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277章

幻之盛唐-第277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自当有一份大礼奉送……
    她轻轻丢过来一份名册,我看了看脸色稍缓,的确是一份大礼。听说她不但可以穿堂入室随意出入内院,据说还和永王有些须暧昧的传闻,所以对她宽纵的很,因此就算是永王的私房生活,以她的本事来说,也没有多少秘密可言把。
    “可以把面巾摘下来么,我不喜欢藏头露脸,故做神秘的家伙”
    我好不掩饰的盯着她的窈窕身段,露出欣赏的颜色,因为她换了身便于上下穿行的束裙短裳,平时被宽大的裳裙所遮掩的美好身段,也充分挺突出来。
    “当然了,除非你长相有见不得人的理由”
    “奴却有不得已的苦衷,还请大人见量,”
    她对我**裸的
    似乎司空见惯。丝毫不为所动,只是轻轻的略一颔
    “什么苦衷,难道谁把你面纱揭下来,就要嫁给谁地苦衷……”
    我顿时想起一个小说里最常见的情节。
    “扑哧”一声她顿时清脆的笑了出来“哪有这般荒唐的规矩,把终生当作儿戏一般,托付给莫明的机缘……不过奴却有情由的,还请大人见谅”
    这话却是说的是斩钉截铁的相当坚定。
    “算了……
    我虽然对她地由身材推及地相貌,颇感兴趣。大可以仗着权势叫人把她抓起来。揭开脸来慢慢看。相信她未必抗拒地了,而且察事厅那群人,也未必敢因为这个理由和我教劲,但这样未免就无趣并且无益了。
    “真是可惜了”
    我摇了摇头。起码我至少肯定,这是一个相当自信而且颇有主见的女人,放在哪里都会闪光的。
    “你这样的身手和家世,怎么会为察事厅做事……难道哪位贵人。答应助你们复国么……
    吐谷浑前王家的后裔,虽然不符往昔的风光,但起码依靠带着出来的大量旧部和财富,再加上李唐王朝地笼络和恩赏,应该过的不会比任何一个公卿王侯差,如果是出来历练生活,也不用投身到一个名声不大好的特务机构里去把。
    “这……::我还是捕捉到了那丝细微的变化。心中嘿然,似乎说到点子上。
    “这样说把,我在西北路。也有好些生意……容家也有自己大片的牧场和众多的驼马商队……
    把这位喜欢爬窗户的慕容小姐送走后。
    我看了看日程安排后,对外唤了一声。
    “把季大人叫过来”
    “是”
    不多久,季广琛一身白衣的前来拜见,永王地幕府已经宣布解散,这些曾为属官地人,大多数都失去了原来的身份,这家伙是个知时务的聪明人,不会不知道这么来见面所代表地意义,不过既然来了就表示他的决心。
    毕竟当年是智谋将帅科的武进士,代表他同样有抱负和野心,不会轻易让仕途终止在这江陵一个小小的地方,历史上永王起兵后,他也是第一个和朝廷暗通曲款的将领,永王被宣布为叛逆后,有家不得归,多拜其所赐,因此获得继续进身的机会。先是贬出为温州刺史。西道节度使。:i
    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忠诚,关键看你给出的条件和手段,值不值得他付出忠诚的价格。更关键,他有我所需要的东西。
    “我缺少一个水军统将,虞侯第八营,领武学水军分学堂,长驻襄阳”
    我直接开门见山的说
    “多谢大人抬爱”。
    他毫不犹豫的举身一拜而下,没有丝毫的颓然和做作,仿佛这一切是顺理成章的一般。
    作为待罪之臣其中之一,党附永王的记录,将让智谋将帅科出身的武进士,未来的人生会有很长一段惨淡和灰暗的时期。而天下即将平定,作为不甘心寂寞的人,最缺少的就是重新出头的机会……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我轻轻念着这一瘸新鲜出炉的诗句,颇有些感叹。
    雄武城一破,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这场旷日持久却有一波三折的战争将要结束,剩下的事情,就是从头收拾旧河山,如何瓜分战后的利益,连杜甫都专门写《渔阳》诗以滋纪念。
    杜老头现在过的满滋润的,本来是挂个头衔养在官学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他做,就把这位诗圣当尊菩萨供在那里让人烧香也好,结果他身体一好转,就以无功不受禄位名,要求出来做事,不但担负起好几家文抄的捉笔,常常发表一些针聩时弊、举具民情还不够,还毛遂自荐参加了监理长安营建工程的巡查之责,
    他着一监理可不要紧。责任心和公义感都很过剩的杜老头,很快变成那些营建商人最头痛地存在。脾气又臭骨头又硬。较起真来,是油盐不进。
    原来历史上的杜工部的称号不是白叫的,之所以安禄山会任命他为水部郎中,也是有原因,我本因为他只会做诗,但没想到他对工程营造这些东西,还是下过工夫的。只是相比他在文坛上的盛名。用这些东西在官场上就混的很失败了。
    以前是人微言轻没人理会。但现在就不一样,为了完成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具欢颜”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光在成本核算和质量评估地挑剔,就足以让那些承建地商家叫苦不迭。
    但另一方面,他过于旺盛地责任感,又会惹出一些是非来。前些日子,《西京时抄》上登载了《两河四载民见异闻录》,配了一首《绝句》,惹起渲染大波,连西北朝廷都惊动了。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此诗一出,不但否定了两朝皇帝治理下。安
    的大好和谐局面,还得罪了禁内的神策、神武诸军,龙武军也给骂上了,说神策、神武诸军纵暴略与羌浑同,这不希奇,他们出身西番边军,本来就有很多羌浑的血统,可谁都知道龙武军中的收容了大量的女子,动机也不那么纯良。那些朝廷大老更是以此为攀咬地契机,开展了新一轮的口伐笔诛的朝争序幕,
    心怀非怨,妄言国事的大帽子,欲追究之,还是王维等人为他出头,集体上书声援之,说士谏言当无罪,更何况所言非虚,才稍稍平复,自此,因为他敢言人所不敢言,是以人称地下御使。连带那群专门暗中收集各地闻报的人员,也被称为新暗行御使。
    “这位杜御使又有什么是非么”
    我转头,问刚从襄阳赶过来的年轻参军杜佑,杜甫也算是他的族叔,他有些苦笑的说
    “朝廷这桩大事,却与那为长叔,有些关系”
    给我递了一封翻译过地密文。
    原来绝句事件之后,余波未了。
    朝廷以大军遥在外,军纪难肃,且奏事蹉跎,委决延断,为理由,有意在军中改革监军制度,改军容观察使为护军中尉,并且由兵部派遣军都虞侯,以监理法纪。顿时朝野一片哗然。
    但结果出人意料地是,最先站出来反对的,却是西北朝的当红炸子鸡——大小李宰相之一地李,此君坚决反对将中使监军变成一种常设官,并且直言不讳的指出这些中使,权限太大,本来只是承旨宣抚军队,沟通皇帝和将领的纽带,最后却借着可以向皇帝打小报告的机会,狐假虎威向主将勒索好处和权利,甚至可以轻易影响和改变主将的决策,却往往事后无须承当责任。
    并且援引了边令城败坏国之干城,陷杀高、封二帅,间接导致哥舒元帅败亡,以及当年一带名将王忠嗣被索贿不成的内官落井下石的先例,在西北系引起无数共鸣,直接就在朝议上冻结了此事,由此,也让那些内侍恨的咬牙切齿的。
    但这位语不惊人不罢休。随即反而又援引龙武军的特例,建立三差一选制度。
    所谓三差一选制度,在营以上由中军派遣随行参军,以备参佐;在团以上由法曹派遣的军法虞侯,以纠检风纪;在队上差遣以武学出身的见习士官为领副,这样百战老兵出身的下级军官,达到一定层次,就有机会选如武学再教育,而外派的间隙士官,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也可以转正;这种相互身份转化,消除一些实战派和科班派的鸿沟。依靠这三差遣,虽然龙武军诸部常常天各一方,又常常就地扩充,却总能牢牢掌握军中的动向和保持军队结构的相对稳定。
    一选就是,在火以下,让士兵自选管理饮食的专人,比同火副算是半个官,也算是小小的自治精神,龙武军的食料和饷钱是分开管理的,中间尽量减少过手的环节,象各种饮食用度,都是通过军下诸曹,直接发放给各火选出来的管理士官,而军饷则是以存取形式,由随军的飞钱商号合作背景的老军互济会和合作社,来发放日常钱和战务津贴,还可以提供一些小额的透支和低息借贷,这样运做下来,维持军队所产生的现金和物流量其实都很小,可以尽量减少舞弊贪墨的机会,以及高利贷、滥赌对士气产生的影响,增加军队袍泽的凝聚力,又能减少因为人为的亲疏远近,造成的各种小山头主义的后果。
    这么一来,虽然牺牲了一些传统的效率,但不可否认对士兵的士气和军队归属感,很有好处。龙武军创立以来,虽然时有供应跟不上或是发放拖延现象,基本没有出现什么闹饷或者是患不均的事端。
    另一方面来说,龙武军的福利和伙食都很丰厚,将官都自有身家或者是世家子背景,多数不屑于按照惯例去克扣那点士兵的人头钱。也不需要特别打点什么部门。相比之下那些西北边军出身的藩镇军、地方出身的守捉、团练兵就可怜的多了,一般只有主将直属的亲军,才有足额全份的配给,吃空饷和抽头现象,哪怕在号称劲旅的朔方、河东两大军事集团中,也屡见不鲜,只不过是多或少的问题。
    结果就把火烧到了龙武军的一亩三分地,本来天下大乱,各地自募自守,原有的军制大乱,亢官亢兵成灾,到处流窜,各种名目的权设、兼理、同制、检校官遍地开花。有人拉了几百人的秆子,也敢自称中郎将的名号,相比之下,龙武军体制内的一点小动作,不算什么。
    再加上,
    最近有人,借朝廷大比,天下学子大量聚集京师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恶意吹捧龙武军的存在,什么禁中第一军,无冕节度使,军中之军,国中之国,战绩和实力亦被夸张的宣扬和传唱,一些本来属于低调处理和隐匿的事也被翻出来大书特书,特别是关于军队体系中,有勃于传统的改制和变化,成为朝野流传争议的话题之一,哪怕是细微之处的陈年琐碎,也被翻出来,讨论其背后的意义。
    一时间,竟然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第三百零七章 思变
    撇去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不说,
    在我偷懒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东西也不少,由襄阳的快船一并过来,主要是
    来自蜀地的汇报,现在蜀境的情况还算好,虽然连年用兵,征发不断,但堪堪
    也维持了一个大致稳定的局面。
    一直以来,我所做的那些事,并不是破坏整个社会基础,或者整个阶层,只是
    很有改良色彩的的损害了传统利益而已,至于我和地方上的那些杯葛恩怨,实
    在都处在一个传统的潜规则范畴内,在老皇帝他们眼中还上不到什么台面,用
    一句有中国特色的话来说,就是属于争权夺利性质的,非不可调解性的人民群
    众内部矛盾。
    因此,我和那些蜀地大族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可调和的因子,并随着
    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按照惯例北方战乱不止,无数人流利失所,而在这种
    情况下,那些拥有大片山林田地的世家豪族,只要付出极其低廉的代价乃至不
    需要什么,只是付出给口饭出的许诺,就可以轻易获得大量送上门来的人口和
    资源。
    但是流民大营的确立,无意横空剥夺了他们凭空飞来一大笔人口财富,这样也
    就算了,流民很多,以后还会更多,但是我建立的这种东西。借鉴了现成地劳
    动密集型企业管理制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粥放赈安置,而是一个行之有
    效的经营体系,随着生意越大越大,把越来越多人的利益和身家都紧密结合在
    一起。
    甚至连地方上因战争飞涨的物价,反成促成了流民大营和相关工场的兴盛,连
    成都附近乡里百姓市井小民,都开始大量进入工场做事。理由很简单。流民大
    营及相关工场发给的都是帛布米粮的实物酬劳。按照生手、学徒工、正工到熟
    练工、技师地三六九等,还有相应地待遇和配给。既要驱使人给你做牛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