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帝 >

第126章

明帝-第126章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的在减少,天气也愈来愈冷,将士们没有御寒的棉衣,一到晚上就冷的瑟瑟发抖,只能几个人团在一起取暖,眼看这冬天就快来了,如果在下雪之前,宁远之围没能解开,将士们得到过冬的棉衣的化,恐怕这宁远不战自降了。

    放弃宁远,袁崇焕有些不甘心,他在这里整整生活近五年了,对这里的百姓还有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让这些无辜的百姓落到后金的手里,等待这他们的就是杀戮和奴役,这和亲手杀了他们有什么分别,可他现在被困孤城,与外界顿觉一切联系,也不知道朝廷现在怎么样了,锦州丢了,如果宁远再丢的话,那么山海关之外都将是皇太极狩猎场了,关外近百万的汉族百姓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金人的残暴是天下皆知的,这个刚从茹毛饮血走出来的民族是不懂得什么圣人之道,教化之功的,他们征服别人的靠的只有武力和杀戮,他们现在得到的一切都是靠血腥征伐得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汉人只是他们的猎物,而不是可以平等对待的人。

 第八章:血战宁远中(二)

    “大帅,后金大营有动静,好像在秘密调兵?”袁崇焕正在灯下思考眼前的出路,忽然间满头大汗的赵率教闯了进来急声禀告道。

    “什么?”袁崇焕刷的一下子就站立起来,顾不上责码赵率教擅闯之罪,拿起衣甲到:“走,快随本帅去看看!”

    赵率教等一干亲卫簇拥着袁崇焕急急匆匆的爬上了城楼,望后金大营方向望去,虽然后金大营基本上将灯火都熄灭了,但还是能依稀看到营内人马攒动模糊的情景。

    “侦察的斥候回来了吗?”袁崇焕觉得有些不对劲,难道皇太极想在这个时候攻城?

    “还没有,应该马上就快回来了!”身旁一个游击看了看一直没有动静垂到城下的绳子回答到。

    “大帅,快看!”副将朱梅指着后金大营的一角道。

    袁崇焕顺着他的手指看去,似乎看到有一支军马离开了后金军大营。

    “大帅,会不会是后金撤军了?”参将何有纲猜测道。

    “不可能,后金粮草充足,都围困我们宁远二十六天了,这个时候撤军,岂不会功亏一篑,皇太极不会这么傻的。”赵率教性格机敏,反驳道。

    “快看,他们走的方向好像是在向北!”朱梅一直在观察那支在黑暗中行军的后金大军。

    突然天空上乌云盖顶,本来还可以借助望远镜和点点月光看到点模糊影子,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宁远城楼上众将都露出沮丧的脸色。

    “向北,那是回锦州、辽阳的路线,难道说皮岛的毛文龙偷袭辽阳了?”何有纲这一次到猜得不错,毛文龙是偷袭辽阳了,但是那儿大贝勒代善已经在那儿等着他了,毛文龙部本来战斗力就不强,常常打胜仗都不能杀死八旗一个兵丁,而且还是数倍于敌军之下,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后金没有水师,毛文龙能不能呆在皮岛上花天酒地还不知道呢。

    “有这个可能,不过就算皇太极分出一半的兵马回辽阳,只要他还留下几万兵马死死的困住我们,我们还是必败无疑。”赵率教被皇太极的闪电攻击锦州的强悍战力吓怕了,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从心里产生了对皇太极的一丝恐惧和不安。

    袁崇焕一直神色冷峻的看着后金大营,除了问了一句“侦察的斥候回来了吗?”,一句话再也没有说过。

    “大帅,在我等众志成城抵抗后金之际,赵率教却说出我军必败,如此这等动摇军心之语,实在是居心叵测!”监司邢慎言对赵率教的投机奉迎一向很是不满,此刻赵率教说出这等必败的丧气之语,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教训一下这个赵率教他自然不肯放过。

    袁崇焕心里明白赵率教胸中真材实料不多,但这个属下对自己还算不错,办事也尽心尽力,他也是人,有普通人所有的感情,锦州沦陷,大凌河等诸城在上次宁锦战役中被后金全部拆毁,还没有来得及修筑,致使皇太极攻下锦州之后直接南下包围了宁远,赵率教的责任很大,但也不能全怪他,谁能知道朝廷会突然发生变故,又有谁能有这样的气魄,在大败之后还能迅速抓住战机,以闪电的战术攻占锦州,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锦州等城池的丢失,况锦州丢失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还有锦州总兵吴襄的责任,他这么想其实也是为赵率教开脱,当初他一到宁远要杀赵率教也是因为考虑不周,加上锦州的丢失他也要向朝廷有个交代,因此才决定要杀赵率教,后来因为满桂等人不弃前嫌为赵率教求情,这才让他冷静下来,杀了赵率教容易,那被俘的吴襄呢,自己斩杀了赵率教不就等于断了吴襄的后路吗?所以应了满桂等人的所请,将赵率教贬为游击戴罪立功。

    “邢监司说的对,赵率教这等丧气言论决不能姑息,倘如在军中流传,必然动摇军心,请大帅明察。”宁远总兵杜文焕道。

    “你们,你们……”赵率教瞪着身边诸将气得说不出话来。

    “好了,本帅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守住宁远才说出心里的想法,这个时候不能自乱阵脚,赵率教这么说是有动摇军心之嫌,本帅也不会袒护他,不过眼下用人之际,本帅就先给他系上二十军棍。”袁崇焕冷静的道出处罚决定。

    既然主帅都这么说了,那么杜文焕等人包括赵率教本人自然都躬身遵从,至少暂时没有异议,同心协力坚守宁远城。

    “大帅,拼了吧,趁现在还有些粮草,再过几天,恐怕我们连拼的力气都没有了!”大凌河总兵左辅眼珠子通红道,在黑暗中,如同择人而噬的野狼,他这个总兵当的实在窝囊,城池让后金大军给全拆了,还没来得及重新修筑,锦州一丢,他接应了逃出来的赵率教等一千多残兵,知道大凌河根本守不住,为了减少太多无谓的伤亡,两人合兵一处决定退守宁远。

    “拼,怎么拼?眼下我们总共三四万兵马,但大部分都是步军,少量的车营和骑兵,就这点兵力,除了守城,与八旗的精锐骑兵浪战,这仗怎么打?”赵率教反驳道,反正现在也只有他敢这么说了,而且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诸将也提不出任何驳斥之言,除了说他动摇军心,别无他辞。

    忽然间垂到城下的绳子动了三下。

    “回来了!”刚才那回答袁崇焕的那个游击欣喜的道。

    “快,快把他拉上来,千万不能惊动城下的辫子兵!”

    那游击小心翼翼的在几个士兵的帮助下,缓缓的将长绳往上收起,费了好大的劲,这才在没有惊动后金辫子兵的情况下将派出去侦察敌情的斥候拉了上来。

    “怎么样,后金军营有什么动静!”袁崇焕上前急切的问道。

    “我,好冷,快给我点热水!”只见这名斥候紧闭着双眼,嘴唇已经冻的青紫,不住的发抖,袁崇焕连忙命人给他送来一碗暖汤,喝下之后才缓缓睁开了眼睛,看见最高统帅就在面前,吓的他赶紧挣扎的站起来要给袁崇焕跪下。

    这二十几天晚上派下去的侦察的斥候,活着回来的只有三个,另外两个在拉上来的时候被射成了刺猬,就眼前这个完好无损的坐在眼前。

    “刚才你在皇太极的大营都看到些什么?”

    “更新,更快,尽在文学网,;手机访问:wap。。cn全文字阅读让您一目了然,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小的是换了他们衣裳,让他们当作死人抬进去的,大营防守很严,小的偷偷从死人堆了爬出来,大约是酉时三刻时分,小的看到大约有一万后金骑兵拔营起寨,并且用粗布包裹马蹄,一律禁声禁火的从大营的东侧开拔向北而去,小的不敢跟着,趁他们换防的时候,偷偷的跑了回来。”那斥候一口气将前前后后一股脑说了出来。

    “一万骑兵,粗布包裹马蹄还禁声禁火,还向北,皇太极这是要干什么?”袁崇焕吩咐人将这名斥候带下去好好的犒赏,自言自语道。

    “大帅,我们与朝廷已经断了二十二天的联系了,会不会朝廷有什么动作,派大军来救援我们了?”朱梅道。

    “朝廷就算派了救援大军,也应该从南面来,这一万骑兵可是北上的!”左辅眉头一皱,不同意朱梅的看法道。

    袁崇焕也在想是不是朝廷有了什么动作,才迫使皇太极分出一万精兵去对付?

    现在他们被困在城中,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情形如何,该不会是满桂不听自己的命令,擅自从山海关出兵救援自己来了吧?如果是这样,那就有危险了,山海关的兵力一旦分出,兵力空虚,必定让皇太极趁虚而入,皇太极派出的全是骑兵,如果这一万骑兵闪电绕道攻击山海关,猝不及防之下,山海关沦陷,那可是大明的噩梦到来了,相比而言,宁远又算什么?袁崇焕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山海关要是落到皇太极的手里,那死守宁远根本就没有用了,皇太极下一步就是厉兵秣马,俯瞰中原!

    其实皇太极声东击西的策略早就被袁崇焕看穿了,毛文龙小小一个东江岛,兵力不足二万,战斗力更是低下,如果不是因为盘踞海岛,皇太极拿他没有办法,不然他那两万人还不够塞牙缝呢,但东江那个位置也的确重要,如果有一支劲旅驻扎在那里,配合强大的水师,皇太极想南下就有些麻烦了,只可惜毛文龙不是那块料子!

    “城中还能凑出多少骑兵?”袁崇焕突然问了一句道。

    “大概能凑出三千左右吧。”邢慎行现在管的是军需和粮草,宁远城有多少马吃草他自然最清楚。

    “三千就三千,传本帅的将令,挑选三千弓马娴熟之兵,组成突击营,由左辅左总兵亲率,副将朱梅、参将孙祖寿、尤世禄。明日一早出城突围!”袁崇焕脸色凝重下达命令道。

    “大帅,这是为何?”赵率教第一个发问道,众将都不明白这个莫名其妙的将令

    袁崇焕长舒一口气道:“本帅满桂不听本帅将令私自出兵山海关驰援宁远,这样以来,山海关比然兵力空虚,皇太极使声东击西之策,他那一万精锐的骑兵其实不是向北,而是在半途中折往南,绕过满桂的援军,目标就是中原的门户山海关!”

    众将听了之后均吸了一口凉气,经过袁崇焕这么一解释,众将顿时领悟过来,仔细一想果然是这样,山海关一失,宁远就成孤城,中原的大门也为皇太极打开,后果不堪设想,难怪大帅会下了这个让他们摸不着头脑的命令,将城中的机动力量全部拿出,破釜沉舟,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三千骑兵如果不能冲出包围把消息通报给满桂撤回援兵,恐怕就大事不妙了。

 第九卷:一国两帝之第九章:血战宁远下(一)下

    廷弼率三万三千大军一路向宁远进发,但是大军刚过 下令大军扎下营盘,修筑防御工事,这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大军便不走了,属下众将,包括前锋营的吴三桂都摸不着头脑,正所谓救兵如救火,走到半道上停下来这算什么意思?

    众将不明情由,簇拥着军中新贵吴三桂一齐来熊廷弼的中军帅帐,想问个清楚。

    熊廷弼在辽东之时跟皇太极亦有几次交手,对皇太极是相当的了 解,皇太极的雄才大略他非常清楚,虽然他在努尔哈赤面前表现的也不是很抢眼,但就因为这样,他对皇太极能够稳坐四贝勒的位置的能力一点都不怀疑,四个人当中他最年轻,野心最大,而且狡诈多端,朝廷派出援军驰援宁远,他岂会收不到一点消息,必然会派军中途拦截,万一山海关中有后金的间隙,把关中自己带走两万五千精锐的消息通报给 他,以皇太极喜欢冒险的性格,必然会派一支精锐的偏师绕过自己,南下山海关,所以他的大军不能走的太远,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驰援山海关,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更是为了抵御后金强大的骑兵,这是一场无法预知之战,只要过了明天,如果皇太极的精锐骑兵还没有出现的话,那么他就要回师山海关了。

    吴三桂等诸将求见,他自然知道这些人是不明白自己的将令而来 的,吩咐亲兵将人带进来。

    “大帅。为何突然在此处停下,救兵如救火,如今宁远危在旦夕,大帅为何不快些行军,好解宁远之围呢?”偏将尤世威第一个站出来着急地询问道,三屯总兵尤世禄是他的哥哥,现在就被困在宁远城内,叫他如何能不急?

    帐中诸将都是一副不理解的模样看着熊廷弼。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想知道答案的渴望。吴三桂更是一张稚嫩的脸胀的通红。在山海关内眼前这位雄大帅与满桂大帅联手清洗了四镇中不听话的庸将,并且以山海关之兵代四镇之兵援辽,这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