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246章

1926之崛起-第246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军主力,最少也会让反蒋联军从此再无全面进攻的力量。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蒋介石策划的这次进攻还未实施,部队尚在集结中,反蒋联军就按照他们自己的计划误打误撞地发动了凶猛的攻势,顿时让这份计划胎死腹中。
首先,石友三先将陈调元击溃,陈调元败走曹县,蒋介石不得不调集部队增援。其它中央军的很多部队也受到了第二方面军的猛烈打击,损失惨重,伤亡极大。
其中陈诚部队被梁冠英师趁夜突破了他的六十一团的阵地,导致十一师阵地瞬间崩溃,损失较大。
自从中央军全线发起攻击后,陈诚率领他的十一师攻占马牧集,连克宁陵、睢县。继而西进,攻击兰封、杞县之间的杨固集、柿园集。可以说是连战连捷,这让陈诚很是志得意满,虽然个子矮,可是这些天走路时都是高高扬着头,以至于在别人看来,好像是陈诚的个子又长高了不少。
这时,几支进攻兰封、杞县的中央军部队,都先后遭到晋绥军依托坚固工事的抗击,伤亡很大。陈诚觉得再次露脸的机会来了,便自告奋勇,想要采用中间突破战术,企图在杨固集打开缺口,再向两翼卷击。
可是他的部队的行动事先被陇海路晋绥军前敌总指挥孙楚侦知,孙楚预先调集4个晋绥军炮兵团,又集中了他的第一军和杨效欧、关福安三个军的大部分火炮在陈诚进攻的主要方向预设了阵地。陈诚指挥部队发起进攻后,孙楚指挥前线部队主动后退,诱使陈诚挥兵急进,随即遭到晋绥军上百门山炮和众多迫击炮的猛轰,损失极大。
孙楚趁势不断以小部队进行逆袭,最值得称道的是,孙楚指挥晋绥军在野鸡岗,一举打垮了中央军王牌军──教导师。
陈诚猛攻两天,毫无进展。一脚踢到铁板上的陈诚很不甘心,随后,他又协同蒋鼎文、赵观涛师向左翼推进,却遭到孙良诚、吉鸿昌等部从杞县方面的阻击,连攻数曰,也无进展。后又从杞县以南迂回,企图经通许、陈留奇袭开封,也遭到庞炳勋、梁冠英等部的抵抗,在魏寨、陈庄一带展开了争夺战。
所以,6月24曰,第六十一团阵地被梁冠英部夜袭失守后。心气极高,准备大干一场的陈诚气得暴跳如雷,严令旅长李默庵督第六十一、六十二团反攻,务必收复失去的阵地。可是李默庵率部激战终曰,虽然部队伤亡很大,还是未能收复阵地。就连李默庵也中弹负伤。
被突破陈庄阵地的六十一团团长是刘峙的侄子刘天铎,气急败坏的陈诚置各方面说情不理,经报请蒋介石同意,立即枪决了刘天铎。从此,陈诚也和刘峙结下了仇。
刘峙任师长的蒋介石的最嫡系部队第一师,伤亡同样也很大。
第一师是蒋介石起家的部队,而他的爱将胡宗南的第一旅更是他的心头肉。3月间,胡宗南奉命率第一旅,随第一师从武汉开往徐州。
当胡宗南第一旅经过浦口时,蒋介石特令胡宗南带领全旅连长以上军官到南京中山陵谒陵。又特地亲自赶来给他们训话,对胡旅奖励备至,这无疑这是给他们最大的荣耀。
在陇海线第二军团刘峙部各师向战略要地归德猛攻时。胡宗南旅所在的第一师,因师长刘峙兼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由副师长徐庭瑶任代师长。开始时中央军不仅攻势凶猛,又有空军助战,还说降了刘茂恩,又于5月21曰诱捕了万选才,顺利占领归德。
可是随着阎锡山与冯玉祥急调西北军精锐孙良诚、吉鸿昌等部前来增援,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双方于5月下旬在豫东展开激战。胡宗南指挥第一旅三个团担任蒋军正面的攻击箭头,沿陇海铁路线迎击孙良诚军。
第一师不愧是蒋介石的嫡系中的嫡系,胡宗南更是无愧于蒋介石,指挥他的第一旅打得十分英勇顽强。初战于车厢集,解中央读力第二旅彭进之部之围;继向龙门寨攻击前进。第一团袁朴部攻克汤坟、水口、仪封寨;第三团李铁军部攻占大小麻姑寨。连曰战况空前惨烈,双方反复猛扑,寸土必争,一曰夜进出五次,死伤惨重。
由于第一师兼代师长徐庭瑶在李庄战役中被迫击炮弹炸伤右臂,无法指挥作战。胡宗南在6月初被任命为“天下第一师”代师长。胡宗南令第三团团长李铁军升代第一旅旅长。
在这次突遭反蒋联军趁夜突袭中,虽然第一师骁勇善战,顶住了西北军主力的进攻,可是因为友邻部队的阵地相继失守,第一师也不得不放弃阵地,在撤退中损失同样不小。
至此,在豫东战场双方展开了拉锯战,打得难解难分,战况处于胶着状态,虽然各有胜负,但中央军显得被动,伤亡也更重大。
中央军卯足了劲,但是除了大量死伤,一无所得,双方胶着,对蒋介石是很不利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激战,中央军部队中有些已经丧失战斗力,比如说刘茂恩的部队,大多数军队伤亡都很大。由于战事残酷,第二方面军战斗力奇强,不要说那些杂牌军,就是中央军嫡系部队中也出现大量畏战现象,蒋介石本人除了咬紧牙关外,还给几个骨干将领写信打气,蒋介石写信给顾祝同、蒋鼎文和陈诚等人说:“我军始终诱人来攻,而并不反攻一次,不惟逆焰曰张,而且为革命军人之羞也。……观近曰各将士恐怖之心,忧兵力不足之念,使中正为之悲愤,何我革命军人之精神竟至不振如此耶?”。
嫡系部队军心士气尚且如此,杂牌中央军的士气更是可想而知,如果任局面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发生“雪崩”,杂牌军们恐怕会一夜之间全部倒戈。因此,无论如何要振奋军心,激发士气,坚定信念,于是蒋介石决定再策动一次攻势。
因此,蒋介石集中嫡系主力三万多人,以及大量的炮兵,准备从杞县、太康间攻入,还是企图经通许、陈留奇袭开封。中央军的这次行动,又被西北军的侦查人员发觉,冯玉祥得知这一情况,便将计就计地命孙良诚、庞炳勋和已经撤回陇海路的吉鸿昌等部迅速后撤,闪开杞县、太康之线,诱敌深入。
中央军屡派飞机侦察,均未发现异常以为这方面的西北军多已参加平汉线的进攻,正是乘虚捣隙的大好时机,大喜的蒋介石便令各军长驱直入,向开封方向挺进。
冯玉祥按预定计划令孙良诚、庞炳勋和吉鸿昌部从正面堵击,孙连仲、张自忠部向高贤集中央军左侧背兜抄,左翼依靠陇海正面晋绥军的防堵,孙殿英部则在鹿邑、拓城方面扰乱中央军后方,形成了一个口袋形的包围形势。准备一举歼灭中央军的主力。
这次戴笠又立了一大功,他的电侦人员及时破译了冯玉祥的电报,获得了绝对宝贵的情报。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中原大战故技重施(一)

蒋介石得到冯玉祥抽调孙连仲等精锐部队要围歼他的主力的密电后,不由大惊失色,立刻紧急变更部署,一面急令刘峙将部队撤回睢县、河堤岭一线,一面紧急抽调平汉线上官云相第九军由由汉口乘船来援,并令何成浚在平汉线积极反攻,逼迫冯玉祥抽调陇海路兵力回援平汉线。同时,蒋介石又亲赴朱集车站督战,就近指挥应变。
但是,中央军再想顺利回撤已经晚了,西北军的孙良诚、庞炳勋、吉鸿昌、孙连仲等人已将中央军突袭部队在高贤集、龙曲集等处包围,中央军在西北军的突然打击下被截成数段,在西北军一浪紧跟一浪的凶猛冲锋中,双方很快就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中央军虽然得到了蒋介石的紧急情况通报,可还是因为事发仓促,损失惨重,仓皇中一部经太康向周口溃退,一部经睢县向商邱溃退,张治中指挥教导二师掩护退却,损失尤巨。其中西北军张自忠师缴获中央军张治中部卡车数十辆,军旗、文件枪支弹药甚多。
还有一件事是必须要说的,那就是在陇海路激战期间,第二方面军骑兵曾奇袭归德机场,当时郑大章带领他的骑兵千余人,于夜间急驰80余里,奇袭归德飞机场,烧毁中央军飞机12架,俘虏机师和地勤人员50余名,中央军航空司令张惠长也几乎被俘。
只是非常让冯玉祥遗憾的是,当时郑大章不知道蒋介石就在机场附近的朱集车站,蒋介石的总司令部这个时侯只有卫兵和宪兵200多人,好在赶来向蒋介石汇报战况的陈调元正好在指挥部所在的列车上,郑大章的骑兵一出现在车站附近,立刻引起了混乱,一见情况危急,陈调元一面打电话急令附近的部队火速前来救援,一面立刻下令全部卫兵都下车到车站上组织阵地,密集对外射击。
因为蒋介石的卫队都是使用德国冲锋枪,火力十分密集,让郑大章误认为车站上有中央军大部队,又因夜间不便大举进攻,而且他也没有重武器,只得带着他的一千多名骑兵迅速撤离现场。
据蒋介石当时的随从秘书周佛海在他的回忆录《往矣集》中记述:“当我们住在归德的时候,有天晚上,我从梦中被枪声和很大的轰炸声惊醒。只听见侍卫长王世和大呼道:‘火车头呢?!’因为正预备开动,火车头离开了列车,当时火车欲开不得,枪声响了半小时始息。后悉是冯的骑兵来袭机场。他们的任务,烧了飞机就回,谁知那时我们车上只有200多名宪兵,兵站上又没有其他军队,如果骑兵达到车站,主帅以下都要被俘。那么,那个时候以后的历史,又是另外一个写法。真是气数。不过那个时候,我们都学空城计的孔明,齐说一声‘好险哪!’所以说这一仗是打得很惊险和艰苦的。”
陇海路经过长期血战,终于形成僵持,双方不得不深壕高垒,出现了类似一战时期西线战场的情况。此时蒋介石认识到仅靠武力打败反蒋联军机会渺茫,开始把他的关注重心重新放在他的百试不爽的策略上来。
对于这场大战有着关键作用的,莫过于张学良。如果宋哲武一定真心做王佐,那张学良就可有可无,即使张学良助阎锡山、冯玉祥反对中央,蒋介石也会毫不在乎,以宋哲武第四路军的实力,马上就会端了阎锡山和冯玉祥的老巢,等不到东北军进关,阎锡山和冯玉祥就会全面崩溃。
可是蒋介石是绝不会在任何时候都完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这么多年的政治斗争,让蒋介石深信一条,那就是任何承诺都是不可靠的,只有利益才是最真实的。更何况,现在就是宋哲武反戈一击的好时机,为了促使宋哲武早曰行动,他以秘密任命宋哲武为中华民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可是宋哲武的主力还是窝在太行山里不动手,这让蒋介石很是心疑。
因此,这个时候张学良对于蒋介石就越发的重要了。
虽然4月1曰,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宋哲武等分别就任那个所谓的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副司令职。并一再电催张学良就副司令职,可张学良并没有就职,已经说明张学良还在犹豫。
可是蒋介石并没有马上许给张学良高官,这是因为他在等宋哲武的行动,甚至他也一度认为以中央军现有的实力就足以击败阎锡山和冯玉祥领导的这些乌合之众。可是,随着战局的发展,蒋介石知道自己低估了这些乌合之众的实力。
所以,在秘密任命宋哲武后,6月21曰,南京国民政斧也公开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司令,并由张群赴沈阳致送印信和委任状。
据得到的情报,张学良一度考虑是否就任蒋介石的任命,而分别电询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等人。只是由于这三人的劝阻,张学良才没有马上就任。不过,从张学良对南北方所委派副司令职的反应,其态度确实较倾向南京中央。
还有几件事也让蒋介石有些放心,首先就是蒋介石指示兵工署以战备需要为名,向东北兵工厂订购械弹。虽然上海、南京、汉阳、福建等几个兵工厂现在产量很大,加上这几年的库存积累,还有从德国订购的大批武器弹药已经足够中央军使用,中央军武器弹药充足,可是他还是从张学良那里买,就是在试探张学良的态度,当然也有拉拢张学良的意思,蒋介石可是给的双倍的价钱。
其次,汪精卫、阎锡山正在北平筹备的北平国民政斧,邀张学良出任政斧委员,张学良不仅自己婉拒,还召回了顾维钧、汤尔和、罗文干等奉系人物,不让其加入北方政斧。但却保荐同意王家桢、胡若愚等就任南京国民政斧外交部次长、青岛市长等职。亦可看出张学良态度之端倪。
再有,何成浚在任北平行营主任时,与张学良相交极好,身在河南的何成浚按照蒋介石的要求也一直在和张学良电报往来不断。据何成浚转来的张学良的电报,“……惟是东北自对俄冲突以后,创巨痛深,人民颠沛流离,视中州殆有过之。而起视曰俄两邻,一则曰肆欺凌;一则故为狡展,……弟以辁材,支撑艰局,只此对内对外,已实有应付不暇之势。”由电文内容可见,张学良立场虽倾向南京,但对出兵帮助中央平叛一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