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511章

大唐第一庄-第511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天英阁提议。增设三千六百六十六名官员,这些官员主要的职责就是司农,计划在三年内配置完毕,必须是经过皇家学院考核过的真正懂农的官员。户部计算过了,州一级为正五品至正六品,县一级为从六品至从七品。按照殿下的兴农令所言,增加这些官员,有效的增加了粮食的收成,那么远比他们的俸禄高出十倍,甚至是百倍。”
    李元兴听懂了。
    这些官员说白了,就是后世的农科技术员。
    王及善又说道:“测量田地总是要有负责的,州县的主官负责,但也要具体专职办事的,粮食是国之大事。”
    “我要结果!”李元兴直接就要绕开这个过程。
    王及善原本还想说,上州配几人,下州配几人的具体安排呢,大唐现在才三百多个州,一千五六百个县,肯定上州是要配三人的,下县很可能两个县,甚至三个县才配一人。
    既然秦王殿下要结果,那就投票吧。
    “就增加司农官员一事,参会者投票,同意的举手。”
    李元兴饶有兴趣的看着小吏在数举手的人数,心中却在想着,大唐什么时候开始变的**起来了,这个投票的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执行的呢。
    是受到了自己的影响,还是因为人多没办法统一意见,自然产生的。
    正在李元兴思考的时候,记票的结果已经出来。
    “殿下,九成同意,正副五位阁主有一人不在,四人都没有反对。如果圣上与殿下没有使用一票反对的话,那新增设司农官员一案,就算通过了。”
    李元兴点点头:“本王不反对。”
    “那么接下来,是否应该挑选人员,在农学院学习两个月,然后冬天赴任,明年开春这些就就可大用。”王及善又一次问道。
    李元兴却反问:“是不是需要订下一个指标?”
    “指标?”王及善不太理解这个词。
    指标是现代词,李元兴解释了之后,又说道:“每个县都应该有任务,田产多少,人口多少。达到标准的自然有奖励,达不到的自然要处罚。只是官场之上,久了就会有人作假,原本的好事也变成粉饰之事!”
    量化管理?
    武曌熟悉这个词,可大唐的官员却是未必。
    人治,以德行治天下,这是儒家思想。法治,这是法家的思想,用规矩来治天下。
    “老臣反对!”
    李元兴都不用看,心中已经明了,这是姚思廉,他铁定是反对把人放在条款之中去管理的,作为儒家思想,首先想到的为官者的道德,硬是要给下一个标准,这一点他接受不了。
    起身之后,姚思廉说道:“殿下在官员没有赴任的时候,就在怀疑官员的能力。这会让百官寒心。”
    “胡扯,军中下令,一曰行多少里,多少天攻下目标。这是计划,不是不相信。难道说,下军令之时,还要说一句,让带兵的将军看着办吗?”
    “军队是军队,政务是政务!”
    “老家伙,别以为你读的书多,就牙尖嘴利……”这位将军正准备来一番长篇大集结。一位谏院的五品官也站了出来:“将军莫急,君子动口不动手,某与姚公一辩!”
    怎么有个事情就要辩论呢?
    李元兴有些无奈,将自己的所有计划往王及善那里一堆:“王公,本王还有些公务要处理,这些事情行或者是不行,你们给拿个意见出来,有什么不行的,也给的理由,就算是行的,也要讨论一些细节才行。”
    “还有!”李二也开口了。
    “请圣上吩咐!”王及善起身回答。
    “各位上都督政务亦忙,挑重点的询问了各人的意见。以及各道的想法与要求之后,不要耽误太多的时间。”李二也说,这些上都督可不能都困在长安城了,各道还有无数的政务需要处理的。
    武曌也不想留在这里了。
    李二与李元兴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上都督都是按照以前的想法,光是路上就要花上十多天,再加上回去,然后等着召见等,所以至少给自己安排的时间就有三个月,大半的上都督安排下的时间都是过了新年再回去。
    他们既然来了,肯定有许多的事情要讨个结果了。
    仅税赋、教育、府兵、技术分配与工坊投入这五项,他们就一定要争出一个高低来。
    李二与李元兴,带着武曌刚刚离开会场,陇西道与河东道两位上都督就离座,面对面的站着,眼睛没有丝毫回避的看着对方。
    几乎是同时,两人开口:“丰州属于陇西(河东道)”
    对视一眼之后,两人又把视线转回到了萧瑀身上,他可以说十二道加上京兆最特殊的一位,威望极高。
    可没等他们开口找萧瑀评理,河北道上都督就找上萧瑀了:“建安最初是划到我河北道的,现在就算归还你辽东道,但新城沈阳却是我河北道的财力物力人力堆起来的,此事必有一个说法。”
    “秦王殿下心中其实已经订下,第一个水坝的位置却是在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三道交界处,你河北道占的最少……”
    成!几位上都督竟然盘腿坐在地上,拿起地图开始争论了起来。
    当然,也有友好的。
    李神通坐在冯盎旁边的椅子上,小声说道:“冯公安好!”“李公安好!”
    两人相互一礼之后,李神通又把江南道上都督叫了过来,然后说道:“某在淮南道,已经命令所有珍珠的定级、标价。我们三道都有珍珠产出,如果商人们相互压价乱了生意,咱们三道的税收都会收到影响,济州岛、半岛的珍珠,至少也要在一年之后才会有,某已经汉王、荆王、还有老程家商量过了,只要不出格,他们按我们的这边商量好的标准走,所以总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
    “此事大善!”冯盎表示支持。
    “江南道也支持,泉州的珍珠估计明年开春就会有第一批了,先订下一个标准,确实是一件好事。当然,我江南道的意见是,整修运河之事,也是为岭南、淮南得利,所以不能让我江南道来撑。”
    冯盎是将军出身,各种事情最直接,最痛快。
    “某不擅长搞这些事情,不过某带了几个干吏。珍珠定级的事情某手上一名干吏已经准备了文书,原本是打算上报秦王府的,既然两位有心,应该详细计划一下。关于那运河之事,某是支持的,但细节方向,某不懂!某只是知道,岳州、衡州、潭州、郴州、昭州再到我广州城这一条,是要的!”
    两位上都督一听这路线,就知道冯盎把两个州说反了。
    不过不要紧,这一条水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往上,岳州再到江州,顺长江到杭州,内运河的运输能力会增加上百倍,这远比用人抬车拉强多了。
    “那某先说说!”江南道上都督也找来一份地图,开始商量。
    李元兴与李二坐在书房之中,正准备松一口气,等着吃午餐。高公公带着人进来,却没有抬午餐来,而是一箱纸。
    “圣上,殿下,这是早上的会议纪要,全是重要的部分。”
    “一早上,就这么多?”李二有些意外。李元兴倒是笑着说道:“本王却是知道,大唐的官员都挺节约纸的,写了这么多他们倒是大大的浪费了一次呀。”
    李元兴说错了。
    大唐的官员还真的是非常节约纸,这些内容他有一半都需要认真思考才能理解,另一半直接就不用理解了,需要找人翻译了。
    关于冯盎与李神通等人的珍珠定级建议,那么复杂的内容,竟然只有十八个字。李二是看懂了,这些人把重要的部分都写在这十八个字里了。李元兴没看懂,只知道珍珠定级之事,他们三个人都认为好。
    李二除了李元兴看懂的部分,还知道,定级分为海、湖两大类,以颜色、大小、形状再分数个小类,然后再根据每个品种细分,这就又有光泽、圆润等考虑了。
    比如说,这十八字中,光滑亮,在李元兴看来,就是一个词。
    在李二看来,这就是光泽,圆润,美观程度的三层意思了。
    武曌给了李元兴一个鄙视的眼神之后,催着高公公赶紧去准备午餐,因为她饿了。(未完待续。)


第728节 秦王府新人新计划 一
    吃过午餐,李元兴让陆毛锋去安排,请了秦王府几位新任的官员跟着他一起去天池,皇学院挑人,秦王府至少需要增加三十至四十人,从备选的官员之中挑人李元兴没有去管,这些交给韦挺就行了。
    可皇家学院挑人,李元兴却有些不放心,所以打算亲自去看看。
    当然,这也是给皇家学院的学子们一个信号,优秀者还有更好的出路。
    裴喜还在辽东,回来至少也要在一个月后了,陆毛锋兵部调职也有些手续要办的,而且没有交接之前他也不会立即就离开。
    倒是房玄齡、韦挺等人立即就到秦王府报到了。
    轻车简从,李元兴到皇家学院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左右,上一界的学子,还有这一界没有入学的,正在等成绩的学子都对秦王殿下再一次来到皇家学院极为好奇。
    “殿下,考卷批改完毕,至少还需要五天时间!”刘政会没等李元兴发问就先汇报。
    李元兴问道:“去年的学子当中,有特别优秀之才吗?”
    “有,但特别出众的,要看殿下怎么评价了。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极少,但在某一个方面优秀的,却是有数百人之多!”刘政会接管皇家学院并不算久,去年也才是头一年初次招人,人数远远比不上今年的招生。
    作为新任秦王府长史的韦挺对刘政会说道:“刘院长,殿下的意思是挑一些人补充到秦王府之中,有些杂事总是需要有人去处理的。当然,在秦王府比起皇家学院来说,却是辛苦的多,而且表现不好也是会被赶出来的。”
    “本院以为,没有人会拒绝这次机会。”
    “本长史以为,还是给学子们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如不愿入秦王府的,也是自己的选择,大唐总不能让人连这个选择也没有!”
    刘政会与韦挺打起了官面文章,谈好之后,皇家学院正式开始放公告。
    大量的个人资料被送了上来,这些资料有去年入选的,也有今年考官认为极优秀的,甚至还有几份是从次等学院之中挑出来了。
    这次等学院,就相当于现代的预科,就是年龄,学识都没有达到入考皇家学院的程度,但学识上已经非常接近,所以放在次等学院。
    岑文本与高季辅、王珪三人先过目,然后挑优秀的交到温彦博、韦挺、房玄齡手中。最后再挑选非常优秀的交给李元兴看。
    “人才不少!”李元兴随手把一份放在左手边。
    这是第一份放在左手边的文档,陆毛锋看了一眼,冲着旁边亲卫念了一个名字,门口的亲卫高喊一声:“清河崔氏。崔杰!”
    崔杰,字长风。是崔壹叶的同族堂弟,崔君肃都非常喜欢的崔氏优秀子弟。
    听到叫自己的名字,崔杰先是对周围的同学一礼,然后对自己的导师一礼,这才整理衣襟向着李元兴所以的正屋门前走去,等候秦王殿下的亲自面试。
    崔杰走到门前的时候,亲卫又在喊名:“关中柳氏,柳姡А⒘由郏⊿HI,字意:盛大、红色等……)”
    听到喊名,众学子之中出现了轻微的欢呼之声。
    李元兴在屋内听到这欢呼之声,也只当是同学之谊吧,没当回事,又把一份个人资料放在左手边。
    “关中长安县杜氏,杜荷!”
    又是一阵欢呼声从屋外传来,这次的声音却是明显多了几份稚嫩。
    房玄齡拿起李元兴那份资料看了一眼,轻声说道:“这是杜公幼子,年龄只有十五岁。殿下是不是另行考虑?”
    “房公的意思是,他年少,还是让本王避嫌。再或者就是,选他不太公平,因为杜公与本王私交极好,所以应该另选一人。”李元兴倒是没有避讳什么,直接就问房玄齡真正的意思。
    话说到这份上,房玄齡也不回避:“三个原因都有,主要是他年少,怕是误了府中大事!”
    李元兴没有立即回答,又挑了一份却没有放在左手边而是放在腿上,房玄齡也没有催,只当是李元兴还在思考,当李元兴腿上放了四份之后,李元兴将手上的资料交给了房玄齡:“房公看看!”
    房玄齡这一看,这其中有裴家、薛家、谢家、宇文家的。
    房玄齡似乎明白了什么。
    李元兴离座,靠近房玄齡小声说道:“我查过,备选的年轻官员之中并没有这些家族的,我的意思是,五成豪门、三成士族、两成寒门。各家一人,不为别的,让他们知道我这个秦王在干什么,我这个秦王准备为大唐作什么。当然我还想把你儿子也叫来,这个你作主,也可以晚一些,明年!”
    房玄齡懂了,非常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