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权术天下 >

第47章

权术天下-第47章

小说: 权术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下了宝辇,忙亲手搀起长公主,拉着长公主往里面走,皇上跟在后面,我拉着上官云紧随在皇上身后。

    镇国将军府地陈设并不豪华。由此可见萧朗是个谨小慎微的人。长公主将我们让到内室,只见屋子中央摆着一张紫檀雕花床,挂着半新不旧的紫色床帏,床上躺着一个人,看来这就是萧朗了。萧元策和萧朗倒有几分神似。只是萧朗的的须发都已经有些花白。

    萧朗看见太后和皇上,忙将头在枕上点了几点。眼中流出泪来。

    太后忙说:“萧将军为国操劳多年,哀家和皇上很应该来看看萧将军。”

    长公主忙跪下:“太后娘娘和皇上的恩德让臣妾全家粉身碎骨也难报答。”

    太后忙拉起长公主,皇上也说了几句安慰的话,长公主就将太后和皇上让到外间屋子去坐。

    太后这才说:“今天哀家还带来了一个大夫,让她瞧瞧萧将军。长公主放心,上官姑娘虽是个姑娘家,可却是京师有名地女神医,医术比那些太医强多了。”

    上官云忙走上前来,给长公主行了礼,走到里面去给萧朗诊脉,我忙跟了进去。

    我有些焦虑地看着上官云,上官云的神色似乎也有些凝重。过了好半晌,上官云站起身来,对我摇了摇头。虽然我也明白萧朗病势沉重,但我的心还是一沉。

    上官云走了出去,对太后说道:“太后娘娘,萧将军病势沉重,如今只有服些汤药,加以针砭,可望保全性命。”

    太后点了点头,长公主的面色有些发白。上官云坐到一边去开药方去了。太后和皇上又安慰了长公主几句。待上官云开好药方,太后看了一眼,忙命人去配药。

    太后和皇上又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

    回到宫里,太后吃了午膳就歇午了。我忙命人叫来了崔连贵,我对崔连贵说:“崔公公今后如果边关有什么事,麻烦崔公公知会一声。

    崔连贵忙说:“这个请三小姐放心。”我又和崔连贵说了几句话,崔连贵就告辞走了。崔连贵走后,我忙到太后房中去。

    恰好太后已经起来了,太后对我说:“不知道边关的事情皇上打算怎么办?”我不便于说话,只是倒了一杯茶奉给太后。

    太后接过茶杯,停了一会儿,“策儿地年纪太小,只怕那些大臣不愿意。”我心中一喜,看来太后有意让萧元策镇守边关。

    太后喝了一口茶,又说:“昨天恍惚听见有人举荐贾云光的儿子贾兴国,不知道贾云光的儿子怎么样?”我只是不敢说话,此时多说多错,还是少说为妙。

    可我心里确实一惊,贾云光怎么也搅和了进来?贾云光是武将出身,军中大有他的心腹在,看来贾兴国倒是萧元策的一个有力对手。

    这个贾兴国我也听过,他地妻子就是严景云的女儿。据说这个贾兴国是个纨绔子弟,为人狂妄自大,阴险狡诈,倚仗着贾云光的功劳,荫封二品振远将军。上回我在傅倚楼地账册中还看到过他收受贿赂的记录。

    看来争夺边关守将一职的战局已经拉开了。

网友上传章节 第91章 空饷案

    今天竟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我坐在房中,听着雨打梧桐的声音,心里越发的思念萧元策。走到窗前,外面的雨下得很细很密,我轻轻叹了一口气。

    有个小太监匆匆走了进来,行了个半礼,“奴才给三小姐请安,崔公公差奴才来请三小姐。”

    看来是边关的事情有消息了,我忙站起身来,刚要与小太监往外走,突然想起一件事,忙回身拿了一个小瓶子。

    才走出屋门,一阵冷风夹着雨丝迎面吹来,我不由打了一个寒颤。那个小太监替我撑起了一把青油伞,我忙拉了拉衣襟。一路上倒也没遇见什么人。

    到了上书房,守门的太监似乎也是崔连贵的人,看见我来了,忙将我让了进去。和我一起来的小太监把我领到了一间耳房,就听见有人在隔壁屋子里说话。

    我忙屏息静听,就听有人说:“此事在军中已成惯例,微臣每年派人去各处核查,但收效甚微。只要冒领的不是特别厉害,那些核查的官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眼。”

    就听皇上说:“看来林爱卿早就知道这件事了,那为什么不早些回奏?怎么一定要等有人上了奏本,朕问起来的时候才回话。”看来刚才说话的是兵部尚书林元振了。

    就听有人“扑通”跪在地上,“微臣死罪,还请万岁爷恕罪。”

    皇上半晌没有说话,我有些纳闷,皇上他们商议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过一会儿,就听皇上问:“严爱卿怎么看这件事?”

    就听严景云说道:“臣启陛下,微臣蒙陛下不弃,忝位相职,这件事微臣确有失察之过。微臣一定彻查明白,然后回奏陛下。”这个严景云在打太极拳。对这件事情不肯轻易表露态度,而是将事情拖了下来。

    皇上又问:“贾爱卿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贾云光似乎轻咳了一下:“臣启陛下,微臣久不在军中,不知个中详情。但微臣昔日领兵的时候,手下却多有冒领之事,微臣也曾严查过几次,那些人收敛了很多。”贾云光的回答很微妙。我的心不由一沉,难道又要出什么大事不成?

    就听一个声音突然说:“微臣有几句话要禀明陛下。”

    皇上说:“最好,既然是夏爱卿上的奏本,夏爱卿一定知道这其中的详情……1#6#K#。”难道刚才说话地那个人是兵部侍郎夏端本不成?记得上次我想出运送军粮的新法时,皇上曾要委任我表哥管理此事。但我当时不愿我表哥卷进这浑水里,也就推托了此事。后来听说皇上令兵部侍郎夏端本管理此事,看来这个人十有八九是夏端本。

    就听夏端本说:“微臣启奏陛下,如今军中冒领军饷之风甚为盛行。每营实不过三四百人,却往往虚报四五百人的军饷。尤以边关为最。边关每每二三百人冒领五百余人的军饷。微臣以为此事实为国之大害,将领侵吞银粮不说,有些将领为了多侵吞士卒的军饷。往往士卒战死而不上报。长此以往岂不是国无御敌之兵?还望陛下明察。”

    听到这里我才听明白,皇上他们商议的是军中虚报士卒人数,虚领军饷的事。实际上这件事情在军中是司空见惯地事情,所有的军营都是如此。

    兵部每年按各地呈报上来的花名册,发给军饷。但由于兵部每年发放军饷时常有克扣,各地的将领为了让士卒都能领到军饷,所以往往多报一些人数,多领一些军饷。这样兵部的人既有油水可捞。各地也能领到足够地军饷,大家也就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加上士卒难免有逃亡病死的,所以报上来的人数要较实际多一些。但也有一些将领为了冒领军饷而多报人数,贪墨多报的这部分军饷的。

    边关虚报地就更为严重了,这是因为军粮军饷每年运到边关都极不容易。不仅路途遥远,加之沿途层层克扣。因此军粮真正运到边关的不足十之五六。边关守将为了让士卒不至于断粮,每每虚报更多。加上边关战事频繁,战死的士卒很多。而送到兵部地花名册,又都是前一年的,所以边关的军饷最是一笔糊涂帐。

    我有些明白了,这件事情本是朝中上上下下都知道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大事了。此时却有人特意向皇上上奏本,当做一件新文来说,看来这件事绝不简单。

    而且听夏端本的话,似乎处处针对边关。看来是贾云光动手了,贾云光是要借空饷案来对萧家父子下手,为自己的儿子争夺边关守将一职。上次太后告诉我有人举荐贾云光的儿子,我的心里就一直很不安,只是没想到贾云光会从这里下手。

    就听皇上又问:“杨爱卿怎么看这件事?”

    我竟然听到了我表哥地声音:“臣启陛下,微臣以为此事还是需稳妥起见,各地实情不同,且士卒难免会有逃亡,还是核查明白再做处置较为妥当。如果虚报人数不多,倒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虚报人数过多,陛下再严惩也不为迟。”

    只听皇上说:“杨爱卿所言甚是。”

    正在这时,突然听有人说:“三小姐在这里做什么呢?”

    我忙转过身来,是吕公公。我忙陪笑说:“吕总管这一向可好?”吕公公点了点头:“多谢三小姐惦念着,咱家这一向还好。”

    我见吕公公只是盯着我,忙说:“万岁爷的赤箭朱快吃完了,太后娘娘让我给万岁爷送一瓶来。我来的时候万岁爷正在召见大臣,不便于进去打扰,因此就在这间屋子里等着。如今见到吕总管最好,这个就交给吕总管了。”说完,我就把一个小瓶子递给吕公公。

    吕公公接了过来,看了一眼,就说:“三小姐慢走,外面下雨路滑,咱家叫个小太监送三小姐回去。”

    我忙说:“有劳吕总管费心了。”

    就有一个小太监陪着我往外走,我回头看了一眼吕公公,吕公公也在看着我。我越加疑惑,难道吕公公也卷到这件事情当中不成?看来边关的事情越加复杂了。

网友上传章节 第93章 圣意难测

    我只是看着严淑妃不说话。有两个小太监跑了进来,齐声说:“奴才听淑妃娘娘示下。”

    严淑妃说:“快把棋盘摆好,本宫要和三小姐下一盘棋。”

    我和严淑妃在棋盘边坐下,严淑妃落下一子,“三小姐刚才有没有害怕?”

    我跟着落下一子:“淑妃娘娘是个聪明人,臣女为什么要害怕?”

    我轻轻的拨着盒子里的棋子:“淑妃娘娘,江南茶政一案虽然令贾大人元气大伤,但贾大人绝不会如此就善罢甘休,因此臣女以为贾大人一直在静待时机。如今机会来了,据臣女所知贾大人是武将出身,在军中自有自己的心腹。加之如今萧老将军病重,萧少将军论资历恐怕不会让那些老将心服,所以贾大人才想借着空饷案来谋得边关守将一职。”

    严淑妃也不说话,只是慢慢落下一子,我笑着说:“淑妃娘娘把子落在这里,是要点臣女的眼。”

    严淑妃笑着看着我,我接着说:“淑妃娘娘,当初费尽心力才翦除贾大人一翼。如今如果贾大人得了军权,只怕势力更胜于当初,那么再想扳倒贾大人就难了。而且江南茶政一案,严大人已经和贾大人反目,万一贾大人得势的话,严大人倒是前途堪忧。即使退一步讲,贾大人念及亲戚之情不计旧怨,但贾大人一直想大权独揽,怎么会容下严大人?”

    严淑妃停住手看着我:“三小姐要本宫怎么做?”

    我低声说:“万岁爷让林尚书去查空饷案,只要林尚书设法把事情拖在那里,看看万岁爷的态度再决定下步棋如何走也不迟。”

    严淑妃点了点头,“三小姐说得有理。”

    我落下一子,笑着说:“这盘棋竟是臣女赢了。”

    严淑妃也笑了,“本宫很喜欢三小姐直来直去的脾气,本宫今日虽然和三小姐同坐一条船。只怕将来就是吴越。”

    我笑着说:“这宫里就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所以臣女谁都不相信,臣女只是看怎么做对臣女最有利。”

    严淑妃看了我一会儿,不由笑了:“三小姐说得好。”

    我站起身来:“臣女要告退了。”

    严淑妃只是点了点头。我行过了礼就退了出去。

    我深知严景云是个聪明人,不会不看透贾云光的居心的。因此严景云一定会设法阻止贾云光的。但我必须拉严景云上萧元策这条船,只有萧元策掌握了边关地军权,将来求皇上放我出宫,皇上才会答应。

    可如何让严景云帮萧元策呢,如果我直接说出来。只怕严家父女会疑心我有别的企图,这样只会令事情更加棘手。我知道严淑妃已经知道了太后打算让皇上纳我为妃,于是就从这里下手。我告诉严淑妃我之所以会想阻止贾云光是因为一旦贾云光得了兵权,贾皇后的地位会更加稳固,而我不只想做皇妃。还想做皇后,所以我必须阻止贾云光,这样我才有机会做上皇后。对她严淑妃也是如此。如果不阻止贾云光,我和她都没有机会。只有阻止了贾云光,我和她才有机会,至于将来我和她谁会当皇后,那就是将来的事情了。

    严淑妃一定会对此深信不疑,将来水到渠成,我再将萧元策拉上船,严家父女一定不会疑

    可是这样做我也将自己置于危地。严淑妃以为我想和她争夺皇后的位子,虽然现在严淑妃要借助我在太后那里的势力,不得不和我联手,但一有机会她一定会想法设法暗算我的。

    我轻叹了一口气,只要萧元策平安无事就好了。昨晚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