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清朝欢迎你 >

第49章

清朝欢迎你-第49章

小说: 清朝欢迎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她们家父母亲想赎回她们。当然是放她们走了。琉璃。你回头找找她们地身契交给账房。让她们父亲母亲来领她们地时候还给他们。”琉璃答应了一声。
    杜嬷嬷却仍不肯离开。张氏问道:“还有别地事情吗?”
    “太太。是这样地。小珍和文儿回去后。洗衣房里只有两个丫头了。这平时就忙不过来了。”杜嬷嬷搓着手。无奈地说。
    “难道你就没有早点打算。先雇下两个人吗?”张氏皱着眉头。
    “是这样地。太太。她们平时说话也经常说家里没有钱赎回她们地。所以我就一直以为小珍和文儿期满后会续约地。也就没有在找人。谁知……”
    “那这小珍和文儿地活先让另外两个丫头做。当然。工钱也加倍。你赶紧去雇人。找两个手脚勤快地顶替小珍和文儿地缺。”杜嬷嬷领命下去。
    杜嬷嬷下去后,李伊水突然想起后世的工厂采用的计件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刺激工人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效益,这种办法完全可以在这里实施,李伊水想到自己家里的金织坊好像就是使用这种办法,只是并不完善,仅仅是按件收购的,李伊水考虑如果给工人规定一个合适的作业量,超出部分按照超额完成计算,另有奖励,当然,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也要有适当的惩罚,如果这个奖惩制度实施下来,想必金织坊会出现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状态吧,看来需要找个机会跟父亲母亲说说。
    就在李伊水想着的时候,另一个媳妇已经回完事,退了出去,下一个媳妇排队准备进屋向张氏回话,这时,韩嬷嬷从外面进来了,冲那个媳妇挥挥手,那个媳妇乖乖的退出,继续在外面等待。
    韩嬷嬷快步走到张氏床前,扬起手中的信,“太太,这是老爷让李福家的从进来的,大少爷的信——”
    张氏喜出望外。
    这是李卫送回来的第二封信。
    娟秀的小字依然是纳喇素琴的笔迹。
    张氏见旁边的李伊水探着头想要看李卫的信件,就索性念出来:
    “父亲大人、母亲大人安,儿李卫百拜;”张氏笑道,:“可见是当了官了,这开口闭口就是大人。”
    李伊水听了在一旁唔嘴偷笑。
    “家里都还好吧?儿一切皆好,上次父亲提出的让在京置办房产一事,儿子这些日子走访了一些地方,倒是看中了两处,现在还没有决定下来,庄子倒是有一处,不过原主要等秋收后才肯卖,现在倒是不急。”
    “十四阿哥为人和蔼,倒是不会计较我的失礼之处的,素琴与十四福晋是表姐妹,最近倒是去看望了一次十四福晋,十四阿哥的侧福晋李氏最近怀了孕,完颜表姐心情郁闷,我也劝素琴多多同她表姐走动,劝慰她宽宽心。”
    李伊水听到李卫劝妻子素琴与十四阿哥处多走动时,心里着了急,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怎样才能劝说父亲母亲在给李卫的信中提一个醒呢?
    李伊水心中思量自然没有听清楚张氏接下来念的是什么,等回过神来
    “……我让苏先生给林姐夫回了一封信,拒绝了这件事,苏先生的信倒是文绉绉的,说什么力有未逮的,我估计林姐夫不会再来找我了。”
    “家里弟弟妹妹还好吧,伊水妹妹的女红和厨艺学的怎么样了?李纪又请了先生没有?李欢也要严加管教。还有汶水和沉水,也要好好学规矩,家里还要早点给她们预备嫁妆,到京城我才知道自己以前见识短,是井底之蛙(众人笑,猜出来这句是素琴加上去的),实实在在是从小地方出来的,等以后有机会我将你们结果了,见识见识天子脚下的气派。”
    李伊水听完了,就问母亲自己刚才没有听清楚的那一段:“娘,林姐夫给哥哥去信干什么呢?”
    张氏放下手中的信,叹道:“你林姐夫听说你哥哥在京城做官,就找他让他跑官,真没有想到,这林至磊以前看着只是一个苦读书的书呆子,这到官场混了两年,就这般钻营了。还好你父亲派了一个苏青川前去帮你哥哥,要不然,以你哥哥那实心眼的性子,不知道要吃多少亏呢。”
    今天四更毕,求推荐收藏!!!
。(快捷键:←) 上一页          返回目录(快捷键:回车)          下一页
    正文 第七十九章玉佩
     更新时间:2009…9…24 11:48:59 本章字数:2562
    其实,不用李卫提醒,自从苏青川跟着李卫一起去京城后,李洵就开始为自己的儿子找合适的先生,但是,现实哪能那么容易,就算是当初吕先生也是找了很久,这还是吕先生同样是一个读书人的情况下,对于李洵这个商人来说,认识的士子本来就不多,学问差点的又害怕是误人子弟之流,耽搁了自己的儿子,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此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请先生虽然耽搁了,李纪读书却没有耽搁,照常是每天鸡鸣就起床,刻苦读书。
    看到李纪的刻苦读书,李洵抓紧时间帮李纪寻找先生,终于在堂兄李津的推荐下,找到了一位教书先生周奇。
    这位周先生今年四十多岁,早年中过秀才,在考举人中一路败北,就靠教书养家糊口,自己教出来的徒弟就有两个考上举人的,有人见他学问不错,劝他再次参加科举,却被他拒绝了,回答是他现在喜欢这种教书生活,每天也悠闲自在的,陪伴家人儿女岂不也是很好?
    李洵从堂兄口中得知这位周先生学识很好,便亲自备着礼物请这位周先生,周先生却舍不得自己的其他学生,最后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每旬中他抽出两天的时间到李府中去教导李纪和李欢两人,其他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安排。
    李洵回来问过了李纪的意见,李纪认为自学也可以,正好在那两日将自己不懂的请教一下先生,便很赞成这种方法,李欢更是巴不得先生天天不在呢,也赶紧同意了。
    周先生把来李家的时间定在每旬的最后两天。(独家首发)
    李伊水听到家里又请了一位西席后,就想起了苏青川的宝贝书。
    苏青川走的时候可是只拿着两个箱子的,这点李伊水看的很清楚,那么书房里的一柜子的书他肯定是没有拿走,李纪那个书呆子又看不着这类的书,李伊水不知道新来的周先生是否好说话,就决定在周先生来之前去书房搜刮一番,增加这些书的利用率。
    毕竟,书吗,就是给人看的,束之高阁太可惜了。
    李伊水拿着理直气壮的理由来到书房,开始了增加图书再利用的行动。
    李伊水很久没有来书房搜刮了。看着书架上塞着满满地书。心想看来苏先生这段日子又搜罗了不少好书。
    除了文人地笔记小说。关于游记题材地李伊水也找到了两本《徐弘祖游记》。看来古人所说地读千本书。行万里路地人还是存在地。都快赶得上徐霞客了。
    等等——徐霞客!李伊水将书地封面但看。果然看到了介绍——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看来古代还是像李纪这样不出家门地书呆子多。李伊水瞄了瞄旁边书桌上对她视而不见。专心读书地李纪。心里想到。
    李伊水将自己找好地书抱起来。准备回自己地房间。突然想起刚才看李纪地时候。他好像有什么地方跟过去不一样了。想到这里。李伊水再次回头看看那李纪。
    墨绿色地衣衫、专心致志地神情。跟过去没有什么区别啊。李伊水目光在向下看腰间戴着一个玉佩。脚下穿着云靴——等一下。玉佩!
    李伊水找到了异常处了,李纪腰间戴的玉佩晶莹剔透,一看就是上品,这并不是奇异处,奇异处在于这个玉佩上有一个黑点,随着李纪摇头晃脑读书而一晃一晃的。
    玉佩洁白无瑕的才是上品,李纪的这个玉佩偏偏有一个黑点,岂不了瑕疵了,为什么他还佩戴,而且,以前李伊水也没有见过啊。
    怀着好奇的心情,李伊水来到书桌前,将手中的书放在桌子上。
    李纪看到李伊水停止了念书。
    “三哥,你不好奇我从书房里拿得是什么书吗?”李伊水问道。
    李纪摇摇头,“不管是什么书,凡是你看得都是我不看到。而我看的书你从来不会碰的。”李纪的讽刺意味很明显,就差没有说你跟我不是一类人了。
    李伊水气结,从自己选的书中将那本《徐弘祖游记》拿出来,放在他的面前:“这本书你应该看过吧,书呆子!学学人家,别闷头的死读书。”
    李纪一看,赞叹道:“不错不错,有长进。”
    李伊水不搭理李纪这话茬,直奔自己的目的,指着李纪腰上的玉佩说:“你这个玉佩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让我看看好不好?”
    李纪听李伊水这般说,手抚摸起腰间的玉佩,怀念的说:“这玉佩是我母亲生前留给我的,她从来就很喜欢这个玉佩,每次看一看就赶紧收起来,后来她把这个玉佩给了我。”
    说着,李纪将玉佩解了下来,小心的放在桌上,让李伊水观看。
    李纪说的母亲就是去世多年的孙姨娘,李伊水见是李纪母亲的遗物,自然是很小心的拿起来,生怕在自己手上出点差错。
    玉佩的一面刻着五只蝙蝠,中间一只最大,四周各有一只小蝙蝠,雕工精细,蝙蝠栩栩如生。李伊水将玉佩翻过来,另一边是一个“墨”字,玉佩的那个瑕疵偏偏是在“墨”字的最后一个点上。
    李伊水看了啧啧称奇,倒是想起后世在台北故宫有一件馆藏之宝翡翠玉白菜。那棵翠玉白菜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材料,绿色的部分雕成菜叶,白色部分雕成菜帮,雕刻而成的,看上去是鲜活欲滴,栩栩如生,令人感叹。玉匠们的别出心裁和高超的技艺使得质地并不怎么样的玉石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传世佳作。
    眼前的这块刻着“墨”字的玉佩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伊水仔细观赏后,又将它还给李纪,李纪小心翼翼的将它系在腰带上。
    李伊水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便不再打扰李纪念书了,抱着自己选好的书出了书房。
。(快捷键:←) 上一页          返回目录(快捷键:回车)          下一页
    正文 第八十章 礼物
     更新时间:2009…9…24 11:49:05 本章字数:2671
    张玟昭表姐成婚时,李伊水的贺礼是由母亲张氏帮着预备的,现在自己能够刺绣了,自然不想再靠母亲了,李伊水这段日子来就想着自己绣一个荷包作为贺礼。
    李纪的玉佩给了李伊水一点灵感,李伊水想把荷包绣一个“五福临门”的图案。
    相比于李卫结婚时,李伊水的绣品来说,现在的李伊水绣工熟练高超的多了,但是毕竟她还要同时学习厨艺和理家,因此,这个荷包也是花了李伊水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是完工。
    张碧映出嫁的前三日,李伊水和母亲张氏一起去了张家,将绣好的荷包给表姐碧映添箱,在张家,李伊水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张琦晓,这一次张琦晓和以前有很大的改变,不再那么活泼,安静的站在床边,陪着姐姐说话。
    尹氏对自己的女儿有如此改变感到很满意,看来她这段日子在张琦晓身上没有少费心,可是,这种改变看在李伊水眼中却感到有些无奈和悲哀。
    张琦晓的乖巧柔顺也赢得了在场宾客的一致称赞,甚至都有人开始打听琦晓的生辰八字以及是否有婚配了。
    尹氏听到这些话很是高兴,故作矜持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将张琦晓的八字给了一位衣着华丽的锲而不舍打探到妇人。(独家首发)
    三天后就是张碧映的婚礼,其繁琐程度绝对不亚于李卫娶亲的时候,不过,还好,李伊水和张氏在这次婚礼上是新娘子的娘家人,属于贵戚一类的,新郎秦瑞青家里的还特意派人款待她们,好吃好喝的不累着她们。
    虽说这次婚礼上张氏母女事事不用操心,但是毕竟在外面奔波了一整天,回到家,张氏就先去歇下了。
    李伊水刚回到房间,就被姐姐派丫鬟明月请了过去。
    今天同时是叶天凝约好的诗会日子,怎奈张氏要带李伊水去张家参加表姐的喜宴,李伊水只好在诗会里告假,今天只有李汶水和李沉水去参加诗会了。
    李汶水两姐妹一回来就到李伊水房间里找她。可惜直到晚上。李伊水才和张氏返回李家。
    李沉水一听到李伊水回来地消息就命明月过去请她。
    李伊水跟在明月后面。看着前面沉默地身影。想到这段日子明月越来越沉默寡言了。李伊水感到庆幸。毕竟明月地美貌如果在加上惹是生非地性子地话。那李家可真地是家宅不宁了。
    可是。同样。明月地沉默让李伊水想起了那句“自古红颜多薄命”地话来。
    李伊水看着明月。心里盘算着找个合适地机会跟母亲说说。等过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