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工业霸主(完结) >

第341章

工业霸主(完结)-第341章

小说: 工业霸主(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当年,国内的产品出口主要是瞄准了距离比较近的东南亚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虽然也有一些企业注意到了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市场,但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不发达,与中国的距离又比较远,营销成本相对比较大,所以这些企业也只是动动念头,而没有实际地与这些地区开展贸易。

如今,中国通向欧美的销售通道由于经济制裁而萎缩了,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轻工产品滞销问题,非洲或者拉美市场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过去因为利润太薄而不值得开拓的市场,在现在这种形势下,就是大家的救命稻草了。

从熊立军的角度来说,能够想到的,也就是这些,但林振华的眼睛却不仅仅看到这样一个角度。他想到,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大规模地打开非洲市场,对于国家来说,还是一个政治上的成功。西方国家在封锁我们、制裁我们,而非洲国家却仍在与我们进行贸易,这不就使得西方企图孤立中国的努力落空了吗?

林振华进一步想到,在涉及到政治意义的时候,经济方面的考虑就可以退居二线了。只要能够打开非洲市场,国家说不定是会不惜工本的。也就是说,即使把国内的东西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卖到非洲去,国家也会支持的。

“老熊,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啊,现在还的确是向非洲卖轻工业品的时候了。”林振华说道,“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去年在非洲的时候,那边的官员还跟我说起过这样的事情,说非洲的老百姓也需要彩电、冰箱,他们也要过现代化的生活。”

安雁听林振华肯定了熊立军的提议,也来了劲头,她问道:“林哥,那照你的意思,是不是我们应当到非洲去推销我们的家电产品了?要不,我和熊哥各自到非洲去开上十几家分店吧。”

林振华笑着摇摇头道:“不是,我们到非洲去卖家电,动静太大了。非洲的国家众多,咱们组织一批家电厂商过去,成本太大了。我倒有一个主意,我们应当把非洲那些国家的商业部长、工业部长啥的,都请到中国来,我们开一个订货会。等会,我想想,我们不要叫订货会,这样听起来太土了。我们可以叫做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大家觉得怎么样?”

“中非经贸合作论坛?”熊立军嘴里念叨了一下,点点头道:“振华,真有你的,这么一听,好像挺洋气的样子。”

安雁问道:“林哥,你说把非洲的部长请到中国来,人家会来吗?如果这样的论坛有效果的话,那广交会不就够了吗?咱们搞这么一个论坛,和广交会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林振华说道。他原本就是一个思维非常敏捷的人,脑子里还存着大量后世的案例,现在受到熊立军的启发,他的想法顿时如泉水般喷涌而出了。

“第一,我们是主动去邀请他们过来,他们的路费可以由我们提供。这样一来,他们即使是没什么采购的愿望,出于免费旅游的想法,也是会来的。一旦他们来了,我们就有机会向他们进行推销了。

其次,广交会一向是展示国内做得最好的产品,对于非洲国家来说,吸引力并不大。而这一次,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适应他们的口味。

第三,我们坚持以民间的名义来做,这样可以绕开政治上的考虑,在现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可以打消那些非洲国家的疑虑。”

陶晖问道:“振华,你说我们给那些非洲官员提供路费,这得花多少钱啊?咱们能不能挣回这些钱来?”

林振华道:“一个非洲官员过来,往返的机票加上在这里的住宿费用,差不多是1到2万人民币吧。咱们请40个国家的官员,算500人吧,有1000万人民币也就足够了。你们算一算,1000万人民币,咱们能不能筹集到?”

熊立军笑道:“完全没问题,咱们既然办论坛,对那些厂商是要收门票的。一家厂商出个20万块钱,他们肯定不会觉得贵。咱们手里找出50家掏得起门票的厂家,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安雁也补充道:“我倒觉得,咱们可以分一下级别。掏20万门票的,可以享受一种待遇。如果掏不出20万,只愿意掏10万或者5万的,也可以参加这个论坛,但是要降低一些待遇的档次。”

熊立军和安雁都是在商场中侵yin多年的,搞这些名堂是熟门熟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把整个中非经贸合作论坛的细节给敲定了。

按照大家的商定,这个论坛将分别在上海和南京设立两个会场,这两个会场,自然就是大熊家电和建康家电在两个城市里的总店。其中,大熊的总店有3万多平米,建康的总店有2万多平米,在当年都是排得上号的大卖场,只要把店堂内的布置调整一下,立即就可以变成两个大型展销会的会场。

这次论坛要推销的产品,自然是以五金家电为主。由于这是一次单独策划出来的论坛,在论坛中把汉华家电的产品突出一些,估计其他厂商也是不会介意的。就算他们介意,熊立军和安雁也可以称汉华是大的赞助商,出钱多了,地位就突出一些,谁又能说什么呢?实在不服气,你也掏个一两千万赞助费出来?

国内厂商的联络,将分别由熊立军和安雁负责,他们与各厂商的关系非常紧密,打几个电话就可以把人招来了。

国外方面,由交给林振华去安排。他此前曾经周游过非洲的十几个国家,汉华重工此时在非洲还有十几个工程项目在做,只要把这些关系利用起来,向非洲各国发出一份邀请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这件事情对于林振华和建康、大熊两家家电卖场都是有极大好处的。从林振华来说,他如果能够办成这件事,的确会如熊立军所说的那样,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从而摆脱目前的困境。而对于建康、大熊两家卖场而言,通过这件事,更能够稳固自己在家电领域的盟主地位。

“这么说,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安雁高兴地问道。既可以帮上林振华,又可以为建康家电谋取好处,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让她觉得非常兴奋。

林振华道:“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要做,那就是征得国家的同意。这件事情,咱们可以以民间的名义来做,但必须得到官方的认可,哪怕是一个默许也行。不过,这件事你们不用担心,我马上就去北京找何海峰和高祖兴,我想他们肯定会高度支持的。”

“太好了,振华,你抓紧去北京联络吧,我和雁子这边马上就开始去做厂家的工作。”熊立军道。

林振华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老熊、雁子,你们俩也跟我去北京吧,一起去见见几家部委的官员。趁这样一个机会,你们也把自己的关系建立起来。”


422 领导接见

422 领导接见

举办中非经贸论坛的事情,得到了何海峰、高祖兴等人的一致赞成。当前国家正处于经济疲软之中,政府各部门都一筹莫展,一时半会也找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危机。林振华所贡献的这个方案,对于国家计委和外贸部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这个论坛是完全以民间出面来组织的,这样可以规避开不少政治方面的问题。

“安总和熊总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非常值得广大民营企业家学习啊。”何海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林振华、安雁、熊立军一行,并对安雁和熊立军大加赞赏。官员们夸奖一个人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但对于被夸奖的人来说,可就是莫大的殊荣了。

“何主任过奖了,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创业的机会,我们也有义务要回报国家的嘛。”熊立军连忙表着忠心。他从在上海创办大熊家电,再到现在发展出100多家连锁店,与政府官员打交道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在地方上,一个小小的股级干部都能对他耍威风,而他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侍候着。如今,何海峰这样一个实权部门的副部级干部这样对他说话,如何不让他觉得受宠若惊。

以大熊家电副总裁身份出现的陶晖在这一刻完全没有了昔日的活跃,她躲在熊立军的身边,怯生生地,像个初出道的小丫头一般。对方的官职之高,已经超出她的视线范围了,她哪里还敢乱说乱动。

看林振华坐在何海峰的面前一副无拘无束的样子,陶晖不由得一阵阵地后悔。她此前虽然也知道林振华在部委里有一批高官朋友,但她能够想象到的,仅仅是林振华与他们有过一面之交而已,哪能想到他们之间的关系竟然是如此亲近。她想起自己还曾经打算趁林振华落难的时候把大熊家电的股份用低价买回来,现在看来,的确是鼠目寸光之举。她开始相信熊立军对她说的话,林振华这一次被罢官,只是自己不想翻盘而已,否则的话,他把自己的关系用出来,要官复原职实在是太容易了。

“何主任,我们建康家电和大熊家电这一次愿意联手主办中非经贸合作论坛,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给国家解决一些困难,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替林哥鸣冤。何主任,我是一个女人,眼界不宽,不过,我觉得像林哥这样的人,被免了职是冤枉的。我想请求何主任替林哥申冤。”安雁就着何海峰的话头说道。

何海峰看看林振华,无奈地笑了起来。他对安雁说道:“雁子,我听岚岚说起过你的,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你和小兰,对小林的感情,实在很让人感动啊。不过,具体到小林这一次的事情,我可要事先声明一下,不是我不帮小林去申冤,而是小林自己不让别人替他申冤。这一点,小林要给我作证。”

林振华事先没有料到安雁会这样直言不讳地在何海峰面前替他说情,不过细一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安雁一直都对林振华被停职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好不容易有一个见到政府高官的机会,她当然是会说出来的。在此前,安雁还曾经和陈天联系过,也是希望陈天能够出面替林振华申冤。

“雁子,我证明,你是冤枉何主任了,包括你还冤枉了陈哥,其实他们一直都跟我说,要帮我去省里说一说,是我不同意的。”林振华说道。

“为什么呀?”安雁很不理解。

何海峰道:“雁子,对于小林的想法,我也搞不清楚。不过,小林有一点说得对,如果国家不能在政策层面上解决民营资本发展的问题,那么今天发生在汉华的事情,未来也同样会发生在其他股份制或者纯粹民营的企业里。我想,小林是在利用他这个事件,促使中央全面考虑这个问题呢。”

“呃,我没那么阴险吧?”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其实我的想法,只是想歇一歇而已。另外,通过这样一件事,我也正好看看人心向背。这一次,老熊和雁子能够不弃不离,全力以赴地来帮我,这让我非常感动啊。”

在林振华说这些话的时候,何海峰的目光从安雁等人脸上一一掠过,他注意到,安雁的脸色是坦然的,其中还夹杂着几分未经掩饰的愤怒,而熊立军两口子的脸色则颇有一些尴尬。其中尤其是陶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像是被人说中了心事一般。看到这些,何海峰心中有数了,同时他也为林振华感到庆幸,不管怎么说,安雁是他的坚实盟友,而熊立军夫妇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站在林振华一边的。

“小林,你请新华社记者徐海皓写的内参,中央领导同志已经批示过了。基本的精神,是认为汉华的事情不能和姓资姓社联系在一起,对于你这个人,领导们的意见倾向于二八开,成绩是八分,问题最多是两分。不过,领导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所以,对你的问题,还要再挂上一段时间。有一点你是可以放心的,你做出来的成绩,大家都看在眼里。

我估计,领导可能要看这一次大乙烯攻关的成绩,这也是给你加一点压力的意思吧。现在你们又提出了中非经贸合作论坛的设想,如果这个论坛能够做好,我相信领导同志一定会给你一个非常高度的评价的。”

何海峰当着众人的面,把中央的精神介绍了一遍。听到何海峰嘴里一再提起的“领导”二字,陶晖的眼神都迷离了。在她看来,何海峰这样一个国家计委副主任,就是了不起的国家领导了,他嘴里说的“领导”,那还能是哪几位呢?就算陶晖的脑袋被价值一万块钱的硬币砸过,她也完全能够想得出这几位的名字了。

天啊,这样一些人物,认为林振华应当是二八开,成绩是八,问题最多是二,林振华的前途还可限量吗?二,自己才是那个二啊,居然会认为林振华就此不能翻身了。

“老何,这其中,你也帮了很大的忙吧?”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并不否认,他点头道:“徐海皓的内参刚递上去的时候,中央领导就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了办公厅的同志到几个部门去了解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