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新楚风云 >

第57章

新楚风云-第57章

小说: 新楚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脸上露出一丝愤怒的神情。
    秦宇心中叹息,自古以来变法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都是因为变法大都触及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既得利益者往往拥有最多的行政权力,他们第一使得变法无法颁布实施,第二即使颁布实施了,下面也是阳奉阴违,最后因效果不好草草收场,如果要变法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最高统治者有铁一般的意志,能够承受短期的带来的各种弊端,能够始终坚持如一,坚决的推行下去。
    最好的变法的时机不是在危机的时候变法,而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因为太平盛世对一个国家来说有更多腾挪的空间,最高的统治阶层能够承受一时的损失换来长久的利益,而如果危机的时候推行变法,会因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将变法中断。
    但是这点是秦宇用千年后的思维来判断得出的,千年来古今中外有无数活生生的例子,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在中国很少有君主能够选择在盛世的时候开始变法,都是面临危机后,发现了问题,才被迫图变,这种变要不就是化茧成蝶,要不就是胎死腹中的。
    秦宇正是因为太了解历朝历代变法者的下场,所以此时更是不敢乱说话,但是心中一团火却是燃烧起来了,如今他接近皇上的目的已经达到,今日的表现相信肯定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李玉基年纪已经大了,依他的身体,怕是几年内肯定要驾崩,如何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利用他的赏识最后和下一位国君联系起来,这念头已经在秦宇心中开始谋划了。
    秦宇想着:“如果我能成为下一任皇上的登基的辅佐之臣,我的这些想法未必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秦宇不敢接李玉基的话,只是道:“皇上,赋税变革之事利在长远,可以从长计议,倒不是急在一时。”
    李玉基哼了一声道:“这帮人真是腐朽之至,连朕都能明白的道理,我不相信他们会不明白,怕是诸位重臣各自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这番话已经是颇为严厉了,要是被其他几位尚书和和另外三公之一的荣国公肖金波听到了,怕是马上要跪倒在地谢罪了。
    李玉基生气道:“不理他们,秦侍郎继续说。”
    其实在秦宇心中,大楚最大近忧就是传位之忧,在江浙的这些日子,他对朝廷的政局已经了解了不少,知道太子殿下虽是贵为太子,确实才能一般,在朝中毫无威信,而皇上始终又不废了太子,另立储君、李玉基心中究竟想立谁为君,怕是这天下之中只有李玉基自己知道了。
    夺嫡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最残酷的宫廷斗争,李玉基的模糊态度更是为这种残酷添加了一丝血腥的色彩,但是这番话给秦宇十个胆他也不敢说。
    秦宇见李玉基问他,不敢提传位的问题,只能挑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说了,于是道:“除去微臣刚才所说的要加紧训练大楚的骑兵外,微臣认为近忧虽多,有一件不可不防的。”
    李玉基忙道:“什么?”
    秦宇道:“微臣在户部办差的时候,发现近年来有一个趋势,就是全国的产粮越来越低,如果这种趋势蔓延下去,老百姓吃不上饭,迟早会生出事端来。”
    李玉基皱眉道:“怎么会这样?”
    秦宇道:“微臣详细查过,最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产粮的大州府近年来遭遇了不少的天灾,其二是全国产粮的田地在减少,很多田地都荒了,这也是我们赋税连年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玉基之前从未听人说过这个情况,疑惑道:“如果说是天灾,尚可理解,但是为何产粮的田地会减少,让田地荒着呢。”
    秦宇原来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颇为头痛,不知道原因在哪里,这次江浙之行,他本来奉旨要去了解各地对赋税改革的看法和意见,在和很多小吏,地主及农人聊天时无意得到了这个答案。
    原来这些年来大楚国地主之间的兼并日趋严重,土地逐渐向一些大地主手中集中,特别是在金陵一地特别明显,光是许家手中的良田居然占了金陵府中的近一成,因为田地高度的集中导致了一些大的地主垄断了田地,因为有了垄断的地位,于是这些大地主便相应提高了农田租种所需缴的租,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农人弃农而去寻求其他的生计,虽然大部分的农人还是依附在大的地主家当长工,以租种为生,但是另外一些农人索性就离开了土地,这使得很多大地主家中的农田因人手问题产粮比以往有所下跌。
    秦宇将自己在江浙之地了解到的这些情况详细的说了一遍,自然将许家的名字给隐去了,这许家是他日后还需要依仗的,他可不希望因为皇上一个愤怒把许家给抄了。
    李玉基眉头紧锁,显然这个事情他从前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李玉基沉声道:“你确定是这种情况?”
    秦宇恭敬道:“虽然税赋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微臣所知道的,这绝对是原因之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些不在租种田地的农人迟早会变成流民,流民一多,就容易闹事,所以微臣认为这是个近忧。”
    李玉基猛的一拍桌案,秦宇吓了一跳,只见李玉基居然站起来了,踱步道:“以前户部从未告诉过朕这些,每当国库减收时,都是拿天灾来搪塞朕。”
    秦宇忙道:“或许他们并未留意到这事,微臣也是去了金陵和当地富绅、农人聊天后方才想到此节的。”
    李玉基背着手叹道:“你去户部才多久,你都能查到这些情况,那那些人留着又有何用?”
    秦宇大惊,连忙跪倒在地,不敢吭声。
    李玉基踱了两个来回,终于开口道:“你起来吧,此时不关你的事,既然你说是近忧,那你可有解决的良方。”
    秦宇坐回椅子上道:“皇上,微臣暂时还没有良方,只能想到最笨的办法。”
    李玉基脸上一阵失望道:“最笨的办法?”
    秦宇道:“长远的之计是微臣上次所提的赋税改革,如果成功,这问题自是迎刃而解,但是在改革见成效前,只有用笨方法,一是让各地官员强行要求这个各地的地主不得任意抬高租金,违者严惩不贷,并定期巡视,发现有此情况的,官员一律就地免职,以免各州府的官员和当地地主勾连,二是要求各地组织农人开垦一些不甚富饶的土地,这些土地的税赋相对较轻,这样这些农人还是能够有地可耕。”
    李玉基脸色略微缓和,秦宇这两招其实是一疏一堵的策略,用行政的力量去罚那些擅自提价的大地主,另外国家另外开辟资源,提供税赋优惠,让失去土地的农人转而愿意去耕种贫瘠一些的土地,对农人来说一年的收成扣除上缴的赋税剩下的只要和以前差不多,也能够接受。而且如果国家制定的这个减免的税率合理的话,那些替大地主做长工交租的人必然也会效仿,这样一来也变相的逼那些大地主降低交租的量以吸引农人回耕。
    不过这个最大的问题是各地贫瘠的土地如何减免,各地贫瘠程度不一,如果减的太多,会让一些原本耕种肥沃田地的农人都转而去耕种贫瘠的土地,最后肥沃的土地反而荒了,减得太少,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个就十分考验当地官员的能力了。
    ******************************************************************
    (三更一万二完,都说凌晨发一章冲榜,但是咱也不知道现在该冲啥榜了,反正推荐,收藏,点击,通通都要)!~!
    ..
第七十八章:受宠若惊
    李玉基再仔细询问了一些操作的细节,秦宇根据经验一一回答,不知不觉已经天近晌午了。wWW!
    李玉基终于停了下来,看了看天色,忽然站起身来,走到了门前,对门口的太监吩咐了一声:“午膳朕和秦侍郎一起吃,你叫人准备一下。”
    刘玉祥连忙应了一声
    刘玉祥对其中一个年轻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小太监急忙一路小跑着出去了。
    秦宇听到李玉基的话,脑袋嗡嗡的,和当今皇上吃饭,这是什么待遇,貌似在前世看过和皇上一起吃饭的,不是功勋卓著的老臣,就是皇上的宠臣啊。
    秦宇听到李玉基如此说来,心中激动,连忙站起身来,颤声道:“谢皇上。”
    李玉基微微一笑,缓缓踱步出来,秦宇小步跟上。
    太监见李玉基已经出来了,忙跟在李玉基后面,这暖春阁到皇上用膳的月明殿相隔并不太远,原本这大楚的皇帝用餐的地方在嘉和殿,后来因为离暖春阁太远,到了李玉基登基后不久就改为了在月明殿用膳,从暖春阁到月明殿不足半里之遥,李玉基一般早朝后都会在暖春阁,午膳直接走去月明殿。
    从暖春阁到月明殿一路护卫森严,秦宇紧跟在李玉基的后面,和刘玉祥并排,很快就走到了一座看起来并不是很大的殿门口。
    站在殿门的众太监见到李玉基到了,纷纷跪倒在地,李玉基走进了殿门,只听门口的太监大声喊道:“拔食。”
    这大厅之中一张大的桌子,在最上面应该是李玉基的位子,此刻在李玉基的下面的右侧也摆放了一张凳子,不过凳子比李玉基的要小上一号。
    李玉基在位置上坐了下来,秦宇也在刘玉祥的指点下在一旁坐了下来,在门口的太监喊了一嗓子拔食后,十余个穿着紫衣的人托着黄色绣着龙的布罩罩住的盘子鱼贯而入,片刻之间,这膳桌上就摆上了二十余盘菜肴。
    盘子一一被打开,一个太监拿着银制的器具在每道饭菜上一一测试看有没有毒,并每样菜夹了很小的一块放在一个盘子里,全部吃光,这尝菜的太监站在一旁显示没事之后对刘玉祥点了点头。
    “皇上,可以用膳了。”刘玉祥轻声说道
    李玉基点了点头,对一旁的秦宇道:“秦侍郎,不要拘谨,朕也是很久没有和别人一起吃饭了。”
    秦宇此时还不敢动筷子,恭敬点头,见李玉基开始吃,也小心的在身旁的两个盘子里随意夹了一些菜。
    李玉基显然身体有些不好,随便吃了几口,就不再动筷子了,这二十几个菜,李玉基只是对其中一两个菜夹了几口,本来不大的小碗饭,也只是扒了几口。
    秦宇身旁的几道菜都是平日难得一见的食材所烹制,入口极为鲜美,但是秦宇不敢多吃,怕是无意犯了宫里的规矩。
    见李玉基已经停筷不吃了,秦宇连忙也停了,虽然眼前的东西很美味,自己的肚子也还咕咕叫,也是再也不敢伸筷子了。
    秦宇记得前世看一些资料,大凡皇上吃饭是非常讲究的,不仅仅菜多,而且即使皇上爱吃的菜,皇上也不能多吃,以防让别人知道皇上喜欢吃什么,针对性的下毒,而且在饭桌上的规矩很多,特别是被邀的臣子、爱妃等,不过现在看起来,这大楚的皇上吃的还是相对简单,这菜菜二十几个,以前的皇上吃一顿饭得花个几百两银子,一百多道菜,浪费无数。
    李玉基吃完饭,刘玉祥凑了上来,轻声问:“皇上,是不是还按往常一样,回芳草园歇息?”
    李玉基点头,刘玉祥连忙走到月明殿门口对一个太监吩咐了一声,李玉基见秦宇也不再吃了,对秦宇道:“秦侍郎,今日就到这里,其他的事明日后再说吧,你今日就先回去吧。”
    秦宇连忙从凳子起来,跪倒称是,很快一顶轿子就到了月明殿,李玉基在刘玉祥的搀扶下上了轿子。
    秦宇待李玉基走远后,才在太监的引领下往宫外走去。
    一路上,秦宇心情激荡,此番自己被邀去和皇上一起用膳,怕是这个消息很快就会被京中大小官员所知悉,那时就是是二殿下也必然要对自己有了几分顾忌,自己这一趟还真是划算,忽然想起来,这正是当日徐直清指点他的,徐直清此时想必还在内务府,反正今日也不想去户部,不如去内务府去向徐直清道一声谢,想来这卢尚丰也不敢说什么,毕竟自己是徐直清所筹备的备战中心的成员之一,合情合理。
    想到这里,秦宇和身旁的太监打了招呼,直接转向去了内务府,内务府此次比秦宇上次来的时候更是热闹,除了三公在之外,吏部尚书周云庭居然也在内务府。
    秦宇在门口等候了半天,终于有人出来将他带到了徐直清的办公之处,徐直清见秦宇来了,呵呵一笑:“秦侍郎,快快请坐。”
    秦宇见到徐直清,连忙拜倒,徐直清将秦宇扶起来。
    徐直清似无意的道:“秦侍郎,已经见过皇上了?”
    秦宇一脸正色:“多谢徐丞相指点。”
    徐直清哈哈一笑:“都是秦侍郎自己琢磨的,和老夫有何干系。”
    秦宇见徐直清如此说,心知肚明的笑了起来。
    秦宇索性道:“不管如何,下官都要多写徐丞相的提携之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