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杂谈 >

第60章

杂谈-第60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越陆军的联合作战行动。第199步兵旅撤退后,该作战地区由南越第5别动大队接管。据称“越共”军方面伤亡1043人。
1967年1月8日至26日,美国第1步兵师;第25步兵师;第173空降旅1第11装甲骑兵团以及南越陆军部队在铁三角对“越共”第4军区总部遂行“塞达福尔斯”联合作战。
1967年9月27日至11月19日,美国策1步兵师在平阳省(“越共”部队进攻平隆省的禄宁城镇之后包括该地区)遂行“申南多”作战行动。据称“越共”军方面伤亡956人。
1968年3月11日至4月7日,美国第1步兵师;第9步兵师和第25步兵师,南越第5师1第25师和数个空降营以及海军陆战队特遣部队在西贡地区及周围的5个省遂行“获胜之道”作战行动。据称“越共”军方面伤亡2658人。
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9月,第1步兵师师长凯思&;#183;L,韦尔少将在西贡以北的禄宁指挥作战时,因乘坐的直升机被“越共”击中坠毁,机毁人亡。
1970年4月,美国第1步兵师在南越伤亡数以万计的官兵之后,奉命返回美国堪萨斯州赖利堡。
1990年11月8日,第1(机械化)步兵师奉命向海湾地区部署。在其后的两个月中,它将12000多名官兵和7000余件装备部署到沙特阿拉伯。接着,他们在沙特阿拉伯进行战前训练,为实施地面作战做准备。
1991年2月24日早晨,作为“沙漠风暴”行动组成部分的地面作战开始。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率先对伊拉克第26步兵师发起进攻,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成为美国第7军的开路先锋。在本日的作战中,第1步兵师俘虏伊军2500人。随后,他们奉命向北机动,突入伊军纵深,意欲消灭萨达姆的精锐部队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经过16小时的机动,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再次投入战斗。2月26日夜晚,该师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塔瓦卡尔那师和第12坦克师第27旅相遇,击毁伊军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各40辆,迫使伊军迅速后撤。
为了切断伊军从科威特城北逃之路,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继续向东猛进,击毁大量伊军车辆,俘虏伊军数干名。27日20时,该师第4骑兵团第1中队攻占伊军北逃的公路。 28日凌晨,该师主力沿该公路一线占领防御阵地,完全切断伊军的退路。
到28日8时宣布停火时,第1步兵师在这场“100小时的地面战”中前进260公里,击毁伊军坦克550辆,装甲人员输送车480辆,俘虏伊军11400人,而自己仅亡18人,损失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各5辆。
1991年5月10日,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返回美国堪萨斯州赖利堡。
1995年2月10日,美国陆军部长小托戈&;#183;D&;#183;韦斯特和陆军参谋长戈登&;#183;R&;#183;沙利文上将宣布将陆军现役作战师从12个师整编为10个师。驻德国的美国第3(机械化)步兵师改编为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堪萨斯州赖利堡的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司令部和师支援部队退出现役。美国陆军官方宣称,此举是为了在裁减陆军师的情况下将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这个最著名的师(番号)之一保留在现役部队中。
1996年11月至1997年10月,美国策1(机械化)步兵师奉命在波黑地区执行维和任务,该师两任师长蒙哥马利&;#183;C&;#183;梅格斯少将和戴绍&;#183;L&;#183;格兰奇少将先后兼任北部多国师师长。1997年10月,第1(机械化)步兵师师长戴维&;#183;L&;#183;格兰奇少将将北部多国师的指挥与控制权移交给美国第1&;#183;装甲师师长拉里&;#183;R&;#183;埃利斯少将。
1999年6月,在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一部奉命进驻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充当东部多国旅,以1名副师长兼任东部多国旅旅长。
第83章以色列第7装甲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数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一次次创造了战争神话,也一次次地震惊了世界。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以色列的军队都是世界一流的。而第7装甲旅(以下简称7旅)就是这支一流军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王牌。
第7装甲旅诞生在硝烟弥漫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数小时后,5个阿拉伯国家的4万余军队便高呼着“消灭犹太国”的口号从四面八方越过边界,向以色列发动了全面进攻。以色列不得不从其降生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捍卫生存权,拓展生存空间的血腥搏杀之中。战争爆发之时,以色列仅有一支名为“哈加纳”的自卫武装,总共约3万人,主要装备轻武器。由于战争的需要,以色列当局决定迅速组建正规武装。哈加纳创始人什洛莫&;#183;沙米和海姆&;#183;拉斯克夫奉命组建第7机械化旅。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编成了3个作战营,搭起了全旅的架子。其中一个为装甲步兵营,由哈加纳营改编而成,作为旅的主力营;另一个是步兵营,由从其它部队分别抽调的人员组成;第三个营全部由刚刚从国外移居到以色列的移民组成。
创建之初的7旅,各方面情况都很恶劣,尤其缺少装备。装甲营名为装甲部队,实际上仅有10余辆刚刚从欧洲买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淘汰下来的半履带装甲车。步兵手中仅有一些轻火器,甚至连沙漠地区作战必备的水壶也配备不齐。官兵的军事素质差,尤其是移民士兵,几乎没受过任何军事训练,大多数人都是在开战前两三天才领到武器。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几乎可以称之为乌合之众的军队在成立3天之后就匆匆入到严酷激烈的战斗之中。 
“哈雷姆”战役立头功 
1948年5月23日,以军为争取主动,扭转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向耶路撒冷西部要地拉特伦发动进攻。7旅奉命担任助攻任务,由此掀开了自己近半个世纪在中东征战历史的第一页。在这次战斗中,在右翼担任主攻的吉瓦蒂旅多次受阻,7旅装甲营从左翼进逼拉特伦。他们冒着震耳欲聋的炮火,勇猛穿插,很快突破敌防御,冲进拉特伦镇警察局的大院内。但是,由于后续步兵分队没能及时跟进,装甲营遭到了阿军的连续反击,孤军奋战了数小时,遭受了重大损失,最后被迫撤出阵地。
6月11日,以色列通过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实现了战争中的第一次停火。利用这三个星期的时间,以色列战斗人员从3万一下猛增至6万,并从国外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和重型装备。7旅也进行了人员和弹药补充,并利用休整期间对部队进行了强化训练。7月9日,阿以重新开战,7旅被调往北部参加肃清中加利利地区阿军的作战。7月15日黄昏,攻占中加利利重镇拿撒勒,重创叙利亚第5旅。
10月下旬,在经历2个多月的第二次停火后,日渐强大的以军对埃、叙等国军队发起了更加凶猛的攻势。在北部地区,以军决定实施“哈雷姆”作战计划,将阿军彻底逐出北加利利,稳定以黎边境。当时,叙军在这一地区约有23000人,20多辆坦克,分布在南北两个方向上,而以军仅有3个旅9500人,配备有23辆坦克和部分装甲运兵车。以军为了缩短战争时间、减少战争消耗,决定仿效二战期间德军的“闪击战”,对阿军实施快速打击。7旅在这一战役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奉命从西路对阿军防线纵深
实施穿插,直取阿军在以叙边境的重镇萨沙,尔后,形成对内对外正面,截断敌援军和退却的咽喉要道,达成战役围歼的态势。
10月28日夜,7旅从萨弗德的前进基地展开进攻。由装甲营打头阵,步兵营乘座用各种手段搜罗来的五花八门的汽车随后跟进,边攻击边前进。整支队伍在群山之中沿着一条逶迤狭窄的公路向北疾进。阿军居高临下,用轻重火器不断地向7旅的行军队形实施突击。7旅冒着被阿军围歼于山谷之中的危险,猛打猛冲,连连突破阿军的拦截。6小时后,提前到达了指定位置,展开了对萨沙的攻击。
萨沙是考吉克防区的主要方向,叙军20辆坦克的15辆部署在此方向。在攻占萨沙的过程中,以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援了7旅的战斗。在7旅的轮番攻击下,萨沙终于被夺占。
此时,中路进攻阿军指挥部所在地塔希哈的部队还在与阿军苦苦拼争、缓缓推进。7旅攻陷萨沙的消息传到后,阿军阵角大乱,整条战线迅速土崩瓦解。在此后的数日中,以军兵分多路,继续向北推进。直至突入了黎巴嫩边境。7旅再度出足了风头。一路冲杀,打得阿军四处溃散,至“哈雷姆”战役结束,以军大获全胜,牢牢地控制了以黎边境,并深入黎境占领了北至利塔尼河,南到马尔科尔亚的一块狭长地带。
经过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战火洗礼,新生的以色列国终于在强敌如林的险恶环境中站稳了脚跟。而以7旅为代表的年轻的以色列国防军也在战争中经受了考验,成长壮大起来。 
“达卡斯”计划再现雄风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以色列当局着手对国防军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编,尤其加强了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建设。第7机械化旅则被改编为装甲旅,是当时以军唯一一个编制2个坦克营的全建制装甲旅,成为以军陆军重点建设部队。
此间,中东阿拉伯大国埃及在苏联等国的支持下,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逐渐强大起来,先后从苏联和捷克等国引进了大批的先进武器,同时又与本地区另一个大国叙利亚结盟,建立了联合军事司令部,对以色列的敌视日趋强硬,并于1953年封锁了以色列唯一出海口蒂朗海峡。这些都再次引起了以色列的惊恐与不安。1956年7月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触动了英法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地位。英、法十分恼火,欲动武力,又感力量不足。以色列趁火打劫立即与英法结成同盟,得到英、法的支持和配合后立即制定了进取西奈的“达卡斯”计划。
10月29日下午,以军伞兵部队首先在西奈腹地的米拉山口实施空降,切断了埃军纵深交通线。入夜,中支队开始进攻,第4步兵旅打掉埃军2个边境哨所,接着又对埃军前沿据点库赛马发起冲击,由于地势对以军不利,埃军炮火又相当猛烈,进攻受挫。在这种情况下,7旅被投入战斗。旅先头部队第82装甲营(阿丹营)首先协同第4旅攻占了库赛马,而后调头北上,直扑阿布粤格拉。
阿布粤格拉是一座工事十分坚固的要塞,在其东面通往以色列的道路上还建有鲁瓦法炮台和乌姆&;#183;卡泰夫、乌姆—希汉两个筑垒阵地,整个阵地构成完整的多层次筑垒地域,防守十分坚固。30日上午,阿丹营到达乌姆&;#183;卡泰夫前沿,并迅速发起冲击,在多次冲击均未奏效后,该营绕开乌姆&;#183;卡泰夫外围阵地,连夜转向达伊卡山隘,由那里迂回穿插直捣阿布粤格拉。天将破晓之时,阿丹营突然出现在阿布粤格拉南侧的开阔地带上,他们不待埃军从惊愕中反应过来,立即组织部队发起猛攻。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攻占了埃军阵地,
控制了阿布粤格拉道路交叉口。
埃军对阿布粤格拉的失陷非常恐慌,中午,从纵深阿里什派出1个营南下,从乌姆&;#183;卡泰夫派出1个营西进,两面夹击阿丹营,企图夺回阵地。阿丹营依托阵地顽强抵抗,同时紧急召唤空军对北线埃军实施猛烈的空中突击,迫使其北撤。不久,失去北线策应的西线埃军也被迫后撤,放弃了反攻,阿丹营站稳了脚跟。
至10月1日,阿布粤格拉整个要点完全被以军占领,从而动摇了埃军西奈全线的防御。之后,一直未得到补充和休整的阿丹营,又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开战2天来的第4次战斗,进攻仍威胁东线以军的阿军火力点鲁瓦法炮台。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阿丹营的许多坦克在将炮弹和重机枪子弹打光的情况下,仍不顾一切地闯入埃军阵地,驾驶坦克冲撞、碾压工事,有的乘员打开仓盖、探身仓外,手持冲锋枪和****射击四下逃散的埃军士兵。在如此凶猛的以军面前,埃守军完全丧失了斗志,全线溃败。
10月31日,埃军西撤,收缩至运河区,以集中力量对付英、法军队。以军趁势展开追击,7旅一马当先,一直追击到埃及重镇伊什梅利亚的对岸。 
席卷西奈半岛 
第二次中东战争,给以色列军队的建设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第7装甲旅在这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使他们看到了坦克突击兵团的巨大作用。因此,战后以色列的装甲兵建设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装甲部队扩充到9个旅。与此同时,以军作战理论明确确立了以装甲部队为主力,陆空协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