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帝 >

第208章

明帝-第208章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臣谢皇上天恩!”孙承宗俯身谢恩后道:“自林丹汗改信喇嘛红教之后。许多原来信奉黄教的蒙古部族开始对林丹汗产生不满,加上林丹本人横征暴敛,对各部族课征太重,许多小的部族不堪负重,纷纷投靠金人得以庇护,极少成多,皇太极即位后,更加重视收服蒙古各 部,尤其在进攻我大明受挫之后,在范文程的建议下。施行西进策略,把战略中心一下子全部都放在了收服蒙古各族身上,金人有先天的优 势,努尔哈赤身上更是留着蒙古人的血。所谓血统相近,更容易相合,金人崛起在白山黑水之间,断断三十多年。就打下大大地一块土地,更是屡次进攻我边疆,早在先帝在位的时候。就许以每年四万两白银的代价。换取了林丹汗牵制金人的条件。而那个时候金人与察哈尔蒙古部虽有些矛盾,但还没有太剧烈的碰撞。金人一步一步的蚕食蒙古各族,壮大自己的力量,而林丹不欲被我大明利用,银子每年都给,但对金人一直采取的是克制忍让的态度,一直认为金人吞并的那些蒙古部族还不足以动摇自己地根本,此战之后,皇太极虽然没能击败林丹,但让更多不满林丹汗的蒙古部落看到了金人抗衡蒙古实力,恐怕接下来依附金人的蒙古部族越来越多,林丹汗将不败转衰,最终败亡的命运可以预 见。”

    “卧榻之

    容他人酣睡,林丹汗为了一个不被大明利用地虚名, 被对手消去自己的力量,实在是愚蠢之极!”朱影龙插进来一句评论 道,事实上林丹汗几年之后被皇太极打的打败,然后病死在青海,老婆孩子都归顺了皇太极,落得一个人死国灭的下场,是在是咎由自取。

    “皇上说地对,林丹汗为人好大喜功,喜欢虚名,就是因为这个,让金人做大,以至成为他自己与我大明的心腹之患!”

    “是呀,皇太极是朕毕生之劲敌!”朱影龙攥紧拳头,轻轻的敲击在御案之上道。

    “请恕老臣直言,皇太极此人乃是乱世不出地枭雄,但他以一隅之力敌我一国之力,终归不是我大明地对手。”孙承宗自信满满地道。

    这个时空有这孙承宗这样想法的人不再少数,可历史偏偏就让后金得天下,这是一种讽刺吗,金人三百多年前没有灭了南宋,反而被南宋联合蒙古给灭了,想不到三百年后,金人在一起崛起,终于坐上了这如花一般地江山,如果按照历史进程,他就应该是这样,如果自己不借尸还魂进入朱由检的躯体里的话,历史就应该是这样,站在历史的角度,朱影龙可以说孙承宗这样有着清醒头脑的人,都对大明战胜后金持有如此乐观的态度实在是时代的一种悲哀,但站在现在这个角度,他说出这一番话,朱影龙自己都不好驳斥。

    “老院长说的对,战略上我们要藐视皇太极,但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这样一个厉害的对手,虽然我们国力、人口、土地是金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马背上的民族与我们这个农耕民族不同,皇太极一旦吞下蒙古,那么他的实力就会大涨,只要他们整体实力超过我大明的十分之 一,那么我们与金人实际上站在的是一个势均力敌的战略层次上面,要战胜这么样的一个对手,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视,我们会吃大亏的。”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孙承宗犹自在回味这开头两句话,蓦的,他似乎明白了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兴奋的道:“皇上,您真是天生的军事奇才,如此精辟的论述,老臣觉得自己这几十年都白活了,听皇上一席话,戎马十年都换不来呀!”

    朱影龙听了孙承宗这一句发自内心的褒赞,不禁老脸一红,这都是三百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历史经验知识,虽然不是自己首创的,但在这个时空自己确实独一无二的第一个说出来的,虽说这些都是自己在后世学到的知识,加以联系实际粗浅的分析了一下,但还是生出一丝剽窃后的羞愧之色,毕竟这本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孙承宗不知这其中原委,把朱影龙当成不世之奇才也不足为奇了。

    “对了,孙老院长,朝鲜国那批武器启运了吗?”朱影龙忽然想起这件事,询问道。

    “已经启运了,甲冑兵器各五千副,两天前在登州装船出海,四五日内便可到达。”孙承宗回答道。

    “朝鲜接连示弱后,金人有什么反应?”

    “金人在义州等朝鲜几个重要军事重地都增调了军队,老臣看皇太极已经在怀疑朝鲜突然示弱的背后有什么,所以不得不加强了东线防御力量,甚至新近征召的五千汉八旗替换了驻防辽阳的五千女真八旗久战之精锐,由苏克萨哈统帅,驻防朝鲜。”军机阁工作的重点就是对京师有直接威胁的后金,情报收集上自然是重点照顾了。

 第十四卷:风卷残云之第十一章:游击战争?(二)

    杆高约十丈的旗杆矗立在皇太极的金帐之外,烈烈寒 色的龙旗在风雪中猎猎声响,帐外滴水成冰,大片的雪花落下,呵气成雾,而帐内却温暖如春。 

    前来商议撤军事宜的蒙古各部王公早已散去,帐中就剩下皇太极本人,还有就是被皇太极留下的几位心腹重臣,范文程赫然在列。

    帐内随意摆放的案几上,蒙古各族王公走后,杯杯盏盏之中还都留有没有喝光的马**,范文程微微的蹙了一下眉头,蒙古人本身就体味较中,加上这膻味十足的马**,他一个汉人,再怎么样,也不会改变生活习惯,尤其是这马**最是喝不惯,所以就他面前的那杯还有余温的马**是纹丝未动。

    “本汗从内线得到消息,一艘装载这武器盔甲的海船从登州起锚,目的地是朝鲜。”皇太极缓缓的将刚刚接到的情报说了出来。

    金帐之中,几位心腹重臣一齐沉默,谁也不想第一个接皇太极的 话。

    “范先生,你怎么看?”对于自己这个心腹汉臣,皇太极的看他的目光都比他几个弟弟亲切多了,更重要的是每每他都能从范文程的嘴里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范文程微微苦笑,抬头道:“明廷的用意很明显,就是以朝鲜牵制我们的东线,让我们的后院有随时起火的可能,迫使大汗征服蒙古各部的脚步慢下来!”

    “依范先生的意思,本汗如何化解呢?”皇太极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朝鲜与我大金是兄弟之邦,而朝鲜也是明朝的藩属国,明廷向其提供兵器铠甲,乃至出兵朝鲜,我大金都无权干涉。”

    “范大人。你怕是搞错了吧,朝鲜是我大金的藩属国,又怎么会是那明狗地藩属国吧?”代善一拍案几,打断了范文程的话,并且站起来指着范文程的鼻子大声驳斥道,如果不是皇太极在场,他早就改“明 狗”为“汉狗”了。

    “大贝勒难道忘记锦州条约的最后一条了吗?”范文程不紧不慢 的,平静的对视这代善咄咄逼人的眼神问道。

    “此等丧权辱国的条约本贝勒记他何用?”代善不屑一顾道。

    皇太极顿时脸色铁青,喝道:“代善,你喝多了吧!来人啦。把大贝勒抬下去休息!”

    冲进来几个亲兵将胡言乱语,高喊着“我没喝醉”的大贝勒代善给抬了出去。

    代善怎么会喝醉了呢,他是借着多喝了几杯,装醉表达对皇太极的不满,一到金帐外,代善就挣脱了四名亲兵地手臂,朝皇太极的金帐 “呸”了一声,低声骂了一句“懦夫,皇太极你不配做我爱新觉罗的子孙,更加不配做我女真人的大汗!”然后是搓了搓手。回首看了几眼,这才忿忿然的离去了。

    走了一个大贝勒代善,金帐之中再也没有人敢打断范文程的话了。

    “范先生,你继续说。”皇太极看着代善被架了出去。脸色稍微好了一些道。

    “锦州条约最后一条,是说朝鲜和我大金都是明朝的藩属国,都必须称臣纳贡,本来朝鲜就心向着明朝。朝鲜现任国王也是明廷亲自册封的,而两百多年来,朝鲜一直是明朝的藩属国。而我大金英明的大汗也接受了明朝地册封。名义上我大金自然也是明朝的藩属国。这样一 来,明朝就成了我大金名义上的宗主国。朝鲜就更不必说了,一向唯明廷马首是瞻,所以宗主国就算驻兵藩属国,这也是合乎礼法的,更别说输送兵器铠甲,帮助其训练军队了。”

    “照范先生你这么说,本汗岂不是拿那些高丽棒子无可奈何?”皇太极疑惑道。

    “虽然我大金与朝鲜都以明朝地藩属自居,但我大金与朝鲜是兄弟之邦,我大金是兄,朝鲜是弟,做兄长自然有管教弟弟的责任,所以在大义上,我大金驻军朝鲜也是合乎礼法的。”范文程微笑着一通解释 道。

    皇太极都听糊涂了,这又是“兄长”呀,“弟弟”的,乱成一团,但是有一点他听明白了,范文程这是在给他再一次出兵朝鲜找借口,而且是非常合理地借口。

    “大汗,既然我们首尾不能相顾,那就干脆把朝鲜纳入我大金的版图!”范文程这一下把皇太极吓的不轻,皇太极只是想教训一下高丽棒子,让他们以后安分一些,乖乖地听话,却想不到自己地首席谋士居然起了吞并朝鲜地念头。

    兹事体大,朝鲜不同蒙古,女真和蒙古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而朝鲜却是一个独立地民族,打下整个朝鲜不难,但要将其纳入自己的统治版图绝对不那么容易,皇太极实在不敢做出如此决定,就连金帐之中的阿敏等诸贝勒还有范文程身侧几位汉人重臣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范文程,怔怔的说不出

    “大汗,我大金将来不仅只有女真人、蒙古人和汉人,还有更多的民族跪倒在大汗的脚下,而民族之中汉人是最难征服的,所以要征服汉人,就必须先征服最崇拜汉人的朝鲜人!”范文程一通话,彻底的激起了皇太极万丈雄心,就连阿敏等诸金人大将都被范文程的一番话说的热血沸腾,金帐之中顿时充满了烈杀之气。

    “好,范先生好一句,要征服汉人,就必须先征服最崇拜汉人的朝鲜人!哈哈哈!”皇太极站起来仰天大笑起来。

    “微臣范文程愿意辅助大汗成为天下万名之汗,天可汗!”范文程起身走到金帐正中,第一个给皇太极跪下道!

    “臣等愿意追随大汗成为天下万名之汗,天可汗!”帐中不论文臣还是武将纷纷起立,跪倒在皇太极的脚下,异口同声的高声道。

    “好,好,诸位爱卿都平身吧,哈哈哈!”皇太极开心的不得了,朝范文程投来一个心意相通的眼神。范文程给了诸贝勒大臣门画了一个巨大的饼,不但激起了他们胸中那股渴望建功立业的热血,也暂时压制住了内部即将爆发的矛盾,同时又奠定了东征朝鲜的基调,若是将朝鲜纳入版图,这样的功绩,谁也动摇不了他的汗位了。

    后金并非铁板一块,皇太极的汗位得的不正当,本来汗位继承人多尔虽获得重用,但备受皇太极的提防,尤其是皇太极即位后,两次在明军手中惨败,个人威信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如果不是诸贝勒有誓言在身,他的汗位能不能坐稳都难说,幸亏有范文程这样的谋臣辅佐,大面积的改革,使用汉人的治国之法,实行三省六部制,采取分化拉拢的办法,维持着脆弱的平衡,皇太极迫切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来树立个人的威信,震慑那些有异心之人,不巧的是,林丹汗居然一反常态,调兵与之大战,蒙古骑兵对八旗骑兵,皇太极用尽了自己能想到的办法,林丹汗就是不上当,稳扎稳打,步步进逼,以稳求实,弥补起在谋略上不如皇太极的逆势,双方每日三大战,早晨、中午以及傍晚,其余小规模的战斗更是多不胜数,以此引发的大战也屡见不鲜,对峙两个月来,双方死亡人数呈直线上升,一直没有什么决定性的胜利,再这样拼下去,皇太极收到的内部压力非常大,到要感谢这忙,皇太极还真不知道如何结束这场战争呢?

    维持这不胜不败的局面,加上先前那几场胜利,又有几个蒙古部族归顺自己,实际算起来,皇太极这仗还是打赢了,只是这女真人太少,经不起消耗,否则这场仗打下去,胜利的必然的。

    皇太极退兵了,而且是退的干净利落,一夜之间,十几万大军仿佛就跟没在这儿驻扎过似的,林丹汗怕皇太极诡计多端,不敢派军追出太远,随后也拔营退兵了,两方就好像没事似的,各自回自己的老巢修生养息去了。

    相比与蒙古大草原日益趋于平静,而在湘西的左良玉大军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吴黑苗自知,正面决战不是官兵的对手,充分利用了苗人熟悉地形的特性,采取了敌来我去,敌去我来;敌进我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