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 >

第1章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第1章

小说: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
作者:孙皓晖
作品相关
书评推荐
           编辑推荐
    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中,作家力图艺术地再现,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专业书评
    林剑鸣(已故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国际著名秦汉史专家)
    我读完了《大秦帝国》第一部,很激动,也很高兴。从中国历史角度看,春秋战国和秦帝国是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变法强国的历史主流最充分强大的一个时期。所以我一直认为,这个历史题材不亚于任何当代重大题材,因为她是中国文明的根。
    陈荒煤(已故著名电影剧作家,前文化部副部长)
    大秦帝国这段历史最需要写,又最难写。鲁迅当年说,三国宜于做小说,春秋战国不宜于做小说。鲁迅准备了好多年,终于没有写春秋战国,可见其难。这段历史,文学艺术上一直没有反映过,很遥远,很辉煌,工程很大,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只有新时期改革开放了,才有可能。看《大秦帝国》,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霍松林(著名文学评论家、诗学家)
    《大秦帝国》规模宏伟,气象万千,有很大震撼力;人物的命运令人拍案三叹,掩卷不能。
    李国文(著名作家)
    孙皓晖能坚持在一块净土上写纯粹的历史小说,难能可贵。我想这与作者的写作志向,有着莫大的关系。这部书的目标是要填补中国历史小说上的先秦这个空白,因为这是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的空白。这是很新颖而且有大目光、有时代精神的想法,尤其当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焕然一新地屹立于新世纪的这个星球上,重温这段古老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雷达(著名评论家)
    孙皓晖先生所做的,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同时难度甚大的创造工程。这部大著的主导理念,若用关键词表述,便是: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贺绍俊(著名评论家)
    我在读《大秦帝国》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对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方式的肯定。
    今天,我们反省知识分子问题,呼唤建立知识分子的现代品格,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传统文人精神,如果上溯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源头,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的行为中提炼出有益的精神资源,无疑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品格的建设是一种难得的补充。
    李洁非(著名评论家)
    《大秦帝国》有四点予我极深的印象:一、作者对秦国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了如指掌;二、对战国的时代特色、著名典故如数家珍;三、对诸子的事迹、思想与风范有相当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四、对三代(夏商周)特别是周代以后中国的社会形制、政治、礼仪、法度、典籍皆有精熟的研究。这样一部有着空前文化含量的大创作,为此书写作预先必备的学识上的积累,无20年之功恐怕是不能染指的。可以说,这是一本耐了很多寂寞、吃了很多寒窗之苦、长年沉淀之后,方才诞生的坚忍之作。
    孟繁华(著名评论家)
    《大秦帝国》是一部结构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史诗性作品。这部作品以严肃的笔触、丰沛的想象力和有训练的、简约又富于文学性的语言,为我们重现了秦帝国前后丰富而复杂的历史场景,为我们重塑了那个遥远而又心向往之的大时代,这是作家孙皓晖的贡献。
    程光炜(著名评论家)
    第一次读《大秦帝国》,有一种置身于雄浑苍茫的层峦叠嶂之中的沉甸甸的感受。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小说家挥洒自如的大笔墨,把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大舞台安置在我们面前,令人不禁激情昂扬,一时难以自抑。
    孙飞虎(著名演员;《大秦帝国》电视剧主演之一)
    喜闻《大秦帝国》最后两部,即《铁血文明》和《帝国烽烟》就要出版了,这是我一直盼望的。如果你看过前四部:即《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那你肯定会念念不忘最后两部,否则你会产生大大的失落感,总觉得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尚未完成。
    《大秦帝国》的第一部《黑色裂变》已被搬上了屏幕(待播),我有幸在其中饰演了秦献公和秦孝公时期的一位老臣——甘龙,为了找到表演时人物的感觉,我看了小说《黑色裂变》,不看则已,一看就再也放不下了,于是就抽排戏时有限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国命纵横》、《金戈铁马》和《阳谋春秋》,意犹未尽,等再想继续看时,只好刹车了,作者孙皓晖后两部尚未搁笔,只好强忍*,等着!今年终于等到了,据说后两部比前四部更加精彩!我想象不出来,到底精彩到何程度,因为前四部已经够精彩的了。
    许华伟(《大秦帝国》责任编辑)
    《大秦帝国》共六部十一卷,504万字。此次推出的全套图书,1-4部是修订版,第5部和第6部是初版,其中第5部《铁血文明》是全套图书的重点,展现了秦始皇统一全国、盘整华夏文明的壮烈历程。
    河南文艺出版社自2001年出版《大秦帝国》的第一部《黑色裂变》,到2008年出版全套图书,有8个年头了。8年来,《大秦帝国》被越来越多的读者们关注和认可,一些专家学者也给与《大秦帝国》很高的评价。2005年,发烧友创办了大秦帝国网站(*。daqindiguo*)。《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同名电视连续剧已拍摄完成,即将在主流媒体播映。
    《大秦帝国》受到读者、专家和评奖委员会的肯定,原因很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大秦帝国》鸿篇巨制描绘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含量非常丰富。全书从商鞅变法开始写起,描绘了秦国近200年的变法强国之路,其中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今人深思。作品激情澎湃,昂扬向上,旗帜鲜明地宣扬强势生存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统一斗争的艰辛历程。秦帝国统一后的政治创新(郡县制等),文明创新(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军事上的创建(北击匈奴、融化岭南等),都值得今人重新评价。改革、创新、统一是《大秦帝国》的主题!《大秦帝国》是历史小说,却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总体阐述
           中国文明正源的强势生存
    ——序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孙皓晖
    (1)
    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
    不幸的是,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秦帝国在“暴虐苛政”的恶名下几乎湮没在历史的沉沉烟雾之中。有限史料所显示的错讹断裂且不必论,明清通俗小说《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演义》等通俗史话作品,对秦帝国的描述更是卤莽灭裂,放肆亵渎,竟然将这段历史涂抹得狰狞可怖面目全非。这种荒诞的史观,非但是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而且流布民间,形成了中国民众源远流长的“暴秦”口碑。事实上,对于酷爱说古道今的中国老百姓而言,话本小说、评书戏剧、民间传说等对民众意识所起到的浸润奠基作用,远远大于晦涩难懂的史书。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绘评判中,旧的正统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或刻意贬损,或无意涂抹,悠悠岁月中竟是众口铄金,中国文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的变形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文明的悲剧——一个富有正义感与历史感的民族,竟将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大帝国硬生生划入异类而生猛挞伐!
    悲剧的深远阴影正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渐渐淡化,儒家式的恶毒咒骂也已经大体终止了。但是,国人乃至世界对秦帝国的了解,还依然朦胧混沌。尽管万里长城、兵马俑、郡县制、度量衡以至我们日每使用的方块字(请注意,人们叫它“汉字”),都实实在在的矗立在那里,人们观念的分裂却依旧如斯。
    秦为何物?老百姓还是不甚了了。即或在知识阶层,能够大体说叨秦帝国来龙去脉与基本功绩的,也是凤毛麟角。
    于是,就有了将秦帝国说叨清楚的冲动。
    在漫长艰苦的写作中,这种冲动已经慢慢淡了下来,化成一个简单的愿望——将事实展现出来,让人们自己去判断。
    虽然如此,还是想将研究与写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思想大体说说,给读者与研究家们们提供些许谈资,以做深究品评。
    (2)
    通常意义上,“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小国家没有帝国);其二,*统治(民主制没有帝国);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秦在这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可算是典型的古典帝国,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王朝。
    所以,这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就叫了《大秦帝国》。
    秦之作为大帝国,略早于西方的罗马帝国,但大体上是同时代的。在古朴粗犷的铁器农耕时代,大秦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一起,成为高悬于人类历史天空的两颗太阳,同时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有两个基本方面特别值得注意:其一,秦帝国统一大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十五年;而罗马帝国却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其二,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的流传了下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无数破碎的裂片,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一个是滔滔大河千古不废。一个是源与流断裂,莽莽大河化成了淙淙小溪。
    历史命运的不同,隐寓着两种文明方式内在的巨大差异。详细比较研究这种差异,不是文学作品的任务。《大秦帝国》所展现的,只是这个东方大帝国的生灭兴亡史的形象故事。与罗马帝国的比较只是说明,秦帝国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帝国,是创造了一整套不朽文明体系的大帝国。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样的大帝国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我创作《大秦帝国》的信念根基。
    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
    (3)
    先得说说那个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时代精神。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用那个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
    这个辉煌转型的历史过程,就是秦帝国生灭兴亡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孕育出的时代精神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大争之世”。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纷争组合,就象春水化开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联邦王国时代的窒息封闭,铁器出现、商业活跃、井田制动摇、天子权威削弱、新兴地主与士人阶层涌现,整个社会的生命状态大大活跃起来。于是,旧制度崩溃了,旧文化破坏了,象瓦罐一样卑贱的平民奴隶雷鸣般躁动起来,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峡谷竟然崛起为巍巍大山!进入战国,这种纷争终于演变为大争,开始了强势生存的彻底竞争。弱小就要灭亡,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铁血现实。彻底的变法,彻底的刷新自己,成为每个邦国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由此引发的人才竞争*裸白热化。无能的庸才被抛弃,昏聩的国君被杀戮,名士英才成为天下争夺的瑰宝,明君英主成为最受拥戴的英雄。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竞争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最大,经济改革最彻底,权力争夺最残酷,文化争鸣最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最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最多,涌现的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