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穷小子的超级成长 >

第4章

穷小子的超级成长-第4章

小说: 穷小子的超级成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青他们是没有军训的,也没有准备个人的餐具,于是直接去二楼。二楼和三楼要比一楼的人少很多,这里都是私人开办的特色风味窗口,不但有川、粤、湘、鲁等不同菜系,还包括云南过桥米线、山西刀削面、西安肉夹馍等特色小吃。虽然价格要高于一楼,但也准备相应的餐具,啤酒饮料一应俱全。
石青被安排去占座,手里还拎着卢敏的粉色流氓兔的小肩包。一共来了六个人,而桌子只有四个座位。这样不可避免的要占两张桌子才行。只有一人一包要守护两张桌子这么一大片领土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翻翻兜,把随身携带的钥匙、钱包、香烟、打火机都分开放到一张桌子上,在临近的一张桌子坐下,对面放下卢敏的肩包。眼睛却不时的盯着另一张桌子的钱包,毕竟那是自己的全部财产。
铁树五人终于打好饭回来了,看着石青明亮眼波总是不经意的扫向钱包的样子乐不可支。
“三哥真不易,把身价都豁出来占座了。”马强拍着石青的肩膀,一副你的辛苦我了解的架势。
“下次这活别找我来做,一个个小姑娘端盘子找座位时看向我那哀怨的眼神,实在是太揪心了。”接过铁树手里的鱼香肉丝盖饭,石青长出一口气。
“老三的心太软了,不过这样的人知道疼老婆。”铁树放下餐盘,搂着卢敏的肩膀,“有合适的给老三踅摸一个。这嫂子也不能白叫不是。”
“老大偏心啊,这里可还有三个单身哪,要不嫂子受累都解决了。”刘海嘴里的饭还没咽下去就立刻抗议。
“对。都解决一下。”马强附和着。
陈海只是闷头吃饭,一声不响。
卢敏话声清脆,“就怕你们眼界太高,人倒是不缺。”
“嫂子,你想吃什么?兄弟立马去买。”马强起身讨好的看着卢敏,那架势就是卢敏说想吃狗不理包子他就立刻登机去天津一样毫不迟疑。
几个人说笑着吃过中饭。铁树和卢敏要享受花前日下,陈海和马强要上街买滑板,陈海则回寝室去看书,石青要去买信纸给张大爷写信,要过铁树的单车钥匙和大家在食堂门口分手,一个人去大学生服务社。
第七食堂后方就是云月湖,占地长200米宽80米左右。湖水碧绿,一条回廊直通湖心凉亭。禁止游泳的大字在湖水上方的墙壁相当醒目。湖周围方砖铺就的人行路上停靠着一排排的自行车。石青的车也停靠在这里,由于听说大学校园丢车是在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传闻有一年清理湖里的淤泥时顺便捞出上百辆车,石青为了防止被盗和避免单车也去游泳,下血本多买了一把链锁。不但锁了后轮还加了把链锁把车锁在树上。
来到自己单车边上有一个女孩正在开车锁,水磨蓝的紧身牛仔裤勾勒出细长的美腿,纯白的短袖T恤随着俯身的动作露出腰际的一丝白腻细致肌肤。石青她在身后三五米的距离被扭动的翘臀晃的几近失神。女孩在哪左拧右摆好半天也没有开开。
磨蹭的来到单车旁,打开车锁。石青装作不经意的看向女孩,刚想找借口搭讪的话被吓的咽了回去。
廖莎莎一双美目正凶巴巴的盯着石青。
“看半天过瘾是不是?”
“嗯。”摸摸鼻尖下意识的回答。“不,不过瘾。不是,我的意思是……”石青突然反应过来,原来廖莎莎早就发现石青在后面欣赏她的完美曲线。
“嘁,狡辩。给我把车锁打开。”对于色心不小色胆不大的石青,廖莎莎一脸的鄙视。白白的小手递过来一把挂着汤姆熊的钥匙。
干咳了两声掩饰尴尬,接过钥匙蹲下开锁,“老师,您的钥匙应该不是后配的吧?”
“对啊。怎么啦?”廖莎莎俯身凑了过来。
“那这就不是您的车。”香气袭来,石青紧张的有点出汗。“您看牌子都对不上。”指着车锁和钥匙的标志。抬头正好从廖莎莎领口处看见被白色蕾丝罩罩护着的两团白白乳肌。热血上涌,鼻腔一阵灼热,毛细血管差点迸裂。
“完了,又丢一辆。”叹口气刚要挺直身子,却发现到他的眼神正在顺着自己下颚向里面延伸,“好看吗?”
“好看。”石青眼睛发直,木然的点头。
“Rogue。”(无赖。)
“Jast not a jentleman。”石青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得到的声音狡辩。
一把抓住领口,顺手就是一巴掌拍在石青头顶,“小屁孩。不学好。”飞快的骑上了石青的单车扬长而去,“你的车被征用了,明天到院里找我拿钥匙。”
廖莎莎不但身材魔鬼脸蛋清纯,声音也是极其诱惑人。等石青反应过来的时候甚至都来不及伸手去捕捉那还弥漫在空气里的一缕香风。

第五章 黄老泰斗
      周一一大早,石青跑完步,吃过早点就来到管理学院的南门。手里还拎着用白纸糊在方便面箱子上制作而成的一块牌子,上面托铁树从卢敏那借来的眉笔写的几个字:“成教院经管系接黄教授。”看时间还早就把牌子字向外的放在门卫室边上,来到大门里点了根烟坐在南门大门口的马路牙子上。
昨天路遇廖沙沙,眼睛有如享受了一次超五星级的按摩保养。激动之余又忘记问黄教授的事情了,没有办法只能早早的就来蹲点。
南门外已经车水马龙,校园内却还人迹稀少。广场边的假山前有两个人拿着外语书在大声晨读,小广场上是一些离退休的老教授们在晨练,有人把着运动器械在压腿,有的随着录音机的音乐在打太极拳,也有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聊天。
南门外是天华大街,整条街写字楼林立,省电视台在不远处,还有省城最豪华的天意商场也坐落其中。管理学院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三流大学,但是位置确是寸土寸金。据说这个地方被很多人盯着,早就有消息传来说是在省城准备拿近郊的一块地和管理学院交换,当然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
在门卫边上站着一个身材矮小老爷子,肩背着一个与他身材并不相符的大大挎包,一身银灰色阿玛尼西装,淡蓝色的领带扎的一丝不苟。花白的头发柔顺的背向脑后,整个人儒雅,睿智。
看见大门口只有石青一个人在那大马金刀的坐着,就走了过来。
“小伙子,问一下。你是管理学院的学生吗?”老人语气平和,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
“嗯,也可以这么说。大爷,您有事?”石青赶忙拍拍屁股站起来。
“能和我说一下,成教院怎么走吗?我第一次过来。”
“您过这个小广场,顺云月湖直走,足球场往东拐,出东门后马路对过就看见了。红色的老楼,门口有一写着成教院竖匾的就是。我还有事就不能陪您过去了。”石青把烟掐灭扔到垃圾箱里,一手搂着老人的肩膀,一手比划着指路。
“好,好。谢谢你小伙子。”老人和石青还握握手。
“没事,没事。您慢走。”动动嘴皮子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还不增加自己烦恼的事情还是乐得做的。
老人再次感谢后离去。
时间来到8点整,石青要接的人还没有出现,举了半天牌子的手臂有点发酸。就把牌子放下,立在胸前,看着人来人往投过来的异样目光还傻傻的站着。心里止不住的YY着自己正在折磨落在他手里的廖沙沙。一直到八点半,眼看任务没有完成。拎着牌子一路灰溜溜的回到成教院。
“书上前面谈的国际贸易的定义是一种对交易手段的描述。而我们是应该学以致用,了解贸易规则,规避贸易风险……” 一到教室门口,里面传来苍老有力却又熟悉的声音。探头一看居然发现刚才问路的老人正在讲台上挥洒侃侃而谈,老人看到石青,笑着点一下头继续讲课。
石青无比郁闷的拎着牌子走到教室最后坐到铁树的边上,虽然明知不可能还是在心里面咬牙切齿的诅咒清纯熟女廖莎莎一辈子嫁不出去。这是什么事啊?一大早去接人,却只是给要接的人指了路,然后自己还傻呼呼的又等半多小时。当时虽然隐约的感觉老人和自己要接的有关联,但是也没有想到他就是黄教授啊。难道大学的老师到80岁才退休吗?
对廖沙沙的强烈不满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融入到老人的课上。
“大家是选择经管这一系,那么大家对经济的理解又是什么呢?”黄教授稍微停顿了一下,“谁能给我说一下自己理解的经济的是什么,你又是准备如何来发展呢?”
石青听教授的声音停了下来,就抬头望向前面。发现黄教授的目光正好落到自己的头上,并示意自己来回答。习惯性的站起来,想了想缓缓的说:“我认为经济就是供求的关系,有供有求,促成经济链条的形成。我认为要想要发展好,首先要善于发现需求者的信息,做到按需而供;其次要掌握需求者的心理,以便于更好的为其服务;最后就是形成个性鲜明的特点,便于需求者在市场上发现自己。当然诚信是必不可少的。”右手摸了一下鼻尖,“我怎么感觉自己说的像生意经呢?”
“其实道理都在最浅显的生活之中,你说的也是正确的,更难得是没有按照书上写的去理解却依然找到了它最浅显的精髓。”黄教授却显然有点被石青的话打动了,微笑的摆手示意石青坐下。“经济其实就是说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即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经济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也可以说是一种谋生术。也就是这位同学所说的生意经。殊途同归……”
目光看向石青,“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的经济,形成自己的经济体系,有的具体完善,也有的漏洞百出;有的可以形成文字供认参考,也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的一旦成功就会是成就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也有的即使成功也只是****温饱。但是要我说,一商一贩皆可见乾坤。”
接下来黄教授又提出了几个专业的问题来考究石青,石青也给出了令他满意的答案,甚至石青浅显朴实的话能引起他的思考。黄教授的兴致也愈发高涨。一个不到二十岁还稍显青涩的孩子对经济的理解竟是这么的通透,虽然还需要系统的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但却掩饰不住这孩子的灵气。
课间休息的时候,黄教授来到石青的座位边上,“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石青,石头的石,青草的青,石青赶紧站起来。
“坐,我也坐。呵呵。”黄教授也在边上坐下。脸上带着歉意,“我看见你放的牌子了,还以为人不在,找人问路就过来了。没想到就是你。让你等了这么长时间,真是抱歉。”
“没,没。是我的错。”石青连忙说,“要不是我偷懒去抽烟就不会错过去了。”这也不是诽谤廖莎莎的时候。
通过和黄教授的聊天,石青了解到,原来成教院的老师大多不是在职员工,有的是退休的老教授,有的是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当然也有的是大四的学生来凑数的。)老人的名字叫黄杰,已经83岁了,退休以后从南方回省城养老,闲来无事就应学生的邀请来客串讲几堂课。黄老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现在的很多经济学方面的教科书都是出自黄老编撰。
听黄老的课一点也不枯燥,他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划重点,讲定义,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具体案例来讲解书上出现的知识点,引起大家兴趣的同时,促使大家去分析讨论。潜移默化的填充大家对新知识的空白处,留下的印象更加的深刻。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的细致入微。
一上午的课程就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了,大家的掌声不但有对老人的精彩教学的褒扬,还充满对一个年过八十高龄的老人严谨敬业态度的敬意。掌声在老人宣布下课,收拾讲义的三分钟里经久不息。
石青有点感觉自己赚到了,即使只是遇到黄教授这样一个老师也是很值得的。
“老师,我送您回去吧。”石青还拎着早上的牌子来到黄教授的面前。
“好,我就住在南门边上的楼里。早上让你辛苦一趟,我请你吃饭好不好?”黄教授抬手揉了揉石青的头。目光像是溺爱的哄一个小孩子。
黄教授显然没有廖沙沙那样对成教院的学生带有色眼镜,思维活跃的石青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来到新环境的石青也没有什么需要缓冲的过程,而且在高中时候的冷漠也没有带进这一阶段。在黄教授的眼里他找到了张爷爷的影子,也没有想黄教授请他吃饭合适不合适就点头应允了。
选择在学院街的砂锅居。营业面积300平左右,大堂很宽敞。金黄色的椅套和桌布让人感觉很舒适,墙角大功率的空调吐出的森森冷气抵消了正午毒辣的阳光。选择靠窗子的一个双人座位两人坐下,调整一下百叶窗的角度,让阳光稍微的透入。
“这里的牛肉砂锅很不错,只是年龄大了,不能多吃。你试试?”黄老向石青推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