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后唐 >

第77章

后唐-第77章

小说: 后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这个岁数的男人只要见到官兵入村,就纷纷的朝树林里躲去。只要不被抓住,就不会被拉去当壮丁。那些官兵为了完成任务,只要见了男人就用锁链拷住,哪怕未满十四岁,活着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
    洛阳惨,长安何尝又不惨。
    安禄山大肆烧杀掳掠,**妇女。整个洛阳怨声载道。
    李隆基,也好不到哪去。不顾周围百姓的死活,硬是强行的拉来当兵。根本就不管这些人的岁数。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就算未成年的三弟和年迈的父亲也被逼着参军。没有经过训练的百姓,就算上了战场,又能怎样?能抵挡的住安禄山的大军吗?一群羊,再多又能抵挡住狼群吗?
    不能。
    何况,拉这些老弱之人参军,又有什么用?肩不能挑,手不能抗。最重要的是不会舞刀弄剑。这样的部队,人数再多也是乌合之众。
    哥舒翰深深的知道,这样的部队,与其要,还不如不要。现在的情形,已经容不得分心去训练这些老弱之兵。而且这些人厌战,怕战,逃战,会在军中产生非常坏的影响,严重的动摇军心。
    虽然现在长安只有十多万将士,但是御林军还是非常的骁勇善战。边疆不少能征善战之士都被调回来成为御林军。五万余御林军,足以当得了洛阳那些二十万废物兵。
    而且从洛阳活着回来的将士,都是经历过残酷战争的洗礼,已经完全蜕变成为合格的战士。这十多万人,远远比洛阳三十万人要强大的多。想要守住长安完全没有问题
    哥舒翰在大殿上对着李隆基言道:“皇上,收回成命吧。末将保证死守住长安。绝对不让安禄山大军跨过长安的城墙。”
    唐玄宗李隆基冷言道:“将军无需多言。给我退下。兵是一定要争,而你也一样一定要给我守住长安。”
    李隆基丝毫不相信哥舒翰的话。如果真能守的话,洛阳还不是一样的丢了。要不是手中真的无人才可以用,又岂会重用哥舒翰等人。此时李隆基突然想起柴瑞。柴瑞在云中郡,可以以区区万人抵挡十多万回鹘大军的攻击。而且回鹘大军,准备的非常充分的情况下,竟然无法撼动小小的云中郡。要不是有内应的话,云中郡怕是打上一年,都还在柴瑞手中。
    李隆基对于柴瑞在云中郡的事情还是非常的了解。前线来的奏折完全不是这回事,李隆基也不相信那些奏折。那些人只会在夸大自己的功绩而缩小柴瑞的功劳。李隆基所知道的真相,完全是李可馨口述的。
    李隆基心理暗暗的想到:“如果柴瑞这个年轻人在长安的话,该有多好。”于是李隆基冷冷的看着自己身边的高力士。
    高力士被这冷眼看的莫名其妙,但是又不好问什么。高力士不明白自己到底做出了什么事情。
    李隆基还是说了出来:“高将军,你看看你把柴瑞举荐到了剑南道上。现在我都无人可用。”
    高力士这才明白,心理暗暗的不爽,“那个时候,你也没打算重要柴瑞。要不就不会任命那个京兆尹。四年十任京兆尹。那个京兆尹,谁当谁倒霉。”不过不爽归不爽,高力士对于李隆基的忠心那是毋庸置疑的。“不如皇上下个诏书,急诏柴瑞回京。”高力士在李隆基耳边低声的说。
    “好,就这么办。高将军快去准备,要准备上等快马,就是连夜奔袭也要尽快的把诏书送到柴瑞的手中。”
第一百五十章 哥舒翰
    柴瑞一脸无辜的看着急诏。()
    去还是不去?
    柴瑞一时还无法抉择。去,等于是去送死。柴瑞可不认为现在是正面对抗安禄山的时机。
    不去,那就是抗旨。那也是死。
    李可馨静静的站在柴瑞旁边,此时的她非常希望柴瑞能够回长安。不过李可馨也知道回长安太过于危险,又不太希望柴瑞回。
    一个是自己的父亲,
    一个是自己爱慕的男人。
    两个人,她都不希望有事。
    好吧,死就死吧。如果长安现在有事的话,自己益州也难保。安禄山一定会大军南下横扫天下。
    柴瑞决定回长安。
    柴瑞不是想回,而是不得不回。如果公然抗旨的话,老顽固杜甫肯定第一个来游说自己。接着李白也会来不停的想说服自己。杜甫,一个忧国忧民的老头,岂会看着大唐百姓深陷于水深火热当中。李白别看一副狂妄潇洒的样子,每天都在那鄙视大唐官吏,讽刺李隆基,可是真的大唐有事的时候,反而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这些人骨子里就是流淌着忠君爱国的思想。
    如果柴瑞不去,在他们眼中柴瑞马上就变得和安禄山没什么不同,都是乱臣贼子。
    去……
    只能去。
    高仙芝、哥舒翰二人对于柴瑞的到来,非常的反感。二人认为,这是对他们二人能力的质疑。
    他们打了多少年的仗。
    柴瑞才打了多少年?柴瑞的一生还没他们在战场上的时间多。论威望,高仙芝、哥舒翰哪个不比柴瑞高。想当年,哥舒翰在漠北的时候,上百人就敢冲进敌军中斩落敌酋,一时间无人不知哥舒翰武艺之高。
    自从王忠嗣被贬以后,无人再敢忤逆唐玄宗开疆拓土的心愿。王忠嗣攻打石堡城失利,差点被唐玄宗斩杀。如果不是朝中大臣极力阻止,怕是已经死去多时。
    而哥舒翰被委以重任,哥舒翰非常清楚当时的时局,吐蕃在西北还是强势。他采取步步为营的方略,在青海修建神威城,把尖刀伸到了吐蕃军的眼皮子底下。如此举动,无异是在挑衅,吐蕃人当然不甘受制。于是吐蕃大军乘着大雪冰封,攻陷此城。
    唐军奋起神威,很快夺回了这座桥头堡。哥舒翰再建一座应龙城,与神威城互为掎角,在此城派驻了两千人,战势由消极防御变为主动进攻,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到了哥舒翰手中。唐军节节胜利,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石堡城,为了夺回这个战略要地,就算血流成河,唐玄宗也在所不惜。石堡城的地势极为险要,只有一条山路通往城中,雄伟坚固,易守难攻,一向为吐蕃军的前沿阵地,唐军多次试图夺回石堡城,都未能奏效,这次,唐玄宗势在必得,将朔方、河东等地十万多士兵统归哥舒翰指挥,哥舒翰勇猛守边以倾国之力,奔袭石堡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六月,一场攻坚战打响了,唐军加上突厥阿布思部共有兵力六万三千人,而吐蕃守军仅仅数百人,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吐蕃人据险而守,他们贮藏了足够的檑木和滚石,牢牢封锁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军猛攻数日,死伤枕籍,仍然不能得手。
    哥舒翰焦急万分,他要杀一儆百,拿攻城先锋官高秀岩、张守瑜开刀。高秀岩、张守瑜恳求宽限三日,如果到期不克,甘心伏罪。唐军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死伤数万人之后,终于如期攻下了石堡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切都正如王忠嗣的预料。此战吐蕃方面有四百人被俘,其中包括大将铁刃悉诺罗,这个可以直达河湟的战略要地再次回到了唐军手中。唐玄宗十分欣慰,哥舒翰因军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一个儿子成为五品官,赐物千匹,赐庄园一座,加摄御史大夫。天宝十年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石堡城之战虽然让唐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收复战略要地的积极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大唐以此为契机,步步进逼,全部收复了九曲部落,吐蕃东进的跳板被拆掉了,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到次年,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哥舒翰此时可谓声望正隆。而哥舒翰也放肆起来,认为没有他,就没有大唐的今天。于是,他得罪了他不该得罪的人。仗着自己无数战功,就目中无人,对杨国忠也不放在眼中。原本杨国忠还打算拉拢哥舒翰一起对抗安禄山。而自从哥舒翰公然顶撞杨国忠之后,哥舒翰终于一场败仗,被雪藏起来。几年下来,无人再提起此人。慢慢的李隆基都忘记了曾经有个骁勇之将,哥舒翰。军中开始还有人说起哥舒翰的风光往事。可是马上就被杨国忠的党羽封杀。慢慢的,军中也很少人提起哥舒翰。
    才几年的时间,哥舒翰仿佛就从人间消失一般,赋闲在家。
    如果不是柴瑞的举荐。怕是等到长安杯攻破也无人提得哥舒翰。李隆基这些年纵情声色,朝政为杨国忠把持。没有杨国忠发话,谁敢提起哥舒翰。也正是哥舒翰的狂妄,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才会得罪杨国忠。也正是他没有政治智慧,才会被雪藏。一个稍微有政治智慧的将领,只要不去得罪杨国忠。加上他如日中天的丰功伟绩,杨国忠又岂会不想拉拢于他。要对抗安禄山,有个手握重兵的将军,胜算也大些。
    可是哥舒翰回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杨国忠死死地得罪了。鞭挞杨国忠的坐骑,辱骂杨国忠,甚至公然顶撞杨国忠。他没想到自己风光的进京,就悄无声息的被人雪藏,被安排到西北放马。
    一代名将就这样被贬成马夫。杨国忠刻意在李隆基面前缩小哥舒翰的功劳,而夸大哥舒翰的过错,结果唐玄宗李隆基信以为真,自然慢慢的不在器重哥舒翰。加上战败,哥舒翰难逃被贬的命运。
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仙芝
    高仙芝屡次大破吐蕃大军,多次千里奔袭。()可以说,千里奔袭,纵观古今,高仙芝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攻打小勃律、竭师,还是石国、突施、大食,其行军距离少则数百里,多则上千里。不仅如此,高仙芝的行军常常是隐蔽的,这样一来更能出其不意。而当接近目的地后,高仙芝又会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攻打敌军。如攻打连云堡时,高仙芝鉴于连云堡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为了避免顿兵坚城之下,于是兵分三路,对连云堡实施战略包围,从而一战取胜。
    中外战争中,不乏出色的山地行军,如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等西方名将都有过类似的壮举。但纵观中外名将,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这主要得益于高仙芝所做的充分准备:在后勤保障方面,高仙芝做了充分准备。由于高原上补济困难,高仙芝遂让唐军将士携带私马,用来驮运物资,这使使后勤补济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保障。在行军路线方面,高仙芝也做了精心的选择。首先是决定翻越帕米尔高原,这样一来在战略上可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进入帕米尔高原后,又挑选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或河道行军,从而将困难降至最低。在行军时间的选择上,高仙芝同样做了周密的安排。选择气温最热的三至十月份行军,这样一来可使唐军避免在严寒中艰苦行军,从而使唐军将士和马匹都的体力不至于消耗过大,从而保证了战斗力。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高仙芝不仅考虑到了出征时所用的时间,还想到了作战时所用的时间和回军时所用的时间,使唐军免受严寒之苦。
    高仙芝更令人称道的是然选择在最冷的冬季翻越帕米尔高原,再一次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从开元八年十一月初五接到奏书时算起,到九年二月击败竭师国,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其达山地行军艺术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入冬后的帕米尔高原,温度之低让人咋舌。就是现在部队,想冬天翻过帕米尔高原,没有准备好,也会有不少官兵会被冻伤,甚至冻死也有可能。当年红军翻越雪山,死了多少铮铮铁汉。
    可想而知,当年高仙芝敢如此做,那是有过人的胆量和见识才能做到。
    不过高仙芝被贬,不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是被俘虏。
    天宝十年(751)正月二十四日,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那俱车鼻施行至长安的西北的开远门时,被唐玄宗所杀。移拨可汗也被处斩。玄宗以高仙芝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大概是不长时间,唐玄宗识破了高仙芝西征的底细,迁就了高仙芝,没有治他的罪,所以高仙芝及其部下虽有灭国之功,但却没得到重赏。不久,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武威太守,并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欲将其调离西域。但由于安思顺讽劝部下“割耳捴面”苦苦相留。此时监察御史裴周南也上奏,故此令未能实行,遂改任右羽林大将军。
    由于高仙芝的一系列的错误行为,动不动就灭国的行为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下降,“由是西域不服”。石国王子逃到诸胡部落,将高仙芝欺诱贪暴之事遍告诸胡昭武。诸胡部落大怒,就暗中联合大食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