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心念天下醉红颜 >

第25章

心念天下醉红颜-第25章

小说: 心念天下醉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心念天下醉红颜 【转】 作品中相关涉及 白头吟 
章节字数:1352 更新时间:08…02…16 11:44 
    第二十八章。念儿对曦尘说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出自白头吟。我很喜欢这句话。很羡慕这种一生一代一双人的感情。有兴趣的亲们可以看看。   
    其一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其二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其三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需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其四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这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首卓文君写《白头吟》使夫回心转意的故事遂传为千古佳话。   
    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         
也就是还有另一说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据《宋书·乐志》,此篇是汉代“街陌谣讴”。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头脑清醒的女性形象。诗的开头两句以高山白雪、云间皎月来象征女子爱情的纯真和品格的高洁。她容不得半点卑污,所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闻”之即“来”,“来”之即“绝”,语言紧凑利落,气势咄咄逼人,充分表现了她处事果断、大胆泼辣。她对理想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体验真切见解深刻,也显示出她是一位有主见、有头脑的女性。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还有一说。         
司马相如进京考取功名后,产生了休妻的念头,于是就写了封信给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惟独没有亿字,无“忆”!无“意”!司马相如已对卓文君无意了,卓文君伤透了心,就以他的信的内容展开回了封信,可谓是经典之作。司马相如阅信后大为惭愧,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话说回来,中国封建时期,男子三妻四妾那是长事。如今虽是一夫一妻,又有几个做得到白头不相离呢。                
心念天下醉红颜 【转】 作品中相关涉及 不相见 
章节字数:1458 更新时间:08…02…16 11:44 
    第一最好不相见   
    (1)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2)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很喜欢这首诗。它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的。原来它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喜欢的朋友可以看看……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一户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5岁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9月自藏南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学习佛学、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通常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成为活佛,而仓央嘉措已经14岁才开始作为一位法王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童年及少年时光是在民间无拘无束地度过的,突然间远离故乡、亲人,面对大量的经书和修行,身边只有僧侣,仓央嘉措的苦恼可想而知。仓央嘉措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年轻胆大的他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屡屡“行为不检”、“不守戒规”。   
    一天他微服出行,化名荡桑汪波到拉萨街头,结识了漂亮姑娘仁珍翁姆。难以隐藏心里的爱情,他写道: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最终选择了爱情。1703年,仓央嘉措回绝了五世班禅授的比丘戒。仓央嘉措到扎什伦布寺访问五世班禅时,正式向班禅回绝了他过去所受的沙弥戒。以后他改名化装常在拉萨的公园和居民中游玩,接触了许多平民,并来往仁珍翁姆家中。在这些日子里,他写出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爱情诗歌。         
这一时刻,西藏的政治矛盾已经极其尖锐。蒙古人在西藏的统治者拉藏汗桑为了取得对西藏的统治地位,从政治、宗教、经济上联合起西藏的主要僧侣和贵族,与藏王桑结嘉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705年7月,爆发了蒙藏两军之间的一场恶战。结果桑结嘉措被俘,不久被处死。拉藏汗向康熙皇帝进言仓央嘉措的种种“劣行”,借以皇帝诏,将仓央嘉措解送京师。关于仓央嘉措被黜后的命运有多种传闻:在解送京师的途中,行至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湖畔圆寂。一说病死,一说被杀,没留下尸体,时年仅25岁。另一说法则是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后,于一个风雪夜失踪。后半生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继续宏扬佛法。此外还另有一新的说法:他被解送至内地后,软禁于五台山,并在五台山圆寂。 
  手机txt小说下载网…阿巴达 提供下载      
    小说排行榜://。abada/top。aspx    
    最新更新小说://。abada/news。asp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