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 >

第118章

新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第118章

小说: 新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王贲立即成了朝野公认的名将。其根本原因,在于事实已经证实了王贲兼
  具谋划之能与战场之能,堪称名将。而目下的李信,则是尚未被事实证明的奉命
  统帅,而不是天下公认的战功名将。
  李信需要证明自己:王贲固然将才,李信更是将才!
  在秦军新锐大将中,李信与杨端和、辛胜、王贲,并称四大主将。灭赵之战
  ,杨端和首任大军副统帅,没有缺失,也未见光华,可谓好中见平。灭燕之战,
  辛胜再任大军副统帅,也大体与杨端和一般持平。两次灭国大战李信虽没有成为
  副统帅,然却立下了最为人称道的战功——长驱千里追击燕军残部,逼燕王喜献
  出太子丹首级。秦王闻讯,激赏不已。这一战功之后,李信的才具声望事实上已
  经超过了曾经做过副统帅的杨端和与辛胜。然则,在接踵而来的灭魏之后,王贲
  的声望却迅速地淹没了李信,成为公认的新锐将军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名将。对于
  王贲,李信很有些不服,始终以为这是不期然的运气所致,是诸般遇合促成。
  遇合一,其时南下秦军的使命仅仅是平定韩乱,任何一个大将都足以胜任。
  秦王独点了王贲,只是基于王贲始终不被父亲王翦大用,想给这个少将军一个机
  会而已。与其说秦王看准了王贲比其余大将出色,毋宁说是一种检验。遇合二,
  作为灭燕主战场的大将们,当时确实是谁都不愿脱离主战场而去打那种平乱小仗。遇合三,作为上将军的王翦,派出任何一个将军平定韩乱,大约都得说服一番
  ,而接受王命派出王贲,则既不用说服,亦可显示其一如既往的公正。遇合四,
  作为老是不得担全军主力重任的王贲,也恰恰在寻觅摆脱父亲麾下而独当一面的
  机会,所以即或脱离主战场亦欣然力争……凡此等等,皆为遇合也。而若无种种
  遇合,谁能说王贲比李信更具将才?李信确信,假如当时自己“不幸”被派做了
  南下军主将,自己也会力争灭魏,也会一举成名。而且,李信比王贲更通晓兵书
  熟悉典籍,水战灭魏之谋划实施定会更为出色。
  四大主将之中,李信是最后以统帅身份出场的一个,却也是秦国朝野乃至整
  个天下最为关注的一个。原因之一,李信第一个做了真正的秦国主力大军的统帅。杨端和、辛胜皆为副统帅自不待言。王贲的平韩灭魏只统领了本部五万人马,
  在秦国朝野眼中尚不能算真正的大军决战。李信不然,是二十万主力大军的统帅
  ,其广袤战场的纵横驰骋,足以承载任何一个天才统帅的才华挥洒。其二,此战
  是攻灭楚国。楚国之大,使灭楚成为唯一能与灭赵抗衡的统一华夏的大战,其统
  帅之功业将千古垂于史册。其三,李信的灭楚统帅,不是在与新锐大将们的较量
  中争来的,而是在与赫赫盛名的上将军王翦的胆识比照中被秦王认可的。李信取
  代王翦上将军而为统帅,堪称未曾开战已经先声夺人。
  如此者三,李信的荣耀在大战之先已经光华闪烁了。
  唯其如此,李信要重重地抹上最后一笔。
  飞骑一日一夜,李信铁骑大军激扬着遮天蔽日的烟尘,于次日午后隆隆卷进
  了平舆地界。秋日夕阳之下,遥遥望见平舆城头飘动的旌旗与蠕动的兵士,秦军
  骑士们立即遍野欢呼起来:“噢嗬——有人了!开战了——”遍野呼啸夹着战马
  嘶鸣,在震撼大地的隆隆马蹄的沉雷中如同长风激荡。此时,中央幕府马队堪堪
  勒定,云车顶端的军令大纛旗刚刚升起,旗面一个前掠尚未完成,云车下第一通
  战鼓尚未落点,前军冯去疾部的一万铁骑便骤然爆发了惊天动地的吼杀声,狂飙
  巨浪般卷向了城下。所有这一切,都在广阔的原野极为流畅地爆发着,仿佛上天
  制作的一架完美无比的器械在自动运行。这便是战国之世的秦军锐士,闻战则喜
  ,对战场充满着强烈的冲动,对搏杀斩首战胜敌国充满强烈的期盼,将严酷的大
  争视作壮美的人生,以建功立业追求着不朽的生命,若不能强悍地生存,毋宁做
  了天地间的牺牲。
  及至李信登上云车令台,第一波铁骑已经卷到了城下,后阵大军也已经万箭
  齐发了。倏忽之间,李信绽出了一丝舒心的微笑——攻克平舆,楚军主力就很难
  遁形了。
  “禀报将军:蒙武军业已占据寝城——”
  云车下迭次传来飞骑斥候的高声军报,未等中军司马在身旁再度转述,李信
  已经不假思索地开始发布军令:“蒙武军在寝城整休一日,立即构筑壁垒,以为
  城父会军之屏障!中军司马答应一声,快步走下了云车。几乎与中军司马在云车
  梯口交错,军务司马匆匆到了李信面前,捧出一只泥封带有黑羽毛的铜管道:“
  禀报将军,蒙武将军密件!”李信一点头,军务司马利落地打开了铜管,抽出一
  卷羊皮纸递了过来。李信哗啦展开,目光扫过眉头便是微微一皱。
  “禀报将军:平舆守军不战而降!冯去疾将军请命入城!”
  “好!”李信大手一挥连续下令,“冯去疾部入城,留守平舆!其余各部驻
  扎城外,起炊战饭,整休一夜,明晨直下城父!”军令司马匆匆去了,未及片刻
  ,平舆城内外炊烟大起欢呼声大作。盖秦军有着久远的苦战传统,更兼军法严明
  崇尚实效,是故行军多为冷食战饭。能够在战场间隙明火起炊,实在是破天荒也
  ,在秦军将士无异于一场社火狂欢。而李信之所以下如此军令,也是基于实战情
  形:大张旗鼓进兵,大张旗鼓攻城,本无秘密可言,何须教将士们冷食匿形。
  下达完军令,李信匆匆下了云车,飞马进入平舆城。李信叮嘱冯去疾,平舆
  楚军与寝城楚军一样,都是不战而降,显然不是楚军主力。为防万一,冯去疾部
  留守平舆,一则搜集城内粮草辎重以为根基,一则接应后来步军;一俟步军赶到
  ,立即在城外郊野构筑壁垒,城内城外相呼应,可确保平舆无事。末了,李信重
  重一句道:“项燕主力未显踪迹,两军决战定然在平舆、寝城之间铺开,不可大
  意!”冯去疾呵呵一笑道:“李将军放心也,只要你勾出项燕主力,我第一个喊
  你万岁!”李信笑应一句你等着好了,大步而去。出得城外,只见连绵军营火把
  大亮,遍野可闻狼吞虎咽的呼噜咂咂声和战马喷鼻声。李信匆匆找到了大将辛胜
  ,叮嘱了明晨进军城父的路径,遂带着幕府马队连夜赶赴蒙武军去了。
  蒙武的密件说了两件事:一是寝城守军不战而降,城内却没有囤积粮草辎重
  ,似乎原本便没打算抵御,令人可疑;二是蒙武派斥候营乔装楚人散开探察,得
  知楚军主力似在汝阴河谷地带秘密隐藏,当速定对策。第一桩事,李信与蒙武同
  感,否则不会有对冯去疾的着意叮嘱。第二桩消息李信不能确信,须得立即探察
  确实。李信知道,直到三日前南下之际,楚国的淮南军与江东军尚在半道磨蹭,
  粮草辎重也未见大规模输送迹象。项燕能够聚集的军马事实上只有从陈城南撤的
  七八万与汝阴、城父的数万兵马,而今城父尚有守军,则项燕麾下至多只能有十
  万上下的军力,与李信预料的二十余万人马尚有很大距离。
  李信的原本的谋划很清醒,估算楚国的可调兵力,满打满算三十万,加上楚
  国分治藏兵的实际情形,能真正抵达战场者至多二十万上下。为此,李信才信心
  十足地提出了二十万秦军灭楚的方略。如今,楚国的情形并未超出李信的任何预
  料,则所谓项燕主力隐藏不显,便成为一个很可疑的事实。接到蒙武密件后,李
  信一直在思忖揣摩,末了判定:项燕聚兵不成。遂以其十万兵力据守汝阴、城父
  两地,抵御秦军,以给楚国都城留出尽可能多的南撤时日。因为同时有斥候密报
  ,楚国的舟师已经进入江水,郢寿王室事实上已经在准备南逃。当此之时,项燕
  军只能固守,绝不会主动寻求与秦军决战。
  晨雾弥漫之中,李信马队进入了寝城幕府。
  匆匆用罢一顿热和战饭,两人立即走进军令室秘密计议。蒙武判断,平舆寝
  城两地以同样方式降秦,说明楚军已经有了统一部署,而能统一驾驭楚军者,目
  下只有项燕。两地守军不撤,似是诱惑秦军继续在此地作战,两地守军不战而降
  ,似乎又是在保存人力,毕竟,楚军做了秦军战俘,还是有可能再度成为楚军。
  果真如此,项燕军匿伏汝阴。很可能有蓄谋已久之计,秦军远离本土,当谨慎行
  事。蒙武将该说的都说了,然每一件都不肯定不明确,犹疑之辞显然多了一些。
  “果真如此,项燕神乎其神也!”李信颇见揶揄地笑了。
  “总归是谨慎为上。”蒙武皱着眉头重复了一句。
  “老将军是说,项燕怕失却与我决战机会?或者,项燕寻求与我决战?”
  “大体……然,楚国力弱,项燕似乎又不可能如此……”
  “对也!”李信大笑了一阵,“一泻千里倒能寻求决战,岂非滑稽哉!”
  “种种迹象,委实可疑……”蒙武终究默然了。
  “老将军狐疑也!”李信在立板地图前转悠着,口吻全然是在对帐下将士讲
  说兵法,“举凡大军战场,惑人耳目之迹象多多。否则,兵家何有‘示形’之说?评判诸般消息之唯一依据,在国力,在大势,而不在就事论事。楚国分治已久
  ,庙堂浮华世族败落,项氏自保尚且艰难,寻求决战岂非痴人说梦!项燕也算宿
  将,会做螳臂当车之蠢举?据实评判,项燕所谋只有一途:据守汝阴迟滞我军,
  以给郢寿南逃云梦泽断后!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有理……老夫谨受教。”
  蒙武终于心悦诚服了。李信的评判有一种坚实的依据,是环环相扣的合理推
  演。蒙武所疑,却仅仅是一丝基于直觉的闪光,既没有坚实的大势依据,又显然
  是自相矛盾的。蒙武敦厚坦诚,全然没在意李信的语势,反倒真心地认可了李信。
  “当此之时,我军唯有一法。”
  “但听将军谋划!”
  “城父合军之后,立即南下攻占汝阴,全歼项燕军!”
  “好!”
  “汝阴打通,立即连攻郢寿,俘获楚王负刍!”
  “将军壮勇,老夫佩服!”
  “老将军能与李信同心,灭楚何难也!”
  “汝阴之战,是全军皆出?或留平舆冯去疾一军断后?”
  “平舆、寝城、城父,三处皆留守军,老将军统辖以为后援。”
  “将军独攻汝阴?”
  “李信率主力大军会战项燕,再进兵楚都!老将军只护住后援便是!”
  “……”蒙武张口结舌,想说什么却又终未说出来。
  此时,汝阴城外的楚军幕府中,正在部署一个秘密进兵的方略。
  远在秦军屯驻安陵的时日,项燕派出了百余名通晓秦人习俗又会说秦语的精
  干斥候,乔装成秦人进入韩魏旧地刺探军情,对秦军情势了如指掌。李信大军汹
  汹南来,一路声威远远大过灭赵灭燕之战。面对强大的秦军,项燕的总体方略是
  :弃淮北之北,保淮北之南。也就是说,项燕将郢寿以北的整个淮北分作了两大
  区域,平舆以北为北淮北,平舆之南为南淮北,弃北保南。项燕对楚王上书陈述
  这一总体方略,要害的几句话是:“弃淮北之北者,避秦军锋芒也,不弃淮北之
  北,楚军无以回旋。保淮北之南者,伺机而战也,不保淮北之南,楚国无以立足。”面对亡国危难,楚国庙堂没有了争议。楚王负刍的快马王书立即回复了项燕
  :抗秦战事悉交大将军运筹,无须先报后决。得楚王下书,项燕立即实施了第一
  步收缩:北淮各城守军退入淮南,民众去留自便,不得裹挟。
  “所以如此,势也。”项燕对将士们如是解说,“秦军强盛,楚军弱散。与
  秦军正面摆开战场决战,楚军没有此等实力。是故,楚军只能在南撤中寻求战机。若秦军占据沿途城池,则秦军必然分散,或可露出破绽;若秦军置淮北空城于
  不顾,一味全力南下,则我军只能若即若离,视秦军之情势伺机而战。”
  当此之时,楚国朝野震恐,楚军将士也同样紧张不安。面对项燕的从容不迫
  胸有成算,上下都没有了往昔无休止的纷争,项燕的诸般运筹实施倒是比战前顺
  当了许多。秦军越过陈城之时,项燕已经下令将平舆、寝城的粮草辎重与民众全
  数撤空,只留下两支守军不战而降。同时,项燕对城父万余守军的将令却是:必
  战而后降。如此部署,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