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牙痕记 >

第227章

牙痕记-第227章

小说: 牙痕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唆火脱,也记载为苏固图。唆火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投降了蒙古军队。当时,忽必自己也作为在后面增援的军队,也指挥军队进入了吐蕃,会见了扮底达,对扮底达格外优待。扮底达有一个家族侄子名叫拔思巴,也记载作帕思巴。刚好有十五岁,擅长诵读经文和咒语,聪颖智慧,忽必烈对他非常喜爱,命令他陪伴在身边。这时刚好遇到蒙哥汗传来命令召唤他回国,忽必烈命令兀良合台进军西南,自己携带着拔思巴向北凯旋归来。
第九十六章
        忽必烈一生的事业,正是从金莲川幕府广招贤士起家的,天下有识之士很快云集到金莲川幕府来了。其中不仅有满腹经纶名闻天下的学者,而且有精通兵法战策治国之道的谋士,不仅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而且有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元好问有时候会和忽必烈饮酒纵论天下,当时,金莲川真是汉儒文笔铺陈,意绪淋漓,气势恢宏。
元好问也看出忽必烈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帝王之气,但他觉得忽必烈在被蒙哥勾考以后情绪低落,特别是在母亲唆鲁禾帖尼去世以后,忽必烈时常借酒浇愁。
每当元好问觉得忽必烈意志消沉之时,元好问会让东儿弹吟一些曲子,让令令侍弄几个下酒的小菜,二人便会开怀畅饮。忽必烈的侍从爱薛是拂林人,出身于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教徒世家,祖名不阿里,父名不鲁麻失。爱薛会劝忽必烈少饮些酒,但忽必烈总是笑着摇晃一下脑袋,与元好问把酒论英雄。忽必烈之母唆鲁禾帖尼笃信基督教,爱薛继承家学,通晓西域多种语言,擅长星历、医药之术,代父应召,入侍贵由汗及唆鲁禾帖尼母子。爱薛娶唆鲁禾帖尼同族侍女为妻,夫妻俩曾当过蒙哥汗公主的傅父和傅母,故深为蒙哥一家所亲信。他当忽必烈侍从以后,曾建议设西域星历、医药的官署,所创的京师医药院改为广惠司,由他管领附带为有残疾的穷苦人治病施药。爱薛从基督教徒的立场出发,谏止忽必烈大作佛事,禁止回回于自家杀羊,违者定罪,奴仆首告者释为良人,犯禁者财物都赏给首告人。爱薛等支持下达和推行这一禁令,回回受到沉重打击。爱薛因通晓多种语言,曾多次以怯里马赤的身分随孛罗丞相出使伊利汗国,会见伊利汗阿鲁浑。忽必烈认为他生于彼家于彼而忠于我倍加器重,忽民必烈让其掌历代图籍和阴阳禁书,专管也里可温十字寺礼拜等事,分任掌宗教、文字、星历、医药等职。
眼看着忽必烈意志消沉,元好问和爱薛都劝忽必烈要以大局为重,以天下为念,不能为一时失利而鼠目寸光。
忽必烈手持酒杯,醉眼迷离,他知道自己是从内心拥护蒙哥为汗的,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但又觉得蒙哥汗对他是多有误解的。蒙哥大蒙古国第四代大汗,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蒙哥语意为长生,当年奉窝阔台命,与拔都、贵由等西征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诸地,攻破钦察部,追擒其部长八赤蛮于也的里河中之一岛上。进伐斡罗思,克乌拉基米尔城;破薛儿客速人与阿速人。贵由去世后,斡兀立海迷失皇后称制,诸宗王在汗位继承上发生争议。术赤子拨都以宗长身分在阿剌豁马黑召集部分诸王开忽里台,首推蒙哥为大汗继承人。窝阔台系诸宗王没有参加那次大会,并以会议不是在蒙古本土举行为理由拒绝承认。于是拔都派弟别儿哥率军卫蒙哥东还,并定于来年在斡难河怯绿连河召开大会。窝阔台系诸宗王一再拖延,拒不赴会。拔都不顾他们的抵制,在阔帖兀阿阑举行大会,拥蒙哥即大汗位。窝阔台之孙失烈门、脑忽等企图乘大会欢宴时进行武装偷袭,中途被鹰者克薛杰发觉告变,蒙哥命令将他们拘捕。从叛的按只、畅吉、爪难、合答曲怜、刚疙疸等以诱惑诸王为乱的罪名处死。为防止宗王也速蒙哥为乱,派卜邻吉率十万军队,在别失八里与哈剌和林间的兀鲁黑塔黑杭海及横相乙儿地驻防,遣也客那颜率两万人马到吉利吉思和谦谦州。次年夏,贵由妻斡兀立海迷失及失烈门之母哈答合赤,都以咒诅罪赐死,参加叛乱的诸宗王被流放。蒙哥登大汗位,委其弟忽必烈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宜,以牙老瓦赤、布智儿、赛典赤等任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讷怀、麻速忽等任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事;阿儿浑任阿母河处行尚书省事。以察罕、也柳干统两淮等处蒙古军、汉军;和里统土蕃等处蒙古军、汉军,僧海云掌佛教事,道士李志常掌道教事。又颁发政令,拘收前此朝廷及诸王所滥发之牌印、诏旨、宣命,限制诸王乘驿所征用的马匹数量,禁诸王擅招民户和以朝觐为名滥征人民财货,放免修筑和林城的工匠。后来,蒙哥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也古征高丽。又任诸臣分掌汗廷事务,忙哥撒儿任大断事官,帖哥?、阔阔术等掌帑藏,孛兰合刺孙掌斡脱,阿忽察掌祭祀巫卜,只儿斡带掌驿传所需,孛鲁欢任必?赤长,掌宣发诏令,朝觐贡献及内外官员上奏等事。后又遣弟旭烈兀西征,塔塔儿带撒里等征欣都思、怯失迷儿国,诸王会议决定大举伐南宋,蒙哥以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诸王塔察儿率师出东路,攻荆襄,自率主力入四川。
攻宋以后,忽必烈也是此忧心忡忡。他知道当年征宋时蒙哥渡漠南渡嘉陵江至白水江,拔长宁顺流东下,至大获山,宋将杨大渊率众降,那时,蒙哥的真是意气风发。后因塔察儿所统东路军无功后撤,改命忽必烈统诸路蒙古军、汉军攻宋,蒙哥率全军渡鸡爪滩至石子山猛攻钓鱼山,因宋将王坚恃险坚守,屡攻不克。
眼下,蒙哥在合州久攻不下,天气暑湿,军中疫疠流行,兵士多病死,忽必烈知道自己应当配合蒙哥起兵樊襄的。但对于他的勾考,令他觉得心寒。
元好问举杯和忽必烈碰了一下,见忽必烈只是傻望着酒杯,便自嘲地笑了笑,把杯中酒一饮而尽。东儿走近元好问身边侑酒,她轻嗟一声,元好问抬头冲东儿微微一笑,一股温馨甜蜜的气流会在东儿的心间弥漫,她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滋味。元好问的儒雅,温柔,风趣,幽默,风流,倜傥都和她想象的是那么的吻合,待字闺中时,她曾经是那样的迷恋元好问,到处收集他的诗和曲,自吟自咏中聊以自慰。
见元好问不高兴时,她的心底会不由得掠过一声轻轻的叹息,但希望他过得好,愿他快乐幸福的愿望会盖过情感上的一切。日子如常,只要她想念他需要他时就能感知他的召唤,听他倾诉,她很自足,觉得人的生命中如果有他那样一个知己也就足矣。但改改有时会劝东儿离开元好问,这令东儿有时会莫名其妙。改改有时候会提起元好问在蒙古大军包围汴京时,金国皇帝弃百姓而逃,金将崔立发动政变,开城纳降,并自封郑王。崔立认为他的行为避免了蒙古军屠城,拯救了全城百姓,便命当时的翰林学士王若虚执笔,为他立功德碑,王若虚、元好问自认关乎名节,推给了太学生刘祁,刘祁写好后交王元二人推敲直叙其事,敷衍成文。改改说,虽然元好问是被迫撰碑,但已关乎气节,元好问参与了此事,我们是大宋子民,应当离开他,离开金莲川南归。东儿说,作诗为告曹听翁,且莫独罪元遗山,这是郝经的话,意思是不能独独怪罪元遗山,也许元好问根本就没有参与崔立碑事件,一切皆由趋炎重利的刘祁所诽谤。当年汴京城破后,元好问曾写信给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请他保护资助54名金朝儒士,酌加任用。耶律楚材并未给元好问回信,但元好问举荐的54名儒士大多被忽必烈士起用,这一惊世骇俗之举,是有关他一生名节的重大公案,而实际上却是他高瞻远瞩。现在,忽必烈请他任儒教大宗师,自金灭亡后,元好问并未出任任何官职,一介布衣又何需趋炎附势,我是敬仰他的。改改听东儿如此一说,也不在多语,只是对其子女灌输自己是汉人的思想,她想带着元好问的子女南归。东儿知道元好问的所作所为,意在改善天下儒生低贱的政治地位,引导游牧民族的统帅能以儒治国,以汉法治汉地。然而一名旧臣,没有随主殉国,没有战死疆场,没有树起反元复金的旗帜,也没有归于山林,反而与新主眉来眼去,总会引来种种流言蜚语。她觉得元好问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在蒙古大军围城时,元好问曾竭力谋求救国救民之策,死不难,诚能安社稷、救生灵,死而可也。奈何,旧朝老臣,以一己之力为着自己的理想奔走,为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苦苦担当,全然不顾世俗的道德评判,其内心的焦虑,外在的困顿可想而知,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世上有几人懂他的苦心。东儿也时常苦恼,朝代更迭,历史的尘烟又在他身后筑起高高的块垒,很少有人能看得清元好问的面目了。她郁闷时便会吟咏元好问的一些诗文自娱。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对殉情鸿雁的礼赞,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元好问提倡自然主张情性之真,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开郝经诗歌理论之先端,他的诗歌于丧乱诗的思想价值和山水诗的审美价值,真实地反映了金朝被灭亡,人民遭涂炭的社会现实,包融了他对丧乱事实的历史审视,作出了历史的评价,从而增加了思想的深度。七岁能诗,人称神童。历官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的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出仕和归隐的内心矛盾开始加剧。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
第九十七章
        东儿见元好问和忽必烈心情都不是很好,她又吟咏起来。
改改知道东儿在内心深处也是想南归的,她知道东儿只是痴迷元好问的才华才来金莲川的,在万松去世以后,二人投身元好问身边,改改觉得东儿自小倾慕元好问的才华,跟随元好问,也算圆了一份人间好缘份。
有时候东儿也会和改改说起少庄主和文正他们,还有那个独眼大哥,更想念的是她的老父。东儿吟咏时腔调里多了些忧愤,手下的筝也被她调弄得如泣如诉。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