国灭国应当从去年九月总攻宋朝就开始了,若非所有精锐军队一起丢在宋朝,萧燕燕、韩德让等人也丢在宋朝,那结果又会是两样。

就是五月宋朝开始再度进攻,若是耶律隆庆不将军队集中。于锦州南部与宋朝决一死战,那么这次宋朝进攻还会发生许多麻烦,可能收复辽国最少还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其实一旦拖长了,宋朝惫于战争,困于财力。最后能不了了之。

不过表面上宋朝确实只用了五十来天,便将上京中京一起拿下。

并且几场大会战,宋军杀伤了无数辽军。

在北方,素以强者为尊,当然也颠覆了宋朝大多数官员的观念。

于是“万族”来朝,既然北方诸族奉行强者为尊的理念,于是赵恒起驾去了上阳府。

在上阳府接见诸族酋长。但呆的时间不会太长,到了上阳府供给就困难了。若随行兵力带得少,大臣们不放心,带得多,无疑会有很多困难。

可能因为是高兴,可能是试探,赵恒在宋九一长串官职,如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同平章事加昭文馆大学士权幽州路安抚经略营田大使兼兵马都部署、上柱国赐紫鱼袋食邑XX户实封YY户,后面又结上幽州郡王充卢龙振武节度使。

能不能得到这两个职务呢?

应当说能。

若找,在宋九身上能找出一大堆毛病。不过论功绩,平下辽国后,宋九的功绩足以让他能名列这个时空历史上十大宰相之一。

即便房杜也稍逊之,文治上稍仿佛,在吏政上他们做得更好。不过经济上做得略差,然而武功上却远不及。当然有人能与之相比,如萧何,或者赵普,李斯,不管怎么说,人家是匡护立国之功。

或者管仲、诸葛亮、王猛、谢安、郭子仪,这几人功劳应当来说还要更大点,不过他们未统一天下,或者未消灭藩镇,使得功劳稍逊一筹。

但几人拥有过这么多高官要职?

况且振武节度使在哪儿,便是原来唐朝的朔方地区,同时兼领着绥、银、麟、胜等州、东中二受降城、及振武镇北等州军。

卢龙节度使便是指幽州。

尽管它是虚职,可配合宋九的业迹,就有着无比浓厚的象征意义,若再配上幽州郡王,象征意义更厚。

上京辽国皇城大殿里诸大臣喘着粗气。

宋九苦笑道:“陛下,平东北难,治东北更难,所以臣才请救留在东北呆上一两年时间,打下基础,臣就致仕了。如果陛下不喜,臣这就致仕。”

赵恒“醒悟”:“朕失误了,朕失误了。”

可能是失误吧,宋九又说道:“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朝中不乏能治理的文臣,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还是不多,最少在这几年有许多地区要备有名将驻守,等到辽东安定,才可以重做将领调动。一是云中路,必须以李继隆为兵马都部署,文臣治理政务,李继隆掌管军务,朝廷节制,这样云中有变才不会骚乱,迅速平定,同时以防北方游牧民族,有李继隆在,便能与幽州路形成良好配合。其次曹玮必须重新回秦州督掌秦渭路,马知节去巴蜀,掌管巴蜀军务,丁谓那种策略虽替朝廷省了心,终是治标之策……”

还有一个用意宋九就没有说了,曹玮去秦渭,还有经营吐蕃与河西走廊之意,那要看国家情况了。

马知节去四川,若是国家情况好,那可以兵临大理。

为什么川南各蛮部乱乱平平,正是因为有大理让他们两边倒。而且得到大理,就可以对交趾形成两面夹攻之势。

而且马知节才五十岁,曹玮才三十来岁,两人若没有意外,能用很长时间。

至于他们之后的人选?宋九能说得清楚吗?

知道,狄青。可几十年后还有没有狄青存在,都说不清楚了。

当然,现在的情况比较好,经过这大半年的多次大会战,诸多将领得到进一步的成长。虽不能说是名帅,然而督掌几千军队作战是没有问题的。

并且用将用得广泛,有六十多岁的老将,也有二十几岁的小将,数次战役打下来,孰优孰劣就能看出来了。如王超大家包括宋九之前都看好的,但此次表现很不好,还不如他的儿子王德用。

如魏能,有人说不好,但这次表现却十分出色。

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不用宋九说,大家都清楚。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议论各将的所长所短,以便运用,包括赵恒耳朵都听出老茧了。

主要是赵恒这个反常的授职,让宋九担心,也会让李继隆担心,作为主帅,此次他也拜了使相。封了几个节度使在身上,若是以为赵恒对他们不放心,李继隆即便呆在云州,也不敢有所作为,那就失去了其意义。

赵恒默默地点了点头。

别的不说,只说唐朝,突厥被李世民灭了又灭,但灭完了又有一部突厥崛起,直到回鹘人配合,才将突厥危害削弱。可是回鹘人又来了。还有当初的吐蕃在唐朝时又有多强大呢?文成公主一嫁,吐蕃北下吐谷浑了。

除非象汉武帝那样不要命地攻击。

不过西羌一直还困扰着汉朝,匈奴并没有完全失去威胁,只是危害一下子留到西晋时发作。

只能说宋朝头号强敌被灭了,不能说边患就没有了。

宋九却在心里叹道:“幸好自己急流勇退啊。难怪以前那些功臣没有好下场,赏无可赏时,要么就是被杀,要么就是起反谋反!”

但总的来说,还好,他挂着的是文臣称号,赵恒疑心终不及赵匡义,当然,做为皇帝,换成自己,想一点儿疑心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宋九又说了第二个问题:“如今燕云收回,头号强敌歼灭,国家不需要那么多禁兵了,就此为止,数量刚刚适中。”

说到这里他一声叹息,赵恒也是一声叹息。

虽然灭掉辽国,然而宋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是经济,多年来的盈余挥霍一空,还得要花钱,虽然从辽国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甚至刻意处执了一批强硬的贵族,查抄其家产财富,只能说这些钱将眼下的费用应付过去,未来辽东可能还有零星的叛乱战事,还要建设,花的钱帛太多了。

几十起会战打下来,也死了许多将士,伤亡的数量达到十几万之巨。重伤的要退伍了,死亡的更要抚恤其家属,整个军队整减员四分之一兵马。

不过这一来,正好只剩下四十余万禁兵,那么国家一年将会节约大量军费。

还有其他一些举措,例如乡兵制向北方转移,未来在陆续将河北河东的乡兵转兵为民,让两路迅速恢复发展,而在幽州路与云中路设置一些乡兵。

这个问题不大,原来辽国就在这里选拨了诸多兵士,现在只不过将正规兵转为乡兵罢了。至于北方大漠,宋九也说得很清楚,不扶持代理人。

就象唐朝扶一个反一个,不值得。

而是继续分化,让其自生自灭。

朝廷的政策只是鼓励他们通商,学习宋朝官话与文字,推广一些定居定牧措施,余下的不干涉不参与,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麻烦与纷争。或者稍派斥候留心,防止某一部独大。

赵恒也额许。

然而就在赵恒准备离开上阳府时,李神佑私下找到宋九。

王钦若进宫打小报告了。

说实话,王钦若也有功,守大名府有功,随后在策划治理燕云时也立下诸多功劳。平天下难,治天下更难,他的功就在治字上。

但在最初辽国大军南下时,他一度因害怕进劝赵恒逃向南方,一丑遮百俊,因此招来许多人的嘲笑,也遮蔽了他这些功劳,于是心中常常怏怏不乐,昨天悄悄觐见,与赵恒说到诸人功劳时,他说了一句:“陛下知道赌博吗?博者输钱欲尽,于是尽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宋九寇准之孤注也,实际当时情况危急,一旦辽军冲破澶州城下防线,几路兵马来不及救援,陛下危矣。以陛下之性命来博千秋万世之功业也。”

PS:本来打算两章结束的,可码出来,感觉这样太过草草,于是推翻了,还有几章吧,虽然烂了,但不能让它烂得太过头了。下本书发誓,不用那么严谨考证地去写。

第五百二十五章选择题(下)

王钦若与寇准的矛盾激化,不用说了。

可他对宋九也不快活,主要就是那么大的计划安排,宋九居然一声也不吭,让他出了一个大糗。然而他性格属于那种黑暗的,不象寇准不快活了马上叫出来,他却象一条毒蛇那样一直隐忍不发。

直到赵恒弄出一个幽州郡王,他才悄悄打了一小报告。

当时被赵恒轻斥一通。

不过赵恒对王钦若一直喜爱有加,第一个确实有本事,第二个对他有功。

呵斥了几句便放过了。

然而王钦若忽视赵恒身边的一个太监,李神佑,李神佑还有一个哥哥也在做太监,叫李神福。

宋九很少与太监来往。

但因为宋朝太监不是很恶劣,即便童贯,也要一分为二看待的,在宋徽宗六贼中,童贯算是比较好的。因此他对太监也不是很讨厌,况且得罪太监干嘛?

还有宋九对武将不恶,李神福随赵匡义出征过太原,因此对宋九印象很好。而且赵匡义在背下里一直对宋九持以很高的评价,这种评价便影响了李神福与李神佑兄弟俩。

寇准那就罢了,关健他认为宋九是好人哪,大宋第一良臣,又从来持功居傲,这与寇准是两回事的。

赵恒虽不支持王钦若的小报告,可王钦若这句话说得颇为恶毒,多少会对赵恒心理产生一点影响,因此悄悄将这件事告诉了宋九。

宋九听后,眉毛拧了起来。

王钦若可能不快活,可是他就要下去了,王先生来搞他。宋九更不快活。

不过想找机会还是有的。

车驾南返了,随行的还有各部族酋长,一道拜祭闾山。

严格说不能称为封禅,到泰山才能算得上封禅,此次只能说是一次祭镇。祭祀北镇闾山。

祭镇时会给这些酋长们一些赏赐,封赏一些不要钱的官职,然后赵恒便要从幽州返回京城。

自隋末起就在这里建设了一些建筑物,辽国更是时常来拜祭此山,赵恒虽来祭镇,倒也没有额外花多少钱帛。仅是将主峰望海峰石径修葺了一下,又重修了李渊建造的北镇庙。出手有些小气,但大臣们倒是很欢喜,在宋九带动下,这时宋朝上层务实作风比史上更重。

登上峰顶,一系列礼仪结束。当天在辽国建造的望海堂休息。

明天赵恒下山,到了这时候宋九就要与赵恒分别了,幽州路首府在幽州,但他不能呆在幽州,实际安定以后,幽州路必然还要划分,一切为二。一切为三,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