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306章

1926之崛起-第306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V2柴油发动机的另一个优点是省油,T…34坦克油箱容量60升,车身两边各挂一个容量39升的后备油箱,行程可达540公里。
相比之下,德国4型坦克才160公里,而虎式坦克跑100公里就得加油。而最要命的是德国的坦克发动机都是汽油的,一旦油箱被击穿,立刻就会引发大火。
柴油发动机不仅现在技术还都不成熟,就是以后苏联开发出来了,也不会外卖,更是绝不可能卖给他这个从“熊口”里夺回北蒙的人。唯一的办法只有他自己研制。
不过,宋哲武隐约记得,好像世界上最早采用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应该是曰本的95式中型坦克和波兰的7TP轻型坦克,95式坦克的柴油机是三菱公司33年研制成功的,7tp坦克使用的柴油机是德国绍勒尔柴油机,很可能是1932年就研制出来了。想得到曰本三菱的柴油机估计不太可能,搞到绍勒尔柴油发动机拿来借鉴,倒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使那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柴油发动机,也可以学习它的优点,取长补短。
郭文渊见宋哲武思索着没有说话,以为宋哲武对这辆样车不满意,忙补充着说:“司令,现在这辆坦克的炮塔还是铆接,我们的焊接技术还不过关,大厚度钢材焊接还不行。不过,我们正在考虑进行整体铸造,还有分给我们的那台5000吨水压机安装好后,我们还会考虑采用整体锻压方法进行制造。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防护强度,也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郭文渊犹豫了一下,接着说:“我们的这辆坦克生产成本太贵了,我初步算了一下,大概要十八万大洋。”
“哦!怎么这么贵?”
这个价钱可是真让宋哲武吃了一惊,苏联人从美国买了两辆坦克整车也不过花了6万美金,合大洋也不过10万,自己这一辆怎么就用了这么多钱?这要是像苏军那样拥有以万计的坦克,那可就得几十亿,自己就是砸锅卖铁也弄不来这么些钱啊!
更何况他急需要用钱的地方,现在可是多着去了呢。
“是这样,我们现有的这辆坦克,几乎所有的主要零部件都是进口的,不仅是底盘,比如发动机、固定轴变速箱、传动轴、转向机、离合器、方向机减速箱……等等,甚至生产履带的锰合金钢材也要进口,这价钱怎么会不贵!如果这辆坦克的装甲全部换上合金装甲,20万也未必下来。除非我们的配套工厂都能建立起来,自己生产坦克的所有零部件。”
有宋哲武在,箫国栋一向很少说话,尤其是当宋哲武在这些专家学者面前,发表他鬼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匪夷所思的科学观点的时候。
这时箫国栋接过郭文渊的话头,有些苦涩地低声说:“是啊,文戈,如果按这个价格,真要是如你所想,我们需要数千,甚至上万辆坦克,那就得十几个亿的大洋,这个价格我们是承受不起的。”
“这么多零部件都需要从外部购买,价钱不高那才怪了呢!”得知坦克造价高企的原因后,宋哲武暗暗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如果以后这些零件都自己可以生产,那生产成本是一定会降下来的,即便没有如美国那样,因为生产数量极多,导致成本大幅降低的大生产结构,生产现在这样的中型坦克的价钱,估计降到6万问题不大。
可是随着坦克装甲厚度的增加和构造更加复杂化,以现在的价格成本,估计怎么也得10万大洋一辆。如果生产1万辆,那就得10亿,这还不算坦克的维护保养费用和油料等使用费用。这样的数字对于他来说,仍然是难以承受的。
可他现在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不要说他现在拿不出10个亿,就是以后资金多了,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也不可能拥有1万辆坦克,要想达到苏联战时几万辆的保有量,对于他这个地方势力来说,那是绝不可想象的。
这样看来,他也只能向德国那样,走精品道路,具有少而精的坦克,以质量克服数量的不足了。
心里充满遗憾与沮丧的宋哲武,脸上却不能表现出来,笑着对箫国栋和郭文渊说:“没关系,有些钱是必须要花的,不能省的。一战以后,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坦克这种新式兵器,它的价值现在还不明显,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坦克绝对是以后陆军作战的利器。至于钱的问题,你们不要多考虑,更何况等我们的这些正在建设的辅助工厂都投产后,零部件都可以自己生产,成本是一定会降下来的。”
“当然了,我们的坦克还要尽可能的走简单、实用、可靠的路子。一句话,就是要使我们的坦克的造价尽可能的低,制造起来可以更方便快速。不过,在一些关键技术和防护能力上,不能考虑成本,该花的钱是一定要花的,这样的钱是绝对不能省的。”
怕郭文渊误会,宋哲武又补充说:“我所说的简单、实用,并不是以牺牲坦克的质量和功能为代价的,只是为了在制造速度上更快和维护更方便。因此,在生产质量上,是一定要保证的。”
见郭文渊直点头,宋哲武觉得还得给郭文渊鼓鼓劲,又鼓励郭文渊说:“文渊,你的任务就是要尽快研制出先进的坦克。虽然因为成本的原因,我们不太可能制造上万辆坦克,可是几千辆还是一定要制造的,而且是还要是最先进的,以我们的质量优势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
“先进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曾贻经和王动他们已经在研制,不仅我们的坦克需要,我们的飞机和汽车也一样需要。”
伸手要去拍坦克车身的宋哲武,猛然想起了油漆还未干,有些尴尬地缩回了手。
“这辆坦克总体姓能非常不错,不过还要不断加强改进,主要是在快速、灵活、增强防护力和火力上下功夫进行改进。只要上述几方面做好了,这辆坦克就一定会成为一款世界上姓能最为出色的优秀坦克。”
“比如,还要更多应用电驱动和液压驱动技术,即使现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也要开始做技术储备;火炮还是要使用大口径长身管的高姓能坦克炮;还要在车里安装无线语音通信装置。”
“车载电台应该很快就会解决,我们和美国加尔文公司、英国马可尼公司在太原成立的实验室很快就会开始工作,李明华的电子研究所在语音通讯上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加尔文和马可尼这两家公司又是世界上知名的无线电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拿出先进的成品来只是时间问题。有了语音无线通讯装置,我们的坦克部队在作战时就会更加灵活地进行有效配合……”
“还有就是在改进这款坦克的同时,还要开发其它型号的坦克。防护能力强装甲势必要加强,在重型坦克的上的预研也要早做准备。还有其它用途的装甲车辆……”
宋哲武扫了一眼在场的工程技术人员,语气凝重地说:“现在我们研制生产坦克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主要是靠我们对从欧美买回来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不断的创新,决不能只是照搬别人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制造出最先进的优秀坦克。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请司令放心,文渊和各位同仁一定谨记司令的教导,定不负司令所托!”郭文渊郑重地向宋哲武保证。
宋哲武很想把重型装甲和反应装甲的概念告诉郭文渊,可是他知道,郭文渊和这些专家们,现在能设计制造出这样的一辆坦克,确切一定说是坦克雏形,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在他们还没有把这辆坦克最终完善之前又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有些不现实,对他们的压力会过大。
这就好似在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他们跑一样,会欲速则不达。
不过,宋哲武对于他自己的坦克技术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现在这辆坦克已经具有了现代坦克的很多优点,只要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生产出在某些方面强于苏军,甚至是强于德军的坦克也并不是天方夜谭。
宋哲武点点头,思索了一下,又说道:“不仅是你们的坦克研究所,就是你们的机械装备研究院也要如此。我们进行工业建设的装备不能永远靠购买别人的技术,现代化是不可能靠花钱买来的,必须要自己制造。我们这次购买来的各种技术装备,你们都要认真消化吸收,先从仿制开始,最终达到推陈出新,能够自己读力设计制造出先进的工业装备来,这都要靠你们来完成……”

第四百零六章 布局领先世界科技的希望所在

和加尔文、马可尼合办的实验室被设在了晋祠附近,两家公司对和宋哲武合作开发无线语音通信装置和新型电子产品很重视,按照协议,加尔文派出了32名研究人员,而马可尼派来了15人。
在三方的协议中,虽然研究成果归三方共享,可是宋哲武还是主动提出了一个让马可尼和加尔文两公司喜出望外的补充协议。
协议要求:两家公司必须选派优秀科研人员来华,每批不得少于10人,每年一换,如果中方要求,个别研究人员可以按中方的要求,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延长在华工作时间。
如果得到中方认可,宋哲武不仅要每年按照每人一万美元的标准支付给这两家公司,还要负责这些来华人员的工资和其它一切费用,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800至1000美元。
这么高的薪水,在这个时候的欧美,仅仅极少数最杰出的人能拿到。这样的优厚条件已经公布,就在两家公司掀起了悍然大波,这样大的一笔钱,不要说实在现在这个经济危机年代,就是在以往,也足够一个家庭过上体面快活的生活了。
于是,一时间,只要觉得自己学有所长的人,都纷纷强烈要求要来华工作。
在宋哲武和两家公司的协议中,这些来华研究人员,除了搞科研,还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学。而且,如果来华人员没有得到中方认可,中方将给予退回,并相应减少支付给两家公司的费用。
虽然每年十万美元的资金不是很多,可是在现在大萧条时期,这笔钱可就不一样了,对于这两家公司来说都是可以解它们燃眉之急的。
而且因为工资由宋哲武付,它们既可以留住人才,危机过后不用再行招募,又可以省去这期间的工资费用,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英国人还比较有绅士风度,没好意思过分“占这个便宜”,只是派来了公司内部的15名研究人员来华。可美国人就不怎么顾忌了,竟然一下子派来了32人,而且据宋哲武了解,这32人里,竟然有22人是加尔文公司现招募的科学家。
这明显就是加尔文公司想要趁现在萧条时期,提前把高水平的人才抓到手,以便曰后自己的公司会得到大发展。反正不仅这些人的工资不用它加尔文公司掏腰包,而且每年还可以多赚个几十万。
对于精明的美国人,宋哲武不仅没有不快,相反倒是很佩服加尔文,这也难怪加尔文公司曰后会成为名冠全球的大型跨国公司。
对于来的科研人员,宋哲武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人越多越好,他正急需这样的高水平人才呢。
当然,对于来到太原的这些外国人才,宋哲武也是要考核的,不合格的那是要歇菜的。在人才引进上他舍得花钱,可是这些钱必须要花的物有所值。
考核工作自然是由李明华和崔颢来做,结果让宋哲武非常满意。
联合实验室的研究重点是车载无线语音通讯装置、大功率电台和雷达技术。
电子研究所派去的人由崔颢负责,作为联合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李明华仅仅是定期过去询问一下研究进展,协调各项工作,他多数时间还是在电子研究所。
这倒不是李明华自视高,也不是李明华无所作为,而是他有宋哲武交给他的绝密任务,这个任务仅有崔颢和少数参加研究的人员知晓。
他现在正在组织研究半导体技术和电子计算机两个项目。而这是需要绝对保密的,不仅是对这些外国专家,就是在研究所里也一级机密。
宋哲武知道,这时就想要拥有大型电子计算机,以他现在的科研实力根本做不到,不过先期进行技术概念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十年内能有一点成果,甚至仅仅研制出一台小型计算机那都是非常不简单的事,足以让他在电子计算机领域领先世界许多年,这也将足以保证他在许多先进技术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领先于世界。
其实宋哲武同时还有一个计算机项目,那是机械式计算机。
机械式计算机在国外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著名的有英国的图灵和美国的鲍德温计算机。不过,这两种计算机虽然也使用了电动机,可是仅仅是替代手摇动力,于真正的电子计算机绝对不同,它们应该叫机电式计算机更合适。
这类机电式计算机虽然不是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可是在这个没有电子计算机的时代,用作弹道瞄准计算和先进的投弹瞄准器还是很有前途的。只不过,这个项目现在不是李明华的电子所在做,而是机械装备研究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