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506章

大唐第一庄-第506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道题,要求二十七条答案。
    其中有求角度的,有求某条边长的,也有求面积的。
    “其实这个算学,还是很简单的,只要不被那些多余的图形给误导了,还是容易作出来的,毕竟所有的答案都有可以套用的公式,而且给每个人还发一只算盘。”有位考官一脸轻松的说着。
    当下就有人问了:“此题,怕是会浪费时间的!”
    啪,啪,啪,就听着开口的考官飞速的打着算盘,然后才纸上记录着,还有人给看时间。那发下的秒表,现代时间半个小时,搞定。
    “估计,可能一处错误,有条线看走眼了!”
    半个小时,李元兴告诉自己,自己一定是离开学校时间太久了,不够专注。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李元兴翻到《算学》第三页,只看了一眼,李元兴就要疯了,密密麻麻的一张纸上,中间有九条线,将卷分成十份。然后每份上至少有四十个数字,短的到五位,长有有十七八位。
    四百多个数字呀,加法。
    在现代,这样的难度至少是珠算六级的水平。
    神呀!李元兴在翻第四页的时候,手都有些发抖。他已经想像不出来第四页会是怎么样的题目了。
    第四页最上面写着,兵学院必答,其余学院可不答。
    仔细把题看了一遍之后,李元兴虚了,他相信自己铁定答不出来,放在后世的现代,一流的高中生也没有几个能答出来了。
    两道题,一道是火炮的弹道落点,一道是床弩吊射对铠甲的破坏力。
    这他娘的连物理学的知识都包含在内了,重力加速度,以及弧度,而且还必须要懂函数。另一个,床弩的角度,等等,比第一题难度大了不知道多少。
    李元兴不想再翻下去了,他怕自己受刺激。
    这东西如果交给电脑,他的电脑之中有数据库,只需要输入最基础的,就可以轻松的计算出来。可让李元兴用手和笔来算,真正是无能为力。
    一天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李元兴找了个借口走到了门外。他要看看这些学子在考试之后的反应,要知道现代的考试之后,有多少人的都几乎要哭了。
    现实再一次残酷的刺激了李元兴。
    至少李元兴放眼看去,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笑,兴奋的讨论着今天的考题。
    刘政会站在李元兴身旁:“秦王殿下,看学子们的反应,明年考试的难度要提高。想前隋科举之时,有多少人是哭着走出考场的。他们竟然还能笑出来,这是下臣的失职,明年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大唐皇家学院的门,不是那么好进的。”
    李元兴轻咳了一声:“其实学子们也不容易。”
    “殿下仁厚,只是这大唐皇家学院的门,就是龙门,跃过就会鱼化龙,自然不能那么轻松。毕竟大唐每年报考的学子十数万人,那些进入大唐皇家学院的,必须是天之娇子,必须要有过人的才能!”
    行,你行。李元兴心说你们就整吧,反正这考试以后本王说什么都不会再来了。
    当天晚上,李元兴回到长安城,自然要进宫报告大考的情况。
    谁想到,李二正在伏案作那道几何题,旁边的高公公捧着一个沙漏,正在为李二计时。
    李元兴没敢打扰,安静的站在一旁等着。
    “好了,多久?”李二放下笔大声的问道。高公公赶紧躬身说道:“圣上,翻了二十三次沙漏,差不多就是您那怀表上的四十八分钟。”
    李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朕还不知道是否正确,听闻考场之上。最快的学子只用了十一分钟,普通些的也没有超过半小时,最差的有作不出来的,看来朕只能和那些最差的相比了,这一个半时辰的考试,朕怕是名落孙山了。”
    “皇兄不要难过,至少有个人肯定比皇兄差!”
    “谁?”李二很意外的问着。
    李元兴指了指自己:“自然就是臣弟了,这道题你给臣弟三个小时,臣弟怕是也难作出来。所以皇兄自然是高明的,至少比臣弟高明!”
    李二听后笑了,挥手示意高公公还有太监宫女们退下。
    书房之中没外人之时,李二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五郎混帐,拿话逗为兄。你一个数学模型,凭人一人之力比四部四个月的计算都精准。”
    “说实话,数学模型又不是我作的,我只是在用罢了。我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是十分精通。算学特别是那弹道的计算,已经是极难了。那几何题……”李元兴苦笑着摇了摇头:“臣弟不是作不出来,就算静下心来,时间上也绝对超过皇兄了。”
    “当真?”李二有些不信。
    李元兴却是非常严肃的点了点头:“其实皇兄应该高兴,一是术有专精,专心与某件事情的人,必然达到一种极致。二是大唐天下人才济济,如果人才连臣弟都不如,那大唐将来如何大发展。三是仙工之术是专业的术,每一个专业的人研究的深入了,都是皇兄想像不到的,臣弟是连边都粘不上的。”
    李二默默的点了点头。
    李二知道,李元兴的话是大实话。
    从大唐近一年来的情况他也看明白了,那李春在研究桥的方面绝对是超人一等的。可除了桥他其余的完几乎不懂。还有一些二等匠师,他们也只是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优秀。
    “五郎,你要想的事情多,自然是无法专注于某事。”
    这话算是安慰了。
    李二又说道:“其实为兄也有错,为兄没有必要去作这道算学题,我们兄弟看的是大唐天下,不是争某种术。”
    “刘政会说题太简单了,大半的学子从考场出来是笑着的。他要明年让考生哭着出来。”李元兴说了一句闲话,立即就把这凝重的气氛打破了。
    李二笑的弯了腰。
    “皇兄,臣弟来是要说关于异邦学子的事情。”李元兴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份文书来,打开后说道:“臣弟以为,异邦的学子基础太差,大多都是贵族子弟,虽然有心,但未必在短时间内能够在学识上跟上大唐学子的脚步!所以臣弟提议”
    李元兴将一份表章放在李二的桌上:“皇兄,臣弟提议改年制为学分制。这是详细的表章,他们可以学习,也可以中途离校,但要拿到皇家学院的毕业文书,就要够学分!”(未完待续。)


又到下旬了,求月票。
汇报一下成绩。
    二十天过去了,发布了五十个章节,十五万字,也就是每天二更半,平均七千五百字更新量。
    既然身为作者,就象是商品的提供者,忙了累了烦了什么的,可以与交好的朋友吐槽。总之保证更新,是我身为作者的诚信问题。
    这个月,目标总更新量,超过八十章节。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十天时间里,肯定会出现某一天的大爆发。
    今天开单章求月票,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重回分类月票榜页面。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未完待续。)


第721节 又到秋收前【第二更】
    【求月票】
    关于李元兴学分制的建议,李二草草的看了一遍之后就放在交由天英阁讨论的那堆表章之中了,显然这事情不是李二关心的。
    “五郎呀,夏收的时候为兄收到了一份弹劾。说你把粮食用到了工坊之中,不是吃,而是用掉了。因为只有一份弹劾,却也不是什么大事。反倒是关中、河南的粮仓总是紧张,为兄又担心粮食产量过高,让两地的粮价大跌。”
    粮食,别说是现代,还是古代,永远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民以食为天,自然是百姓吃饱才是重中之重。
    李二话峰一转:“五郎呀,马上又要秋收了。京兆尹的脸都是青色的,御医说这是长久没有好好休息,累的。你华州的粮食,玉米一项听报告说,因为没有足够的肥料,也没有精种,只有五百多斤的产量。”
    “应该是够吃了!”李元兴似乎是没有理解李二的意思。
    李二笑了:“五郎呀,你知道华州种了多少亩玉米吗?”
    “皇兄说笑了,这事情还是重要的,虽然前半年臣弟不在长安,但华州的事情臣弟还是相当关心的。他们还算努力,虽然没有达到臣弟对水力改造,增加良田的数量上的要求,但二百多万亩玉米,他们还种下的。”
    “一百多万吨,就是上千万担。仅仅一个华州,就足以把长安的粮价给砸到让为兄接受不了的程度,上千万担呀!”
    李元兴站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衣服:“臣弟身上的丝绸,用到淀粉却可以更好。这个玉米淀粉呀,用处多。比如:纺织、造纸、食品、石油、矿井、医疗、建筑、农业、林业、园艺、铸造、饲料、曰用品都能够得上。”
    “怎么用?”李二追问了一句。
    “这个,让专业人去研究吧。臣弟懂的就是,造纸、纺织,特别是将来的棉布上,这淀粉的用处极大,最简单一句话,能让铜变成金的质变,可以造出级精美的纸张来。再说成药,淀粉是一种非常好的混合剂。还有就是那香皂,真正变的精美,还是要用到一些淀粉的。”李元兴知道一些,但不精通。
    李二倒是懂了:“为兄知道,为何有人弹劾你把粮食用了工坊了。”
    “粮食不够吃,自然是不敢用的。但粮食原本也是工业品的一种原料,作成食品也行。玉米饼干还是不错的,长安城酒的价格降了五倍,就是因为粮食足够,可以大批量工业酿酒了。”
    粮食多了,李二还是很高兴的。
    夏收,是在大唐的五月中旬,就是后世的六月下旬。
    这个历法的事情李元兴没有打算改,似乎没什么大的影响。
    将来大唐的天文学发达了,自然就会有精通此道的人去提出改变历法,或者是完善历法的建议来,五月收粮与六月收粮,对于李元兴来说是无所谓的。
    而秋收,八月初的时候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收粮了。
    江南道那边已经有电报过来,水稻已经开始收获,采用的良种种植与简单的堆肥技术,亩产大约可以达到平均三石以上,最高亩产大约为四石。
    淮南道也发来电报,他们也是丰产年,最多还有三两曰,就要开始组织秋收了。
    江南、淮南两道没有什么粮仓的压力,只是稻米的话这样的丰年还不至于让粮仓装不下。可河南道却是不同了,以洛阳为中心,整个河南道玉米种植、秋季的红薯这两项,预计在八月十五左右,就会收获。
    数量……巨大!
    可就是这样巨大的数量上,李元兴依然认为不够。
    “皇兄,眼下看似关中的粮食够了,但未来五年呢?”
    李二离开了书桌,坐到李元兴旁边:“五郎,你继续讲。未来五年后会如何?”
    “皇兄,先算人口。人口有三笔账要算。”
    刚刚坐到李元兴身旁椅子上的李二又站了起来,回到了书桌后,打开一张纸:“五郎你继续说,你自称算学不行,但算账的本事却不是普通的高明。”
    李元兴笑笑,站在书桌前。
    “皇兄,这第一笔自然要算人口的增长率。其实就是年末人数减去年初人数之后,再除以年人口数的平均值。这个指数,如果是零的话,就代表着人口没有增长。当然,我们不用太复杂的计算公示,我们用最简单的算法,就是一个女人生几个孩子,一户当中,会生几个孩子。”
    提到公示,李元兴怕给李二讲不清楚。
    李二呢,也不想要复杂的公式,他要的只是数字。
    “皇兄,如果大唐这五年来,适龄的夫妻。按臣弟那生了孩子就减税的说法,大唐平均一户,这五年怎么也有三个孩子吧!”
    听李元兴这么一算,李二摇了摇头。
    “五郎呀,你小看这生孩子减税的政策了,按大唐现在的情况,一户适龄,平均是一男二又四分之三女。当然如果加上侍女婢女什么的,这个数值差就更大了。你要知道,隋末战乱,强征兵源,男人死了有多少?”
    “那皇兄说生几个?”
    “一户五个最最少,五年,大唐少说也能增加上千万的新生孩童。只要你五郎敢说多生娃娃就减税,甚至免税,这个人口增加的数字绝对超出五郎你的想像。要知道,普通百姓可没有那么多的乐子,到了晚上还能干什么?”
    被李二这么一说,李元兴倒是有些后怕了。
    “皇兄,照你这么说。这减税之事倒是要重新考虑了,臣弟有些心虚呀。这一千万人口,就按每个人每天一斤来说,一年每个人就是四担,这粮食就需要少说也要四千万担。”
    李二在纸上记下了:“四千万不够,一天一斤真没多少!”
    李元兴把这一条让过:“皇兄,第二本账是异邦各族,他们不种粮食。当他们归附大唐之后,他们提供的是战力,是工业品,是劳力。但粮食这一项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