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返老还童 >

第6章

返老还童-第6章

小说: 返老还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啊”,万仞山脑子飞速地动转着,很快想出了应答方案:“我晚上都带书回来看,第二天又拿去学校。现在是下午,所以这里就没有书了。”
    潘老师看出来“虞千里”是在胡说,不过也没有证据来当面揭穿,于是眨了眨眼睛,把经济学的书递给黎老师,自己则从马老师那里把另一本书拿过来。
    马老师做着解说:“这是P2P技术的书。国内市场应该不会超过六种,最多七种。”
    “很新的技术?”黎老师问。
    “应该说技术公开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了。但这一两年研究的人才开始多起来。”
    “是做什么用的?”潘老师一边问一边随意翻着。
    马老师看来挺喜欢和潘老师说话的:“P2P技术最有名的应用,就是QQ、BT这些。”
    忽然,潘老师翻到其中一页,脸色似有变化。
    万仞山猛然想起这可能令潘老师脸色有变的原因,趁潘老师还没有看过来的时候,他突然站起来,去给三位老师的杯子添水。
    现在,他下意识里还不太敢在这种情况下和潘老师对视,所以他只有逃避。
第一第二一章 突然家访(中)
    马老师见潘老师久久都没有翻页,于是好奇地凑过来看她到底对什么内容发生了兴趣。
    只见潘老师在认真地看着书内夹着的一张纸。
    马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好不容易有机会卖弄一下,于是道:“这好像是P2P应用中的UDP穿透的一个情况。是两台主机位于不同的NAT后面。私网A中的电脑WRS通过网关,就是左边最下面这个电脑,”他指了一下图,又道:“这个,向服务器发出UDP请求,NAT为这次会话上报的是网关的IP、私网的IP和临时分配的端口号。私网B中的电脑PYX通过网关也进行相应的UDP联结请求。两端向对方进行握手请求,并向服务器告知自己的公网IP和私网IP以及端口号。这样就可以进行UDP直连了。”
    潘老师也不知是不是在听,她的目光集中在那张纸上。
    她抬起头看看“虞千里”。
    此时万仞山正在给黎老师倒水。
    黎老师赞许道:“虞千里啊,你一个人在这过得不容易吧。还挺懂事。我去其他同学那儿家访,至少有一大半不主动倒水的,都是家长提醒才动手的。”
    万仞山嘿嘿笑道:“那可能是他们太紧张了吧。”
    潘老师冷不妨道:“虞千里,这些是你写的?”
    万仞山这才望向潘老师:“是啊。”
    没等万仞山再说下去,马老师就插话问道:“这些你都懂?”
    万仞山地目光转向这位对计算机有一定研究地男老师。道:“不太懂。瞎画地。据说某种私网。不记得是C-O-N-E。还是S-Y-M-M-E-T-R-I-C。是无法实现真正UDP透传地。但我又不知道怎么判断一个私网地类型。”他故意把一些术语用拼写地方式说出来。想让老师们地头脑会更加乱。以免在头脑清醒地时候。会想到一些对自己保密身份不利地问题来。
    为了在心仪地人面前表现一下。也为了在班主任面前展示一下自己不是只会本职工作。同时为了避免她们为认为自己在全校教师中出了名地爱好计算机、却无法就深层次地问题和学生交流。因此马老师想了想。道:“或者。你可以用工具抓包分析一下?”
    万仞山听得出来。马老师这么问地目地何在。而且这句话已经摆出了他自认为水平比万仞山高地架子来。但万仞山并不以为意。装作不知。回答道:“我没有网络环境来试验。只能凭空想一想。所以有些东西没办法做下去。”
    马老师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道:“或者。我帮你在学校申请一下?”
    班主任黎老师看着潘老师抱着这本应该是非常专业地计算机书籍。已经看了出乎寻常地一个很长地时间了。心里感觉有些不对。但又想不出来。于是道:“小马。我看不用了。高中生地任务是两年后地那个六月份地考试。其它东西暂时放一放吧。”她扭过头对万仞山道:“把你地课程抓起来。这些太专业地等考完高考再说吧。”
    听得这样。马老师松了一口气。
    万仞山也忙不迭地点头。
    黎老师继续教育道:“你一个人住,学习上要自己多抓一抓。以后的日子在很大程度上就看这几年了。你数学不差,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是是。”万仞山道:“这是大数法则。我只是其中一个样本,逃不出其中的规律。”
    黎老师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再展开来、向自己的学生表现一下自己在概率统计方面的造诣,而是转了话题:“一个人生活,总有些不方便的地方,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和我说,或者,和马老师说也行。”
    马老师才不想领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于是道:“要不,搬去学校学生宿舍?”
    “不用了,我自己能行。”万仞山看了几位老师一眼,道:“十年前我就独立生活了,没事的。”这可是说的实话,十年前,万仞山读高一的时候,就是去外地读的,虽说是住在集体宿舍,但生活方面大家都是自理的,除非生个大病要同学陪去医院,不然的话,大家都是自理,所以也算得上是独立生活了。
    虽说几位老师都知道“虞千里”的官方来历,但从他报的表面年龄来推算,五岁、最多六岁就自己独立生活,也未免匪夷所思了些。但五六岁就独立生活的小孩子,想来都有不那么幸福的童年,所以又怕触痛了他记忆深处的伤疤,几位老师也就没有问下去。
    黎老师一下子找不到话题,就顺手从潘老师手中接过那本书,翻了一下,看不明白,就拿起刚才两位同事关注的纸张,看了一会儿,没有说什么,又放了回去。
    就在几乎要冷场的时候,潘老师忽然道:“虞千里,你一个月开支够不够用?政府给多少?”
    “这个没问题。”万仞山很自信地道,“政府是给的,但我从来没有去领过。”
    “为什么?”黎老师不解地问道。
    “我能自己解决,就不麻烦政府了。”万仞山说实话的时候底气十足。只有在为了隐藏自己真实身份不能不拐弯抹角的时候,才会有一些心虚。
    马老师挪了挪身子,问道:“那你的生活来源是怎么解决的?”他对“虞千里”的情况了解不多,所以才有此一问。
    “我早上去送报纸。基本上一个月的生活费不成问题,还能有一些剩余。”万仞山仅凭送报纸就能维持生活,至少别人不会因此而怀疑到他的经济来源。他暗想,看来要拓展一下收入渠道,以免日后开支增大的时候会引起个别人的怀疑。
    “可惜我们学校没有勤工俭学的岗位。”潘老师道。
    “潘老师的心眼儿真好啊。”万仞山忍不住想道。
    就在万仞山看着潘老师的时候,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现在还是下午,是上课时间,会是什么人来呢?
第一第二二章 突然家访(下)
    现在还是下午,是上课时间,会有什么人来这里呢?
    连万仞山自己也犯了嘀咕:“平时也没有什么人来,这当儿会是谁呢?”
    万仞山透过猫眼一看,立即放下心来。
    他扭头对三位老师道:“是房东。”说着开了房门。万仞山早已经想好了,他是用“虞千里”这个和在学校所用的名字登记的,所以也不怕房东说漏了嘴。
    进来的是一个中年妇女,穿着普通。她显然有意让“虞千里”看到自己吃惊的样子:“咦,你今天不用上课么?”
    “考完试了。老师来家访。”万仞山如实答道。
    “噢,原来是这样。我路过这里,听见好像有声音,而你平时这时候是不在房间里的,所以只管来看看。”中年妇女解释道。
    “谢谢关心。”万仞山道。万仞山估计这个中年妇女的年龄不过三十五岁,以自己的真实年龄而言,应该称呼她“大姐”,而以自己的目前的十五六岁的年龄,则应该称呼“阿姨”。万仞山不想记那么多的双重身份,所以很多类似的场合,他都会避免一些这种年龄上的称呼。还有一些诸如此类的情况,也采用“不理”之类的处理方法。
    “不了,你们忙吧,我先走了。”那妇女见到屋里似是无恙,就要转身离开。
    潘老师忽然叫住那位妇女:“大姐,请留步。”
    那中年妇女站住,道:“不愧是老师啊,说话文绉绉的。”
    潘老师快步上前。站在中年妇女和“虞千里”地中间。问道:“我们想问问你关于虞千里地事情。”潘老师特意把“我们”两个字放在前面。相当于早早扣上一顶“集体行为”地帽子。让那中年妇女不好拒绝。这边也减弱一点自己个人行为地特征。
    那中年妇女半开玩笑地试探着:“这个。算不算个人**啊?”
    “没那么严重。”黎老师开了腔。“我们现在是家访。虞千里地监护人不在。你就当作是家长。给我们如实地提供一下情况就可以。”
    潘老师见黎老师站在了自己一边。于是道:“是啊。你就当作是虞千里地家长。我们是来家访地。你随便说说就可以了。不用太见外。”
    中年妇女似乎还在想要说些什么。潘老师又道:“在课堂外。你可能和虞千里接触比较多。所以还希望你能配合一下学校地工作。当然。这不是你地份内事。我们现在不过是向你了解一下情况。希望不会耽误你太多地时间。”
    “不过我也不是经常来这里。”中年妇女面露难色。
    可能是因为“虞千里”的情况特殊,黎老师正在斟酌怎么对一个外人进行措词,场面有些停顿。
    这时反而是中年妇女先开了口:“我看他年纪轻轻的,就一个人独自生活,也怪不容易的,所以想给他优惠一点,但他坚决不肯,一定要按市场价给我房租。租房这些年了,各种各样的房客我也见了不少,但像他这样主动不要优惠的,还是第一次碰到。”
    “哦?”黎老师眉毛一扬,表现出十分诧异的样子。
    万仞山可不想被人问一句答一句,所以主动解释,也希望老师们对自己的身份不会过早、过多地怀疑:“我觉得自力更生是好事。而且,对教育,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应该由个人捐赠这种形式来占主角。”万仞山也是急于为自己撇清,殊不知心急之下用词欠考虑,所以表达出来的意思已经离他心里所想的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但一时间几个成年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黎老师继续问:“平常都有些什么人和他来往呢?”
    “我自己是没见到。但隔壁的人似乎都说没有什么人来找他。”
    潘老师问道:“那他的作息时间呢?”
    中年妇女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不解地看着潘老师。
    “就是说他出门、回来的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平时有课的时候是什么时间出门、回来,节假日又是什么时间?”
    “噢,你说的是这个啊。”中年妇女释然道:“只要不是上课时间,我来的时候他都在。所以今天我路过这里的时候听到有声音,就感到奇怪,这才会进来看看。”
    停了一下,中年妇女见几位老师都没有什么反应,于是又道:“这里的住户说,平时早上他早早出去送报纸,然后回来大概半个小时,接着就去上学。中午回来休息,下午去上课。下午放学一般六点多就回来,晚上都没见过他出去。节假日都没怎么见他出门。”
    万仞山心里在苦笑:这么单调的生活,换哪一个成年人,只怕都极难熬过去,虽然别人都不知道自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但天天呆在家里,那可不是一般地闷啊!唉,谁让自己太小心了,生怕碰到熟人,从而暴露了自己返老还童的秘密呢?三年,至少两年半,自己小心翼翼,眼下已经过了半年,不知剩下的两年多的时间,是不是真地能如愿以偿保守这个秘密呢?
    而且关键一点的是,这里没有网线,所以自己用无线上网的方式,只怕还不容易被人发觉,不然,一个自称没有电脑的学生住处所接的网线,却每天都有流量,无论是谁,都很容易产生疑问的。
    “那他和邻里关系怎么样?”马老师问了中年妇女第一个问题。
    中年妇女想了想道:“他来时很少出门,所以和邻里也无所谓有什么好的关系或有什么矛盾吧。”
    潘老师把目光转向“虞千里”:“那你平时都不上街?步行街啊、市中心啊,商场啊,都可以看看嘛。”
    “看一次就没什么兴趣了,我还是喜欢看书。有时候学校机房开门,我也会去上网。”这可是真话。为了给别人一个印象,就是自己懂得的一些东西真是从网上看来的,所以万仞山会时不时在学校里上上网,这倒不全是因为有线网的速度比无线上网的速度快的缘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