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286章

一品富贵-第286章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会麻烦,可想不麻烦,就必须先得很麻烦。

实际除了宅屋外,大多数邸店原江州的百姓已经无力经营了,一无充足的亲人,二无足够的钱帛做成本。

只能说宋九所做的是一种平衡,一要保持江州不能荒芜,二要给原来江州百姓一个公道。

又有一人说道:“宋公,若是手中没有那么多钱帛怎么办?”

“可以分三年偿还。”

大家开始小声的窃窃私语。

亏肯定是亏大了,但大多数人经营都有了起色,让他们舍弃,肯定是舍不得的。

有人对宋九不满,可不敢说,还有人开始低声咒骂张霁与古通判。

宋九又说道:“若是没有直系亲属在世,但在五服内,也就是高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兄弟、从兄弟、再从兄弟、三从兄弟、姊妹、从姊妹、再从姊妹、三从姊妹、叔父母、再叔父母、祖叔父母、从叔祖父母、曾祖叔父母、姑、从姑、再从姑、祖姑、从祖姑、曾祖姑、侄妇、从侄妇、再从侄妇、侄女、从侄女、再从侄女、侄孙妇、从亲属,在这些亲戚当中,若是有人在世,财产对半处执,一半归你们,一半归他们,但不得计任何投入费用。若是无五服在内,你们仍只有得到其一半财产,余下由官府处理。这些财产官府所得,将会投入到江州水利,或者白鹿洞书院。至于财产各的协商调解,与第一类相同。”

一旦露布公文下达,江州原百姓不会只有一个亲戚在世的,这同样也要调解。

反正接下来数月,江州城不得安定了。

然而这样处理后。江州甚至江南百姓怨恨就会减少一点。而且动作要快,平衡之道是解决纠纷的最好办法,但平衡之道同样是玩火之道。

动作不快的话,若是有人在中间煽风点火,顷刻之间,就会崩溃。

因此真相揭开之后。宋九动作很快,说完了,又看着众人。

不满是必然的,但多少还讨了一些便宜。

让大家散去,宋九又写了一封奏折,说了江州来龙去脉,朝堂马上要大变了。宋九也不敢多事,同样说了江北百姓来江州的一些意义,肯定了张霁与古通判的部分做法。

对了不遮蔽,错了也不隐瞒。

奏折发向京城,宋九开始向周边九州三十多个县发出露布公文。让江州的逃民返回江州,可以安居乐业了,同样分返他们的财产。

忙碌这才开始……

时光过得很快,眨眼间落叶纷纷。

湓浦口。宋九便装,看着罗大说道:“你勿要担心。”

“小人谢过宋公。”罗大说道,他妻子儿子让宋九送到京城,做了人质,但对他儿子前途肯定是有好处的。

四家船队回到密州,抓回来六个国王,送到了京城。

呆了这么久。有些机灵的水手能用当地语言,做简单的沟通。

吩咐他们不能说是抓来的,而是说来朝拜中国。

宋九对此十分不喜,要这个面子干嘛。可古人喜欢,万国来朝,才是国家的盛事。

果然,赵匡胤大喜。

开始送金子,银子,绸缎。

这时候船只出事消息也不用隐瞒了,有几个大臣进谏,但效果不大,与江州一样,利益牵涉得太深了,多家衙内派出海船去海外谋利,密州船坞上还有几十条船未下水呢。说得浅不管用,说得深,得罪的人太多。

赵匡胤这时候也没有心思去过问,这些奏折呈上去后,如石落大海,没有任何消息,几个大臣见势不妙,闭上了嘴巴。

几个国王呆了一些日子,不能再呆,又随船队返回他们的“国家”。

但这次出海的人比去年要多。

他们中间有些人不是贸易,而是长居,雇佣当地百姓,或者自己种植香料,甘蔗,水稻。

赵匡胤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可在这之前宋九也说过,权当一个试点。

因此这些人出海,朝廷也没有人过问。倒是有些衙内机灵,开始将自家的船只发出,随四家船只下南海。

罗大就是随这次船队南下的,他是一个狠脚色,放在海外会有大用场。

这次还是一个开始,若是能站住脚,以后陆续设置几个供给点,那么探索的范围会越来越大,最终能将船只发向大洋洲。

还有几万里外的彼岸,宋九不想了。

就是南海这些岛屿,以后能控制起来,意义就非同小可。

帆船远去。

宋九回到家,对潘怜儿说道:“我们去湖口吧。”

这种宋式财产分配法,虽说相互平衡牵就了,但为了估算财产,这一个多月来吵得不可开交。

不但江州这里吵,下属几个县都在吵闹,也包括湖口与彭泽。

宋九必须要亲自前往。

潘怜儿看着丈夫吃苦,不禁抱怨:“陛下不是说三司使相待吗?”

一个大劫后的州知州,一个三司使,两者区别太大了。

实际宋九也不满。

若是现在就是三司使,以这个职位,再加上赵匡胤的军事天赋,契丹会忌惮的。那么就能通过一些手段将苹儿弄回来。

但现在不行了。

不知道赵匡义会什么时候动手,一旦动手,赵匡义取代赵匡胤,对契丹震摄力会更小,那么弄回苹儿会更麻烦。

“三司使啊,好大的官,咱们不要想吧,”宋九道。

第三百三十三章入相(下)

未动身之前,先看了铸钱监。

宋九奏折到了京城,古通判与张霁二人削籍为民,这让潘怜儿更不满意。当年宋九仅是出征了交趾,便让赵匡胤削籍为民。两者能相同吗?

至少有一个流放处执吧。

宋九好言安慰了许久。

对宋九在江州的做法,朝廷未置与否,但同意了两条。

那就是将江南国学改成白鹿洞书院,从江州财政中拨出一笔款子,扶持白鹿洞书院,并且从河洲书院里调出一些师生,前往江州。但白鹿洞书院以儒学为主,其他学问为辅。

第二条就是铸钱监。

并且三司调来详细的数据,又从其他数州调来一些匠户。

年底铸钱监就能正式营业。

宋九看着三司数据,开始起铜产量并不高的,但随着火药的使用,每月江南铜产量在逐步增加,若是按照这个走向,明年整个南方课铜量能达到三百多万斤。

这是课铜数量,再包括私铜,实际产量能达到五百万斤。

并且它是指原始冶铜后的结果,若是推广反射炉冶铜,这个产量会增涨两到三倍,包括一些贫铜矿也能利用上。

但这些铜不可能全部用来铸钱,大约能利用三分之二,那么一年能铸钱三百到四百万缗。

这个铸钱数量仍满足不了国家的货币需要,可多少能解决一半钱荒的问题,至少两三年过后,朝廷不需要下诏钱不得过江。

它尤着国家的民生,朝廷对此十分重视。

宋九看了看,带着家人前往湖口。

江州十分麻烦,然而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时光渐渐接近十月,纷争渐渐平息。

宋九又派出官吏,于彭蠡湖修筑一个面积达到四百多顷的湖圩。它不是为了大兴圩田。江州如今成了地广人稀之所,圩田虽然肥沃,筑圩堤时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筑好后还要兴修沟渠,平整田亩,汛期时又要防洪抗讯,老百姓未必喜欢。

所以从宋九去湖南提出筑围。再到江东,如今真正的围田与圩田并不多。

它主要作用,还是起一个表率,以后人口增涨了,就能用它做一个示范。

同时又于江州城外勒石为巨碑,上面标洲彭蠡湖以及周边地区可以筑圩的范围。可以筑圩,但必须留下深湖区域,以便蓄水,包括各个河道也不能大肆侵占,否则一旦汛期来临,洪水不得泄,就会出现大面积涝灾。所谓的圩,在汛期时圩区远低于河面,一旦圩堤冲垮了,那会死很多人的。

除了巨图,还有相关的文字说明。

除了这三件实事,宋九也没有其他举措了,要么就是成天地调解。

一直调解到年底,才勉强将江州所有宅地处理。

……

风依然很是凛冽。但江河冰川渐渐融化。

前面就能看到河洲魄丽的身影。

它已经成为京城最亮丽的风景线。

潘怜儿高兴地从船舱走出来道:“官人,京城到了。”

宋九闻声,放下书本,也从船舱里走出。回京的这段时间,宋九一直在埋头苦读,以后的日子一定要做一个文官,但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了。不读书是不行的,能让这群文人活活吃死。

两人站在船头,潘怜儿悄声问道:“官人,你认为陛下真的病崩?”

“勿要问。”宋九严肃地说。

去年年底。宋九在江州听到赵匡胤驾崩的消息。

听到的传言更多,真真假假,宋九难以辨别。

中间有诸多谜团,即便是宋九,身在局中,恐怕都不能得到真相。而且他也不能去查问真相,找死啊。

但在短短两个月内,已经能看出赵匡义重视内治的程度。先是在年底发布诏书,以贾琰为三司副使,之前前川与夔峡分别设转运使,峡盐运到荆南,导致西川百姓缺盐,赵匡胤生前时追究了两地转运使的责任。

这个追究是没有道理的,川盐是井盐,产量就那么大,调到荆南了,当地肯定缺少盐巴。于是赵匡义赦免两地转运使之失,任命西川转运使申文纬遥兼峡路,峡路转运使韩可玭兼西川路,让两地转运使互兼异地长官,那么对对方的情况就会了解。至此,巴蜀盐业运输再没有发生梗阻。

接着赵匡义闻听有的节度使能养一千多匹马,用一千多个仆役,并且这一情况十分普遍,于是在朝会上问,这些节度使钱是从哪儿来的?就象宋九算的账那样,养一匹马相当于养几个仆役,即便节度使薪酬很高,但顶多养一百匹马一百个仆役就吃不消了。在赵匡义逼问下,大臣不得不吐出真相,各节度使利用朝廷官运,夹带私货进京贩卖,以谋取私利,既省了运费,又避免了税务。

赵匡义下诏严令禁止。

然而他无论在内治上再怎么精通,赵大死得不明不白,军事上又成了短板,只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

但赵匡义登基,对宋九却是一个福音,刚过完元旦节,赵匡义便下诏,将宋九提为参知政事。

宋九返回船舱,问怜奴:“你家官人究竟叫什么名字?”

他写信让昇州知府杨克让打听李秀,杨克让年底给他回了一封信,说查无此人。

金陵有叫李秀的大户,但皆与怜奴所说的李秀不符合。

宋九便追问怜奴,问急了,怜奴便哭。宋九无奈,只好让杨克让再打听,但快近了京城,宋九又接到杨克让的信,信上首先恭贺宋九进入两府,最后还是说查无此人。

在江州也就罢了,但到了京城,宋九不能不明不白地带着她回家。

怜奴急切地说:“宋国公,奴婢替你带孩子。”

“你有何难言之隐,尽管说出来,说不定我能替你解决。”

怜奴又垂泪了。

宋九没办法,只好不问,但向潘怜儿努了努嘴,自己不便问得太深。可是妻子能问。

回到家中,三个姐姐也高兴地赶过来。

赵匡义登基后大赦天下,然后封赏群臣,宋氏封为开宝皇后,赵德昭封为武功郡王同平章事加节度使,赵德芳为开封府尹同平章事,赵匡美为齐王。位宰相之上,昭庆公主为郑国,延庆公主为许国,永庆公主为虢国。权知高丽国事王伷为高丽国王,后面的这个就别当真了。

而且赵德芳虽为开封府尹,但无处理开封政务之权。真正处理开封事务的是赵匡义的亲信,原开封判官程羽权知开封府。

宰相薛居正加左仆射,沈义伦加右仆射,卢多逊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曹彬呆在京城什么事也没做,加同平章事,楚昭辅为枢密使。

等到京城安定后。赵匡义这才下诏让潘美等将回京,然而那些大兵们继续留在北汉境内。

要召回的,但那时不敢召回来。

这段时间,升官发财的不知凡几。

可真正升得快的只有宋九一个人,再看看两府,薛居正他们都是老人了,就是赵匡义登基,新人仍然仅是卢多逊一个人。

因此宋九一回来。大姐准备摆香案祭祖。

“大姐,不用急,我会祭祖的,但不能太嚣张,做人还是低调一点好。”

“也是。若是玉苹能回来就好了。”

“大姐,放心吧,我一定会让契丹将玉苹送回来的。若不是为了她,我也不会这么快答应做参知政事。”

“玉苹回来,也要做参知政事。”

“大姐,你不懂。这个参知政事那么好做的?”

潘怜儿在边上点点头,在路上宋九也与潘怜儿说过,两府数人,薛居正、曹彬、沈义伦是老好人,楚昭辅与宋九关系不错,卢多逊虽奸滑,但与宋九没什么矛盾。

然而洛阳还有一个人。

潘怜儿表示怀疑,宋九道:“你看吧,他会回来的。”

赵普手腕太高明了,而是两府诸相才能比较弱,除了卢多逊外,其他几人皆拿不出手。因此只要给赵普一个机会,继续从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