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紫华君 >

第138章

紫华君-第138章

小说: 紫华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没来我们便在说正经事!”凌晏白了他一眼,径自到一旁踢了张春凳到榻边,随即拉起宁湛:“你坐这个!一点待客的礼数也不懂!”

    “现在是阿宜住这儿!”宁湛没跟他拉扯,大剌剌地坐下,道,“卫阳的确有动静。”随即将昨天的事情详细告诉两人。

    “卫阳王想做什么?”凌晏讶然皱眉,脸上浮现出十分复杂地神色,“想独占灵泉商路?”

    所谓灵泉路便是指穿越神洲西北大漠的商路,可以到达北原,也可以向西到西方诸国。

    那是圣朝时,神洲商旅付出无数生命才找到的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其中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城邑便是灵泉城,因此被称为灵泉商路。

    独占商路的好处显而易见,问题是,同离也占据着这条商路的一部分,事实上,从一开始,这条商路便有南线与北线之分,南线就是指从卫阳进入大漠的这条路线,较为曲折迂回,但是,比较安全,北线从同离进入大漠,路程短一些,但是,条件更为恶劣,断水、沙暴地威胁远比南线严重。

    “我担心的是……”宁湛看向白初宜,没有将话说完。

    白初宜明白他的意思——与同离争夺商路,是否意味着卫阳与北原异族有所勾结?

    看着宁湛忐忑的神情,白初宜不由微微一笑,取了案上用来压地舆图的一方木牍递给他:“同离似乎也有相同的打算!”

    “啊!”宁湛惊呼。

    凌晏看着他惊讶失声地模样,不由轻笑:“事情越来越有趣了。子华,昨晚接到子然地传讯——东岚职方卿亲入北原!”

    “而东岚王……”凌晏神色玩味,“去了永平!”

    “……的确……很有意思!”宁湛讶然之后,认真地回应。



………【第四十四章 永平】………

    “阿宜,你说他能不能打破那个忌讳?”宁湛眨眨眼,盯着白初宜,唇边凝着一抹兴味盎然的笑容。

    白初宜淡淡地微笑:“他不会进永平的。”

    “为什么?”宁湛皱眉,“虽然我承认,你效忠的那个东岚的确是挺阴沉郁闷的一个人,但是,那是永平,圣京永平!他就一点好奇都没有?”

    白初宜笑意微敛,看着宁湛,好一会儿才回答:“他带着王殿侍卫,除非他能说服邵枫,那个传言纯属虚言,否则……”

    似乎想到了什么,白初宜微微皱眉,似乎有些郁闷。

    凌晏恍然大悟,轻笑:“邵枫就当时跟在你身后,一起离开东岚的那个人?”

    “嗯!”白初宜知道他想到了什么,应得不情不愿。

    凌晏大笑:“子华,那个人是绝对忠诚的死亡,因为白初宜轻身犯险,救了她之后,训了她一个多时辰,最后,要不是她连连保证决不再犯,当时就会被人打晕了带回东岚……嗯……也就不会遇到你了!”那是白初宜第一次出走,也刚认识凌晏,借着凌晏的身份,避开了东岚的搜索。

    “可是,他去永平做什么?”眼见白初宜要发火,凌晏立刻转移话题。

    “应该不是去永平!”白初宜深吸口气,平静地回答,手指点在地舆图上。“西出阳关无故人。定阳关,圣朝西关!”

    哐!

    宁湛失手摔了正在把玩的牍片,脸色惨白:“同离……卫阳……”

    伸手按住好友的肩。一路看感觉到他不由自主地颤抖不止,凌晏却不知道该怎么说,过了一会儿,他听到自己毫无温度地声音:“定阳关离北原不足两百公里。”

    圣朝自高祖称帝。共传三十九世,历九百余年。高祖五年,长明宫建成,圣朝才自简城迁都永平,《国典》记为“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北顾,实惟作京。于是华岭。北阜,挟玉水,据龙首。图帝基于亿载,度宏规而大起。”(注1)

    定都永平后,永平的修治并未停止,自高祖建长明、永乐两宫,至平帝时昭台成,永平城才最终定型,共历十代帝君,即使当时的圣朝冢宰也说“世增饰以崇丽。故穷奢而极侈。”(注2)由此而来的沉重贡赋让属国士人则叹息“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以靡丽为国华,独俭啬以龌龊!”(注

    这是圣朝的帝都,神洲地中心。坐拥山川之险,尽揽天下繁华,属于那个九州攸同,四方宾服的传说时代。

    圣朝覆亡,天下纷争,失去主人的城廓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破败、消亡。

    永平也不会例外——

    但是,这是永平,不只是神洲的一座城!

    青灰色的城墙耸产在千年古道的尽头……巨大轮廓渐渐清晰,不必走近已经能够感受到那股仿佛会将人吞没的压迫感,让每一个靠近地人不由心生敬畏——

    这是永平,莫舒氏的千年京都——

    这是永平,神洲第一城,经历过宛如传说的盛世繁华。也见证着沉沦之后的萧索无助。

    宽阔的护城河环绕着漫长的城郭。河水浑浊,深不可测。不见一丝荡漾波痕——三百五十年的一场战事毁坏了苏渠与杜堰,将玉水与这条护城河隔断,只有到汛期,水位高涨的玉水才会重新注入这条护城河……这早已成了一片死水!——高耸的城墙上一片斑驳,到处都是坑洼凹陷,似乎每一块砖石上都留着兵刃的痕迹。一面朔阳王旗挂在城墙上地高杆上,随风抖动,猎猎作响。城门敞开着,没有人守卫,偶尔才能见到几个形容颓丧的人影进出,与城内当年可以同时通行几十列盛装骑兵或好几队辎重的商旅的直路相映,显得格外寥落。城门上方,红色地火岩嵌在一块切割整齐的光白石,组成肃穆的两个大字——永平——这是永平,天下第一京!——

    恢宏、庄重……死寂!——

    这早已不是“紫阁丹楼纷照曜,璧房锦殿相玲珑。”(注4)的圣朝帝京了。

    “主上……”邵枫忍不住出声。

    “怎么了?”在城门前停步,易洛不解地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侍卫统领。

    除了他们一行,周围没有任何人,邵枫却依然谨慎地走近易洛,低声劝谏:“主上,王不入京!”

    圣朝时,属国君王只有册封时,须至永平朝见,请封,受诰策,诰策的最后一句便是:“王其戒之,生勿复见。”之后,除非新帝继位,非帝命不入京。而一般来说,领帝命入京的王都无法再归故国——让圣朝帝君惦记,对属国君王绝对不是好事!因此,民间传言:“永平为帝乡,克王命。”也就有了王不入京的忌讳。

    不过,很巧地是,圣朝覆灭后,也有几位一方霸主占据永平,却无一不是在入过永平后,迅速败亡,让人心中不免惴惴。

    易洛也是一愣,再看周围的侍卫,有茫然不解的,也不少人心有戚戚地望着自己,不由轻笑。

    “民间传言而已,不足信!”

    “主上!”邵枫大惊,勉强压低声音,“无风不起浪,有些事情说不清原因,未必就没有道理!请慎思。”

    看邵枫的样子,若非顾忌暴露身份,只怕立刻就要跪下。易洛只能苦笑:“过永平而不——

    他也有好奇心,怎么不想看看这座圣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毕竟,即使残败至此,几百年来,到过这儿的人仍旧坚称,只有永平才是神洲的帝都!

    叹了口气,易洛终究没有走进永平城,而是转身回到车上,一行继续前行——

    他们地目地地不是永平,而是那个在诗文中连春风都无法到达的地方——

    同离定阳关,曾经地圣朝西关——

    距永平不到四百公里。

    也许是因为燕云灭国的惨烈,也许是因为北原异族最近两百年都是从北关一线入侵,不少人都忘了,除了北关,西关也是紧邻北原的门户要隘,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西面,有着神洲对外最重要的商路。

    注1、2、3:皆出自东汉班固的《西都赋》,注1有改动,原文是“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实惟作京。于是秦岭,北阜,挟酆灞,据龙首。图皇基于亿载,度宏规而大起。”

    注4:出自唐代王勃的《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

    另:“西出阳关无故人”应该不用我注解了吧!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给各位推荐一本书《解佩令》,文字很清新,感觉得好,作者自称狗血恶俗,不过,我读来很喜欢,尤其是最近在更新的外篇三,我承认,我萌了!如果没看过,可以看看,已签约,第一卷完稿,喜欢就收藏一下!

    当然,我的文也是!收藏啊!推荐票啊!我永远不会嫌多的!都砸过来吧!……垃圾就别丢了,我是顶着大锅说这话的!



………【第四十五章 烽烟】………

    马车平稳在西直道上奔驰,一轮红日一面散发着灼人的光芒,一面缓缓落下,给西行的人一种恍惚的错觉——仿佛这条直道尽头便是传说中金乌休憩的日宫。

    在杜桥最后一次回望永平之后,易洛对邵枫吩咐:“尽快赶到定阳关。是否要休息,你们自己掌握分寸。”随后便窝在马车,一言不发。

    圣朝历代帝君都热衷于修建直道,为此,他们毫不吝惜地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将永平与神洲各处关隘以直道相连,保证军力调动的迅速。

    一直以来,每次异族入侵,北方三国就是利用这些直路,进行最快速的支援,并转移老弱妇孺。

    在离开永平的第二天,易洛一行便开始遇到列队整齐的平民队伍,将近日落时,队伍越来长,也没有停下休息的迹象。

    邵枫遣人问了一下,据说是朔阳王下了转移令,离北方边境太近的乡里全部就近迁入关城,只有留青壮守土。

    “往年都是八月才有警讯,今年北原人也不知怎么想的,这个时候,家里什么都没有,有什么值得来抢的?”一个里正随口就回答了他们,随后又抱怨了两句,显然也没把这当什么秘密。

    “可是你们为什么往西走?”侍卫将他的话记在心上,随后又问了一句。

    那名里正正要喝斥两个玩闹跑开的孩子,听了这话,不由好笑地看了他一眼。又看看易洛他们一行,笑道:“你们是第一次来朔阳吧?河朔平原与北原接壤,没什么险要的关隘,我们离同离近,每次都是从定阳关撤到玉风岭地。”

    “今年还是这样?”侍卫在易洛身边的时间也不短了。当然也听说过北方三国,今年可是有不小的误会。

    里正脸一沉,手一挥:“那些没影的事当笑话说过就算,哪还能当真呢?”

    “若是真的呢?”易洛地声音突然响起。侍卫一转身,却见易洛已经走到他面前,身后跟着邵枫与另外一名侍卫。

    “这位大人,您怎么对这些有兴趣啊?”里正眼中闪过几分戒意。

    易洛失笑,却没有多说。只是认真地道:“这一路上同样无险可据,你们就不担心北原人袭劫你们?”

    里正随意地摆手:“从边境开始,五里一亭,十里一台,就算北原的马再快,也快不过烽火传讯。”语气非常笃定自傲,但是,眼中的戒意并未稍退半分。

    易洛点头,看了一眼始终没有停下的队伍,心中对北方三国战力的评价又提高了一分——

    即使是这些并未成军的老弱妇孺。在行进中仍然维持着必要的行军规则,队伍虽长,但是,只看那些不时进出队伍的轻骑。便知道,他们始终保持着备战地警觉,而队伍中,所有的车都是厢车,车辙不深,可见并没有太沉的负重。大部分人都坐在车上,女人整理吃食,男人修整兵器。只有孩子会跳下车玩耍一会儿,累了便随意地跳上一辆车,没有任何一辆车会拒绝。

    “原来如此。”易洛对那个里正微笑点头,“我从东岚过来,的确是第一次走这条道,准备去定阳关。接下来。请多指教了。”

    那名里正恍然大悟:“你们是去探商路的吧?这些年。东岚的行商经常走灵泉商路。”

    易洛未置可否,笑了笑。里正便当他默认了。

    “大人既是商人,不知能否行个方便?”里正很郑重地开口请托,易洛微讶,也很认真地开口:“不知老伯有何吩咐?”

    “不敢!不敢!”里正连忙摆手,“我们到玉风岭后,旁的不怕,最怕缺粮、缺药,同离贫瘠,粮食少,不知大人可能供应些粮食?钱是不成问题的。”

    朔阳有明河中游中富庶的河朔平原,生活自是宽裕。

    易洛却皱眉:“粮食……这几年,东岚对粮食、铁器管制最严,全部是单票出关,最多不过千吨,敝人倒也有些门路,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不妨事的!”里正连忙答应,“大人有多少都行。”

    “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