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材料帝国 >

第46章

材料帝国-第46章

小说: 材料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是见秦海的态度谦恭,也可能是因为受了一肚子气需要找人分享,贾科长果然向秦海说起了这件招标的事情。
  与秦海记忆中的情况相同,在两年前,浦江汽车厂与德国狼堡汽车公司签订了一项合资生产轿车的协议。按照协议要求,浦江汽车厂首先采购狼堡公司的汽车散件,在国内进行组装和销售。在获得组装经验之后,再逐渐地进行汽车配件的国产化替代,最终目标是达到100%国产的要求。
  这款汽车,取了浦江的“浦”字和德国品牌中的“桑”字,被命名为“浦桑”汽车。在过去两年中,浦桑汽车已经组装了2万多辆并且销售一空,成为国内官员们的新宠。秦海知道,这还仅仅是浦桑汽车最初的辉煌,在随后的20年内,浦桑汽车都将成为国内轿车市场上当之无愧的老大,是县处级干部的标准配车。
  时下,正值浦桑汽车合资第一阶段结束,即将进入零散件国产化替代的时期。而摆在中方面前的,是一座难以逾越的技术高山。


第六十六章 必须百分之百达标

  早在60年代初,浦江汽车厂就通过仿造前苏联的伏尔加轿车,开发出了浦江牌轿车。在长达20年的历程中,浦江轿车共计生产了4万辆,装备了许多政府机关和大企业,成为官员们身份的象征。
  70年代末,中国重新打开国门,高层官员密集出访欧美日等国,看着国外大街上琳琅满目的新型轿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中央领导人在日本丰田工厂参观的时候,听说丰田公司一天的轿车产量就相当于浦江汽车厂两年的产量,震惊无语,回国之后便指示开展轿车行业的中外合资改造。
  作为国内最主要的轿车生产企业,浦江汽车厂自然而然地被选择为第一家与国外合资的对象。在经过审慎考虑之后,浦江汽车厂找到了德国狼堡公司,商议成立合资企业,引进狼堡公司的技术与车型,在中国进行生产和销售。
  一开始,狼堡公司对于与中国的合作抱有很强的信心,派出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前往中国,考察合资对象的生产实力。走进浦江汽车厂的生产车间时,德国人全都惊呆了,他们发现,在这家汽车厂里,找不到自动生产线,代之使用的是长凳、手工葫芦吊和橡皮锤。
  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这里根本就不见踪影,同一个型号的螺丝生产出来之后,居然不能通用,工人们在装配螺丝的时候,不得不用锉刀再进行修整,有些螺杆则只能用铁锤砸进尺寸不足的装配孔里去。
  “狼堡公司与中国人的合作项目,就像在一个破败、无援的孤岛上生产轿车,将是失败的实验”,这是当时一家德国媒体对于浦桑项目的断言。
  合资项目在艰难的背景下启动,浦江厂的工人们一点一滴地学习着汽车装配技术,同时也在学习着现代化大生产的理念。进口配件进行国内组装的一期项目顺利结束,中方向德方提出要求,适时启动浦桑的国产化进程。
  狼堡的工程师们拿出了浦桑汽车的全套技术资料,对每一个配件都提出了精确的要求。中德双方的技术人员对老款浦江汽车的配件进行全面梳理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中方只能提供四种配件:轮胎、喇叭、天线、标牌,总价值占汽车价值的2。7%。
  “面向全国征集配套企业,集全国之力,实现浦桑汽车的国产化!”浦江市政府做出了一个大气的决定。
  就这样,由机械部与浦江市政府联合成立了一个浦桑汽车国有化办公室,开始面向全国进行汽车配件的招标。浦江市政府承诺,对于中标的企业,可以给予免税、提供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年之内,使浦桑汽车的国产化率提高到70%以上。
  在当时的中国,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一部分隶属于军方,本身就有繁重的生产任务;另一部分企业也都有自己的配套生产任务,不值得专门为浦桑汽车另外开辟出一套生产系统。
  离开这些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余下的就是各地的中小型企业了。浦江市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国内工业的龙头,为许多省市提供过技术和装备方面的支持,也算是“得道多助”。一纸通知发出,各省纷纷响应,号召省属企业前往浦江,参加配件国产化的投标。
  声势浩大的招标会持续了一个星期,一大帮企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国产办交给他们的样件图纸,让每一家企业都望而却步。这些高得让人眩目的技术要求,远远超出各家企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这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这是谁提出来的标准?”有人愤愤不平地质问道。
  “这是德方的标准,狼堡公司一直是按这个标准进行配件采购的。”国产办的工作人员答道。
  “我们又不是德国,咱们国家穷,道路状况也差,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搞个过渡标准吗?”又有人建议道。
  “不行,我们必须100%达标,降低0。1%都不行!”浦江市政府的回答掷地有声。
  “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必须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改造,到时候我们生产出了产品,你们不要怎么办?能不能保证只要我们造出来,你们就一定采购?”有人婉转地提出了条件。
  “配件只要合格,我们一定采购。但如果不合格,我们绝不会妥协。”这是国产办的回答。
  “娘的,这就是一帮卖国贼!什么中外合资,完全就是外国人说了算嘛!”一干前来参加招标的企业领导人开始破口大骂,然后带着自己的团队愤然离席,“你们自己玩吧,老子不侍候了!”
  秦海他们遇上的,正是这样一支在招标会上受挫的企业。赵厂长的全名叫赵自然,是海东省江洲机械厂的厂长。贾科长叫贾雁高,是厂里的生产科长。而坐在赵自然身边的那位文气的中年人,则是厂里的技术科长,叫马长峰。
  “我叫秦海,这位是我们青锋农机厂的宁厂长。”秦海也向对方做着自我介绍,听他与赵自然等人聊得热闹,宁中英也离席凑过来了,秦海赶紧把宁中英介绍给了对方。
  “我叫宁中英。”宁中英说道。
  “宁厂长,我听说过你的大名。”赵自然这回终于站起来了,热情地走上前来,与宁中英握手:“我是听我们省关北农机厂的孙厂长说的,说你为人仗义,是急公好义的宋公明。”
  “哦哦,是老孙啊,记得记得,有一年在广州开会的时候,他突发了阑尾炎,是我把他背到医院去的。”宁中英哈哈笑着说道。
  “对对,他说的就是这件事。”赵自然道,说罢,他又赶紧对手下吩咐着,“老贾,去把宁厂长他们的碗筷都拿过来,既然碰上了,就一块吃吧。”
  企业这个圈子并不大,大家随便一说,就都能找到几个互相都认识的熟人,于是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宁中英和秦海把自己的菜端到赵自然这一桌,与他们拼在一起,正好赵自然他们点的菜也已经上来了,大家各自在酒杯里倒上了啤酒,然后便觥筹交错地喝开了。
  众人聊了一些闲话之后,赵自然问起了宁中英一行浦江之行的目的,待听说他们是来找产品销路之后,赵自然指了指秦海,说道:“小秦,你刚才打听招标的事情,是不是也想去试试啊?听我的,别去碰这个业务,国产办那边根本就没有诚意,纯粹是为了哄上面领导的。”
  秦海笑笑,说道:“其实外商对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严格,也是一贯的,并非只对咱们中国企业。对了,赵厂长,你们厂去投标的是什么产品,能说来听听吗?”
  赵自然向马长峰努了努嘴,马长峰回头从包里掏出一张图纸,递给秦海,说道:“这是图纸,你能看懂吧?”
  “他在技术上还有两下子,有点鬼点子。”宁中英看出了一行人对秦海的轻视,赶紧解释着。秦海的年龄的确是硬伤,下巴上光溜溜的,一看就能让人想到“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古训。
  秦海向马长峰道了谢,接过图纸翻看了一番,然后对马长峰问道:“这个伞齿轮,按客户方的要求,应当要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造,你们厂有粉末成形压机吗?”
  此言一出,一桌子人除宁中英之外,对秦海的看法都陡然发生了变化。粉末冶金技术在国内不算什么新技术,但应用范围不广,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概念。秦海只是看了看图纸,就能够猜出配件的工艺要求,而且直接询问相关设备情况,不管怎么说,至少算是一个懂行的人了。
  “我们有一台从美国进口的液压粉末成形压机。”马长峰用认真的语气答道。
  “阿尔法公司的?”
  “没错,正是阿尔法公司的。”马长峰眼睛里分明已经有一些惊异之色了。
  “烧结电炉呢?”
  “也有,德国的。”
  “克雷默的?”
  “没错,正是克雷默的!”
  听着秦海与马长峰的一问一答,赵自然心里对于秦海的不屑早已烟消云散,他转头去看宁中英,得到的是对方一个得意的眼神。
  “你们这小伙子,哪毕业的?”赵自然小声问道。
  “我们省的农机技校。”宁中英答道。
  “不会吧?农机技校毕业,懂得这么多东西?这可是人才啊。”赵自然道。
  宁中英呵呵笑道:“当然是人才,要不我到浦江来出差,谁都不带,就带这么一个愣头青?”
  “以你们厂的装备水平,接下这个伞齿轮的生产完全没有问题啊,你们怎么会放弃了呢?”
  那边,秦海的声音骤然大了起来,目光中也带上了几分恨铁不成钢的遗憾之色。


第六十七章 值得去冒险

  “小秦,你怎么对马科长说话的!”
  宁中英赶紧出面打圆场了,秦海这家伙在别的时候还挺圆滑的,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用这样的口吻对一个比他年长30岁的外厂技术科长说话,这显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没事没事,宁厂长。”马长峰摆摆手,想对秦海说点什么,一时又觉得语塞。面对着秦海的目光,他不知乍的,竟然感到了一些压力,似乎自己放弃这个齿轮的生产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
  “小秦,我们马科长可是正牌的大学生,本事在系统内都是有名的。”贾雁高在一旁不满地反驳着,“马科长也是经过了反复论证,认为我们厂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国产办的要求,这才决定放弃的。”
  “是这样的……”马长峰经过短暂的尴尬之后,开始恢复理智了,他字斟句酌地说道:“小秦,我想你应当知道,粉末冶金不光是有设备就行了,关键在于铁粉的配方,还有成形之后的热处理。我们倒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但我计算过了,根据我们的现有技术制造出来的伞齿轮,达不到对方的要求。”
  “没有技术可以开发呀。”秦海说道,“铁粉配方其实并不复杂,国外生产零件有用扩散合金化粉末的,有用雾化铁粉的,也有用非常廉价的普通还原铁粉的,就这个零件的使用工况而言,对铁粉的要求并不高,难点主要是在添加剂方面。”
  “对呀对呀,我也觉得难点是在添加剂上。”马长峰兴奋起来,“你说说看,是什么样的添加剂。”
  秦海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用于烧结钢构件的添加剂,不外乎用于帮助碳化的,比如uf4超细石墨;用于改善切削性能的,比如mns,还有ws2;还有用于润滑的,比如kl。这些添加剂目前国内还不能完全提供,可能需要进口,外汇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这倒不成问题,浦桑国产化本身就能够节省外汇,所以国产办答应,可以帮助提供一些外汇,用于进口国内稀缺的原料。”赵自然也加入了谈话,他从马长峰的神情中意识到事情可能会有转机,不禁有些心动。
  浦桑国产化,这可是牵动中央的大项目,谁不想在这个项目中小小地露一脸?尤其是在大多数企业都知难而退之后,能够迎难而上的企业毫无疑问将会是受到格外关注的。就算不考虑政治上的好处,能够成为浦桑项目硕果仅存的几家国产化配套厂之一,对于江洲机械厂也能产生极大的广告作用,这样的好事,赵自然怎么能够不上心呢?
  “这些添加剂的情况,你都很了解吗?”马长峰也被秦海的话吸引住了,秦海说的这些概念,他是这两天才从国产办提供的技术资料中看到的,自己也知之不详。听秦海不假思索、如数家珍地说出来,他坚信秦海肚子里是有一些货色的。
  秦海不敢太过于张扬,他摆了摆手,说道:“马科长都不甚了解的东西,我怎么可能很了解呢?不过是过去看书的时候注意过,具体到应用的时候,还得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