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人面桃花何处留 >

第2章

人面桃花何处留-第2章

小说: 人面桃花何处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那时,我才知晓原来当初窗边的少年就是当初我在哥哥大婚中匆匆一瞥的沐子逸。
  世事就是如此奇妙。
  现在已经很难再说,遇见他到底是缘还是孽。只是不论如何,即使再重来一次,我还是一样的选择。
  自哥哥大婚后,再见沐子逸已是一个月以后。我与新进家门的嫂嫂去邻城归安菩萨庙拜佛,素来都听闻归安城菩萨庙的神灵最灵验。
  因为母亲去世的早,我又不信神灵之说,所以我鲜少去求神拜佛。只是如今新进门的大嫂请我同去,我也不好推辞,只能跟她一同去。
  “在家中时,就听闻小妹从不信神明。”大嫂看向我缓缓道。
  “是。”我说道:“我不信,父亲不信,哥哥也不信。”
  “原来如此。”大嫂浅浅一笑,露出两个梨涡来,因为本身就长得好看,所以她笑起来就更好看了。
  我喜欢看她笑的样子,笑不露齿,端重却不失美感,颇具大家闺秀之风。
  而我笑起来却是没有节制的,笑起来,不仅眼弯了,嘴也跟着弯了。
  由此,哥哥常笑话我,没有女子该有的礼仪。这让我很生气,可偏偏我又忒不争气了些,做不到嫂嫂或者其他人家的小姐那样笑不露齿。
  就因这样,多年来我一直受着哥哥的嘲讽。
  然而我就是一个善于发现真理的姑娘,因此,经过我一顿抽丝剥茧的侦查,终于,解出了我为何不具大家闺秀之风!
  真相是那样显而易见的,我为何没有大家闺秀之风?原因就是因为哥哥,因为他督导不力,没有尽到做长兄的能力。
  我们的母亲去世的早,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就死于病患,父亲又忙于政事。所谓长兄如父,所以作为兄长的朝远在我漫长而悠远的童年教育路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又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若他是个学识丰富、才高八斗的大家公子,那我至少也是个颇晓事理的大家闺秀!
  待我把这一结论总结给哥哥听时,哥哥大怒,说我没良心,絮絮叨叨将他如何一把屎一把尿将我拉扯大,如今我大了,翅膀硬了,要将他一脚踢开了,他这个妹妹算是白养了。说着,说着还抹了把辛酸泪。
  见哥哥如此伤心,我也不忍再苛责他,又忍不住想到他的好,于是安慰他,说,哥哥虽只比我大三岁,但从小到大还是教了我不少东西的,就比如跟在他身后我虽没长成一个大家闺秀,但作为一个花花公子我还是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还比如,我虽未学富五车,但招猫逗狗、吃喝玩乐的专业知识我还是精通的。
  当哥哥听完我这番感人肺腑的表白后,又忍不住抹了一把辛酸泪,激动的拉扯住我的手,说,妹妹,你终于知道了哥哥的良苦用心了。
  我亦是激动的反握住哥哥的手,与他哭作一团。更是谈及哥哥童年对我的循循善导。
  哥哥是个天资聪颖的人类,很多时候都是无师自通。而我与哥哥不同,天资愚笨,尽管哥哥教导了无数次,我却还没能正确的掌握到如何逃过府内侍卫的重重把关,逃出生天。几次被护卫抓着以后,哥哥更是气的捶胸顿足,还要为我的愚蠢被父亲苛打几棍子。
  但尽管如此,哥哥也从未放弃过我,即使存着会被父亲苛打的危险,依旧孜孜不倦的训导我如何逃出生天。
  果然,不负哥哥所望,在历经数次磨难后,我终于成功的成为了一名擅长不务正业、招猫逗狗的花花闺秀。
  虽说哥哥没有将我养成一个大家闺秀,但如今还是娶得了一个大家闺秀的媳妇,我也甚是欣慰。
  正所谓夫妻是要互补的,哥哥这样的花花公子与嫂嫂这样的大家闺秀就是绝配,所以我这样一名擅长不务正业、招猫逗狗的花花闺秀就一定要配学识丰富、才高八斗的大家公子。
  这是我的信仰。
  正因如此,每当哥哥要给我介绍对象时,我都是言辞拒绝的。
  原因以下:哥哥是一名擅长不务正业、招猫逗狗的花花公子,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显然和哥哥关系甚密的那些公子哥,必定不是个学识丰富、才高八斗的大家公子。尽管哥哥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可依靠,我却坚定不移的拒绝他。
  毕竟这与我的愿望背道而驰。
  我和嫂嫂坐了半天的马车,一直到下午才到达归安城。
  但在城外我却察觉到一丝不对劲,我撩开车帘,对马夫道:“停下。”
  “为何停下?”一旁的嫂嫂见我喊停,忙道。
  我又仔细观察了下城外,出于对自己安全的考虑,“嫂嫂不觉得有些不对劲吗?”
  “如何不对劲?”嫂嫂问道。
  我道:“从刚刚到这城门下,我透过窗帘观察,这城里只看得见外头的人进出城里的,怎的城里却没得一个人出来?”
  嫂嫂一笑道:“有何奇怪?这不是正常的事吗?”
  “不正常。”我微微皱眉道:“这出城门的人再少也得有一两个吧!”
  嫂嫂道:“大约我们到的时间少吧,可能过一会儿就有人出城门了,我看你是想多了,这太平盛世的,能出什么事?更何况这次出门我们已经带了几十名护卫,城里又有衙门和士兵,能出什么事?”
  “也对。”我心里细细一想,大概是自己想太多了,于是又对马夫道:“走吧!”
  可出于直觉,心里还是有些隐隐的不安。
  事实证明,我应该相信我的直觉的,才刚刚进入城门不久,我就听见一声高昂响亮的男声,“关城门。”
作者有话要说:  

  ☆、被挟持了

  事实证明,我应该相信我的直觉的,才刚刚进入城门不久,我就听见一声高昂响亮的男声,“关城门。”
  我心里琢磨着,这还未到关城门的时刻,怎么就关门了?
  于是,心里更加不安起来。
  接着我更是听到车外一声惨叫,我急忙撩开帘子,这眼前的场景差些让我晕了过去。只见马夫的头已经被人割去,身子直挺挺的立着,脖子里还冒着大把大把的血。
  幸而,我是心理素质极强的人,虽被吓着了,却还没有晕过去,又朝四周望了过去,这才发现我所乘坐的马轿被一群士兵围得水泄不通。
  “果然不愧为武将世家的女儿,见到如此血腥的场景也未有太大的反应。”说话的应该是个领头将领,只见他骑着一头骏马,一双凤眼好看是好看,杀气却未免太重,再看他手中的剑还不停的滴着血。
  瞧着,瞧着,我觉着这领头将领似乎是在哪儿见过的。
  “哦。”我急切的想着,终于回忆起他是谁了,在一个月前我曾见过他,一个月前他曾来过我家,参加过哥哥的婚礼,“你是嫂嫂的哥哥,赵昂。”
  说完,我又瞧向马车里的嫂嫂,只见她对我笑笑点点头。
  “朝大小姐的记性还真是好!”赵昂笑道。
  “那这是什么意思?”我不禁问道,心里琢磨着他们想做什么。
  “没有什么意思。”赵昂道:“只是这座城里的士兵如今都成了我们的人,而我只是想请朝小姐过来做客。”
  他的这句话我听出了大概的意思,他们这是想要谋反。
  我道:“小侯爷占据归安城,不知陛下是否知晓呢?”
  赵昂玩儿味的笑道:“知晓又如何?不知晓又如何?”
  我咬牙切齿道:“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那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了!”他哈哈大笑,“不过一个黄口小儿!”
  赵昂都已经说出这样的话了,我心里算是彻底有数了,建文侯这一家想造反是早有预谋的了。
  哥哥的这一场婚礼就是他们的一个阴谋,一方面他们是跟我们朝家联姻,另一方面借着哥哥的婚礼将亲信埋伏京城周边,一般若是没有皇上的诏书,诸侯之家是不能擅自来京的,来京参加妹妹的婚礼,这是再合适不过的借口。
  先皇去世的早,当今皇上登基时不过三岁,现登基在位不过五年,诸侯中虽有几位蠢蠢欲动,这却是小皇帝登基以来的第一次谋反之事。
  可虽说建文侯家在南方可算是称霸,却不知他们哪儿的勇气,在这时挑起事端,京城的势力一向一分为四,分别是赵姓本家昌文侯、外戚刘家、武将沐家和同为武将的朝家。四家更是掌握着付国大部分兵权。
  就算他如今捉我做人质,不说父亲会不会妥协,就算妥协,光凭朝家一己之力,他赵昂想攻下京城也是很难的。
  但若是能攻下京城,这付国的宝座便是信手拈来的。毕竟赵、刘、沐、朝四家的主要成员如今都是在京城之内的。就算是掌握着付国大部分的兵权,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能号令将士的、手握着兵符之人都被困在京城之内。
  到时,再逼小皇帝写禅位诏书,便可一劳永逸。
  啧啧啧,这般兵行险招,我不禁感叹建文侯家的人还真是胆子大的呀!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也未曾再与赵昂他们纠缠,只得跟他们走。赵昂跟嫂嫂招待我的地方竟然是归安城的衙门。
  待我走进去一瞧,又不禁称叹:“啧啧啧,都凑满三桌了,看来没我的位子了!”
  “既然都没有位子了,小侯爷不如放我回去吧!”我朝赵昂呵呵一笑。
  赵昂道:“朝大小姐急什么,怎么说,你也是我妹妹的小姑子,自然要更加礼待些,已经给朝小姐单独准备了一间房和一桌子菜。”
  “呵呵,小侯爷还真是客气啊!”我不自然的笑着。
  仔细看了看这三桌人,基本上都是些公子哥儿和小姐,乍一眼望去,居然还有几个熟面孔。其中还有在哥哥婚礼上,让我惊艳到的男子沐子逸。
  当时,我还并不知道他叫沐子逸。
  只是那赵昂太过于客气了,竟指着一桌子的人给我一一介绍。
  “这是刘家的二公子刘守。”
  “这是昌文侯家的三姑娘赵冉。”
  “这又是刘家的四小姐刘思。”
  ……
  说实话,虽说我在京城呆了十七年,却鲜少参加女眷的活动。第一是母亲去世的早,父亲未再续弦,虽有姨娘,但论理姨娘又不能管事,自然而然她们也不知向谁发请帖,第二就算给家中小姐发,几个姨娘的女儿又比我至少小个四五岁,我与她们在一起也无话可讲,与其他家的小姐又不熟悉,我也不乐意,第三,我尚且还有个花花公子哥哥,自然不能丢弃他,独自去玩儿的。
  自然而然,我对她们不是很熟悉。
  我不知道赵昂是怎么将这群公子哥儿、小姐找来的。但我却是被他和嫂嫂实打实的骗过来的。
  现在赵、刘、沐、朝四家的人还有京中之内重臣的儿女都被赵昂集齐了,怪不得他要那样急匆匆的关城门!
  真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但小人还算是说话算话的,真的给我准备了一桌子菜的,看起来比外面那群人的饭菜还是丰富多了的。不愧是亲戚,就算同样是被挟持,但我的待遇还是比其他三家的人好些的。
  由此说明,回去以后该让几个姨娘的儿子早些定亲,这样即使被人家挟持,待遇还是能好些的。
  边吃饭时,我边仔细想了想的,我想建文侯和我们家结亲时,就早有预谋,既然这样为何结亲的人家会选我们朝家?
  我想建文侯既然选择朝家,就有可能对父亲进行过试探!
  如若这样,父亲在明知道建文侯有策反之心的情况下,为何还会与建文侯结亲?
  但如果这场谋反父亲也有参与策划的话,赵昂和嫂嫂就不可能费尽心思的骗我来归安城。
  所以,有极大的可能是,父亲对于建文侯的策反是持观望或模拟两可的态度的,既不支持有未曾告发。
  但这样做,对父亲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作者有话要说:  

  ☆、逃难

  但这样做,对父亲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我在心里摸了个底,虽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意思,但到底也不是个忠君之臣!那昌文侯、刘家、沐家又是个什么意思?是否个个都像表面上忠君爱国?还是各存心思?
  但更显然的是,我现在担心的更应该是自己的安危。万一他拿我要挟父亲失败,会不会恼羞成怒杀了我?
  被赵昂挟持的第二天,赵昂来见我时,心情十分的不错。
  至于为什么不错,我猜想应该是被挟持的四家人总有一两家妥协了。
  “我父亲答应你的条件了吗?”我问道。
  赵昂摇摇头道:“没有。”
  “没有?”我的脑子一时懵了,父亲到底是在想什么?
  “很失望?”赵昂问道。
  我笑着摇摇头,“没有。”
  “没有?”赵昂道,“看来他倒没有把你这个女儿放在心里。”
  我一笑道:“我爹他也没有拒绝吧!”
  赵昂看了我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