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199章

道果-第199章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马府的地位,贵重的东西对方不会收,以此避嫌,而其他东西华而不实,不如这文房用具来的实用,同时也能表明邱言的态度。
    “昨日我托韩卓去马府诉说事情经过,不知马府如今是什么态度。”(未完待续。。)
    ps:  感谢“”、“密鬼”投出的月票!
    感谢“し☆ve菜ヤ鸟”的评价票!

第三百零五章 马家宴,春秋来
    邱言在城里稍微打听一下,就能得知马府的地址,也是位于内城,离韩府不远,但占地不如韩府。
    在离马府不远的地方,邱言先令胡起带着小厮马岭,绕道后门,将人送了进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才亲自来到马府正门,递上名帖后,被一个熟人给迎了进去——
    迎接者名为马临,是马阳的族孙,曾往青昌县,为得是收拾马阳的藏书,因而和邱言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二人还交谈了几句,算是有些交情。
    “邱兄,你可算来了。”
    “马兄,好久不见了。”邱言拱手为礼。
    “说来也巧,我前几日刚从北边回来,”马临笑着回礼,“今天是三爷听说你来,知道我与你有旧,这才特地让我出来迎接,他人在正堂,正在等你,且随我来。”
    马临这话看似平常,却透露出不少信息,既点出了马府主事之人,又表达了一丝善意,算是定下今日会面的基调。
    “有劳了。”
    在马临的叙旧中,邱言步入府中。
    比起韩府来,马府要简朴不少,不过毕竟是官宦世家,府内布置一样超远寻常人家,沿途也有不少仆从。
    走了几步,穿过开间,就到了正屋,马临对邱言告了声罪,然后整理衣衫,上前拱手道:“启禀三叔,邱兄人已经来了。”
    下一刻,屋里传出一个平和的声音:“就请贤侄进来吧。”
    马临点点头,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邱兄,请。”
    邱言点点头,抬脚迈过门槛。
    他这次上门拜访,以马阳的晚辈自居,这样一来,当然不能让长辈出来迎接。因而要主动前来。
    正堂的布置和一般的书香人家近似,厅堂宽敞,两边列着两排椅子,有人坐在其上,最里面挂着一幅画,画上山河楼阁,有一股仙气。
    屋里的人不多,一名三四十岁的男子端坐上首,此人面色略显苍白,身子骨看上去有些单薄。浑身上下弥漫着一股书卷气息。
    只是一眼,邱言就大致猜出了其人身份,应该就是马家三爷。
    刚才在路上,马临已大致介绍了这位三爷的身份,其人名为马彬,是马阳三子,年近四十。
    另外,在前来马府的路上,邱言也听说了一些事情。知道这马三,自幼身体不好,常年在家修养,所以没有像自己的大哥和二哥那样走上官场。
    如今。马阳和两个儿子都在官场,常年难以归家,这三子就成了家中的话事人。
    “远宁邱言,见过马三爷。”邱言行礼。将手中礼物递给旁边仆从,眼眸微动,用眼角余光观察屋里情景。
    在马三爷的旁边。还坐着几名男子,多为青年,还有两个少年,这些人看向邱言的目光里,多含有好奇之意。
    很快,邱言在其中看到了一位熟人——
    此人正是马宛,他看向邱言的目光里,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丝敌意,但亦有些许顾忌。
    不过,邱言的目光只在马宛的身上停留一下,注意到对方色厉内荏的本质,就不再关注,眼眸微动,注意到马宛旁边的一名男子。
    这人看上去年纪不大,似乎比邱言还要年轻几分,正含笑看着邱言,身上散发出一股天理浑然的气息,人虽坐在那里,却好像和四周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自然之感。
    “此人应该就是马守了,身上有理宗道理的气息……”
    注意到对方气质,邱言心有所感,正好这时候,坐在首位的马彬开口说道:“邱贤侄来了就好,先坐,来到这里,就和自己家一样,不要拘束。”
    这位马家三爷和颜悦色,声音中透露着一股亲切味道,他没打算让邱言站着,拿架子、立威,直接就指了指身边的一个空位。
    这个位置,离马彬很近,但中间还隔着三个位子,都坐着人,看年纪都是三十岁左右。
    马彬笑道:“你的事情,家父都说过了,他对你评价很高,也很关心你,你既然来了马家,那就是我的子侄,所以,我也不搞什么虚的,这位子是按着年纪坐的,别想太多,也不要叫我什么三爷,直接喊一声三叔就行了。”
    “既然三叔都这么说了,那晚辈恭敬不如从命。”对方都这么说了,邱言也不啰嗦,走过去坐下,称呼上也有了变化。
    马彬点点头,继续道:“你是第一次来,备些东西也对,但以后就不必这么麻烦了,想来的时候,随时可以过来,马府和你的关系,毕竟与其他家不同。”这句话似乎意有所指。
    紧接着,他目光一转,看向一处:“自覆,给慎之道个歉,这么大的人了,还学小儿斗气,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这话落下,就见马宛有些不情愿的站起,走到邱言跟前,拱手致歉:“邱兄,先前是我受小人蒙蔽,对你有所错怪,还请不要放在心上。”
    “马兄客气了。”邱言起身回礼。
    两人说完,马彬又道:“事情的经过,我都听韩卓兄说了,虽说有马岭的缘故,但归根结底是我管教不严,不能将责任退给长随……”
    随后,他将在座的诸人一一介绍。
    屋子里坐着的,都是马家子弟,有主家血脉,也有旁支庶出,不过看几人见的气氛,颇有些兄友弟恭的味道。
    不出邱言所料的是,那位让他留神在意、流露天理浑然气质的青年,果然是陈井口中提过的马守。
    这个步骤,本该放在马宛认错前,但却放到现在才进行,也足以看出,马府解除邱言心中芥蒂,还是看的很重的。
    这本就是尊重邱言的表现。
    说了些话,马彬脸上浮现疲惫之色,诸多马家子弟见状,便都纷纷出声,劝马彬回去休息,注意身体。
    听了劝,马彬对邱言歉意一笑:“我这身子不太好,就不在这里扫兴了,你们聚在一起,多多的熟悉。”话落,对左手边的一人道:“器轩,等会代我设宴,让慎之在家里吃饭。”
    “三叔放心,这事我知道了。”那名马家子弟赶紧回应,这人是马家长孙,名叫马宇,器轩是他的字。
    随后,马彬也不坚持,在一名仆从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离了大堂。
    看着其人远去的背影,邱言心里闪过一道念头。
    “不知这马三爷的身子是怎么回事,我用眼观气,看不出其人有体虚之感,只是从面色上能判断出骨骼和气血不佳。”
    邱言还在想着,旁边就有人招呼,请他移步后院。
    后院一间待客用的大厅里,酒席已经布置好了,满满当当一桌,热腾腾的,一行人来了,直接落座。
    此时,没了马家三爷压阵,这一桌子的马家子弟在情绪上九有了些许变化,不再压抑内心,如此一来,他们对待邱言的态度,就都表露出来——
    虽然表面上都客客气气的,可细细感受之下,还是能从言语和细微处感受出端倪,其中有些是真心结交,有些则是例行公事,同样,马宛和身旁的一人,对邱言的敌意,也瞒不过他。
    “看来,和马宛的事,到底还是留下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抹平的,不过,也不用担心,等明年会试结束,有了更高的功名,这些琐事自然迎刃而解。”
    邱言能来马府,是给马阳面子,他这一身,只为体验人道,对功名利禄并无太多追求,无欲则刚,当然不用顾忌太多。
    心里这样想着,邱言并未表现出来,而是神色如常的饮酒,那马守坐在他的旁边,频频敬酒,接着又与邱言谈经论理,显得很是投缘。
    “邱兄,那日天理论道,我并不在此,事后听人叙述,才知此事,一直引为憾事,邱兄你对天理人欲的看法,给我很大的启发……”
    酒过三巡,门外突然走进来一人。
    这人来的突兀,未经仆从通报,贸然闯入,显得失礼,可诸多马家子弟在见到来人之后,却是放下杯箸,一个个从位上起身,虽未行礼,但眼中都流露出尊敬之色。
    马守在起身时,拉了邱言的衣袖,后者顿时明了其意。
    “这人是谁?竟让马家子弟有这般反应?”邱言顺势起身,朝来人看去,心中满是疑惑,隐隐感到与自身有所牵连。
    来人身材高大,看上去约莫四十岁左右,穿着蓝色直裰,浑身流露锋利气息,好像一柄出鞘利剑。
    “郑先生。”作为长孙的马宇走出来,出声询问。
    那郑先生点点头,目光一扫,那视线锐利如剑,停在邱言身上:“这位就是邱公子吧?我这次来,是要请他前往春秋书院的,书老要见他。”
    “什么?书老要见邱言?”
    听了这话,诸人脸上多少都有异色。
    邱言皱起眉头,对方能认出他,这并不奇怪,看刚才的反应,这郑先生明显和马家关系匪浅,认得诸多马家子弟,一一排除,也能猜出自己身份,只是对方口中的春秋书院,却让他感到疑惑。
    “春秋书院在东都颇有名气,存在时间不短,听说连马老相国年轻时,都曾在里面求学,可为何会来找我?我与此书院从未有过接触。”
    正在邱言疑惑之际,那郑先生走了过来,口中则道:“邱公子此来东都,应是为了杏坛论道,书老请你过去,正与此有关!”(未完待续。。)
    ps:  感谢“飞雪玄狐”投出的评价票!

第三百零六章 提前入士林?
    春秋书院。
    这座书院历史悠久,相传前朝还未建立的时候,这座书院就已经存在了,当年也曾大儒云集。
    和理宗书院一样,也是位于城郊,占据了好大一块土地。
    不过,和新兴书院不同的是,这春秋书院的周围,并没有太多的学术氛围,反而聚集了好些民众,这些人住在砖瓦房里面,在此繁衍生息,书院外围,更有连绵良田,田间地头,有农夫耕作。
    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处庄园。
    走到春秋书院的围子边上,邱言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那一名名农民身上,不时遥望农田——
    之前在马府的时候,那位郑先生不告而入,见了邱言后,告之春秋书院有请。
    得知此事,邱言没有继续留席,而是在郑先生的带领和马守的陪同下,出了东都,来到了此处。
    走在旁边的马守一到此处,就开始介绍起来:“这里的地都是书院所有,租给这些人耕种,每年只需上缴四成收成,余下的都留给他们自己,春秋书院历史悠久,是太史公的传承,太祖定鼎天下时,为招揽贤达,给予了许多赏赐,书院周围的土地,就是那时候赐下来的。”
    他这位理宗书院的门生,对春秋书院却格外熟悉,而且话里话外给邱言的感觉,反而像是春秋书院的门生。
    “原来是这样。”邱言点点头道。
    农民辛苦一年,最后却要交出四成收成,近乎一半,如果是在邱言前世,几乎不可想象,但在这个世界,土地都是地主的,在其中劳作的都是佃户。在他们的观念里,自己在别人的地头帮别人种地,别人拿走大头那是天经地义,给自己留下来的,就是劳作的酬薪,要是留得多,就被看成赏赐。
    其实,所谓佃户,家中可能也有薄田,不过一来是田地少。二来又可能比较分散,不适宜劳作,这第三,则是家里人口众多,靠着一点薄田养活不了,才不得不出来给地主家种地,以此贴补家用,艰难度日。
    听了邱言的话,马守笑道:“这也是春秋书院蒙太祖厚待。不受赋税,不用纳粮,才能给佃农这些优待。”
    邱言闻言,还是无声的点头。
    上缴四成都被说成优待。这并不令他惊奇,要知道,在剑南道,有很多绅士和大地主家。最少也要收上七成八成,只给佃农留下两三成的口粮。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世界的人,没有按劳分配的概念。另一方面,则是收上去的粮租里面,有一部分要作为赋税,上缴给朝廷,为了分摊和弥补这部分损失,赋税的部分,自然会被转嫁到种地的农民身上。
    而且,邱言这一路北来,也曾见过卸磨杀驴的,那可是一丁点都不留下,逼得佃农家破人亡,反正对握有土地的人来说,怎么都不愁没人耕种,就算逼死今年的佃农,来年还是有人抢着来做。
    “这个时代,确实有许多东西值得去做,不过,我现在只是一名举子,只能体验人道,而且神道方面也没彻底稳定下来,暂时还不能下手……”
    在邱言思索之时,那郑先生带着两人走进了书院围子。
    一进其中,邱言这才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