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211章

魂断大明-第211章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皇帝疏懒、年幼或无能,这两个砝码也没有改变平衡机制的能力。明代大多数皇帝深居宫内,却能够维持统治,这不能不归功于这种平衡机制。有其利则有其弊,明代监阁体制在发挥其合理功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国家政治方面产生出宦官之祸等负面影响。
    随着后来的太监和皇帝的关系越来越好,其权力几乎大过了内阁,就如明熹宗事情的超级大太监,魏忠贤,此人通过太监魏朝介绍投入王安门下,颇得信用。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机。光宗朱常洛只当了 一个月皇帝就病死了。他生前宠爱选侍李氏,要她照料皇长子朱由校。李选侍恃宠骄妒,不许朱由校与他人交谈,逐渐控制了他。朱由校即位时只有十六岁,李选侍欲继续控制朱由校,让他留居乾清宫。御史左光斗、给事中杨涟及阁臣刘一憬等倡言移宫,几经争执,李氏被迫移居仁寿殿。这一事件称“移宫案”,与万历时的挺击案、泰昌时的红丸案合称“三案”。 “三案”本身对魏忠贤的命运不会发生多少影响,但一些阁部大臣对“三案”态度暧昧,引起言官们的猛烈抨击,门户之见,朋党之争愈演愈烈,给魏忠贤造成一个十分有利的客观环境。
    而熹宗皇帝自小由李选侍抚养,对她有依恋之情。这种关系被官僚们强迫中止,会使他对有关官员产生反感,而把感情移向其他人,诸如他的『乳』母客氏和宦官李进贤等人。
    王安死后,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太监。此后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泱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如此大的势力,几乎是达到了太监权力的顶峰了。
    明代内廷十二监为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御马监(后称尚驷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十二监下设有四司八局,四司为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八局为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银作局、浣衣局。合称“二十四衙门”。除专司清洗内廷衣物、便器的浣衣局外,其余二十三单位皆设于紫禁城内。朱元璋即位初期,各监各局编制约百人,至明中后期,多数监局在各省州县,皆派驻直属宦官,主管与宫内需索有关的业务,并监视疆吏民情以密报内廷,宦官人数达数万人。
第13卷 540章:监军
    许霆正愁没机会见到燕王,此刻如此好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岂能放过,但秉笔太监虽地位较高,但不得皇帝应许,终生不得出入深宫,这次若非发生胡患,只怕他当真不得出入京城。这次胡患,朝廷虽派遣宋忠、萧琴镇守山海关,但各朝各代武将『乱』国的历史或多或少对当权者产生了影响,他们一面防着武将,一面又利用武将,尤其是那些边关武将,他们作为边疆大吏,手握重权,一旦生了疑心,朝廷一时也难以节制,真鉴于封疆大吏的作用,所以各朝各代都会雇佣监军,监军顾名思义便是监察便是监察封疆大吏的一举一动,说白了就是充当皇帝在军队里的耳目,封疆大吏若有丝毫的异心,作为监军,随时何以对封疆大吏采取行动,监军监军,岂只是监军之责,实是负有军队指挥的最终决定权。各朝各代监军的制度也有所不同,也有文人,也有太监。
    秦朝时,秦始皇便开始往军队里,派遣“监御史”,负责监军之职,但秦朝自二世而亡,刘邦取代秦朝后,建立了汉朝,制度之上,完全继承秦制,监军的制度也一直存在,后西汉汉武帝开始委派“监军御史”,到各战区监察指挥官,但并没有授予御史太 大的职权。比如汉武帝时有个叫胡建的,在北军中担任“军正丞”(负责军法的军官),他家境贫困,没有车马,经常和士兵一起步行,和士兵关系很好。北军有个监军御史,是个贪官,将北军的军营营墙开了门洞作市场,从军营外运了一批私货回来,利用高价卖给士兵。胡建并没有权力去审判监军御史,他就和亲近的士兵约好,在某天 校阅军队时,他招集这些士兵登上指挥台,将监军御史当场抓起来砍头。北军的各位尉官都不知所措,胡建却不慌不忙取出早准备好给皇帝的上书,其中说:“臣闻 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而监御史公然打破军营做买卖,败坏军营勇猛气氛,尤其失理不公。如果按照汉朝律法来看,这位监军御史并没有犯死罪,但是按照西汉的军法处置:“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因此我自己做主,将御史处斩 ,冒死报告。”汉武帝反而觉得胡建敢做敢为,下命令说胡建按军法从事做得对。
    以后各代都有派遣文臣监军的制度,但多是文人监军。太监监军始见于唐朝, 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这类屯戍军设置愈多,并逐渐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守捉,各自置使。行军大总管也逐渐演变成统率诸军、镇、守捉的大军区军事长官,于是长驻专任的节度使应时出现,这些都是封疆大吏,手握重权,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朝廷十分的不放心,故而设置监军,初始以文人监军,到了唐玄宗时期,唐玄宗依靠宦官帮助发动政变才得以为皇帝,上台后开始任命宦官为将军。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派遣宦官边令诚为监军,监督封常清、高仙芝率领的平叛 军队。当这支军队打了败仗后,边令诚报告说两个将军无故弃守,唐玄宗立即派人 将他们处死。从此太监监军成为惯例。宦官既无军事常识,又因为身处深宫,对于 社会缺乏正常的判断能力,只会给皇帝打小报告。更有很多腐败弄权,搅『乱』军政。 如高適上书说:在哥舒翰军队为监军的太监李大宜,“与将士约为香火,使倡『妇』弹 箜篌琵琶以相娱乐,樗蒱(土话就是赌博)、饮酒,不恤军务”;而南阳军队有3个持 节都督,好几个监军“更相用事”,这样下去,“战而能必胜哉?”758年由9个节 度使率领的唐朝官军集结于邺城,围攻安庆绪叛军,唐肃宗居然不任命总指挥,却 是派了亲信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作为总监军。结果60万大军被6万多叛军击溃。
    自此,太监监军作为一种体制便流传了下来,到了明朝,尤其是朱元璋大力提高了太监的地位后,太监之中也不乏能人异士,朝廷便开始委派太监监军,但朱元璋怕太监过『乱』用职权,于是常常派遣文成监军,如此一来,在明朝太祖洪武时期,流行太监监军和文臣监军并列的局面,但二者又有些区分,太监可以直接向皇帝打小报告。文臣监军不能监察自己的朝 臣上级,而太监监军正可以监视这些朝臣。不过当时大臣上谏指责说:“今九边镇 守、监枪诸内臣,恃势专恣,侵克百端。有警则拥精卒自卫,克敌则纵部下攘功。 ”但这些都没能引起朱元璋的重视,太监监军作为一种体制保留了下来。
    这次鞑子犯境,建文帝以宋忠镇守边疆,本就极为不放心,生怕引起战『乱』,许霆真是瞧了这个机会,方才说服了建文帝派遣监军,二人意见不谋而合,建文帝当场便让他做了山海关的监军。许霆真是求之不得,自是满口答应,当日便收拾了行李,自京城出了宫,一路北上来到了北平,见到北平元朝的古都,实在不亚于京城,这让他心中对朱棣多了一份相见恨晚的感觉,他身为当朝秉笔太监,此次出巡,带来的都是身边的亲信太监,正是如此,他才敢深夜潜入燕王府!
    ………………………………………………………………………………………………………………………推荐票、收藏票、订阅有木有,有木有!
第13卷 541章:圣旨
    这次鞑子犯境,建文帝以宋忠镇守边疆,本就极为不放心,生怕引起战『乱』,许霆真是瞧了这个机会,方才说服了建文帝派遣监军,二人意见不谋而合,建文帝当场便让他做了山海关的监军。许霆真是求之不得,自是满口答应,当日便收拾了行李,自京城出了宫,一路北上来到了北平,见到北平元朝的古都,实在不亚于京城,这让他心中对朱棣多了一份相见恨晚的感觉,他身为当朝秉笔太监,此次出巡,带来的都是身边的亲信太监,正是如此,他才敢深夜潜入燕王府!
    许霆瞧朱棣浓眉大眼,眉目之间吐『露』着霸气,黑白『色』的深邃眼眸之中,显得镇定异常,额角饱满,却在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浑然天成的帝王霸气,看了叫人难以抗拒那中王者之气,一袭蟒袍,腰间别着一块古玉,一看便知凡品,胸口的一把长须犹生美须公,望了让人心中一震。
    许霆望了半响,忽然惊觉,自己居然在片刻之间,被朱棣的这种王者的霸气所折服,只觉得他这一走进来,原来包括自己在内,连着身后的徐王妃和府邸内的五六个太监丫鬟,竟都默默不语,低着头丝毫不敢有一丝移动,被朱棣的王者之气所震慑。
    许霆望了半响,方才收回目光,心中暗道:“好一副帝王之相!难怪京城流传燕王,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看来此言非虚啊!“许霆由衷的感叹了几声。
    便在这时,朱棣在一张宽大的太师椅上落坐,盯着许霆望了半响,瞧他双目在自己脸上扫来扫去,微微皱了皱眉头,心道:“此人好生无礼!“要知道,朱元璋时期,做臣子的不可私下偷看皇帝,此乃大不敬之罪,朱棣虽是一介藩王,但身为龙子,自是天生的帝世之渭,许霆虽为秉笔太监,如此直视一介藩王,仍属大不敬的行为,但此刻朱棣见他来自京城,又是徐增寿委派而来的,一时也不便发作,冲着许霆冷哼了声。便作罢。
    岂料,许霆正聚精会神的打量朱棣,突听得这一声冷哼,吓了一大跳,这一吓,方才惊觉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属大不敬行为,吓得一声冷汗自后背流了出来,斜眼瞧朱棣面『色』阴沉,却没有丝毫的怪罪之『色』,心中稍微一宽,急忙上前,跪倒在地,尖着嗓音颤抖道:“奴才,斗胆私望龙颜,还望王爷赎罪!“
    朱棣依旧阴沉着脸,好一会儿才语音冷冷道:“许公公严重了,本王虽贵为帝世之渭,但亦非阎罗王,一张老脸瞧了就瞧了,许公公不必自责,起来说话!“
    许霆瞧朱棣如此好说话,一颗心总算落地了,心道:“看来朝廷的那些奴才果然没说错,这燕王果然是一位好王爷!“原来在削藩之前,朱棣为了虽是掌握建文帝的举动,每一次进京城便利用了建文帝身边的太监,他不但积极结交宫中宦官,还不断送礼给这些谁也瞧不起的人,于是一时之间,燕王慈爱之名在宦官之中流传开来,大家都甘心为燕王效力。久而久之,燕王的美名自是或多或少的传到了许霆的耳朵里,但非亲眼所见,光是道途听说,许霆自是将信将疑,不想今日自己一时鲁莽,偷窥了龙颜,按照《大明律》罪应当斩,但燕王却轻声言语,一笔带过,丝毫没有怪罪之意,这让他如何不信呢?
    朱棣瞧许霆眼神变得恭敬,心中虽奇怪,但料来这许霆也不会耍诈,此刻燕王府乃是朝廷的头号防范之地,朝廷达官显贵都避之不及,唯恐殃及池鱼,此人胆敢在这个时候,偷入燕王府,自不会是耍诈之人,况且自己一直对太监极为友好,料来那些被建文帝看不起的人,不会害本王,这点朱棣有着相当的自信。
    许霆自地上爬了起来,恭敬的在一旁的长椅上坐了下来,冷峻了瞧了一眼四周,脸上的神『色』恍然间变得凝重,朱棣看得心中一震,心道:“难道朝廷又有何把戏!”想到这儿,不由得头疼,微微一叹,冲着许霆道:“不知,许公公深夜到此,有何贵干?“这句话问的极为客气。
    许霆脸上没有丝毫的变化,盯着朱棣望了望,缓缓移动了身躯,片刻,方从怀里掏出了一封黄『色』的金帛,金帛之上绣着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朱棣眼尖,虽在昏暗的灯光之下,还是一眼便看出了这是一道圣旨,这一下之惊得他一声冷汗, 饶是他平日里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