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杂谈 >

第599章

杂谈-第599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架被古巴防空炮火击落),这就确保了登陆部队无法接受弹药补给和任何空中掩护。不管怎么说,古巴革命空军在粉碎美国“冥王星”行动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古巴革命空军最成功的飞行员如下:
● 安里克&;#183;卡里拉&;#183;罗拉斯少校 出动7个架次就取得了击落两架B…26B轰炸机的骄人战绩,而且还击沉了一艘运输舰。
● 埃尔瓦&;#183;普兰德斯上尉 出动14架次,声称击落3架(2架被证实)。
● 拉斐尔&;#183;德皮诺中尉(安哥拉战争中率领古巴分遣队参战,后在80年代中期驾驶小型飞机带领全家叛逃美国),出动10架次,声称击落两架B…26(只有一架被证实)。
对于力量飞行员来讲,驾驶缓慢而笨重的的入侵者与古巴革命空军速度更快的海怒和T…33A作战令他们不寒而栗。经过一次次的空战损失而且缺少美国人承诺的支援,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飞行员最终会放弃努力。他们的命运深刻地说明这类登陆行动对于空中优势的依赖程度是多么的深。
对于****情报局而言,“冥王星”行动成为了军事灾难的代名词,这直接促使CIA进行了战后第一次全面的整改,作为特务机构,其组织秘密准军事行动的历史一去不复返。随后,****情报局开始接受美国参议院的直接控制,转而成为一个情报搜集机构。它一直正常地运转,直到发生“9。11”事件,****情报局才因其在这次宗教极端分子发动的恐怖袭击事件中的无所作为而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猪湾…吉隆滩入侵行动中古巴与美国空中力量作战序列:
★ 古巴革命空军
⊙战斗机中队 4架海怒FB。11(3架具备战斗力)、5架T…33A(可能还有几架P…51D野马战斗机,但没有一架能够起飞)。分别驻扎在自由城机场和巴尼奥斯的圣安东尼奥空军基地。
⊙轰炸机中队(中队长路易斯&;#183;席尔瓦&;#183;泰布拉德上尉、副中队长雅克&;#183;拉加斯…智利人,曾在美国B…26B轰炸机部队中受训,根据协议前往前往古巴帮助培训飞行员) 5架B…26C驻巴尼奥斯的圣安东尼奥空军基地,1架驻圣地亚哥(该基地还有数架不具有战斗力的B…26C)。
⊙运输机中队 为数不多的C…46和C…47,驻扎在自由城、圣地亚哥和西恩富戈斯。
⊙训练机中队 包括数架从英国租赁的复仇者、赛斯纳、 比奇及风笛手运输机。同时,还装备了一批小型直升机,有贝尔…47、米…1和米…4等型号。
★ 美国海军
“埃塞克斯”号航母上载第60舰载机联队(CVSG…60),联队代码AW,包括:
VA…34攻击机中队 绰号“蓝色”,A4D…2攻击机
VS…34反潜机中队 绰号不明,S…2F搜索者反潜机
VAW…12预警机分遣队 AD…5W搜索者预警机
HS…9反潜直升机中队 绰号“海格里芬”,HSS…1直升机
吉隆滩之战中双方B…26轰炸机的具体涂装
古巴“自由空军”B…26在尼加拉瓜训练情形。其中1架机身涂有“VI…RA…TE”字样,是飞行员拉加斯&;#183;维奈尔上尉的座机。“VI…RA…TE”是他妻子、儿子和女儿名字前两位大写拉丁字母的串联。
“FAR…917”(可能是前美国空军44…34429序号轰炸机)是古巴空军最后一架具备战斗能力的B…26C型机。4月18日由智利教官拉加斯驾驶出击,最后被击中着火迫降。令人恐怖的是,当时机上还载有250公斤****!
“FAR933”,实际上是古巴“自由空军”的B…26B型机,在对古巴攻击后返回迈阿密。****情报局借此大做文章,声称这是一架叛逃到美国的古巴革命空军轰炸机。尽管****情报局在机身上涂上了FAR字样,但真正的FAR入侵者是B…26C型机——机头“光滑平整”,机枪架设在机翼处。
伪装的“FAR…931”——“大猩猩1号”,由彭泽亚和普约尔上尉驾驶于1961年4月15日早上攻击古巴圣地亚哥市的安东尼奥&;#183;马塞奥国际机场。
吉隆滩的地形态势
吉隆滩与萨帕塔(西班牙语即“沼泽地”)相连,原本是一片荒无人烟,鳄鱼成群的沼泽地带,古巴革命政府在这里展开把沼泽地改造为稻田和旅游胜地的工程。美国****情报局与古巴流亡者挑选在这个地点登陆,首先是由于这里的交通条件困难,通往岛内只有三条道路。从地理条件看,有利于“2506旅”守住桥头堡发动进攻。其次是这里靠近盘踞在埃斯坎布拉伊山的古巴残余势力,根据他们的计划,“2506旅”在吉隆滩登陆以后应立即建立桥头堡、据点和修筑临时机场,以备在美国整装待发的流亡头目们到这里来成立傀儡政府。美国****情报局的如意算盘是:“2506旅”一旦踏上古巴土地,流亡者的轰炸机配合袭击古巴各大中城市,古巴全岛局势就会陷入混乱,卡斯特罗将不得不辞职下台,华盛顿便立即宣布承认“临时政府”。
但事态并不按照白宫的旨意发展,在吉隆滩,“2506旅”遭到当地民兵英勇顽强的抵抗,马坦萨斯省训练中心的西恩富戈斯民兵营闻讯立即出发,在长滩公路附近投入战斗。邻近地区的古巴驻军也很快就奔赴前线增援。从长滩到吉隆滩约8公里的海滩上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第449章
           前 言
十九世纪以来,西力东渐,中国门户大开,中外通商传教等活动日益频繁。西方各国为了维护其本身的在华利益以及保护其侨民安全,纷纷派遗海军来华,诸如英、法、德、俄、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皆曾组成远东舰队在中国沿海及西太平洋各地展开活动。或者3艘、5艘;或者10艘、8艘,其中尤以英国的“中国舰队”规模最为可观。经常维持在20艘左右,而且铁甲、巡洋、快船、汽艇、炮船等各类战船无不齐备,是以其战斗力最为强大。自鸦片战争后设立,至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初撤回,前后纵横西太平洋海上历时约有百年之久,隐然执掌远东地区海军的牛耳。非但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以及军事息息相关,同时对于东亚大局亦时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惜乎,迄今仅有葛雷汉(Gerald S。 Graham)的《中国舰队:战争与外交》(The China Station : War and Diplomacy)一书传世(1978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而且仅及于1860年为止。其余则概付阙如,迄今当未见有人继续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资料及时间之所限,只能就甲午战前该舰队在中国的活动及其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学术先进。
一、十九世纪英国海军之世界分布概况
自十六世纪新航路及新大陆发现之后,欧洲各国莫不竞向海外拓展,以争夺殖民地与海外贸易市场,最初有葡萄牙、西班牙;其后荷兰、法国、英国继之。遂使海上战争相续不断,最后则以英国为最大的赢家。自七年战争(1856…1873)及特法拉加之役(War of Trafalgar; 1805)等役击败其强敌法国,其势力即如日中天,成为名符其实的“海上霸王”。
由于英国殖民地遍及于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国”之称,且其商业势力凌驾于世界各国,是以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运的安全,乃将其皇家海军(The British Royal Navy)有计划地分驻于世界各主要地区,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网。从其舰队的名称,即可了解其海军分布概况:
1。 大西洋舰队(The home or the Atlantic station)
2。 地中海舰队(The Mediterranean station)
3。 南非舰队(The South African station)
4。 东非舰队(The East African station)
5。 海角舰队(The Cape of Good Hope station)
6。 东印度舰队(The East Indian station)
7。 西印度舰队(The West Indian station)
8。 北美舰队(The North American station)
9。 太平洋舰队(The Pacific station)
10。 中国舰队(The China station)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这些舰队的成立并非同一时期之内,而是从十八世纪逐渐演变而来。其兵力的大小,也多依据当时的环境而定,并无定制。其中以本国舰队最大,地中海舰队次之,但其后的东印度舰队及“中国舰队”则取地而代之。再者,英国的海军舰队之精良不仅在其装备,而在其组织与训练,尤在其有远大的理想与健全的制度。以装备而论,在1830年之末,英国海军所用的尚皆为木质的帆船。其后受到法国的刺激,方才开始制造蒸汽轮船。1840年,虽曾制造了一艘铁甲舰“奈米西斯号”(H。 M。 S。 Nemesis),参加了鸦片战争、但仅为辅助性质。直到1859…1860年间方才先后制造了两艘装甲战舰——“武士号”(The Warror)及“黑王子号”(The Black Prince)姊妹舰。自此开始一个以铁甲舰为主力的“铁甲船时代”(The Era of the Ironclad)。此外,英国海军的早期在制度上也存在许多的缺失,直到1832年方才经由海军部长高理汉(J。 Coraham)大力改革。统一海军的事权,减少内部的消耗浪费;限制人身的体罚,改良升迁不公;建立海军服役及退休金制,增造海军新式战船。并将海军船只依据不同吨位及马力,划分为铁甲、装甲、巡洋、炮船、帆船、汽艇等级,以便配合编制。同时还严密舰队组织,加强兵员训练,维持严格军纪,因此气象为之一新。高理汉所订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使英国的海军做到“经济”、“有效”、“保持世界的优势”(具有世界海军二强的标准)。同时,还要与新发展的科学技术随时并进,实可以说是英国海军的一次革命。注1
二、中国舰队成立的时代背景
“中国舰队”成立的时间,史家的观点颇有不同。一说于1834年东印度公司告终,“China station”即自东印度舰队(The East Indian station)脱离而产生。一说是在1865年东印度舰队在中国之部分船只独立成军。注2尚有人以为自1864年东印度舰队已经分化,“中国舰队”开始以香港为总部,而成为一个分离的个体。但仍作为一个东印度舰队的支队(The East Indies Divisian),而由一位准将衔的舰长指挥。其防地则限于红海至北婆罗州阿琴湾(Achin Head)一带的区域。至于负指挥此二支队的舰队司令则由一位少将担任。他既负责管理印度洋事务、也负责管理中国方面的事务,故此时的中国及东印度舰队,实可以称之为一个“联合舰队”(The Dual Squadron)。其兵力包括一艘大型战舰或旗舰“爱勒考特号”(H。 M。 S。 Agincourt),2艘五级战船(“Cambrian”及“Castor”),4艘六级战船,5艘本质炮船和3艘蒸汽轮船。除调查船2艘不计外,合计有大小战船15艘。但其中仅有4艘快速战船,2艘木帆炮船及一艘蒸汽轮船留于东印度舰队。其余则全为“中国舰队”所有,其舰队司令则为考希伦(Thomas Cochrame)注3。可是根据英国海军部的档案记载,却认为该一舰队(China station)成立于1864年。同时,并指出它在过去曾经隶属于东印度舰队,其后成为联合舰队的一个主要支队。其活动范围,有一个时期曾西抵澳大利亚、北达白令海峡。俄之海参威以及中国、日本海岸,甚至还包括中国的内河等广大地区。注4综合以上所述,可知“中国舰队”乃由东印度舰队中脱离而独立成军,应无疑问。
海军为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论及“中国舰队”成立的目的,实与英国在远东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英人自1805年即从印度的恒河流域进而扩张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1816年,征服了尼泊尔;1824年-1826年,控制了缅甸。同时,又于1826年越过了马六甲海峡而进入南洋群岛,占据了马来亚及新加坡,而北婆罗洲等地亦皆入其势力范围。及至鸦片战争以后,除获占香港之外,并迫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而使英国通商的范围从南洋的新加坡、经过香港到达上海,连结成为英国人在远东所缔造的一个“松散商业帝国”。在英国人商业重于领土的传统观念之下,海军显然对于维护殖民地及商业的利益远较陆军更为重要。是以于该一地区驻扎一支海上舰队,实属必要。注5
其次,是海盗问题。南洋一带海域辽阔,岛屿纷岐,港湾丛错。而政治版图又相当复杂,分由当地的土酋及欧洲的殖民当局所管辖。因此乃使海盗大肆猖獗,经常出没海上,掠夺往来商船,杀害船上商旅。自马六甲、马来亚、婆罗洲、苏门答腊、以至菲律宾的苏禄岛及民答那莪等地,无不有海盗活动其间,造成商业往来的极大危害。自1820年起,英国即不断地派遣其海军协助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队对之征剿。惟以兵力有限,而范围太大,依然无法将之肃清。此外,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也经常有海盗为患。尤其是连接大陆的澳门、海南岛及香港等地,更是海盗的渊薮。中国的地方官吏因为绿营水师腐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