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杂谈 >

第686章

杂谈-第686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纳将军在接到内容为“红色火箭”的加密信号后,他知道总统已经同意“执行”命令了。
11月18日下午2点,麦纳将军和西蒙斯上校在达卡里基地的电影院给参战人员简单介绍了情况,预定将在3天内开始行动。第_二天,美军检查了携带的武器和装备,并进行了武器发射测试。在给所有人介绍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后,每个人又拿到了一个标记着自己血型的标签。此次行动将由56名陆军和92名空军人员组成,但由于此次行动相当的保密,所以此时仍然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具体的目的地。
很快,来自河内的一个可靠情报显示山西的战俘可能已经被转移了。11月18日,美军侦察机企图对战俘营进行最后的侦察,但没有成功。而,义一份报告显示战俘营肯定“有人”在唐住。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接到汇报说町能在山西战俘营没有战俘关押了。但布莱克本将军和国防情报局主任班尼特建议只要天气好就实施救援行动。莱尔德先生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并给尼克松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尼克松最后也同意说值得冒这个险。位于打卡里基地的麦纳将军马上就收到了“立刻行动”的信息。麦纳将军决定任务开始时间是11月20日夜。 
这天,红河谷内没有一丝云彩,能见度也非常高,风也很小,是那段日子难得一见的好天气。 11月20日,美国海军“奥里斯坎尼”号航母(CV一34)正在北部湾游弋。上午10时10分,指挥官巴德萨中将接到了按计划实施佯攻的指示。巴德萨随即命令航母舰载59架战斗和支援飞机随时准备赴北越主要市海防上空扔照明弹,而不是****,但这些飞行员只知道任务,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还得到指示可以向对美军构成威胁的北越萨姆导弹阵地发射AGM一45百舌鸟空对地反辐射导弹和20毫米炮弹,同时还要负责对被击落的美军实施搜救。 
中午的时候,位于打卡里基地的突击队员们还没有接到攻击的命令,但每个参战人员都领到了安眠药,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从下午l点休息到5点。晚饭后,所有的地空部队聚集在电影院里,西蒙斯上校宣布了行动命令,他说此次任务是为了援救70名左右的美军战俘,“这些美国战俘有权得到我们的救援,目标在河内西部37公里处”。
知道真相后,所有队员一下子沉默下来,这时一些队员开始吹起了口哨,随后大家都站了起来,开始鼓掌。
1970年11月20日晚,位于打卡里的突击队员们乘坐C一130抵达了乌隆。在抵达乌隆时,直升机、HC一130和MC一130已经等候多时了。晚上10时10分左右,突击部队分乘1架HH一3E直升机和5架HH一53,在c一130的伴航下,直扑山西。一个半小时后,用来实施支援的A一1E机群也从泰国纳空帕侬空军基地升空。在完全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所有参战飞机进行了会合,开始朝北越进发。当突击机群越过老挝边界的时候,来自于泰国7个基地和位于北部湾活动的3艘美军航母上的共计116架美机也展开了行动。美军5架F一105高空接近了山西地区,其任务是转移北越萨姆导弹部队的注意力,便于突击部队展开行动。同时来自干乌隆基地的10架F一4D也在空中搜索北越米格战机的踪影,一切都进行的相当顺利。
21日凌晨1时左右,参战的美直升机与HC—130P~n油机在老挝上空成功会合,并按计划进行了空中加油。随后机群直扑河内,战斗即将打响。 凌晨2时20分左右,美A—l攻击机率先以150多米的低空接近了目标区域,准备执行攻击任务。C一130一直将6架直升机导引到离战俘营近6公里的位置。随后,为首的一架C一130爬升到了450米,紧跟着的是2架HH一53直升机,分别是“苹果4号”和“苹果5号”。
4号机是主要担负投放照明弹的直升机,另外还将负责将被救的战俘运到乌隆。5号机也担负投放照明弹的任务。到了战俘营上空,两架直升机投下了照明弹,整个战俘营一下子宛如白昼,然后两架直升机按计划降落到了离战俘营11公里外的五指湖上的一个湖心岛上。期间为首的这架C一130继续在战俘营上空盘旋,并扔下了一枚凝固****,然后才朝指定的空域飞去。
紧跟在后面的第二架C一130负责为A一1进行导引,当A…I对附近的一座桥进行轰炸的时候,这架C一130也乘机扔下了一枚凝固****。
正在美军得意忘形的时候,“苹果3号”HH一53直升机上突然一闪一闪亮起了红色警告灯,明显是飞机的传动装置出现了故障。在一般情况下,此时飞机将不得不进行迫降。但由于情况紧急,而且指示灯有时也不准,所以该机驾驶员多诺休少校选择了忽略。在之后的战斗中,该机炮手用机枪摧毁了战俘营的两个警戒哨,另外还有北越卫兵的营房。 跟在后面的是由卡伦少校和赞德尔上校驾驶的HH一3,此时他们才发现降落地四周的树木比他们想象的要高两倍。直升机降落时,翼片打在了树上,刮起的树枝、树叶还有一些垃圾漫天飞舞,直升机根本不是降落
下去的,简直就是摔在了地上。强大的冲击力将直升机左门的炮手从机舱内摔了出来,但幸运的是没有受伤。随后,赞德尔、卡伦还有直升机工程师赖特中士不顾脚踝的疼痛冲到了飞机外,赶紧为飞机提供安全保护,同时还开始为战俘和伤员准备急救包。随后营救组组长迈道斯上尉也率领13名突击队员冲出了机舱,投入了战斗。◇没有反应 在营救组队员冲向监狱的时候,迈道斯上尉手持扩音器高声叫喊着,“我们是美国人,不要抬头,这是一次救援任务,我们是救你们的。”突击队员分成了数个战斗小组,并抵达了预定的战斗位置,开始消灭北越的有生力量。
期间,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载着西蒙斯上校和另外22名支援组突击队员的直升机误降在了离战俘营南部450米处的“中学”里面。可能是这两个建筑物在夜间看起来差不多吧。这架直升机的飞行员是布利顿中校,他本来一直跟着前面的直升机在飞行,但不知前面的直升机其实早已改变了航向。警戒组长希德纳中校发现支援组犯错后,他就启用了应变计划:他将率领警戒组冲向位于战俘营外,并建立自己的指挥所。
此时布利顿中校仍然不知道他犯了错,在卸载西蒙斯小组后,他就驶离了该区域。而不曾想,西蒙斯率领的突击队员刚好遇到了武备精良的一群苏联士兵,双方在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苏联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几分钟不到,美国人就干掉了对方100多人,自己无一死亡。此时西蒙斯上校终于发现了差错,赶紧召唤布利顿中校将他们运到战俘营。 此时在战俘营,营救组在迈道斯上尉的指挥下,正在和北越军队展开一场激战,他们共击毙了10多名不知所措的北越军队。突击队员们将整个战俘营搜了个遍也没有发现一个战俘,最后迈道斯上尉向麦纳将军发了一个加密信息,“搜索完毕,没有发现任何战俘”。 整个突击过程持续了28分钟,美军损坏了一架HH一3直升机,赖特中士脚踝受伤。刚刚赶到的西蒙斯上校带着几分惊讶和遗憾宣布了撤离命令,希德纳中校命令摧毁了损坏的HH一3直升机。期间,支援小组的一名队员由于腰带断了,他匆忙从一个北越军尸体上拽了一根腰带,这也是此战唯一的战利品。
全体参战突击队员都带着失望的心情默默的返回了泰国。在回程途中,有两架F一105遭到北越萨姆导弹的攻击,其中一架被击落,两名乘员在老挝上空跳伞。随后,一架C一123飞机在坠机的地方投下了照明弹,A一1E战机在周围进行巡逻。突击部队的两架直升机成功的将两名乘员救了上来。11月25日,麦纳准将、西蒙斯上校、阿达利中士和赖特中士在白宫由尼克松总统亲自颁发了勋章。其他参战人员也都由美国防部长授了勋。 
虽然此次突袭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但美国公众都是责难之词。一些批评家称此次行动将“导致战争升级”,另一些人说在北越的战俘会因为此次营救行动遭到更加严格的看管。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此次行动后,美国战俘的待遇不仅没有恶化,相反大大改善,他们还能从美国接收信件和包裹。 
关于战俘为什么被转移这个问题,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因为洪水危及战俘营,在突袭开始4个月前战俘就被转移了。也有的说是北越为了节省人力,将战俘统一管理的需要。也有的说是有人泄露了行动的秘密,北越听到了风声。唯一确定的事实是美军战俘从此次行动中间接享受了好处。
第515章安特提姆会战
           ◎ 现代火炮自诞生以来,就被誉为“陆战之神”、“战神之剑”。在欧洲大陆,17世纪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将小口径火炮与步兵、骑兵协同使用,依靠“灵活机动”战术,建立一统北欧的瑞典帝国;19世纪初,炮兵出身的拿破仑依靠大规模集中火炮作战,书写了法 
兰西神话。然而,到了19世纪末,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炮兵仍在蹒跚学步,其炮兵编制体制与作战战术远远落后于欧洲大陆。美国炮兵史学家称,若非南北战争,美国炮兵还不知要落后到什么时候。南北战争中的安特提姆会战在美国炮兵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美洲大陆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炮战。
★ 内战前的美国炮兵
1861年之前,美国炮兵部队大多以连为基本编制,各个炮兵连配属步兵旅指挥,或者将更小规模的炮兵分队配属步兵团指挥。这种编制的结果是炮兵成为步兵的附庸,而不是一支真正的作战部队。此外,由于从来没有指挥过2个连以上的炮兵作战,基层炮兵指挥官的水平十分有限。
在19世纪初的法国,拿破仑的步兵师由2或3个步兵旅和1个炮兵旅组成。每个炮兵旅包括2个炮兵中队,每个炮兵中队配备有4门野战炮和2门榴弹炮。此外,他还组建了军属炮兵预备队,由他亲自掌握,以便在决定胜负的时刻和地区对敌实施打击。拿破仑把炮兵作为最主要的作战工具,并注意充分发挥它的机动性,使法国炮兵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攻击力的炮兵部队。美国内战伊始,北方联邦军队与南方邦联军队都准备仿效拿破仑模式,将炮兵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作战。为此,双方都分别对炮兵部队进行调整。
★ 南方炮兵的探索
1861年的夏天,南军的一名炮兵指挥官亚历山大上校尝试性地将5个炮兵连组成一个炮兵营,探索集中使用炮兵作战的效果,这在北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正当亚历山大上校跃跃欲试,准备大力推进其炮兵体制改革计划之际,彭德尔顿少将被任命为弗吉尼亚州邦联军队炮兵部队司令,这位保守的将军认为大规模集合炮兵力量作战固然有效,但没有必要常设炮兵营,平时将炮兵连分散配备给各旅,战争爆发时再进行组合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在公牛跑战役(BULL RUN)中,彭德尔顿将军基于形势需要临时将3个炮兵连集合起来,组织起强大火力,为取得战斗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实践证明亚历山大上校集中使用炮兵的思想是正确的,因此,南军于1862年2月正式设置了2个营的预备炮兵部队。
在弗吉尼亚半岛战役中(1862年3月17日至9月2日),南军炮兵指挥机制的弊病暴露无遗。由于炮兵受所在部队的步兵指挥官领导,而步兵指挥官并不重视炮兵的作用,当部队遭遇强敌时,步兵指挥官首先想到的是组织步兵强攻,而不是寻求炮兵支援。因此,炮兵通常配置在攻击阵形的侧翼,不利于近距离杀伤敌人,也不利于在步兵发起进攻前提供火力支援。
亚历山大上校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可能那段时间我方军队最致命的弱点就在于炮兵部队的使用。没有任何一个炮兵指挥官能够将两个炮兵连组织起来,对重要目标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火力打击。”
南军名将罗伯特&;#183;李将军在1862年6月成为邦联军队总司令后,对炮兵编制进行了初次调整。与拿破仑的做法不同,李将军在师级部队成立炮兵预备队,而不是军级单位。第二次公牛跑战役后,南军对炮兵部队体制进行了第二次重大调整。各步兵师设立炮兵营,各军设立炮兵预备队,军团保留有独立的预备炮兵部队。此外,师炮兵部队司令得到指挥全师直属炮兵部队的授权,炮兵部队总司令同时兼任师指挥官的炮兵顾问。
南军对炮兵部队的改革具有开创性。不过,由于南方作战资源的缺乏,这些改革措施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前并未完全付诸实施。D。R。琼斯师仅配备了1个炮兵连,沃克师的两个旅保留了各自的炮兵连。而南军的“王牌军”——杰克逊军根本没配备任何预备炮兵部队。
★ 效仿拿破仑的北方炮兵
当1861年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