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杂谈 >

第550章

杂谈-第550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远”沉没后不久,由方伯谦管带的“济远”开始,“济远”、“广甲”2舰先后逃离战场,北洋海军左翼彻底崩溃。原先与“致远”组队作战的“经远”,在“致远”沉没后不久,也一度向“吉野”发起冲击,但在一游的炮火中遭到重创,孤军奋战的“经远”被迫向浅水区撤退自救,尾随而来的日本第一游击队4艘装备大量速射炮的新式巡洋舰,随即对“经远”展开围攻。在装甲司令塔内指挥作战的管带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死亡”,“经远”级军舰装甲司令塔观察窗上存在的弊端此时终于暴露出来了,接替指挥的大副陈荣与二副陈京莹也先后阵亡,这位年轻的二副曾在战前的家信中写下了令人动容的文字:“大丈夫以殁于战场为幸,但恨尽忠不能尽孝耳。双亲老矣,勿因丧子感伤以重儿罪。” 
随着高级军官的纷纷阵亡,“经远”舰上失去了统一指挥,而日本第一游击队的攻击越发猛烈,“炮弹全部命中,电光四迸,火焰冲天”,舷侧装甲防护面积极有限的“经远”承受着当时世界最新式的4艘穹甲巡洋舰的集中打击,最终“舰体左舷倾斜,大火转到弹药库,随着轰然一声巨响,升起一道白烟”而沉没,全舰200多名官兵大都没有生还。“经远”号装甲巡洋舰在开战之前,由管带林永升下令撤除舢板,及连接上下舱的木梯,显示了背水一战、视死如归的坚定决心,海战过程中尽管遭到了日军优势炮火的聚攻,仍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可贵精神。对于勇战沉没的“经远”,日本海军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敬意,称“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
“来远”舰舰尾燃起大火后,火势一直蔓延到了锅炉舱附近。在驾驶二副谢葆璋等率领下,全舰官兵奋力救火。为防止上甲板的火灾引向底舱,“来远“舰上通风管的上部风斗全部被紧急拆除,以至锅炉舱被大火包围而不能通风,温度上升至华氏200度(摄氏90度左右),俨若地狱,谢葆璋亲自督率在其中工作的官兵努力工作。此后“来远”与“靖远”结队驶至浅水区自救,后又返回战场,并一直战斗到了海战最后结束。 
9月18日清晨,北洋舰队返回旅顺,当遍体鳞伤的“来远”入港时,围观的人群都在惊叹。这艘装甲巡洋舰,上层甲板及军官舱木制部分全部烧光,钢铁变形,整艘军舰只剩下骨架,而居然还能航行返回,这一奇迹无异是对装甲巡洋舰强大生存力的最好说明。由于旅顺船坞的工人、技术人员大都逃散,幸存的北洋军舰维修工作相当艰巨,迫于时局,重伤的“来远”只是草草修补后就又再度投入了作战行动。 
摩天岭,是威海南帮诸炮台的制高点,甲午战争后期北洋海军退守刘公岛后,摩天岭即成为战略要点,紧急修筑了简易工事,并配属数门小口径行营炮。1895年1月30日,日本陆军第11旅团向摩天岭炮台发起攻击,计划先攻占摩天岭炮台,进而控制整个南帮炮台群。守卫炮台的陆军淮系巩军新右营数百名官兵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3次攻上炮台,但都被打退,海湾里的“来远”舰也与“定远”等一起向陆军提供火力支援。最后终因众寡悬殊,守台的500余名中国陆军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守军指挥官周家恩,腿部重伤,肠子流出腹外,但坚决不作俘虏,以惊人的毅力向西南艰难爬行了十余里后牺牲,尽管整个甲午战争中,中国陆军表现不如人意,但也不乏这样充满骨气和热血的英雄。 
攻占摩天岭后,日本第11旅团司令大寺安纯少将登上炮台,俯瞰着威海南帮炮台群,洋洋得意地向随军记者讲述战功。然而就在此时,“来远”舰210mm主炮的一发炮弹命中摩天岭炮台,大寺安纯当场被飞散的弹片击毙,是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阵亡军衔最高的军官。然而此后不久,2月6日凌晨,停泊在刘公岛铁码头东南方海面上的“来远”舰,被日本鱼雷艇“小鹰”号发射的鱼雷命中机舱,一直没能真正修复的舰体无法承受如此大的打击,很快便翻倒露出红色的船底,最终倾覆在威海湾里。“来远”轰击摩天岭的炮声,与马江之战中“扬武”沉没前的炮声何其相似,成了北洋海军的最后绝唱。 
1895年2月17日下午4时,潇潇冷雨中,“康济”舰载着幸存的北洋海军官兵黯然离开刘公岛,北洋海军覆灭。作为战胜者的日本联合舰队各舰则鸣响汽笛,降下军旗,向这些真正的敌手表示敬意,同时也对已经殉国的丁汝昌等北洋海军将领表示哀悼。惹人注目的是,在缓缓驶去的“康济”舰上,飘扬着一面龙旗。 
1902年的一天,烟台海边走来一对父女的身影,望着无际大海,云霞满天,和远方芝罘岛上的灯塔。小女孩说:“爹……烟台海滨就是美,不是吗?” 
父亲仰天慨叹:“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美很美的……” 
女儿央求父亲带她去看一看时,父亲拣起一块卵石,****向海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只有烟台是我们的!” 
小女孩的名字叫谢婉莹,后来的笔名叫冰心。而她的父亲谢葆璋,就是黄海大战中,那位在“来远”号装甲巡洋舰上指挥水兵英勇抢险的海军军官,现在正出任烟台海军学堂监督,担负着为中国海军的未来培养希望的重任,关于那支海军和那级装甲巡洋舰的故事,他会一遍遍倾诉给他的女儿、给他的学生…
“舰虽亡,旗仍在!” 
屡败屡战,越挫越勇,中国海军发展的路程上,曾一次次摔倒,但又一次次挣扎奋起,这种永不气馁,永不屈服的精神,不正是中国海军永远应该珍视的宝贵传统吗,一代代前仆后继的先行者,筑起了中国海军不朽的精神脊梁。
第425章“济远”级穹甲巡洋舰
           19世纪中叶以降,世界海军发展进入巨舰大炮时代,喷薄着煤烟,挟工业文明之势纵横海上的铁甲舰,是那个黄金岁月里的四海霸主。然而,在铁甲舰之外,当时的海军中还有另外一种不容忽视的军舰。
自风帆战舰时代的单层炮甲板军舰一路发展而来,此时的巡洋舰也已在海上崭露头角,因为有着铁甲舰无法与之相比拟的高航速,中国史料上又习惯形象地称这种军舰为快船。相对铁甲舰,早期巡洋舰还拥有许多独特之处:火炮武备方面,不追求大口径,而讲究以数量取胜,所谓以数量换口径;虽然吨位一般较小,但煤舱往往设计得很大,从而拥有突出的续航力。这类军舰能适用于保交、破交、周莅属部、保护海外殖民地等多种用途,堪称多面手。此外,通常还被配属在铁甲舰队内,或负责警戒、侦查,充当舰队斥候;或发挥高航速的先天特长,担起冲锋陷阵的重任,扮演飞毛腿的角色,起着伴随、辅佐铁甲舰作战的作用,成为铁甲舰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构成。
近代中国开始建设西式海军后,就定下目标要组建龙旗飘扬的铁甲舰队。但是,一方面因经费短绌;一方面也出于对巡洋舰特性的了解,以及对当时海军技术的逐渐熟悉,早在购买铁甲舰之前,北洋大臣李鸿章就经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之手,在英国订造了2艘当时世界最现代化的巡洋舰——“超勇”、“扬威”。购舰的目的非常明确,短时期内可以利用这两艘新锐军舰初步构建海上力量、担负起海防重任、阻吓眼前的敌对势力,远期目标上,巡洋舰也是为了将来购买铁甲舰、组建称雄亚洲的铁甲舰队奠定基础,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才养成、技术储备等方面的考虑。
近代最初的巡洋舰,中国称巡海快船,仍留有很多风帆时代的印记,例如火炮大都采用的是船旁列炮布置法,即将一门门火炮排列在军舰的两舷,通过炮门向外射击,属于探索阶段的产物,中国福建船政建造的“扬武”号二等巡洋舰(依据当时的军舰分类标准,凡巡洋舰拥有两层炮甲板的称为头等;只有主甲板一层列炮的称二等)即是此类。后随着火炮、舰船技术的不断发展,诞生了以 “超勇”级为代表的新式巡洋舰,新型军舰的重要特征就是主炮分置在军舰首尾,这一变革对后世的军舰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该时期的巡洋舰,大都没有装甲防御,基本都属于无防护巡洋舰,战场生存力不高。有鉴于此,英国于1876年建造了平甲巡洋舰“us”,在尽量不增加军舰重量、保证航速的前提下,巡洋舰要害部位的顶部覆盖了一段装甲的平甲板,用以防御由上方射入的炮弹,而装甲甲板下方的两舷布置煤舱,利用煤堆在侧面提供一定防护。“超勇”级军舰上即应时采用了类似的设计,但是这种防御方法并不理想,一切还在探索中。这种缺乏有效防护的军舰,显然不是北洋大臣心里想要的,在“超勇”、“扬威”回国后不久,李鸿章就认为这种军舰有名无实,“恐不足恃”,言下之意是并不满足,想获取更精良的军舰。尽管在“超勇”级军舰回国的那个时代,这已是最优良的巡洋舰。 
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伦道尔设计出开山之祖般的“超勇”级巡洋舰后,也不****,在绞尽脑汁想做出改良。1881年,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从伦道尔那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巡洋舰设计方案,这种被称为“完善型巡洋舰”的军舰,由“超勇”级军舰改良而来,排水量2902吨、舰长260英尺、宽41英尺、吃水18。5英尺,主机功率5000匹马力,使这型军舰铭刻在世界舰船发展史上的,是她的防护方式,这是一型特殊的穹甲巡洋舰(Armour Deck Cruiser)。
穹,在汉字里的意思是中部隆起的拱形。和近代中国对很多外来词的翻译习惯相一致,穹甲一词的翻译也十分形象。平甲巡洋舰“us”诞生后,经过实际操作中的检验,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用于保护机舱的平面装甲甲板虽然给军舰的生存力带来了一定的提高,但它位于水线之下大约4英尺处,这样一旦水线处被击破,海水便会乘势涌入,整个平甲的上面被淹没,最终将导致军舰倾覆。而且随着对“快船”航速的要求不断增加,军舰上锅炉的体积越来越大,受安装在水线之下的装甲甲板限制,机舱内的空间显得过于逼仄,不利于操作。
英国设计师随后做出改进,将平面的装甲甲板改成中间平、两边坡的穹面装甲甲板,即穹甲。中间部位的平甲提升到了水线之上,而两边的斜甲落至水线下4英尺处。因为****部位高出水线,这样即使水线处破损进水,一时也很难淹没高出水线的装甲甲板,军舰仍能保持较大的浮力;而斜延至水线下的装甲甲板的两边,成了防弹效果很好的斜面装甲,加之船外水的阻力,对军舰水线附近舷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即“以斜度拒弹,以穹面界隔漏水”,相对于无防护巡洋舰和平甲巡洋舰,穹甲巡洋舰的优势相当明显。只是因为考虑到减轻重量,早期军舰上运用穹甲,往往只是覆盖军舰中部的机舱等要害部位,并不能保护全舰,直到伦道尔提出的这型“完善型巡洋舰”,才将穹甲延伸到了军舰首尾,水平方向覆盖保护整个军舰下层,防护性能又更胜一筹。
金登干很快将这种军舰介绍给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阿姆斯特朗公司也摸准当时中国急切需要现成军舰的心理,提出可以将正在船台上建造的1艘“完善型巡洋舰”——智利海军的“埃斯美拉达” 号(Esmeralda)优先安排提供给中国,另外再造一艘同型舰交付给智利,而中国则需在160000英镑的船价之外,再补贴15000英镑给智利政府,作为舰船交付延期的补偿。“埃斯美拉达”与伦道尔最初向金登干介绍的方案有少许出入,这艘军舰排水量2950吨,舰长82。3米、宽12。8米、吃水5。64米,航试时测得主机功率6803匹马力,航速18。3节, 2。5英寸厚的穹甲甲板从舰首一直延伸至舰尾,牢牢保护着下方的机舱、弹药舱等要害设施。这艘军舰的主炮布置方法参考自“超勇”,2门10寸30倍径阿姆斯特朗大炮分置在首尾的炮台内,此外尚装备有6门6寸26倍口径副炮,2门6磅小速射炮,以及3具14寸鱼雷发射管。各项性能在当时世界非常突出。但是赫德并不着急将这个消息告知李鸿章,这个目光深邃的英国人在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以要个好价钱,控制中国海军的梦想,他已经做了很久很久。 
1882年,当中国的“定远”、“镇远”号铁甲舰在德国船厂里如火如荼建造着的同时,李鸿章从经费等角度考虑,提出了将原本建造4艘“定远”级铁甲舰的计划中的后2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