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三国之战神刘封 >

第130章

三国之战神刘封-第130章

小说: 三国之战神刘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可是,为何上天却要这般不公的街我。
    同宗恩将仇报,盟友反目成仇,部下背我而去,百姓改奉新主。
    “为什么,为什么一一”
    突然之间,刘璋冲着那空荡的大殿怒吼一声,回应他的,却只有那沉闷的,渐渐隐去的阵阵回音。
    狰狞的面容只维持了那么一刻,那张苍白的脸旋即被委屈与绝望所占据,坚持了片刻,他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的痛苦,竟是伏在案几上呜呜的大哭起来。”瞧瞧,州牧他竟然足艮小孩似的在哭。”
    “是啊,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怎的这般没用。”
    “听说那小刘将军就要打到成都了,咱家主公这样,肯定抵挡不住,到时候荆州军人城了,咱们可该怎么办。”
    “担心什么,听说那小刘将军是个明主,对咱益州人极好,到时候咱们改换新主便是。”
    大殿之外,一群男女侍婢们私下里议论纷纷。
    “咳咳一一”
    一阵轻咳声让他们惊醒,一群人如鸟兽惊散,寻声看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儒生正徐徐走来。
    “谯大入。”
    见是此人后,侍婢们部松了口气,只随意的称呼了一声。
    来者,名叫作谯周,乃是刘璋幕下师友从事,负责州中教育之事。
    这谯周自幼醉心于读书和做学问,通读典籍,有“蜀中孔子”的美称。
    不过此人读书读得有点忘我,举止怪异,时常欣然独笑,因此常被同僚嘲笑,即使是这些侍婢,对他也敢心怀轻蔑,并无多少尊敬。
    “州牧可在殿中?”
    谯周并不介意这帮下人们对他的轻怠,探着向殿中张望着问道。
    一名侍女答道:“州牧在殿中,只是他交待不得让外人打扰,谯大人若想见,还是改天再来吧。”
    谯周连连摇头,表情极是夸张,“大祸临头,怎能改天,我现在就要进去见主公。”
    左右侍女欲待阻拦,但又想看这书呆子出丑弄笑,便也无人阻拦。
    谯周提着衣摆跨过高槛,仿佛并没有看到刘璋正在痛哭,大步便走入殿中,高声道:
    “主公,大祸临头,大祸临头矣。”
    刘璋哪想到有人突然入内,吃了一惊,赶紧手忙脚乱的拭干净眼泪,待到抬起头时,谯周已经来至阶下。
    见是谯周,刘璋不悦之余又感好奇。
    当初刘璋征辟谯周,乃是因谯氏是巴郡大姓,而且此人在蜀中以学问而闻名,故此强行将他召至幕下,也算是收买人心。
    只是此人读书读傻,行为举止乖张可笑,每每在群僚面前出丑,弄得刘璋也觉尴尬,故而平素议事也就很少召见他。
    谯周似乎倒是很乐意,平素也就赖得管政事,大把的空闲正好专于研究学问,没有刘璋传召,几乎从不去主动参与议事。
    令刘璋感到奇怪的是,这个他几乎有几年都没有见过的书呆子属下,为何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深夜前来见自己。
    “谯允南,你深夜不请自来,还胡说八道一气,你是读书又读糊涂了吗?”刘璋不悦的’、指责道。
    谯周上前一步,满面忧虑道:“主公,刘镇南的大军已至广都,兵锋顷刻将抵成都城下。现在成都城内,军心涣散,民心惶惶。主公外有强敌兵临城下,内有军民人心离散,不是大祸临头又是什么?”
    谯周本来以口拙而闻名,怎么想今时这一番话却流利畅快,毫不停滞,一口气说下来,只把刘璋听得心惊胆战。
    刘璋心中惶恐,却强作镇定,厉声道:
    “成都尚有近万余,钱粮足支数年,刘封兵马虽至又有何惧。谯允南,你休要危言悚听。”
    谯周长叹一声:“刘封一路自巴郡而来,所过郡县士吏大多望风而降,更有州中豪强斩杀县令守将,开门迎接刘封,如此可见,益州人心已皆倒向刘封,纵使城中有兵有粮,又焉能一守Ⅱ阿。”
    刘璋听着心跳加快,谯周接着又道:“先前刘备南下时,一路便是降者无数,若不是张将军等苦守雒城,此刻刘备大军早已进抵成都。而今刘备未退,刘封又至,人心崩溃只在转眼之间。主公,现在必须是出决断的时候了,若待刘封大军破城,主公真的便将大祸临头矣。”
    刘璋本就万念俱灰,再被谯周这般一“恐吓”,强装的镇定立时被击碎,神情顿时骇然无比。
    “事已至此,允南你又有什么良策,可解这内外之危?”刘璋的态度马上变得恳切起来。
    谯周香了口唾沫,大声道:”我夜观乾象,见群星聚于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此乃王者之象。事到如今,主公岂能再逆天而行,依周之见,不若开门迎降,归顺于那刘镇南’、吧。”
    投降刘封!
    亏你说得出口,你谯周食我刘氏父子之禄,如今大难临头,不为我分忧解难,却劝我去投降敌人,把这益州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那个姓刘的小子。
    一瞬间,刘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仿佛积蓄在心底的怒火被谯周这一根火苗点燃一般,不可阻挡的喷发而出。
    “好你个卖主之贼,来啊,把这厮给我拖下去斩了。”
    好歹这成都还没破,刘璋的话没人敢不听,号令既下,一千武士赶紧入内,拖起谯周就要离殿。
    正在这时,一名侍卫急匆匆的入内,伏地叫道:“主公,大事不好,刘封的大军已经出现在城外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 众叛亲离
    (感谢小梦打赏赠送,以及Ih兄月票和打赏)刘璋本来是站着的,怒气腾腾的要拿谯周开刀,但一听到刘封的大军到了,整个人如中雷击一般,一屁股便跌坐下来。。
    “罢了,放了他吧。”
    一腔的怒气,瞬间被击垮,刘璋表情呆滞的坐在那里,无力的摆了摆手。
    武士们赶紧把谯周松开。
    这位年轻的学者整了整衣容,再次走入殿中,苦口婆心道:“主公,我正是因为食主之禄,所以才要为主公身家性命设想,劝主公开城投降。倘若主公果真打算死守城中,那谯周也愿意追随主,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难道,除了投降和死亡之外,就再没有别的路可选了吗?
    刘璋心如刀绞。
    暂时难做决断之下,刘璋急召众僚前来商议应对之策,但来者却比平日少了许多,一问才知,原来许靖等辈,已在听敌军临城的那一刻越城出逃,投往刘封那里去了。
    许靖等辈身为东州士人,刘璋平素待他们不薄,但现在大难临头,他们却如此果决的抛弃了自己,倒是谯周这等平时受压制的益州土人,反而没有弃自己而去。
    刘璋唏嘘感慨之下,只能问众僚有何应对之策。
    如今的成都城中,精锐之兵尽皆已调出,如张任等武将在外的在外,降敌的降敌,虽有一万多兵马尚可调动,但竟然无一名可堪重用的大将。
    一千文士们面面相觑,议论了半天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焦头烂额之际,谯周便建议刘璋率众上城,先观看一下敌军之势再做打算。
    刘璋无计可施,只能听从谯周的提议,率领着一干不安的从僚出得州府,赶往南门观敌。
    上得城头,刘璋极目远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南门数里外,连绵数里的敌营灯火辉煌,耀如白昼。
    火光之下,壁垒森森,旗帜飘扬,军容甚是震怖。
    再望南面的大道上,无数的火把自天际而来,绵延如无尽的长蛇一般,向着敌营缓缓开进,那是更多的军队正在进抵城下。
    刘璋在城头胆战心惊的观看了几个时辰有余,但见南面的火蛇依然不熄,进抵城下的敌人数量似乎无穷无尽一般。
    时已夏末初秋之际,深夜间渐有凉意,但刘璋的背上却是大汗漓淋,浸得衣袍像是吸饱了血的蚂蝗一般,紧紧的贴在皮肉上。
    在见识到刘封军的浩荡军容之后,刘璋这回真的是绝望透顶了。
    “主公,敌军挟百胜余威而来,声势如此浩大,以我成都惶乱之军心,焉能与之抗衡,主公,是战是降,千万要三思而行呀。“谯周见刘璋神色骇然震怖,便又不失时机的劝道。
    刘璋心中又是一抽,这一回,他没有再怪谯周,而是苦着脸环看着诸僚,颤声问道:
    “你们呢?你们认为我是该降还是该守。”
    左右诸如董和之辈,旨也默然不语,虽未明着支持谯周的言论,但默认之意已很明显。
    臣下皆无死守之间,刘璋的心立时又凉了半截。
    此时此刻,周边虽有众臣环护,但刘璋却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
    许靖等辈,人已越城逃往刘封那里,而董和、谯同等辈,虽然没有公然背叛自己,但他们的心却早已投向刘封,刘璋就算再无能,这点人心还是洞察得出来。
    “主公,我以为,不如派人前去见一下刘封,向他许以割地赔款,以换取刘封退兵,或许可以暂解成都之危。”
    一直默不作声的董和,实在是对刘璋那可怜样感到余心不忍,便是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刘璋像是一个溺水之人,突然间抓住了一个救命稻草,本是死气沉沉的表情,顿时闪现出现几分精神。
    就在刘璋刚刚看到一丝希望时,谯周却道:”刘封的大军已进抵成都城下,我们已是山穷水尽,对方眼看着便能夺取益州,岂会因区区小利就撤兵而去,幼宰此计想当然尔,刘封断不会答应。”
    当头一棒,直击得刘璋晕头转向,痛苦的沉吟半晌,刘璋无奈的叹道:“事到如今,别无他法,也只能试一试了。幼宰,此番就有劳你一趟了,只要能说动刘封退兵,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
    董和怔了一下,似乎有不情愿的意思,但迟疑片刻,还是拱手道:“我尽力而为,但愿能不负主公所托。”
    城外的荆州军,并没有刘璋看到的那般浩大,其实只是黄忠所率的五千先锋军而已。
    刘封令黄忠率先锋步骑,星夜兼程由广都进军成都,目的只是想造成一种大军突然压城而至的假象,对成都的人心士气造成突然性的一击。
    至于那看似无穷无尽,如长蛇般的兵马,不过是刘封向当年的董卓学了一招而已。
    当天晚上,黄忠的五千兵马立营城下之后,又悄悄的派兵回往南边,点着火把佯装新军,大摇大摆的入驻大营,如此反覆,便轻而易举的营造出一副干军万马到正来的假象。
    事实证明,刘封的计策非常奏效。
    一天之后的黄昏,刘封所率的三万大军陆续抵达,在成都四面下寨,将这座益州州治围了个水泄不通。
    就在刘封抵达的当天,他才听闻刘璋的使者董和今早已至,已在营中等候了他一整天。
    入得中军大帐,一名文质彬彬的中年儒生忙起身施礼,口称:“益州牧幕下成都令董和见过刘镇南。”
    “幼宰先生快快免礼。”
    刘封赶忙上前一步将董和扶起,并请董和上座,无论是态度还是招待的规格,都是热情之至。
    刘封对董和如此礼贤,一方面是他有爰才之心,另一方面则是临行之前,庞统曾对他有过提醒,说是益州刘璋手下有一名叫作董和的贤才,若取益州,此人将来可堪大用,一定要好好对待。
    若说这董和,与其他益州人还大有不同。
    此人籍贯为荆州南郡枝江人,但其祖先却本为益州巴郡江州人,至建安初年时,董和举家西迁,离开南郡来到益州,在刘璋手下做官,一直做到了成都令。
    这也就是说,董和祖籍益州,但却生于荆州,既在荆州做过官,又是刘璋手底下任过仕,可以说他是半个益州人加半个荆州人。
    刘封虽然打算改变刘璋和刘备重用东州人的做法,以蜀人治蜀,但为了确保对益州的控制,他又不能完全的将益州军政大权交给纯的土著士人。
    军队上,刘封固然可以用黄忠等镇守要害,但在政事上,庞统刘巴等人分身无暇,且用荆州人来执掌益州政务,本身就与刘封的治蜀政策相悖,势必会引起蜀人的反感。
    那么,有着一半荆州人身份的董和,其特殊的身世背景,以及其所怀的杰出才华,正好就成了刘封心中的不二人选。
    便是因此,刘封对待董和自然要比寻常益州士人要更热情三分。
    受得刘封如此礼遇,董和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但也没有因此而有所放松,依然小心谨慎应对。
    “我主与刘将军本为同宗,先前因为受旁人所惑,一时糊涂才想修改1日约,刘将军大人有大量,还望能念在同宗之谊的情份下,可否退兵东归。”
    客套数句后,董和转入了正题。
    刘封已猜到了他此来用意,听得此言,当下只是笑着饮茶,却并不回应。
    董和忙又道:“只要刘将军能不计前嫌,我主愿意割让江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