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主神池 >

第433章

主神池-第433章

小说: 主神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有完备的军工品加工区,主要负责加工箭矢、刀剑、弓弩、铠甲等等,另外还有马鞍、马掌的修炼也在这里。
军工区非常完备,人数也不少,这些工匠都是王丰从东北两省带过来的,不少人都是王氏族人。
另外,还有陶瓷、茶叶、布匹、日用品、药品、蔗糖加工区,这主要是为以后做打算,在草原上必须要有自己的商贸,所以这些东西可以贩卖到草原上去。
除了这些,王丰还开矿。
有了自己的矿产,才不会被帝国的封锁卡住脖子,否则帝国一旦封锁将会非常麻烦。
在韩湖山周围找到了一大片铜矿区,所以王丰开始大规模开采,然后把这些铜矿炼制成铜水,制成武器。
铜质武器坚硬度不如铁器,所以在炼制铜器的时候王丰加入了少量的康精和其他金属,炼成合金,从而让铜质武器更加坚硬。

第六百五十六章 发展和迷茫
不过,这些武器王丰的军队很少用,主要是为了以后贩卖给游牧部族。
帝国严格规定金属物质不得流入草原,这主要是防止草原游牧部族过分强大,因此金属武器在草原上价格非常高。
以前王丰执掌东北两省的时候也是严格执行这一命令,毕竟如果让大量金属武器流入草原会壮大蒙托人的势力,对自己得不偿失。
但是现在物是人非,现在守卫东北两省的是赵波这个敌人,王丰自然希望借助蒙托人的手来打击对手,何况,这样做,王丰即赚了钱,又打击了敌人,真是一举多得。
在韩武湖的北侧,王丰建立了庞大的牧区,这里主要是王丰的大型牧场,大部分牲畜和战马都饲养在这里。
原来这里是一片低山地带,被秦峰砍伐了全部的树木,然后用生长液培养了成片优质的牧草,现在已经是最好的草场了。
一些最初被秦峰抓来的游牧部族,主动的申请到这里来为王丰饲养牲畜。
饲养牲畜是游牧部族的强项,他们非常乐意在这里做,毕竟这里安全和食物都有保障。
目前,在韩武山内,物质充沛,人心安定,兵力虽然不多,但是防守足够了。
目前,王丰在韩武山基地中,建立了两座城池。
一座主城,为韩武城,是韩武山基地的行政中心,人口有八十多万,和以前的东源城人口差不多,这座城池的人大多数是王姓族人。
虽然这座韩武城建造并不高大精美,但是依然高墙四围,舵城、环城都有,宛然已成为了一座像样的城池。这座城池毅然矗立在韩武湖南侧,南湖江东岸,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在韩武湖的北侧,建立了一座小城,人口现在已经增加到了三十万,是韩武山的第二大聚集区。
在韩武山中,其他城镇也发展迅速。
例如,专门为炼盐建造的峰山镇,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却设施齐全,非常重要。
峰山镇位于深山中,一般人是不让靠近的,毕竟这涉及到炼制食盐的秘密。
食盐可是草原上第一稀缺物品,价格高的惊人,王丰之所以能够累积这么多财富,食盐功不可没,王丰把食盐当成了第一产品,以后自己要在韩武山立足,主要就是要靠食盐的生产了。
当然,茶叶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支柱,所以王丰在韩武山广泛种植茶树。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武山渐渐安定下来,赵波也没有再来进犯韩武山。
王丰权衡利弊后,下令消减了军队,把军队消减到了六十万。
其中二十万为守城军,四十万为轻骑兵。
城守军一般为步兵,但是依然装备了少量的骑兵,城守军一般负责城池或者乡镇守备,但是最主要的职责还是守卫据点。
韩武山的两个据点扼守险地,只要卡住了这两个据点,敌人就根本无法攻进韩武山盆地来,因此城守军的责任非常重要。
城守军装备了大量的晶石大炮,实力非常雄厚,又是据险而守,因此敌人就是有数倍的兵力也很难攻陷据点。
轻骑兵则是王丰最精锐的突袭力量,负责支援据点的作战,当然更多的是偷袭,打击敌人的后勤补给或者偷袭敌军的小股力量。
王丰也对军力进了适当的调整。
大牛山据点兵力为五万人,配备五千门晶石大炮。
怒山据点兵力五万,也配备了五千门晶石大炮。
另外十万守城军作为后备,驻扎在韩武城周边,随时支援。
四十万轻骑兵主要驻扎的北城附近,这里紧挨牧区,可以提供优质的牧草,毕竟有几十万匹战马,光是牧草每天的消耗就不得了。
随着韩武山基地的完善,王丰还在韩湖江的上游发现了大量的煤矿,于是派人开采。
开采的原煤,用木筏运输,沿着韩湖江而下,进入韩湖镇,这里有大型的冶炼地,为他们提供能源。
另外,王丰还在韩武湖的中心岛屿韩湖岛上修建了大量的仓库。
之所以把仓库建造韩湖岛上,一来是方便防御,因为韩湖岛位于韩武湖的中部,周围都是扩阔的湖面,即使敌人攻进了韩武山盆地也很难攻陷这里,这里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避难所。
二来这里是韩武湖盆地的中心,韩武湖的有位于韩武湖西侧的韩湖江和位于南部的南湖江两大水系,水运交通发达,把仓库建在海岛上也便于储备和运输。
韩武城位于韩武湖的南侧,与韩湖岛、韩武湖北侧的北城正好位于同一条线上,因此王丰在韩武城、韩武岛和北城之间建设浮桥,以方便来往。
随着浮桥的建好,韩武城和北城之间缩短了不少距离,整个盆地也连成一片,使得盆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赵波控制了东北两省后,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对东北两省的家族和官吏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很多东北两省的家族都遭了秧,这些人很多躲进了深山密林中,一部分人跑到草原上流浪,因此,王丰的韩武山时常有人来投靠。
王丰也收留了他们,一来是这些人都和自己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二来,王丰目前人口有限,又想发展,人口还是关键。
赵波清洗了东北两省,又从北方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然后又对一些听话的家族进行了扶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总算是把张、李、吴这些大家族彻底的压了下去,东北两省也渐渐平静下来,多年的战乱让人心思安,因此大多数人都不支持继续折腾下去。
王丰对东北两省的情况了如指掌,毕竟赵波是王丰的死敌,王丰必须随时关注他的动静。
王丰在撤出东北两省时,安插了很多眼线,这些人不时通过商队把情报传达过来,这也使王丰对赵波的动向非常清楚。
但是现在王丰暂时还不想骚扰东北两省,毕竟现在是关键时期,随着东部战事的结束,大王子和二王子,赵波和孙楚的斗争将会日趋激烈,王丰依然抱着静观其变的打算。
过了不久,王丰又在韩武城召开了高层会议,大家各抒己见。
然后王丰对韩武山的生产、军事进行了微调,韩武山的发展进入了正轨。
到了春季和夏季,就会进入草原上商贸最繁荣的时节。
王丰还会派骑兵进入草原抢劫东部两省的商队,这样做,一来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打击东部省份的实力,毕竟东部的各省之所以能够繁荣,主要是依靠和草原大量的贸易,二来也能够让自己的商品得以垄断销售,这样可以使得王丰获得高额的利润。
当然,王丰对游牧部族的商队不抢劫,因为这些商队和王丰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因为游牧部族的商队一般都是贩卖战马、牛羊、皮毛等,这些都是王丰需要的,而他们购买的都是草原上的急需品,例如食盐、茶叶、粮食、布匹等等,这些正是王丰要销售的,因此双方可以说是贸易互补,所以,王丰派军队把他们带到韩武山外围,用更便宜的价格把食盐、茶叶、陶瓷、布匹贩卖给他们。
因为王丰的商品都是自己生产的,也不用像帝国内层层交税,而且还要长途运输,所以价格基本上是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些游牧部族的商旅很快就喜出望外,纷纷和王丰做生意。
很快,王丰就垄断了韩武山周围的商贸,大量的商贸不但使得王丰和周围游牧部族的关系日渐融洽,而且使得王丰获得了大量的资源,韩武山也因为大量的商贸开始繁荣起来。
强大的商贸迅速给王丰带来数不尽的财富,这让韩武山基地更加的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军队装备精良,从东源省撤退的阴霾开始在人们心里渐渐散去,居民又开始兴高采烈的建设他们新得家园。
看着这些人渐渐恢复信心,王丰心里暗叹,心想:“这些底层的居民根本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家族兴旺发达的时候他们或许得不到多少利益,但是当整个家族倒霉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和家族的高层四处迁徙,到处流浪,这或许就是这个世界的悲哀”。
想到这里王丰恍然一笑,心想:“我在叹息他们的命运的时候,自己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啊,我以为我已经把命运掌握在手里,但是帝位的争夺还是迅速波及到了自己和整个王氏家族,从整个帝国来看,自己和整个王氏家族,甚至张浩、张高、张雷这些人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历史斗争的大潮中,所有人都是参与者,但是所有人都不能掌控整个时局”。
看着远处茫茫的草原,王丰心里有些茫然,不知道路在何方。
当王丰走出山村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命运会如此起伏,当时王丰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挣点钱,吃饱饭,做一个像二叔一样得搬运工,可是命运根本就不是他能够掌控的,哪怕是王丰最后已经爬到了执掌两省的上将军位置上。
调整了一下心态,王丰走进了自己的府邸,然后把秦风等人找了商议了一下;
第六百五十七章 铁孟部
五月初。
韩武山周围的贸易开始活跃起来,整个韩武山已经像一个巨大的商贸中心,开始疯狂的运转起来。
王丰还让秦风率领军队去围捕了几个小部族,然后,把他们安置在韩武山的周围。
这些小部族开始提心吊胆的,不知道王丰会如何对付他们,在草原上一旦部族被灭,命运将会极其悲惨。
王丰也没有为难他们,先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就像是招待客人一样,然后组织这些游牧部族的首领去韩武山内部参观了一下,随即拿出大量的食盐、茶叶、粮食、布匹等等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贩卖,贩卖完了可以来低价领取。
这些小部族的首领开始非常疑惑,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一个发展部族的大好机会,因为王丰给他们的商品非常划算,价格只有实际价格的十分之一,他们根本就不用自己上门推销,闻风而来的商队很快就把他们的商品抢购一空,很快这些小部族喜出望外,立即彻底的归顺王丰。
毕竟,归顺好处太多了,既可以得到支助,得到保护,还可以低价购买商品,高阶贩卖出去。
另外,王丰还武装这些小部族,让他们配置铠甲和兵器,让他们战斗力大增。随着韩武山的商贸大增,韩武山的形势大为改善。
后来附近很多小部族都主动的来投靠王丰,主动臣服。
王丰让这些小部族驻扎在韩武山周围,进行一个外围的戒备,这样做可以保证韩武山外围的安全。
由于草原上的商贸主要是以牲畜进行交换,所以王丰的牲畜多不胜数,很快牧区就无法安置这么多牲畜了。
于是王丰不得不把怒江两岸也开发出来,进行牲畜饲养。
因此,王丰在韩武山形成了内外两个牧场,一个是韩武山内的北部盆地牧场,一个是怒江两岸的河岸牧场。
随着商贸的继续扩大,河岸牧场也容不下更多的牲畜了,于是王丰直接把牲畜送给那些投靠直接的小部族。
这小部族更是高兴异常,觉得跟着王丰简直就是最为高兴的一件事情。
后来,更多的部族开始和王丰做生意,慢慢的,有不少中等部族也开始在王丰这里来采购食盐、茶叶、陶瓷、布匹、药品、蔗糖等等。
王丰也清理了一下韩武山内部的北部盆地牧场,把牛羊迁移出去,把优质的战马迁移进来,渐渐的,让内部牧场只饲养优质的战马了。
另外,王丰把多余的战马、牛羊倒卖给孙楚控制的区域,从而购买更多自己需要的东西。当然这些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那些投靠在自己手下的小部族很很好的执行王丰的命令。
这些小部族也非常乐于执行王丰的命令,因为王丰一般都给予他们非常优惠的回报,因此王丰的韩武山物质非常丰富,和居民的生活也和内地差不多,如果不是身处草原,一般人还会以为韩武山盆地是内地繁华的城池。
这段时间里,王丰和东源省的冲突也时有发生,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
王丰害怕赵家全力围剿。赵氏家族而已害怕王丰再一次火烧东源、城曲等主城。因此双方都刻意避免大规模的冲突。
在韩武山日渐强盛后,王丰和张高、张雷的联系倒是增强了不少,还支援他们不少粮食、牲畜、甚至食盐、茶叶等等。
因此,王丰和张高、张雷的关系渐渐非常要好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