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权术天下 >

第106章

权术天下-第106章

小说: 权术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严大人不知道这几年江南毁田种茶,还有人毁田种桑养蚕,江南府库里究竟还有多少存粮?如今有灾民万余人,江南府库里的粮食又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微臣失察,还望陛下恕罪……”

    皇上低声说:“严大人起来吧,如今还是先想办法赈济灾民才是。”

    “陛下,微臣以为江南府库里的粮食虽然不足以赈济灾民,但江南那些富户手里想必会有存粮,不如派人向他们借些存粮。用以赈济灾民,以解燃眉之急。”我听完表哥这番话,觉得这倒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果然皇上也说道:“杨大人说得很是,这件事就交给户部去办吧。”

    皇上吩咐崔连贵宣翰林院的翰林进来拟旨,崔连贵忙将在殿外候着地翰林带了进来。皇上说道:“你这就拟旨,着受灾州县的官员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未受灾州县的官员,派员将府库中存粮运到受灾州县,以解粮荒。拟好后,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到江南。”那个翰林似乎下去拟旨去了。

    皇上说道:“着户部尚书沈世庭派员即日赶赴江南,向江南富户借粮,待秋后还粮。”

    “微臣遵旨。wwW。l6K”

    就听严景云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不如交给江南的官员一道办理,岂不是便宜很多?”

    “严大人,朕之所以会派户部的人去做这件事,就是因为江南这些富户多横行乡里,而且地方官员平日里素来与这些富户有勾结,赈灾之事非同小可,万一他们相互勾结蒙蔽朝廷,只怕利害非小。派户部地官员去,让江南的这些富户心里也有个畏惧,不敢敷衍了事。”

    “陛下圣明。”

    “杨大人。只怕这些粮食不过是杯水车薪,维持不了几天,所以还要设法从各地调粮才是。杨大人务要将这些粮食及时送到江南,万一灾民断粮。后果不堪设想,此事朕就交给杨大人去办。”

    “微臣遵旨。”

    “你们都退下去吧。”

    “微臣告退。”

    一听严景云他们走了出去,我忙从隔壁的耳房走出来,“陛下,如今虽然已经安排好如何调集粮食了,可调集来的粮食应该有一个人专门调度才是。(电脑阅读。16k)如今群龙无首,调集来的粮食又该如何分配,万一各地因为争夺粮食。起了纷争就不好办了。”

    “朕正要找人来商议这件事情。”皇上说到这里,扭头对张让说:“你快去让人用朕的轿子把傅先生接进宫来。”张让忙退了出去。

    我看着皇上,有些不解的说道:“陛下,如果说陛下向先生询问治国安邦之策,先生博学多识,必有妙论。可如今是找人坐镇江南。只怕先生非其选也。一来。先生为人放旷,恐怕做不来如此细致琐屑之事。二来,先生无官无职,只怕江南那些官员不肯听命。”

    皇上对我摆了摆手,“朕何时说要先生去江南了,如今通商的事情朕还要向先生请教,如何肯派他去江南?”“那陛下宣先生进宫做什么?”

    “一会儿你自然就明白了。”

    我越发纳闷,皇上笑着拿起一颗樱桃尝了尝,“很甜,皇后要不要吃一颗。”我只是摇了摇头。

    这时张让进来说道:“万岁爷,傅先生来了。”傅倚楼早已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

    傅倚楼给我和皇上行过礼,皇上问道:“先生可知道江南六县遭遇水灾之事?”

    “草民刚刚听闻。”

    “朕此次召先生来,就是有事向先生请教。”

    “陛下,请教二字草民不敢当。”

    “先生久在江南经商,尽知江南风土人情。朕想问先生,江南官员之中可有值得信任之人?先生应该明白朕地意思,此次水灾非同小可,万一有地方官员借机贪墨,受苦的只是那些灾民。”

    傅倚楼躬身行礼:“陛下能存此心,草民替江南父老谢陛下的恩德。”

    “先生何止于是?朕为天下百姓的君父,不做几件君父该做之事,如何对得起这天下苍生。”

    “陛下,草民向陛下举荐一人——杭州知府杜善行,此人为人性情耿直,且才德具佳,只是不肯趋奉上官,因此屡次得不到升迁。草民昔日在江南做茶叶生意,各地官员都肯收受草民的贿赂,只有他不肯收。”

    皇上听到这里,点了点头,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下几行字,又示意张让将御宝拿过来,皇上亲自在那张纸上盖上御宝,这才把那张纸递给张让:“令人八百里急送至江南。”

    皇上笑着看着我:“朕任命杜善行为钦差大臣,督办赈灾之事,江南所有和官员都听杜善行调遣。”

    “如此,草民告退。”傅倚楼说完,又给皇上行了一个礼。

    皇上喊住傅倚楼,“朕从没见先生对朕如此恭敬过。”

    “草民非是对陛下恭敬,而是陛下能如此为江南百姓着想,草民心中只有感激。”

    我终于明白皇上为什么会召傅倚楼进宫,傅倚楼在江南经商多年,尤其是傅倚楼是官商,与官府打交道最多,恐怕没人能比他更熟悉江南那些官员了,因此我笑着说道:“陛下果然知人善任。”

    “朕只是不愿意让那些朝臣蒙蔽罢了,如果朕让他们举荐的话,他们只会想着自己那一党,那一派的人,哪里举荐得出来什么好人选来。”皇上说完,又拿出了几本奏折来看。

    我见皇上在看奏折,不便打扰,给皇上倒了一杯茶就退了出来。

网友上传章节 第207章 民变

    已经到了掌灯时分,还不见皇上回来,我带着两个小太监去了上书房。

    走到上书房门口,守门的小太监赶着过来给我行礼,我低声问他:“万岁爷还在里面?”

    “回皇后娘娘,万岁爷正在和大都督商议事情呢。”

    我有些纳闷,现在皇上召李伯和来做什么?我不便于进去,就带着小太监绕道去了御厨房,御厨房里的太监见我来了,似乎都吃了一惊,忙过来给我磕头。

    “都起来吧,本宫来就是想让你们给万岁爷熬些粥送过去。”那些太监见我如此说,都慌忙准备起来。

    我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心中却一直在揣摩皇上为什么会这么晚召见李伯和。论理,皇上现在应该忧心江南的灾情才是,而且前几天乐安公主派人给我送了一封信,信中说边关一切都好,那么皇上选在此时召见李伯和,究竟用意何在?

    一时,粥熬好了。小太监把粥盛到碗里,装到捧盒里,又装了些小菜。我让小太监提着提盒,又回到上书房。

    等我问明了守门的小太监皇上是一个人在里面,我从小太监手里接过提盒,走了进去。电脑小说站//。16K皇上正站在书案旁,背着双手,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我轻轻地走了过去,皇上似乎觉察到有人来了,抬起头,笑着看着我。我走上前去,看了一眼书案,上面平铺着一张巨大的地图。与北朝接壤的地方,有几处皇上用朱笔画了出来。

    我打开捧盒,“天晚了,陛下只怕有些饿了,臣妾让他们熬了些粥。陛下吃一点吧。”我一边说,一边将粥碗递到皇上手里。

    皇上接过碗,吃了两口,“朕今晚不回去了,你早些回去睡吧。”

    我坐了下来,“臣妾陪陛下坐一会儿。”

    “也好。”

    我看着书案上厚厚地一叠奏折,心里有些心痛,如今江南发水灾。只怕最辛苦的就是皇上了,底下的大臣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可皇上却要顾及全局。如今虽然灾民吃的粮食暂时是解决了,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农田被毁,将来要如何安置这些灾民?而且这次江南大水,颗粒无收,必然要减免赋税,可如今要花钱地地方又太多了,又该如何度过难关?

    想到这里,我轻叹了一口气。皇上问我:“好好的,叹什么气?”

    “臣妾只是想起了以前那看过的一段历史。”

    “皇后说给朕听听。”

    “魏文帝知道自己被立为太子,就抱着辛毗的脖子说自己很高兴。辛毗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姐姐辛宪英。辛宪英说魏祚不久矣。辛毗忙问原因,辛宪英说知道自己要做国君应该感到忧虑才是,因为对于国君而言,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责任。如今臣妾见陛下宵衣旰食,有些心痛,所以想到了这个故事。”

    皇上握住我的手,“有谁能真正明白身处高位者的辛苦,对于帝王而言。拥有天下更多地是责任。”我回握住皇上的手,皇上看我的眼中满是感动。

    半晌,皇上说道:“太晚了,你回去睡吧。”我收拾起了粥碗,带着小太监慢慢走了出来。走出去很远,我回头看了一眼。上书房的灯依旧亮着。

    次日一早。我叫来崔连贵,吩咐他宫里从今日起自皇后以下减服膳之费。太后和贾皇后也知道了此事。命人将自己的服膳之费也减了。

    赈灾之事进展得也异常的顺利,连降多日的雨已经停了,江南州县的官员已经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各地调集的粮食也快运到江南了。我略放下心来,只是如今虽然宫中厉行节约,可“节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应该想办法“开源”才是。

    我正一个人坐在窗下沉思,突然有小太监跑进来,“皇后娘娘,万岁爷让娘娘这就过去。”

    我看那个小太监似乎很着急,忙随着那个小太监匆匆赶到上书房。一进上书房,我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一个茶杯摔得粉碎,皇上坐在那里也不说话。

    “陛下。”我轻声唤道。

    皇上抬起头,将一本奏折递给我。我忙看了起来,原来是杜善行上的奏本,奏本上说从外地调运来江南地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受灾的州县,结果运来的米皆不可食用,里面不仅掺着沙子,而且米都已经霉变。不知道谁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灾民,灾民因为不满,有的地方已经闹起事来了。

    我看完后,不由抽了一口冷气,最怕发生地事情终于发生了。如今这些灾民吃不饱,穿不暖,加上家已经被毁,本就心存怨念。偏偏又出了这样的事情,加上有人借机煽动,利害非小。

    我表哥难逃干系,因此我忙说:“陛下,此皆是杨大人办事不力所致,还望陛下严惩。”

    皇上叹了一口气,“朕想杨大人不会这样不谨慎的,一定是有人想借机陷害杨大人,并想借此闹事。亏得杜善行是个谨慎小心之人,米运到后,亲自打开看了一看,要是杜善行没有看就将这些米发到灾民手中,只怕会出更大的乱子。朕只是没想到此时他竟会做出这种事。”

    我听了皇上的话,心中已经想到了一个人,“陛下的意思是?”皇上点了点头,“没错,朕猜就是他搞的鬼,如今朝中有能力做这件事的只有他了。”

    “陛下,空口无凭,只怕他也不会认罪。而且如今也不是追究此事地时候,要想办法先平息民变才是。”

    “朕已经让杜善行亲自去安抚灾民,再想办法调集些粮食运去。杜善行素有贤名,只怕江南的百姓对他还心服。朕还下旨召杨大人回京问罪,并令陈留王督察此事。”

    我明白皇上的意思,这件事既然已经激起民变,如果不追究我表哥的罪责,只怕难以服众。而且这件事很可能是成王搞的鬼,那么不如让陈留王来接管这件事。所谓投鼠忌器,如果成王再想暗中搞鬼,就要顾及到自己的儿子。皇上会让我来,就是要处罚我表哥,怕我多想,我忙说:“陛下圣明,此事虽然可能是有人捣鬼,可杨大人也难逃失察之过。”

    “皇后能明白朕地苦心就好。”

    我搂住皇上地腰,“陛下,臣妾说过要与陛下祸福与共的,无论出了什么事,陛下只管放手去做。”皇上紧紧地搂住我。

    突然听有小太监说:“万岁爷,严大人求见。”我忙从侧门退了出来。

    我虽然如此说,可心中难免有一丝疑惑,表哥不是个糊涂人,这么重要地事怎么能不交给自己的心腹去办,还出了如此大的纰漏呢?

    我叫过崔连贵,“送那批粮食去江南的人是谁?”

    “回皇后娘娘,奴才听说是陈将军。”听崔连贵说完,我的脸色不禁一变。

    今日双更,晚上再上传一章。

网友上传章节 第208章 外戚之争(粉红票20票加更)

    我又问了崔连贵一句:“是陈明彦将军吗?”

    崔连贵迟疑了一下,这才答道:“是。”

    我慢慢的坐在一旁的石椅上,有些失神,崔连贵低声说:“皇后娘娘,不要紧吧,不如奴才送娘娘回翊圣宫。”

    我摆了摆手,“本宫坐一会儿就好,你先回去吧。”崔连贵不肯走,我再三催促,崔连贵才慢慢的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