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343章

魂断大明-第343章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事!“萧琴话尚未说完,一旁的朱高熙便报之一鼻,本想再说几句刻薄的话,但瞧朱棣阴沉着脸,心中已惊,刚忙闭口不再说话。
    萧琴冲着朱高熙得意的一笑,道:“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这次有他代替耿炳文是最好不过了……?“
    朱棣先是听到他评价李景隆:“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十六个字,不禁眼前一亮,跟着击掌笑道:“评价得好,评价的好啊,真是精辟!”只这十六个字便评出了李景隆此人,萧兄弟果然了不得!“
    听朱棣夸奖,一旁的朱高熙冷哼了声,嘴里嘟哝一声:“雕虫小技!“
    萧琴楞了楞,才恍然大悟,心道:“也对,这会儿历史上还没对李景隆评价,自己这十六个字乃是史书对李景隆的评价,难怪他们听了都觉得新奇,不过也不用这般激动吧,难道是因为我说了他心中想说的话?“萧琴心中暗笑,继续说道:”如今李景隆率领耿炳文各地残军共计五十万,以我燕王府目前的势力,就算各位都是英勇善战之辈,皆是以一敌百,但朝廷兵力足足五十万,且并非是木头,如此力量悬殊,故而要一战,就须得另辟捷径!“
    “另辟捷径!“朱棣大喜过望,道:”难道萧兄弟已经找到?“
    众人原本就觉得以五万大军抵抗朝廷五十万大军无疑是以卵击石,虽说李景隆不善于打仗,比起耿炳文好对付得多,但五十万大军毕竟不是吹的,真的来打,可不是好玩的,况且这次虽打得耿炳文闭门不出,狼狈至极,但北平四面受敌的处境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多少,只不过是地盘有原先的燕王府一府之地变成了拥有了北平而已。如今建文帝据四海之力,雄狮百万,其实力胜燕王何止百倍千倍,一时之败,根本不足以让其伤其筋骨,相反更是让其更加谨慎小心!经过上一次真定的教训,朝廷势必会有所提防,五十万大军的声势将更为浩大,燕藩面临的攻势亦将更为猛烈。为此一听建文帝命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赶来北平,众人便在吃惊之余,失去了平日应有的头脑,就连平日一向镇定如常的道衍和尚,在听到了朝廷的五十万大军大举攻来之时,也有些慌了手脚,一时到也不知如何是好,唯有死守北平,可北平虽城池坚固,但五十万大军一来,就算燕王善战,但实力悬殊太大,燕王若无外援,死守最后还是死路一条,为此道衍方才有些惊慌,此刻听萧琴说出另辟绝境,让他眼前一亮,他素知萧琴机智过人,说不定能有什么法子,故而心中一动,忙收拾心神听萧琴说下去。
    瞧众人眼神满含期盼,萧琴胆子便大了不少,这时清了清嗓子,道:“朝廷虽有五十万大军,但若是王爷能请得动一个人,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朱棣一愣,随即脸『露』喜『色』,跟着一拍大腿喜道:“萧兄弟所言不错,若是本王能请来宁王帮忙,区区五十万大军,本王有何惧道哉!“
    在当时的诸多藩王中,以受封于今北平的燕王朱棣和受封于大宁的宁王朱权势力最强。当时受封的藩王都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护卫军,宁王朱权就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且这八万精兵包括元朝归顺过来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的骑兵,这些骑兵英勇善战,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武装力量。此外,像宁王这样驻守边防重镇的藩王不仅统兵,还掌握着地方行政大权,必要时还可以节制朝廷派来的地方高级将领,调动大量的国家正规部队。原本大宁兵马昔日长期由朱棣统率,朱棣对朵颜三卫多有恩惠,后来宁王受封,朱棣这才将这支精锐的骑兵的兵权交给了宁王,这三卫之中,尤其是兀良哈的朵颜、泰宁、福余三卫,这三卫的蒙古骑兵最为厉害,让朱棣好生羡慕,若是归为自己所拥有,就算李景隆眼下率领五十万大军来袭,朱棣也丝毫不惧。
    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置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等指挥使司。因居住在朵颜卫的兀良哈人最为强大,故以兀良哈概括三卫。泰宁卫的蒙古语名为“罔流”,即翁牛特部,是辽王脱脱之后。福余卫则自称我着(或我著),女真语密林的意思,是也惠宁王之后;科尔沁等部都发祥于此地。
    朵颜卫的创始者脱儿豁察儿是成吉思汗功臣折里走之后,为喀喇沁、东土默特二部的始祖。三卫所辖区域东起乌裕尔河,西至洮尔河、绰尔河流域。靖难之役结束后,明成祖因三卫骑兵作战有功,把大宁卫之地授予兀良哈。
    大宁等卫内迁以后,三卫也逐渐南下。明朝中期晚期,朵颜卫地域广阔,东起大碱场、北至西拉木伦河,西迄延庆州四海冶,南达宽城。而福余、泰宁两卫的地域则东达辽河中下游,南至海城一带,东北到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兴州。在靖难之前,这蒙古兀良哈部归附大明,朱元璋为此设置朵颜、福余、泰宁三个羁縻卫安置他们,其地点也在大宁。朵颜三卫有数万部众,往日朱棣两次出塞,他们亦有派兵跟随,彼此间还算有些交情,兀良哈对朱棣也颇为忠心,若能将大宁军马全数收编,燕军的兵力将会大大的增加!有了这样一支大军,燕藩将不惧朝廷任何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在明朝最早是宁王朱权的部下,然后又投靠朱棣
    这个就是让朱棣在靖难之役前恐惧的军队!不够这支军队是宁王花钱雇的,也就是现在的雇佣兵,在朱棣的金钱之下只有选择背叛宁王!就这样朱棣战胜了宁王朱权
    明代,北方蒙古地区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西蒙古,西部叫做瓦剌,东蒙古叫做鞑靼,再到东北方叫做兀良哈。
    兀良哈里头有三个卫,有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也就是“朵颜三卫”。这个朵颜三卫的兵是能征善战,他们是大宁宁王的部下,这个朵颜三卫当时是为明朝所用,是当时明朝加强北方边境的一个重要的力量,在几次明朝北征对付蒙古残余势力的时候,朵颜三卫都出过力。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太祖置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等指挥使司。因居住在朵颜卫的兀良哈人最为强大,故以兀良哈概括三卫。泰宁卫的蒙古语名为“罔流”,即翁牛特部,是辽王脱脱之后。福余卫则自称我着(或我著),女真语密林的意思,是也惠宁王之后;科尔沁等部都发祥于此地。
    朵颜卫的创始者脱儿豁察儿是成吉思汗功臣折里走之后,为喀喇沁、东土默特二部的始祖。三卫所辖区域东起乌裕尔河,西至洮尔河、绰尔河流域。靖难之役结束后,明成祖因三卫骑兵作战有功,把大宁卫之地授予兀良哈。
    大宁等卫内迁以后,三卫也逐渐南下。明朝中期晚期,朵颜卫地域广阔,东起大碱场(今辽宁喀左),北至西拉木伦河,西迄延庆州四海冶(今北京延庆东),南达宽城(今属河北)。而福余、泰宁两卫的地域则东达辽河中下游,南至海城一带,东北到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兴州(今属河北滦平)。
    明授官以三卫首领,并规定三卫每年进贡两次,贡物有马匹、骆驼等。永乐初,明又在辽东开原和广宁(今辽宁北镇)等地设马市。尽管三卫有时也寇犯明朝边境,但总的来说,他们还算服从明朝中央的管辖。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朵颜卫首领花当势力自辽东达于宣府(今河北宣化市)。
    三卫是明朝边境的屏障,自立三卫至嘉靖年间的150多年中,平滦诸州未曾遭蒙古的侵扰。其中的蒙古三卫极为厉害,倒是和昔日的燕云十八骑有些相像!
第18卷 790章:霸气无敌
    不过这要想得到这大宁的兵马也并非易事,眼下大宁兵马都掌握在大宁的都司掌印手中,而掌握这支兵权的确是房宽。房宽乃是建文帝的人,在这场削藩的斗争中,宁王也未能幸免,建文帝对这个十七叔也不放心。在对燕王动手的同时,也把手伸向了宁王,而掌握兵权便是第一要务,故而派遣房宽掌管了大宁的兵权,兵权一收,王爷便不再是王爷了,这位建文帝身边的红人,立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囚禁了宁王朱权,继而又加紧整肃大宁各部,力图削除燕王在大宁各军中的影响力,替朝廷收服军心。如此一来,倒是给朱棣攻取大宁带来了不少麻烦。
    “眼下我等一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十七叔不来为难父王就不错了,还指望他率部来支援父王,你简直是痴心妄想!“朱高熙这会儿笑嘻嘻的道,在他看来这个主意当真是愚蠢至极,那宁王好歹也是一个王爷,若是借兵与父王,那不也成了朝廷反叛么?他要是能借兵,早就来了,还等到现在?”
    对于这位注定以悲剧结局的二世子,萧琴由衷的看不起,仗着朱棣喜爱,浑然不将别人放在眼里,难怪最后连自己的侄儿都打不过,被其活活的个蒸死了,此刻对于他的热『潮』冷风,萧琴浑然不在意,目光死死盯着朱棣。
    朱棣一动不动似乎在陷入了沉思,这个主意不能说不好,若是十七弟能挥兵来源的话,以大宁朵颜三卫的势力以及宁王善谋的支持,区区五十万大军,朱棣丝毫不惧,但最大的麻烦是这位十七弟并无反叛自己,建文帝收了他的兵权之时,他并无丝毫的不满之意,更为可恨的是,在靖难之前,他曾经秘密派遣心腹给宁王送了一幅密信,,历数朝廷不公不义,将建文帝听信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谗言迫害诸王的窘困情形倾诉于他,盼他出兵相助的,奈何,这封信如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回音。若是此刻冒然请他出兵,只怕会弄巧成拙,如今朝廷五十万大军赶来在即,若十七弟不为所动,出兵攻打,那就是腹背受敌啊,这不得不防啊?“
    更为可恶的是,在真定打败后,耿炳文那个老家伙生怕朱棣趁机图谋河间,在朱棣退兵之际,便急忙下令让镇守山海关的江阴侯吴高率领辽东兵马重新围攻了永平,其用意便是迫使朱棣回兵北平,最初军师道衍便劝阻他利用真定打了大胜仗,军队士气正高的时候,挥兵北上,一举解决吴高,无奈当时朱棣眼看士兵连番征战,早已身心疲惫,他素来优待士兵,故而当时并为同意道衍的这一准确的建议,如今李景隆挥兵北上,整个河北立马局势紧张了起来,这是朱棣始料未及的!
    见朱棣久久没答话,萧琴还道以为他担忧宁王不借兵,脑海里回忆着这段历史,据史书上记载,建文帝元年,朱棣起兵造反,造反的借口与当年西汉时的吴王刘濞一样,也是“清君侧”,其实是以声讨齐泰、黄子澄为名,矛头直指建文帝的皇位。当时,朱棣所能调动的军队只有800多人,这么少的兵力根本无法与建文帝的平叛大军抗衡。于是,朱棣想到了握有重兵的宁王朱权。
    一天,朱棣装扮成衣衫不整的样子骑马来到宁王府的大门外求见朱权,此时朱权还没有反叛的念头,但是在听了朱棣的花言巧语后,还是念及手足之情将朱棣迎进了宁王府。朱棣进入宁王府后,先是劝朱权与自己一起造反,并且承诺事成后与朱权共分天下。但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朱权不仅无意反叛,还劝朱棣不要造反。
    朱棣在宁王府住了七天后要走,朱权送到宁王府不远处的一座千秋桥上,朱棣再次劝说朱权与自己一起造反,朱权依然不从。于是,朱棣一挥手,埋伏在千秋桥下的士兵一拥而上包围了朱权,朱权的亲兵见状与朱棣的伏兵杀在了一起,喊杀声立即惊动了城内的官兵。城内一位姓朱的大将率兵前来支援,也被朱棣的伏兵杀死。朱权一看情况不妙,急忙向蒙古兀良哈三卫呼救,燕王却大笑着说:“你的蒙古兀良哈三卫已经变成我的人了”。朱权一看,蒙古兀良哈三卫果然已经站在了朱棣的一边。原来,朱棣在宁王府见无法说动朱权,便在暗中策反了蒙古兀良哈三卫的首领。朱权见状,只好束手就擒。于是,宁王朱权及其王妃被朱棣劫走,此后再也没有能够回到宁王府,大宁城变成了一座空城。朱权在如今的宁城县境内前后执政六年。“萧琴努力的回忆着这段历史,边回忆便朝朱棣望去,但见朱棣仍旧沉思难解的神情,心中不由得大犯嘀咕:“难道,历史记错了,朱棣并没有单骑会宁王?”
    就在萧琴胡『乱』猜测之际,原本低着头的朱棣忽然抬起了头,双目寒光一闪,盯着萧琴看了两眼,萧琴被他寒光所迫,居然怔了怔,好在他内功高强,也只不过是片刻的功夫,便恢复了常态,便在这会儿,朱棣开口道:“萧兄弟这法子的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