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北京的过客 >

第6章

北京的过客-第6章

小说: 北京的过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司给我的报酬是每月完成五千元任务后有400元底薪的提成。因我完成任务欠佳,这个月我仅得375元,但我还是挺高兴的。杨小小也替我高兴。说真的,杨小小与我在老家虽然就相识,但真正的交往还不深。当然我还要真心感谢她那次帮我拉了那一万元赞助款。如今,我已杨小小同在这家公司,来往多了,关系也日渐亲密了。我同她已有一种互相欣赏的感觉。
杨小小告诉我,这些背垫从深圳总公司运过来,实际成本加运费才12元钱,50元一个销售出去,因为是直销形式,所以利润很高。公司从不批发给中间商,就是找上门来也不答应。公司的策略就是从社会上招聘专职兼职推销员。反正北京的下岗人员、待业人员和外地人员有的是,他们急于找事情做,有底薪又有提成,更是诱人。所以招聘一批,干开了的继续干下去,干不了的又招下一批。如此循环,行情日涨。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中国的劳动力是廉价的。外商们热衷来中国办业,很大程度上是来榨取廉价劳动力的剩余价值的。”懂经济学的钟离东也这么说。他虽然在老家时不认识杨小小,但在北京期间曾经见过一次,说我真的要走桃花运了。李晓丹和杨小小来玩,说起亚西柯克贸易公司的“秘密”,他就发表了一通演说:“很多人要工作,中国又属于就业率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加上人才大量流动,农村剩余劳力的涌入。这样,中国劳动力要卖一个好价钱就难了……”
他的分析如情如理,缜密而没有半点漏洞。在他发表这篇长篇大论时,同样是学了经济管理的平时讲话最多的李晓丹却沉默寡言。她一个劲儿用眼睛瞅着钟离东。
杨小小和李晓丹离开后,钟离东对我说:“那李晓丹我怎么就没有听她说一句话呢,哑巴?”
“哑巴?你最好别让他开口,她一开口就没有你的份了。”我微笑着答道。
而在回去的路上,李晓丹却悔恨地对杨小小说:“妈的,傻丫头,你怎么不早点同李湘辉交朋友呢?”“怎么,太迟了?”杨小小笑着,心里甜甜的。
“对我来说是有点迟啦!
杨小小不解:“你……你……也……喜欢……李湘辉?”这是她没有预料到的,脸账得通红。
李晓丹拍了她一巴掌:“呸!傻丫头!我怎么会抢自己好姐妹的‘老公’?我是说,你早点同李湘辉来往,就等于我早些认识了那位钟离博士!知道吗?”
杨小小这才反映过来。“噗哧”一下笑了:“现在也不迟呀,爱博女士。”
“你没听李湘辉说起,他早有所爱?”杨小小又说了一句。
“这有什么?反正他们现在又没结婚。妈的,我一定得抢过来,先下手为强。真的,为此‘献身’也在所不惜!”她好像对自己说的,也好像对杨小小说的。
回到她们的小屋,李晓丹破例连裙子也没有脱,囫囵个躺在床上发起呆来。
杨小小知道,李晓丹不愿回偏远的贵州老家,一直想找个有北京户口的,可钟离东没有呀。她也没有管她,走到镜子前,很在意地把自己欣赏了一阵。这些日子,她心里荡漾着幸福。当然也有隐忧。
[第六章完]
第七章
    这一段时间我正在读犹太作家辛格的小说。他对上帝、撒旦、妖魔鬼怪、天堂、地狱、灵魂等作了曲折离奇的描写,文笔轻松幽默,他丰富的想象力使他在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西方有好多作家的小说结构非常散漫,读起来特别费劲,但你又能在每一页上找到几行让人吃惊的文字,比如福克纳。而辛格的作品则相反,文体朴素清新,故事引人入胜。读着这些小说,我不得不细细品味,甚至把小说中的精彩片断整段整段的抄在自己的笔记本里。
然而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令我想不到的是杜鹃红会给我来信。信是从东方一笛那里转来的。信写得很短,百十来个字。来信是这样写的:
阿辉:你好!
想不到你真的去了北京,为此我深感内旧(疚),你本来不必去的。我知
道,你好强,你不满足于现状,你求上进,你想到北京找梦……这,都是你离
开的理由。可是,只有我知道千理由万理由,只是一个理由,那就是我伤了你
的心。
真的,很对不起,我的辉,我的爱。如果我伤害了你,请原谅。那三万块
钱我会尽快还给你的。我只能在此祝福你了。
也许我俩之间的裂衡(痕)已经无法弥补了。我只能再说一句:原谅我。顺祝
安好!
依然爱你的红
1994。9。21。
我又重读了一遍,才沉重地装进了信封。“迟到的‘请原谅’,圆滑?良心发现?还说什么‘依然爱你’,屁话!”我自言自语地说。因为杜鹃红的把“内疚”写成“内旧”,把“裂痕”写成“裂衡”的来信,把我的心里给搞得乱极了。我不准备回信。
钟离东这几天上夜斑,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天气很闷热,蚊子很多,更令我心烦意乱。辛格的小说我也无心再看下去,便打开了伍晓琴送给我的随身听。这天正好又是国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庆典已经进入高潮。我想起了当年毛主席那样登上天安门城楼,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我深知,今天天安门肯定戒备森严,去不了。这一想就想到钟离东值班的地方去看电视。我于是便关了门,准备到钟离东那儿去。
钟离东这一天都在兴奋之中,45周年国庆的每一个消息都会令他感动。
今天白天是他的休息时间。一大早,他就去找伍晓琴。“你怎么想到今天到我这里?”她问。昨天钟离东并没有告诉她。
钟离东笑了笑,“很久没有休息了,今天国庆,来你这儿轻松轻松,你不会介意吧。”伍晓琴不知他说话是真是假,但这个时候他的到来却令她莫名其妙的兴奋。
看了一阵国庆45周年的庆典实况转播,伍晓琴觉得没有意思,就去自己的卧室取出了一盒录像带。这是张学友和关之琳主演的《夏日情人》。
两人紧挨着在沙发上看录像。刚刚淋浴过的伍晓琴身上散发出一种清香,钟离东有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就情不自禁地抓住了伍晓琴的手。伍晓琴顺势向她紧挨了挨。录像里的情节渐入佳境,伍晓琴一双洁白柔嫩的细手不知什么时候已环抱在钟离东的脖子上。高耸的乳胸也贴在钟离东身上了。
然而就在这时,录像带突然放完了。伍晓琴觉得还不过瘾,便又翻出一盒《淫乱之胸。世纪大决战》。里面那猥亵的录像片段,男女主人公正在演一场双龙戏珠的风流戏,不时发出叫声:“啊啊墟进来进来了啊嗯宝贝快去啊”惊天动地的叫喊声不绝于耳。那种绝无仅有的叫喊声令伍晓琴亢奋起來。
“钟离……”伍晓琴唤了一声,幸福地闭上眼睛,接受它甜蜜的吻。
房内的空调开着,温度恰到好处。钟离东异常的激动起来。他突然一把抱起伍晓琴,又轻轻放在沙发上,手慌脚乱地在伍晓琴那对高耸的乳房上抚摸起来。伍晓琴经不住他的这一撩拨,美丽的胴体内,血液在嘶嘶地燃烧。她三下五除二把自己脱个精光,又急忙地去解钟离东的衣服……寂静的房间里,响起沙发微微颤动的声音和他们急促的喘息声。
弗洛伊德老先生说过:性是人类最基本的驱动力。是啊,只要健康,它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们把战场从沙发上转移到了地毯上,这极大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然后他们又把战场转移到了厨房和阳台。在厨房里,他们闻到了黄瓜和茄子的清香……而在阳台上时他们采取了高难度的体验……他们在许多次爱的攀崖和跌落之后,两具裸体紧紧抱在一起。他的身体覆盖着她的身体,她的眼睛放射出一种有如丝绸般充满光润的爱意。
“笃笃笃,笃笃笃!”门在这时忽然被敲饷了。伍晓琴有些慌乱,轻轻推开钟离东去穿衣服;钟离东呢,倏地跳起来,显得手忙脚乱……待钟离东全部穿戴完毕,伍晓琴才去开门。
“你?!”钟离东大感意外。他想不到我会来这里,而且还是这样不该来的时候。这令他很扫兴。伍晓琴满脸通红,幸好房内光线比较暗。她不自然地打招呼。
“但愿洠в衅苹的忝堑囊涣庇拿危 蔽倚ψ沤戳恕5比唬易约阂丫览吹貌皇鞘焙颉5趺窗炷兀艘丫戳恕N蚁搿
待我坐下来,钟离东掏出钱来对伍晓琴说:“你去买点吃的吧。”伍晓琴接钳出去了。
伍晓琴一离开,钟离东就冲着我发脾气:“你这个时候跑她这里干什么?!”这是钟离东弟一次朝我发火。我也不恼,嘻嘻地笑着说:“来监视你们讶,怕你们忘记了国庆45周年这样的大事。”钟离东气呼呼的,不再理我。不多久,伍晓琴买菜回来了。她已经恢复了常态,痕兴奋地与我说笑着。
中央电视台正在转播国庆45周年庆祝活动的实况。我们三人都看得很投入。
[第七章完]
第八章
    阴历八月已经过去,九月随着一阵一阵的秋风来到了北京。淡淡的云,红红的霞,高高的天空。北京的烤鸭有多香,北京的商场有多忙。满街人来人往,热闹异常这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在这段凉爽的时间里,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如同钟表上紧的发条,昼夜不停地旋转。书桌上摆满了一大堆我已经撰写的文稿,一共10篇,全是散文随笔。也许感觉很有成就感,我的心一直沉醉在一种久违的胜利与自豪里。当然,这有点阿Q精神,自慰。
然而,按照丳洛伊德的意思,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幽暗的花园,这花园里惟一一间闪亮着光的木房子,它细小的光亮,照耀不到四周广袤的黑暗。说实在的,我来北京这么长时间了,至今还一事无成。我写那几篇文章又算什么?周围的一切,还不是黑洞洞的?丳洛伊德说得多好啊!
好几天都不见我去公司了,杨小小很纳闷也很惦念。她拨打了钟离东的电话。
“李湘辉呢?”
钟离东开了个玩笑,“他呀,回湖南去了。
“是……是吗……”杨小小一颤,差点没握住话筒,眼泪差点滴了出来。
钟离东感受到了她的震动,笑了“逗你的。他什么事都想干,什么事都干不成,还说当自由撰稿人,搞几天写作。这不,这几天听他说写了10篇随笔。今天准备到一家小报去应聘晚上,你过来吧。”杨小小既不安又兴奋,眼泪又掉了出来。
的确,对我这样不安分守己的人来说,总是会寻找机会的。干推销于我,也的确勉为其难。就是杨小小自己,在这家公司也快坐不住了。她那内向的性格不太适宜这项工作。尽管她兢兢业业,每月也才300元工资,老板这时不段发出要“劝退”她的信息。就在这个时候,家里来了,让她回去。她心里像乱麻,乱急了。她很想找个人倾诉倾诉。
我的确要去一象报社应聘了。当时我在华堂商厦推销的时候,有人在那儿放报纸,我要了一份。原来是一家名不见经传,但已有10年创办历史的行业报纸,现在要改版。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他们急于招聘一批“有志英才加盟本报。”这不,为了扩大影响,这家报纸在北京各大商场免费发放试刊报样了。
1994年的仲秋北京,街头很是热闹。每天除了堵车堵塞得水泄不通和各大商场喋喋不休地打商战外,就是铺天盖地包罗万象的广告和广告方式,报刊、电台、电视台和街头人行天桥、电线杆及公共厕所的墙壁上,各式各样的广告充斥着视野,灌满耳鼓。还有许多公司堂馆、民办学校等,干脆就印刷一些报样广告,派人直接在街头发放。有一个月,我接到手上的小广告纸,竟有几本书厚。像这样四开十六版的报纸,也不惜血本将报纸送人,为的就是“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我看了这家报纸的招聘启事,对他们要“招聘若干釆编人员”一项很感兴趣,虽然启事中强调要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但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我虽然仅是高中毕业,但我毕竟是省作家协会会员,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我要用自己的“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证”和带来北京的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的200多篇文章去敲开机遇的大门。
那天,我不顾一切地往回赶,也顾不上去公司交差,当夜赶制了一份简历,并将文章和作协会员证全部复印了。第二天就匆匆赶到朝阳区来应聘了。
接待我的是位中年妇女,她自我介绍是这家报社的人事部长。
“你的身份证,学历证?”待我一坐定,人事部长就问我。她那眼镜片后是一双白多黑少的眼睛,令我看着有点心颤。
“我是外地来的……”我似乎答非所问。我知道自己那个高中毕业证书是绝对不行的。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高学历的人实在冭多,随便在街上问一个人,十有八九是大学本科生。这个地方文化密集程度可以说是全国之冠,在全世界也久负盛名。相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