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篡明 >

第260章

篡明-第260章

小说: 篡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在掘港的大街上就出现了南洋运来的水果,光着膀子的大汉手持蒲扇向过往的行人不停地吆喝,“南洋新州运来的椰子,还有香蕉,荔枝,榴莲,快来买啊保证新鲜呦,王爷早来串香蕉吧您老给什么钱啊王爷光顾小号就是对小号的照顾了……”
    李辉拿着一串香蕉,吃得津津有味,“承化,咱们现在有很多海外殖民地了,将来会有更多的新鲜物运进来的。”
    “是啊,咱们现在有元州,银州,松州,隆州,新州四个海外殖民地,哈哈”王承化笑道,“看来咱们要多造船了。”
    “这个是一定的。”李辉笑道,“久闻湖南民风强悍,现在我打算从湖南移民十万前往吕宋新州(即马尼拉),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咱们就回将吕宋岛打造成咱们的南洋前进基地,进而推动整个大中华文化圈计划。”
    “呃”王承化一口香蕉噎在嗓子里,憋得脸红脖子粗,“你是说,咱们还要往南打?”
    “必须的。”李辉借用了一位名人的名言,“南洋,以至新大陆的土地就摆在那里,你不去占领,自然有人去占领。现在的时代是大海的时代,如果我们放任海上交通要道被西洋人抢占,那么子孙后代就会被外国人包围在东亚大陆上,这是对子孙后代乃至整个民族的犯罪。”
    “呃,噎死我了”王承化喘了口气,“大哥你放心,只要你的刀指向哪里,我王承化就第一个冲在前面”
    “好兄弟”李辉拍拍他的肩膀,“都说李氏多武将,王氏多文臣,恐怕在你这里要改改了”
    “嘿嘿”王承化不好意思的笑起来,“这香蕉不好吃,噎得慌。”
    ……
    由于李辉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历史进程,原本马上就要被消灭的永历朝廷不但没有灭亡,反而发展壮大起来,由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等人辅佐的永历帝朱由榔声势日盛,收复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实力隐隐超过永安朝廷,而雄心勃勃的李定国则立马成都,仰望三秦,正准备从四川出祁山进攻甘陕,徐徐收复全国。
    郑成功和张煌言两个手握重兵的王也全力抢地盘,郑成功驱逐了江西的满清势力,又调转枪口向广东进军,准备将东南沿海收入罄中,张煌言则占据河南和南直隶一部分,已经向陕西伸出了触角。
    东山军也不示弱,在过去的一年中不但占据了半个山东,全部南直隶,更在湖广抄了一把,将武汉三镇掌控在手中,与此同时,东山军兵工厂抽调员工前往徐州,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兴建起东山军第三个兵工厂,在李辉的领导下,东山军经过长时间隐忍,终于进入全面大爆发时期。
    在这期间,有一位重要人物抱病而死,李辉特意为其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这个人就是吴三桂。
    吴三桂其实是被玄衣军下毒害死的,当玄衣军将毒药当着吴三桂的面倒进他的酒壶里时,那位小个子玄衣军只说了一句话,“你活着,王爷不放心。”
    吴三桂怔怔的看着眼前这个玄衣军,他不知道他是玄衣军,而且是玄衣军的一个小头目,他一直把他当成烧火做饭的下人。
    “你告诉李仲卿,他现在可以安心了。”吴三桂突然笑起来,笑声中竟然有一种解脱,有一种如释重负。他从容的饮下毒酒,“告诉李仲卿,以家国天下为重,不要辜负老百姓”
    “是,是”饶是杀人无数的玄衣军,看到吴三桂临死前的咆哮,不由得也是心中一惊。
    吴三桂已死,爱妾陈圆圆落发出家,其子吴应熊被册封为安平侯,赐田地五百亩,金银三千两,以为谋生之基。
    吴三桂死了,远在辽东的尚可喜不知怎的得知了消息,心中惶惶不安,正在这个时候,李辉派人前来安抚,并为每一位原关宁军退役士兵赠与白银五十两,方便其成家,并从久战的中原调拨无家可归的少女一千多人前往辽东,至于能否成家就看这些士兵们的造化了。
    各地都出现了跨越式发展,要论发展速度最快的还属江北,在黄宗羲的“无为而治”的执政基调下,南京的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冶炼手工等行业也获得了空前发展,隐隐有与江北抗衡之势。
    ……
    这一段时间以来,满清方面陷入了沉寂之中,而扮成道士混入多尔衮身边的陆谦也得不到确切消息。
    陆谦扮成道人混入多尔衮身边已有一段时间,他将从江北偷运来的各种小玩意送给多尔衮,多尔衮对这些“奇技yin巧”也是非常喜爱,屡次召见陆谦献宝,陆谦也乐得如此,这样也好,可以给东山军提供大量的第一手情报。
    “王爷,你要知道,这福寿膏福寿膏,抽上一口飘飘飞上天做神仙啊”多尔衮身边的东山军间谍头子陆谦,不应该是小道士了心正蹲在地上,向多尔衮介绍着福寿膏的妙用。
    “哦?”多尔衮很好奇,“这东西闻起来倒是不错,就是有些苦了。”
    “王爷,那是福寿膏里掺了假,如果您尝尝这个……”了心说着从衣兜拿出一个用蜡纸封好的圆球,捏开,里面骨碌碌滚出一颗紫中带黑,闪着油光的福寿膏。
    “这是小道专门托人从南洋弄来的福寿膏,王爷您尝尝,是这个味儿不是?”了心殷勤劝道。
    多尔衮拿起桌上的银刀,割了一块,压在翠玉做成的烟枪上,就着烛火点燃,一招手,旁边走过来一个小太监,拿起烟枪吸了两口,过了一会,看没什么事,这才接过烟枪,缓缓吸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嗯,不错,不错”
    “王爷,这福寿膏提神,醒目,您操劳国事,闲暇时来上两袋,岂不更好?”了心道长说道,将那小小的鸦片膏又用蜡纸包好,揣进怀里。心中却在打鼓,防备这般严密,刺杀之事怕是难了。
    “嗯?小道长,这点福寿膏你也舍不出来么?”多尔衮见了心道长如此吝啬,笑道,“你那福寿膏,本王买了多少钱你开个价吧”
    “非也,非也”了心道长笑了笑,“王爷有所不知,这块小小的福寿膏可是采自高山之上,吸尽天地日月精华,绝非凡品所能比拟。”
    “原来如此,即便是灵丹妙药,也是有价的,不知小道长你这福寿膏可有价格,本王买下来便是。”多尔衮听得在理,的确,人家那是宝贝,自然要开个高价。
    “此物乃是天生地长,奥妙无比,既然与王爷有缘,贫道就把这绝世之宝献给王爷又如何?”了心道人说着将那丸小小的福寿膏又拿出来,摆在多尔衮面前的炕桌上,“此等珍宝,自然要赠与有缘人。”
    “好,很好。”多尔衮眼中的煞气慢慢消散,看来这个小道士还是蛮识相的,如果再囤聚居奇,只要他踏出这个门,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王爷千秋鼎盛,自要想尽人间富贵。”了心道人念了几句旁人听不懂的道德语言,“贫道告退。”
    “去吧,再有什么稀罕玩意,一并送入宫中来,少不了你的好处小德子,送道长”多尔衮一摆手,了心道人便和一个看上去挺机灵的小太监走了出来。
    在出府的时候,了心注意到,在这小小的庭院中,不到一炷香时间竟然走过三拨卫兵,远处的亭台楼榭上,到处都有看似下人打扮,实则是训练有素的精兵的人,偷偷数一下,一个院落中竟然有三十人之多。
    “院子中只有两棵树,却有五个拿着扫帚的人打扫落叶,这般弄虚作假的手段也太低劣了些”了心道人在心中默默想道。
    走出王府,了心道人,不,是陆谦看着多尔衮王府的方向,叹了口气,看来这满酋防守严密,如果情切之下派遣玄衣军刺杀只能徒增伤亡,还要慢慢的想办法。
    陆谦将这个消息飞鸽传书给江北,李辉收到线报之后,回书让陆谦先不用着急,慢慢的来,同时在江北各地搜罗大明锦衣卫,准备将他们重新启用,为刺杀敌方高级指挥人员做贡献。
    在这个时候,传来东山军和永历朝廷在湖南发生冲突的消息,李辉下令贾敏的江防炮队全军开拔,占据湖南长江沿线,掐断了永历朝廷准备乘船南下的企图。
    江防炮队扩张到七千余人,拥有各种大炮三百余门,在前往湖南之后,首先攻占长沙,夺得立足之地,之后用重炮轰击永历朝廷派来的先头部队,将他们击溃。
    第二天,永历朝廷大将艾能奇领兵攻城,又被前来增援的东山水军第一营打退,长沙已牢牢的被东山军控制在手中。
    鉴于双方产生了龌龊,李辉派遣程六前往湖南长沙,向永历朝廷宣示和好之意,艾能奇不敢独断,急忙将信件呈献给主帅孙可望,孙可望阅过之后,哈哈一笑,“看来这东山军威震天下的口号,也不过就是他们自己吹嘘出来的,还没打上几仗,他们先告饶了。”
    “我想不是。”李定国接过书信看了一遍,“如果这东山军全军来攻,咱们未必能占得便宜,须知东山火器天下无敌,你看他们矗立在长沙城头的重炮就知道了。”
    “这个我自知。”孙可望瞪了一眼,“李将军,不知这三军北上,会攻长安的计划,准备的如何了?”
    “还在谋划中。”李定国作揖道,“现在北地已近寒冬,我军将士都是南方人,北上之时,恐怕这衣衫单薄,难以抵御严寒……”
    “快去筹集衣衫棉絮,不要为此误了军情”孙可望瞪眼道,“现在是挺进甘陕的最好时机,难道要这样白白错过么?”
    “是”
    看着李定国远去的背影,孙可望这才叫过一个心腹,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交给他,轻声嘱咐了几句,心腹会意,转身消失在茫茫暮色中。
    ……
    李辉看着这封摆在桌面的密信,上面有一句话点中了李辉的内心深处,“君与在下,皆虎视狼步,不肯屈人之下。何不再进一步,除昏君,莅大宝,掌社稷,辟新朝,别开天地。此事若成,当约为兄弟之国,互不攻伐,民得生计,百姓幸甚,天下幸甚”
    “看来这孙可望还真是谋朝篡位的主,”李辉笑道,“为了拉票,竟然都写信写到我头上了。”
    “大哥,咱们真的要和他们联手么?”王承化对这个问题很关心,“如果咱们真的和他们联盟了,那是不是就可以割据一方,自立为帝了?”
    “脑子烧掉了”李辉呵斥道,“你也不想想,一山难容二虎,何况现在天下未定,如果咱们贸然踢开朝廷,那郑成功等人会不会也自立为帝?到时候群起效仿,天下恐怕又要陷入到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地步了。”
    “还是大哥考虑的长远。”王承化憨笑着挠挠头,“那咱们就写信回绝他们吧”
    “不,孙可望此人非檐下燕雀,早晚必除之”李辉咬咬嘴唇,“拿纸笔来”
    李辉写完给孙可望的回信之后,同时下达了一个整改东山军的命令,下令将东山军精锐营升级为精锐师,进行第四次扩编,同时军制也改为和西洋各国相同的师旅团营等名号,百总千总的名号也被连长营长等近代化名字所代替。地方二线部队如东山第三营等也升级为旅的编制,加了很多重型火器单位。
    “现在战争的形势改了。我们不必再抱着老一套不放。”李辉对手下的将领们训令道,“改革军制,也就要改变以往的作战思想,我们以后的战争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专业化,所以我们要适应战场的发展。”   
第七十五章 彻底解决(二)
    第七十五章彻底解决(二)
    与此同时,李辉彻底取消了军户制度,军户全部编入农业人口,宣布实现普遍义务兵役制,每家的十六岁到六十岁的男丁自动编入预备役民团,每逢农闲进行训练,战时则加入预备役民团,协助正规军作战,民中精壮以及退伍士卒编入地方军队,直接参与大规模战争。
    各地优秀男儿,在每年春季进行遴选之后,择优进入正规军团,服兵役,保卫国家。为期三年,三年之后表现优异者转入志愿兵,其余人等发回原籍,不脱产,加入预备役民团,随时准备战争动员。
    东山军最初的六个整编师则全年处于备战状态,士兵脱产训练,学习各种火器的操作和作战技巧,体能训练,作为国家常备军,时时刻刻做好牺牲的准备。
    经过这一番改革之后,李辉将原本有些松动的军权又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连黄宗旺的世忠军也要进行改制,这样李辉就可以以“不称职”等借口将世忠军中顽固中层将领拿掉,换上从抗清书院毕业的嫡系将领进行管辖。
    如此一来,东山军锋锐营变成了东山军锋锐师,在军队中的编号就是东山军第一师,也即传说中的NO1。潜龙营等依次排下来,排在最后的便是飞旗营,也叫飞旗师。
    水军也改名为海军,镇海,伏波,平涛三个营自动升级为舰队,同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