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闲女当嫁 >

第14章

闲女当嫁-第14章

小说: 闲女当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睡了,郁小闲去了厨房和守夜的婆子搭话,用五十五文钱买下了婆子自家攒下的二十个鸡蛋,这个天鸡下蛋多,又不容易储存,守夜的婆子很高兴郁小闲买掉了她的存货。郁小闲问她要柴火,还许诺把煮过汤的骨头给婆子的狗吃,婆子心疼自家的狗,就答应郁小闲可以随便用堆在墙根底下的柴火。

郁小闲拿了鸡蛋,借了捞箕,土碗,用碎砖石垒砌了两个灶,分别放上了两口白铜锅子,一口开始熬骨头,一口烧开水。骨头锅里放点醋,好早点炖烂,开水锅的水开了,就下了面,快速捞起,用井水拔了,放一两个时辰也不会变质。煮面的水还可以接着煮鸡蛋,二十个蛋熟了,拿十个收起来,剩下的剥好准备做卤蛋。那些剩下的热水就把碎肉过水紧一紧,把异味去除了。如此这般开水用了三回,倒了也不可惜。

这些做好之后,炖骨头就用小火吊着烧,再把骨头汤盛出两碗飘满浮油的倒入另一口锅子,放上自己配好带出来的卤料包和盐,加水开始煮卤肉和卤蛋,大约一个时辰的中火烹制,等水快烧干了,卤蛋和卤肉就都成了。

郁小闲两个锅同时要照应,用柴火煮东西要掌握火候也很不易,近三个小时之后,食物才基本做好,郁小闲也是一身大汗,于是她把骨头汤继续煨着,把卤蛋的锅子端下来,换上了装满水的烧水壶,打算吃完东西就去简单洗个热水澡。

正打算把赵岐喊起来值班的时候,赵岐就已经被卤蛋卤肉的香味勾起来了,郁小闲正巴不得呢,把赵岐留在土灶边看着火,自己赶紧去洗净了苋菜和香菜。等她回来之后就把骨头汤锅子里的骨头捞了出来,打发赵岐把骨头给守夜的婆子送去,还神秘地说到:“你慢点回来,等着吃宵夜。”

赵岐看着郁小闲的调皮样子,心里是莫名的激动,还哪里会愿意晚一点回来,等他从守夜婆子那里回来之后,就看见郁小闲正在拌面,那面好生古怪,竟然是红色的,看上去很吓人。郁小闲看着赵岐回来,赶紧把装面的碗藏起来,赵岐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说到:“我看见了,黄娘子你怎么突然像孩子一样顽皮起来了?”

郁小闲嘟起嘴来说到:“黄娘子今年不过十五,比你小,就是妹子,淘气一回,你还不让呀。”

赵岐的那个心呀,是怦怦乱跳,郁小闲顿时脸红,立刻把面捧给赵岐说到:“这是苋菜骨头汤拌出来的面,自然是红的,你吃吧,我还有卤肉和卤蛋给你当浇头。”

郁小闲不是没看过陷入爱情的男女,她后悔自己的顽皮,把赵岐给误导了,以后她绝对不会再向赵岐展现她的可爱,不然真的会害了赵岐这个好人。世上难过的就是单相思,求而不得,偏偏今生又再也找不到人取代。郁小闲不想和赵岐,孤男寡女相处,刚想叫锦娘起来,招娣倒先起来了,她也是被卤蛋卤肉的香味勾起来的。

已经到凌晨四点了,郁小闲给招娣拌了小碗的红面,给了一个卤蛋,孩子吃了面就老实地帮郁小闲看着外面兼送热水,赵岐负责看着火。郁小闲拉起一块布,用温水简单地洗了个澡,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她的短发如同民国时期的学生头,梳洗之后,很是英姿飒爽,出来之后,又让赵岐一愣。

蛐蛐睡得早,也醒得早,郁小闲洗完澡,他也饿醒了。郁小闲和守夜婆子说话的时候,知道车马店前一里路的地方有早市,天蒙蒙亮就有人出来做生意,于是想买些干粮当午饭吃,也正好可以避开赵岐灼热的目光。郁小闲把头巾包上,把如何拌面和分配卤蛋卤肉的事情交代了招娣,自己则出去采买东西去了。

快速在早市上逛了一圈,郁小闲手里的篮子就满了,十斤蓬松的杂合面切糕,四个荷叶包卤煮豆干一共两斤,十个碱水小豆粽子,一些很新鲜的桑葚,这些东西加上鸡蛋可以供七个人吃一天没问题,营养还全面。

郁小闲一到车马店,就看见所有的车马已经在道上排着队了,锦娘看见她,急忙说到:“太太您可回来了,商队的当家说是下午要变天,让我们赶紧出发。”

郁小闲很庆幸自己没有耽误事,赶紧把东西放上了自己坐的那辆车,两个脚夫今天一起床就吃到了主人家给的鲜美卤蛋卤肉香菜面,招呼起主人家的太太是格外热情。那面至少要十五文一碗,味道好的没话说。招娣早就收拾好了东西,洗干净了锅子,今天她多吃了一枚卤蛋,特别高兴,干活特别麻利。

闲话少说,整个车队很快就出发了,而且速度明显加快了。端午节前后是夏季的主汛期,一旦下起大雨,商队就要被迫歇在车马店里,时间和住店的消耗可都不少。可惜车马哪里赶得上老天爷变脸的速度,快到午时的时候,天黑得像太阳下山的样子。商队的马车上放的东西估计不能淋雨,领队的立刻吩咐所有马车都去路边的一家小歇脚店驻店。

这种小歇脚店平日里只供轿夫,赶骡马的脚夫吃饭打尖,这店里总共就是七间房,像这么一来就是近二十辆车的大生意是从来没有接过的。领队的拿出一两银子就包了场,店主夫妻都带着两个孩子从自己的屋里搬出来了,歇在柴火间兼做灶间的屋子里。剩下的六间屋子,都是人和货物不分,挤得满满的,拥挤的程度可想而知。好在歇脚店后面的牲口棚子还算大,二三十匹骡马还能避个风雨,至于马车则全部集中在院子里,拦上桐油布也能避些雨水。

商队的人都不够房子驻店,当然也轮不到郁小闲家里租房子,可郁小闲早有准备,她找了歇脚店可避风雨的一处,借助两面墙,把自家的车拼成两平米的双层车板子安置在角落里,然后又用那些竹竿和桐油布支撑出了一个帐篷形状,地方虽小,大约三四平方米的样子,可凭着双层架子,应该可以让七个人避雨。两个脚夫有一个人要照应牲口,鲁贵要在院子里看着马车,所以帐篷里就是郁小闲一家人和赵岐,以及一个脚夫。

帐篷在一干大小人等的努力下搭好了,郁小闲还特意叫多捡些石头压住帐篷接地的部分,以免大风吹走雨布。就在帐篷完工前的几分钟,风刮得越发大了,随后瓢泼大雨就砸了下来,六个人躲在昏暗的帐篷里,焦急地等着赵岐回来。

赵岐本郁小闲叫去向店主夫妇买凉开水,灯油和柴火去了,凉开水和灯油已经运回来了,就等干柴了。这个天郁小闲不喝生水,也不准家里人喝,暴雨过后,水中的脏东西多,越发不能喝生水。这场雨也不知道要下多久,留着些干柴能派大用场。郁小闲的家当里有一盏灯,有了灯油,这个帐篷里就能有少许温暖。

大雨下了几分钟之后,赵岐披着雨布出来了,郁小闲打着伞帮他接了把手,看见赵岐浑身湿透,却顾着干柴,郁小闲也觉得心里不安。也许马车到了前面的繁华之所,该再买些桐油布,仿造现代雨衣的样子给赵岐做一件才好,至于扣子就用白铜片做成现代的纽扣装。有了雨衣,赵岐将来赶车的时候,遇到雨天也不会淋湿了。

21助人为乐

大雨足足下了一个时辰还没有变小的趋势,七个人将就着在类似双层架子床的马车架子上休息,雇来的脚夫垫了草垫子就在地上睡着了,不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除了蛐蛐和黄有才睡够了,醒着一块玩,其他的人都找了地方蜷曲着睡了回笼觉。这几天,谁也没有好生歇着。

郁小闲是被饿醒的,她在凌晨三点多吃的宵夜,六点不到上车,之后吃了点桑葚和切糕就开始用炭块做笔给锦娘花了几个花样子,再做了两朵绫罗花才小睡片刻。这样劳心,中午一点时自然会饿。郁小闲起来喝了水就给饥饿的黄有才和蛐蛐分了切糕吃,自己也吃了一块。她庆幸好在早上买了这些东西,不然这下雨的天,现买都不知道去哪,只怕淋一身雨水也找不到什么吃食。

由于担心一时间没办法上路,吃食不够,郁小闲只给了他们每人一块二两的切糕,这一块对蛐蛐是够了,可黄有才怎么能饱,他三口两口吃完了,又可怜兮兮看着郁小闲。郁小闲正在犹豫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同时醒了,看来肚子饿是最好的闹钟。

四十块切糕已经被吃掉了五块,郁小闲有些犹豫,最终还是拿出了六块,锦娘和招娣每人一块,再给每人一个粽子,也给黄有才一个粽子。赵岐是干力气活的,分两块切糕,两个粽子,再给鲁贵拿同样的一份。雇来的脚夫在一旁吞着口水,郁小闲想想他的难处,就又拿出两块切糕递给脚夫说到:“你和你搭档一人吃一块,你快去看看店家还有什么可充饥的。”

脚夫得了四两银子的脚钱,雇主可以不管食宿的,可今天两人既吃了雇主家的好面,又能在这大雨的时候沾光避雨,还能得一块切糕充饥,自然是千恩万谢地出去找他的搭档了。赵岐想此刻鲁贵想必也是饿极了,就裹着雨布,又打了郁小闲的伞去给鲁贵送吃的了。

郁小闲悄悄拿了卤豆干喂进蛐蛐嘴里,小家伙精灵的很,一声不吭就全吃了,然后就腻在郁小闲身边。锦娘母女没有发现,边吃边说话,让郁小闲有种占了小便宜的快感。吃完饭,大家还是接着睡吧,按照从前的经验,这段路可要难走了,这雨可能要断断续续下好几天,有机会要买些米放在车上,以备不时之需。

不一会儿,赵岐回来了,对郁小闲说到:“大伙都饿着呢,这歇脚店里总共就是两升米,店主怕涨水,米送不过来,饿着他家的两个孙儿,只煮了大锅子菜叶粥。二十几个大男人,早饭还没怎么吃,这个钟点把这些粥倒下去,两泡尿就没了。那么多眼睛看着你给鲁贵的粽子和切糕,鲁贵都不好意思吃。当家的让我问问,黄娘子可有多余的吃食匀给大家充饥?”

郁小闲现在手里还有二十七块切糕,三个粽子,四包卤豆干,十个白壳蛋,半斤桑葚,一斤多枇杷,要是只顾着七个人吃,能坚持到明天上午,可要分了出去,也许今晚一家人都要挨饿了。郁小闲正在犹豫的时候,锦娘发话了,对郁小闲说到:“太太要把吃食卖出去赚银子,好歹留些给相公和孩子吃些,孩子小,不能饿,相公没吃的,会闹,谁都管不住。我们女人家,不干力气活,饿就饿吧。”

郁小闲听锦娘这么说就立刻打定了主意,把切糕拿出了二十块,并三个粽子,两个荷叶包的卤豆干,把剩下的东西交到锦娘手中说到:“这些你收着,我们自己吃。现在不干力气活,多睡觉不会饿。”说完她招呼赵岐和她一起去见商队的当家。

商队的当家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姓方,人称方六爷,是大江南北都跑过的生意人,近几年北方闹农民起义,乱的不成样子,才专门跑了南方的线路。他看见赵岐领了一个包着头巾的年轻女孩来,倒是有些诧异,等仔细打量了郁小闲的样子,又觉得这妇人虽然年轻,可眼里却透着沉稳和大气,再深些看,居然还带些沧桑感。人的本事自然不能用年龄来看,方六爷听说现在这黄家五口的生计全捏在这个十五岁的小妇人手中,也不能不高看她一眼。

郁小闲走到方六爷面前行了礼,然后把食物放在了矮桌上,然后说到:“我们略留下了几块糕给孩子吃,所有的主食都给当家的你拿来了。”

方六爷看看东西,对身边的人说到:“给黄家娘子拿五钱银子过来。”

郁小闲听说要给她钱,立刻摇手说到:“当家的太客气了,这些东西是我家送给大伙吃的,要给钱,我就收回去了。”

这些东西买来的时候不过一百多文钱,此刻在大家都饥饿难当时,算是雪中送炭,郁小闲要的是人情,这几个小钱,她可不稀罕。方六爷也明白了郁小闲的意思,立刻吩咐手下把钱收回去,然后拱手说到:“那就谢谢黄家娘子了,要不是你家提前买下这些干粮,我们这些老伙计们可要饿上一天了。”

郁小闲笑着说到:“当家的愿意帮助我们一家人,已经有恩于我们在前,我们也只是在投桃报李,只是这点东西还不足以感谢当家的对我们家的大恩呢。”

郁小闲和当家的客气了几句就离开了,回去之后,大雨有继续下了一个多时辰,才渐渐转了中雨。赵岐跟着方六爷干了点什么活计,回来歇了一会儿,鲁贵突然回来了,对大家说到:“商队预备出发了,趁着雨小了些,赶去前面十里路的大车马店歇脚。刚才检查车子,发现有一辆马车的车轴断了,还有一辆马车的车轮子有些散架,看来只能把两辆车拼成一辆车再上路。我们的车上要坐两个人,你们的骡子车恐怕要更挤了。不过不用担心掉队,当家的借匹马给你家拉车。”

听完鲁贵的诉说,郁小闲说到:“把我们的备用车轮拿上一个,再把那空心的铁棒拿一根过来。”赵岐一听郁小闲这么说,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