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清朝欢迎你 >

第54章

清朝欢迎你-第54章

小说: 清朝欢迎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伊水在临走前又去了一趟小喜的家,小喜的父母双亡,只跟着奶奶过日子,现在奶奶又有病,李伊水见小喜家徒四壁,心里很是难过,将自己身上带的几块碎银子给了小喜,临走时不放心,又托嫂子帮忙照看一二。
    就在张氏和李伊水的马车走出北京城门的时候,弘恩再次来到天宁寺,弘恩虽然是萍水相逢,但是第二天仍然跑到天宁寺,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是想上香还是看看是否能够遇见那个红衣女孩,结果可想而知。
    北京城近百万人口,要想遇见一个人的机会是微乎其微,要想连着两天遇见同一个人的机会更是少的几乎不存在。弘恩来了几次后,始终没有再遇见那个红衣女孩,便也死了心,加上他虽然不是嫡出,但是在嫡福晋无子的情况下,他这个长子被默认为继承人,父亲渐渐加强了对他的教管,便也渐渐将这件事情忘到脑后了。
    求推荐票!!!求收藏!!!
。(快捷键:←) 上一页          返回目录(快捷键:回车)          下一页
    正文 第八十九章 搬家
     更新时间:2009…9…24 11:49:26 本章字数:2342
    等到回到徐州城的时候,李伊水马上开始找工匠,准备将自己在马车上构思的弹簧生产出来,这样以后出远门就不必担心旅途颠簸了。(独家首发)
    李伊水的想法虽然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徐州城有名的打铁师傅谭师傅听了李伊水的构思,想了一下,“按照你说的形状倒是可以打制的,不过打出来的铁未必有你说的那样能够支撑起一个人的重量,最可能的是一压,那些铁圈就裂开了。”
    李伊水并不相信,坚持让谭师傅打造一个弹簧圈,等几天之后,谭师傅打造出来,李伊水一试之下,果然,弹簧圈脆弱不堪重负,在被打造出来不到两个时辰就光荣牺牲了。
    李伊水拿着手中破碎的弹簧圈才想到后市用的弹簧都是用钢做的,而这里做的材料大都是铁。
    李伊水问谭师傅能否用钢铁制作弹簧,谭师傅睁大眼睛,“小姐,那钢铁那么珍贵,产量又少,怎么可能用来做这小小的弹簧呢?”
    李伊水被弄得一头雾水,“钢跟铁不是差不多嘛?又能珍贵到哪里?”在后世就算是不锈钢都已经普及了,李伊水并不指望这个世界能有不锈钢,可是普通的钢铁应该还是有的,怎么听谭师傅的口气,钢的价格比铁贵的不是一点半点。(独家首发)
    在谭师傅愤怒的讲述中,李伊水终于明白这时的钢都是靠天然产地,自然是产量很低,加上性能优越,自然被人当作宝贝一样的珍藏起来。
    李伊水虽然知道钢的性能优于铁,但是钢的大部分成分仍然是铁,至于那不同的一小部分到底是什么,她也不清楚,只好作罢,现在她特别后悔上辈子为什么没有学化学,这样的话,说不定她还可以科技强国呢。
    看了真正的想有所发明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全部发展到相应的程度上才行。
    唉——叹了一口气,李伊水乖乖的刺绣,为自己还未出生的表外甥准备礼物。
    张氏在路上的时候就打定主意要说服丈夫,居家迁到京城,除了最初的想跟儿子团聚的想法外,那几天在京城街上看到的繁华也深深的打动了她的心,京城果然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
    李洵对张氏地想法直接浇了一盆凉水。“京城那是那么好混地?没有一点靠山。在京城是根本就站不住脚根地。就是有靠山也不一定能在京城挣钱地。那个车行地路风音。将自己地女儿送到了京城贝子府。结果呢。还不是一样灰溜溜地回来。”(独家首发)
    “路风音?他地女儿路含烟?”这件事张氏倒是第一次听说:“不是说那个路含烟到乡下养病去了?怎么会是送到贝子府?”
    张氏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讶。当年为了给李卫挑媳妇。她还注意过这个路含烟。后来知道没有希望。便放弃了。后来在路家就没有再见过路含烟。她听几个太太谈话似乎说地是她到乡下养病了。也没有太在意。
    李洵摇摇头。“现在是在乡下。”
    张氏听了李洵地话。考虑了一会儿。说:“路家会成为这样也是有原因地。路风音是一个很势利地人。这种人一旦得了势。自然会仗势欺人。狂妄自大。平白结下很多冤家。到时候墙倒众人推。一旦她女儿不得宠了。落井下石地人就多了。老爷和卫哥儿都不是这般人。再说在京城做生意地人都地去了。哪能是个个都有靠山地?京城地王爷贝子总共才有几个?”
    李洵开始沉思。他也去过京城。自然见识过京城地繁华。却也知道****是做生意地根本。要不然官家动动手指头。自己辛苦一辈子地买卖就不再属于自己地了。在徐州城。依靠李家本家、梁家张家以及这么多年攒下地人脉。他地生意还过得去。可是京城呢?他已经不再是二十多岁闯劲十足地年轻小伙子了。自然要好好想清楚。
    张氏也知道一时劝说不了李洵,便不着急,这事情可以慢慢来。
    张氏把自己留给李卫银票的事情说了,并将要李卫盘下几个店铺的事情也说了,李洵不置可否,决定看看李卫在京城的进展再说,大不了,就当那些银票丢到水里了。
    直到不久后,李卫往家里送来一封信,说母亲说的那些店面有一家已经盘了下来,李洵拿到这封信,想到妻子说的到京城做生意,才稍微有点动心。(独家首发)
    李洵给儿子去了一封信,让李卫联系山西的行商,将那家店开成干果生意,先探探京城的水深水浅再说。
    张氏见李洵有些动心,满怀高兴,她当然是也希望京城的五芳斋生意兴隆,这样才能将全家迁移到京城的事情进行的顺利一些。
    李洵收到儿子的信后,特意跑了趟梁家找自己的妹夫梁清标商量,又和堂兄弟李津李江等人合计过,才下定决心到京城闯闯。
    当李伊水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事情基本已经成为定局,李卫在京城开的那家五芳斋已经开张三个月了,期间又盘下了另外一家店,用来做金织坊的生意。
    这一下,全家都开始忙碌起往京城搬家的事情来了。
    镜子的话:李家终于要搬家了,搬到京城里,猪脚的故事也可以开展了,话说前面已经写了25w了,呜呜——可怜的李伊水!可怜的男猪啊!求推荐!!!收藏!!!
。(快捷键:←) 上一页          返回目录(快捷键:回车)          下一页
    正文 第九十章 饯行
     更新时间:2009…9…24 11:49:27 本章字数:2379
    消息传到张家后,张云净还给自己以前的部下写了封信,托他们照看自己的妹夫,当然,张云净离开军队多年,他说的话管不管用还要另说,李洵重视的是张云净写给做了国公夫人的女儿的信。(独家首发)
    就算是李洵打定主意要走,可是真正离开徐州还有好多事情要办,徐州的铺子不可能关掉的,自然要找个妥当的人盯着,京城还要考察金织坊的铺子开在哪里比较合适,京城里李卫的住处太小,这一大家子过去,自然还要置办一处宅子,家里的东西不能全部带走,要收拾紧要的……
    等到李洵派人到京城打探行情,准备置办铺子的时候已经到了八月份了,最乐观的便是今年十月份能够启程,如果不行的话,到了秋冬季节天寒地冻的根本不适合搬家,只有再等到来年春天里了。
    李伊水听到即将搬家的消息之后就开始拜访诗会的朋友,毕竟,在这个交通部方便的时代,这一走很可能一辈子都再难见面。(独家首发)
    前一阵子做的荷包正好派上用场,李伊水毫不吝啬的将荷包赠给朋友留作纪念。
    除了李伊水拜访朋友外,诗会的朋友也经常来她家拜访即将离开的三姐妹。
    钱如玉还将自己的两件首饰,银镯子和银簪子送给了李伊水,抱着李伊水声称自己在李伊水离开的那天不会过去送别的,因为害怕离别的伤感,所以要提前饯行。弄得李伊水哭笑不得,只好答应。
    饯行宴就是在李家的后花园里开始的,除了李伊水和两个姐姐各做了几道菜外,剩下的就是各种水果。
    钱如玉一边吃着盘子中的水果,一边跟三姐妹回忆着当年在路家与李伊水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也正是那一次,她们遇见叶天凝,继而加入了叶天凝的诗会。
    叶天凝的性格太过于活泼,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经营友情,因此虽说她们也是同时认识叶天凝的,虽然甚至是因为加入叶天凝的诗会而交往增多的,但是现在回忆起第一次见面,还是四人感觉亲近很多。(独家首发)
    李伊水也感慨良多,那个时候哥哥李卫和嫂子纳喇素琴的感情还没有公开,甚至那时纳喇素琴还要参加选秀,转眼之间,他们都已经成亲两年了。
    李伊水自己算了一下。自己从穿越重生到现在将近八年。时光真地如流水一般啊!
    四人一边吃着水果。一边闲聊着。回忆着每次诗会众人做地诗词。渐渐地分不清每个人都在说些什么了。
    虽然钱如玉还是没有分清李汶水和李沉水。但是并不妨碍她们之间地友情。最后钱如玉和李汶水李沉水拥抱在一起。李伊水在旁边早就泪眼蒙蒙了。
    酒不醉人自醉。虽然李伊水准备地践行宴上都是度数很低地甜酒。但是李伊水感到自己像是喝醉了一般。钱如玉也渐渐陷入了沉睡。李沉水早就趴在了桌子上。最后。李伊水无奈。只好叫来跟着钱如玉地婆子们。将钱如玉抬上了马车。
    等到正式搬家那天。钱如玉果然没有来。
    搬家地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十月份之前终于全部收拾好了。李洵甚至派了两拨人先去京城做准备。徐州城地金织坊交给掌柜和李福共同管理。除了正常经营外。还包括每年往京城发货。也幸亏李伊水地计件工资制比较完善。加上这两年金织坊扩展。完全可以供应上京城地销售。
    庄子田产还是由各处管事的管理,到年关的时候将租子交到李福手中,再统一送到京城。主人们虽然走了,但是李家的老宅还是要有人看守的,定期打扫,一边李洵一家人万一在京城混得不如意,还可以退身回家。(独家首发)
    张氏年后到过京城,对京城的最深印象就是京城很冷,因此,别的东西带不带倒也没什么,但是关于大毛衣服、手炉、各种毯子确实坚决要带上的,李洵无奈,只好安排其他的东西在往京城发货的时候一起带上。
    除了大毛衣服外,张氏还带着各种细软,像那些首饰、药材、字画之类的轻巧又值钱的东西也一并收拾了两车。
    李纪的行李则是整整一车书籍,李伊水暗骂了一声书呆子,书在什么地方买不到,干嘛还要千里迢迢的从徐州城带过去,不要怪李伊水不厚道,如果李纪带的是不容易搜集的各种传记文稿也就罢了,偏偏他带的都是四书五经这类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的书,偏偏他还向宝宝贝一样好好珍惜,连搬家都带着。
    李伊水把自己从赌坊赚了的银子和自己多年的月钱压岁钱放到荷包里,用手绢包了贴身放好,虽说钱不多,还不到一千两,但也是李伊水的全部家当了,剩下的就是平时做的绣品以及攒下了的宝贝书了,考虑到这些书李伊水至少读过三遍以上,加上这些书大都是苏青川的,李伊水自然不方便在苏青川面前还霸占人家的书,就很厚道的替苏青川将这些书留下来了。
    李汶水和李沉水的行李没有什么出奇的,李欢的行李让李伊水有些感慨,他的行李里竟然夹着几本春宫图,本来他这个年纪处于青春期,看这些在李伊水眼里也没什么,但是问题是李纪比他还大,要说青春期萌动也该是李纪先啊!(独家首发)
    李家的行李大部分由李洵安排船走水路运往京城,饶是这般,其他的行李还装了十大车。
    这天,李家人和徐州城的亲友告别,开始启程往京城出发。
。(快捷键:←) 上一页          返回目录(快捷键:回车)          下一页
    正文 第九十一章 北上
     更新时间:2009…9…24 11:49:27 本章字数:2495
    李家决定十月份启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十月份河水还没有结冻,他们可以走河运坐大船到京城,这样下来,不但不用担心路上会有的宵小,行程速度也能快很多。
    他们一行人是到江宁之后才转的水路,李伊水到江宁后,看到码头停放的大大小小的船只,有不少是从广东运送洋货过来的,便想起红楼梦里面凤姐说的“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想到同样管贡品的织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