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116章

一品富贵-第116章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微臣有这个荣幸吗?”

赵匡胤又是一乐,说道:“凭你此次西下之功,有这个荣幸了。先陪朕到御苑走一走。”

“谢过陛下。”

君臣二人走了出来,赵匡胤问道:“为什么要替吕馀庆说好话?”

“陛下让微臣下去看,微臣也下去看了,看得茫茫然,然后努力想。只想出几个办法,让战争迅速结束,将北路军调回来。北路军不能呆在巴蜀,百姓对他们仇恨心太重了。对了,微臣还带来两百川骑,我答应过他们,让他们回普州,陛下你不能将他们留在京城。”

“为何?”

“原先陛下调降兵来京畿是好心,现在不能调了,以免百姓误会。微臣也想让陛下看一看川兵究竟如何,隋炀帝治国无方,各地叛乱,他不反思,反而认为百姓皆该杀,杀得越多越好。但哪里杀得完呢,结果失去天下,惨死扬州。治民如治民,堵不如疏。使之安宁才是上策,防范肯定不行的。”

“你别说大道理,也怕了吧?”

宋九眉毛皱了起来道:“陛下,说不怕那是假的,真怕,特别是王将军,当着我的面马磔了几百人,那个场面看得我想呕吐,好些天都做着恶梦。这次将王将军得罪狠了,直到我跑到汉中后,一颗悬着的心才松下来。”

“你这小子……”

“陛下,臣没有做错吧?”

“还行,在牛水你能知道从康延泽处借来两百川骑做得很好,不然那天晚上就你莽撞了。后来你直到丁德裕来到益州,利用各人矛盾,才与王全斌打赌,借那个势强行逼得王全斌打赌,虽凶险,也懂得借势,做得也不算莽撞。这世上想要做事,必须要担一些风险的,象这样的大事,不可能一点风险也不担。虽莽撞了,但现在成功了,朕就不会怪你。”

“谢过陛下。”

“还是说说吕馀庆与巴蜀吧。”

“臣的办法就是疏,使之迅速安定,化解一部分仇怨。随着立即将北路军调回来。”

“嘉州又有叛乱了。”

“陛下,与王全斌屡战屡败性质一样,强行镇压,仇恨越来越深,百姓反抗呼声也越来越大。说老实话,刚才在中书听到全师雄之死,微臣还有点儿同情。尽管微臣知道必须将他铲除。”

“同情叛贼?”

“陛下,看问题要公正地看。陛下以为刘仁赡如何?”

“举世忠臣,盖世良将。”

“全师雄也能算是一个良将,若无威信,十几万降兵如何选他为首领?那是被逼的,他本心也不想,硃光绪前去招抚,他仍然归顺之心,结果硃光绪夺其女,抢其财,灭其所有族人,抛开敌我立场,其反可恨,其情可愿,”说到这里宋九忽然突发奇想,说道:“陛下,不如也授他一官职,再派人写一篇祭文,巴蜀百姓怨气又会减少一分。”

“你想鼓励百姓谋反乎?”

第一百四十六章桃花

“西晋尚能公正评价诸葛亮,为何我朝不行,反正人也死了,这有很多妙用的,算了,陛下,当微臣未说,不然以后复叛,是微臣的错了。”

“什么复叛?”

“巴蜀百姓怨气太重了,各地官吏只能与豪强联手自保,于是豪强借机篡改地契,侵占财产,抢劫百姓为部曲。没有这个怨气,就凭借豪强的这些行为,若稍有灾情或者政策处理不当,又会卷起大乱子。我与吕相公说过此事,吕相公说百姓或叛或流,不借助豪强,如何能以巴蜀得安。甚至若是处罚豪强,我朝会失去整个巴蜀。我又不知若何……”

“治国很难的,你那个授官肯定不妥,不过写一篇公正的祭文,却也是一个办法,朕会琢磨一下。你继续说吧。”

“这是一个难题,我想不出来,陛下一定会有办法解决。但必须要解决。北路军战争结束后迅速调回,其次巴蜀不是没有良吏良将,吕相公与沈转运使就是良吏,他们又是陛下的心腹大臣,足以放心让他们镇守一方。陛下请信任吕相公,他在夹缝里守住益州,十分地不容易。若非吕相公,益州动乱,巴蜀局面会更凶险。再留下曹将军与康将军,他们二人能战能抚,在巴蜀结怨皆不深。有此四人,文武兼治。再陆续派出一些良吏担任各州太守,从益州存库里拨一些钱帛救济流民,巴蜀就可以暂时的安定。”

史上说宋朝得到巴蜀运财物运了十几年。

宋九想不通。得多少钱帛用十几年时光才运走?

有的事他还是知道的,宋朝得到湖南。几乎没有收获,甚至还是倒贴,但得到荆南,江陵一带比较富庶,略有些收获,不是很大。巴蜀收获很丰,宋九在益州时,还在陆续用船将钱帛往京城送。

但不仅是钱帛。还有茶叶,器皿,图书,蜀国皇宫不能留下了,必须要拆掉,一些贵重的木料,等等。若这样算。恐怕是得运十几年才能运完。

不过各州县只要没有被攻破的,还有一些钱帛未运出来。

赵匡胤将它们放在讲武殿后的封桩库(内藏库),以后还不是让赵匡义糟蹋?

也不能这样放,本来国家到处缺钱用,导致大部分地区以物易物交易,内藏库里放上几千万缗金银铜绢。钱岂不是更紧张?

“康延泽也贪!”赵匡胤忽然道。

“还好吧……”宋九惊诧道。他在这么短时间内,不可能将巴蜀所有地区都看上一遍,但来来去去,途经过了二十多个州,大多数州县都糜烂了。武将抢。文官也拿。一起抢疯掉了。

但也有一些州县做得比较好。例如梓州的冯瓒,不仅击退了叛军。为官公正清廉,得到百姓爱戴。他手中的兵力并不多,梓州南边的铜山也是全师雄大本营之一,可是全师雄就不敢攻打梓州。因此五军会盟,宋九也将他邀请过来。

康延泽更了不起,宋九所说的堵不如疏,防不如治,这些启发全部来自康延泽。他用蜀人治蜀人,用叛兵克叛兵,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而且百姓也爱戴之,包括那些淘金的流民。

难道他这种模式与赵匡胤恰恰相反,赵匡胤不快?

赵匡胤容不得他思考,又说道:“都在贪,若说清白,恐怕只有你一个人算是清白的。”

宋九嚅嚅,这就不大好说了,也许赵匡胤手中有一些证据呢,也许是王全斌他们在狗咬狗,不过是你老人家下诏,让大家拿的,怪谁去?

来到御苑,赵匡胤说道:“你看这桃花。”

御苑也十分朴素,一些简陋的假山凉亭,种着一些花草树木,还有几个池塘。桃花还未开出来,绽放着一点点红意,十分惹人喜爱。

“宋九,眼下这桃花无人摘,一旦它盛开了,就会有人摘啊。不摘它就能结桃子,一折几天就枯萎了。”

宋九悚然一惊,这话中有话啊,想了想说道:“它在皇宫中,谁敢摘,无人敢摘,它就能乖乖的结桃子。”

赵匡胤一乐,道:“也是,取字了吧。”

“陛下,取了,字易安。”

“朕想赐你一字,中正。”

“中正哪,”宋九不由地打了一个冷摆子。

“有什么不对?”

“不是,陛下,还是易安吧,不是微臣拒诏,这个中正二字微臣不敢受啊。”

“呵呵,也行,易安易安,河中安,荆湖安,巴蜀安,虽你志向小了些,这个字也可以。”

“还是小些好,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好,说到高处,吕馀庆写了奏折,说与你约定好了,若是能使巴蜀困局打开,他力保你为五品散官。想不想五品散官?”

“想……陛下,还是算了,一级级地升,微臣年龄小,资历浅,声望低,这个五品散官生受不起。”

“朕就赐你宣德郎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实封三百户,余官依旧。”

“谢陛下。”

宋朝仍保留着唐制的封君食邑制度,多者达一万户,这是一个虚衔,别当真,也不可能划给你一万户经营。另外就是实封制,同样不是划百姓给授者做部曲庄农,它还是荣职,区别就是前者是纯粹的虚职,后者能领取相应的补贴。多者千户,少者百户,每户每月折钱二十五文,随官俸发放。也就是宋九得到了三百实封,每月能领七千五百文额外的实封户钱。

宋九如今是不会将这七缗半钱看在眼中,但这是一个荣誉,有了它,他这个开国伯才会贵,而不是象以前那样是一个虚爵,没有人当作一回事。而且加上宣德郎与太常博士的职务。每个月杂七杂八的能得到五十多缗钱了,比起一般人。薪水不算低。

“你容易满足就好,不是朕吝啬官爵,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但赐你五品散官,那是害了你。”

“微臣知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你也只是一个普通烂桃子,风干嘛催你。”赵匡胤又不由乐道。这是打趣宋九。宋九无欲则钢让他欢喜让他忧,志向不高,便不会为了荣华富贵过份走险,但也略略缺少了上进心。然而赵匡胤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宋九还是有些风骨的,毕竟是宋德的孩子。

君臣二人正说话,天色越见黄昏,小黄门走过来。说道:“陛下,晚膳准备好了。”

“宋九,陪朕进餐。”

“喏。”

规格比较隆重,边上站着两个黄门,两个宫女,准备随时伺候。但菜肴却很普通,有羊肉,蒸羊肝,一些果蔬,还有一盆伴黄瓜。

赵匡胤指着黄瓜。说道:“这个东西好啊,可吃掉朕很多钱。”

宋九估计黄瓜也快要下市了。但这时候春菜还没有猛上,就是上了,也没有黄瓜,它还是很贵。小声地说:“这是从哪儿买的?”

“在市上买的,两缗钱一根哪,朕吃得牙都酸了。”

“陛下可以用和买名义到我家去买一些。”

“那不行,何为和买,它是朝廷向商家购买国家的必须品,而不是用来满足朕的口欲。虽贵,朕就少吃一点吧。你也要记好了,不给朕果子,朕不会怪你。若是你想要以媚取贵,献果子,贵蔬,以及其他东西给朕,以讨朕欢心,不是大臣会弹劾你,就是朕也不容。”

“是,陛下是长者。”

“仅靠朕一人是长者不行。”赵匡胤叹息道。

“陛下,可以慢慢来,毕竟国家从五代中刚刚走出来,一切从头开始。想当初西汉初建时,满朝文武将庙堂变成菜市场,比之西汉,我朝又要进步许多。”

太监满上酒,赵匡胤喜欢喝酒,还喜欢劝大臣喝酒,对宋九说道:“吃酒吧。”

“微臣先敬陛下万福无疆。”宋九一抑脖喝干。

“很好,略略有牛水那个夜晚杀戳的风采。”

“这个,那晚微臣没动手。”

“但是你指挥的,你就是那个执朴刀的人。”

“……陛下,那几十个降俘呢?”

“刺配到徐州矿坑了,朕未杀。”

“那二百川骑……”

“放心吧,朕不会苛待他们,让他们先休息一晚,明天朕接见,再让他们返回普州,让康延泽每一赏绢一百匹。但宋九,你家里面在你走后发生了一件事。”

“我家里发生了事?”

“有人状告你的弟子卢青书是韩熙载派来的奸细。”

“卢青书是奸细?”

“案子由御史台转开封府,具体什么情况,你明天可以问二弟。”

宋九听到转到开封府,一颗心才定了定。赵匡胤也没有将青衣案当成大事件,又问:“听丁德裕说你想改造石炮?”

“有这回事,我在军营里看了看,有的石炮虽投得远,可操作复杂,居然是七梢到十梢,听说还有十三梢,要么小型化的石炮投的不远,重量又有限,杀伤力不足。这个可以改进的,实际我朝廷敌人不是南唐与南汉,这两个国家国君都昏庸无能,未来强敌还是契丹。那么战争多是旷野平原战,也必须让石炮在不伤害威力情况下,让它变小,包括各种器械都要轻型化。说不定微臣还能设计一些强弩,不过未研究,等研究出来,微臣交给朝廷。”

“好好做,若是功劳积累到一定地步,五品散官也可以破格授得。”

古代讲究食不语,看来到了赵匡胤这儿不管用,一边吃一边说着话,不过赵匡胤话不是太多,主要是问,听宋九答。

吃过了还要谢主隆恩,宋九匆匆忙忙地出了皇城,家中还不知道有多少事要办呢。骑着马迅速奔向河中。忽然在马背上想到一件事,今天自己说了很多,包括自己在巴蜀所看到的。然而感到有的地方很不对劲。不是巴蜀,自己西下主要就是巴蜀与流民,但谈话重点似乎略有些偏离……

第一百四十七章迷茫

二月时分,天气渐暖,许多花儿渐渐开放了,整个京城弥漫着一种若有若无的芳香。

宋九下了马。

大黑似乎知道回到家,兴奋的蹶着蹄子,嘴里面吐着粗气。

放学了,宋家只有朱杨两户租户,朱三夫妻,郭氏兄弟,还有玉苹一家三口子,张家祖孙三人,后面六人不能当真,一点战斗力也没有。此外还让胡老大请了几个放心又强悍的乡亲夜晚过来,轮流守值。

应当没有出事,在下面,他是跑个不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