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材料帝国 >

第142章

材料帝国-第142章

小说: 材料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院子有七八间房,包括实验室、药品仓库、资料室等等。颇为正规。从此也可以看出柳耀忠对科研的确极为重视,一个小厂子居然能够把实验室的条件做得如此优越。
  “我和柳厂长办这家厂子的初衷,是希望凭借独有的技术,占据一定的市场。然后再利用从市场上获得的利润,开发新的技术,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成为一家以高技术为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
  在实验室里,周东屹毫不掩饰地向秦海和夏扬杰介绍着自己的宏大理想。
  “是啊是啊,其实我只是一个农民,不懂什么技术。如果不是东屹,我肯定不敢出来办这家厂子。更不用说把厂子搞得还有一定规模了。”柳耀忠附和着说道。
  听到两位合伙人的话,夏扬杰忍不住向秦海投去一束目光,他想起秦海此前就一直在谈论着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想不到在浦江市郊居然就见到了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秦海不动声色,说道:“那么,到目前为止,不知道柳厂长和周工的目标达到没有。”
  “唉,都怪这场该死的事故!”柳耀忠叹了口气,“也怪我选人不当,找了一个远房的侄子来给东屹当助手,那孩子学艺不精,要不是东屹舍命相救,那孩子就完了。结果,孩子保住了,东屹却伤成了这样。”
  周东屹赶紧说道:“这事怨我,是我没给他交代清楚操作流程。他毕竟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高分子化学的东西,他完全不懂嘛。”
  “这样的实验,你们怎么能让一个高中毕业生来做呢?这怎么也应该找一些在大学里系统学习过化工知识的大学生来做才是啊。”夏扬杰批评道。
  周东屹道:“我知道这一点,可是现在大学生谁愿意到我们这样一家乡镇企业来工作?也怪我性子太急了,一心想抓紧时间搞出几种新产品,否则这些实验我是不会交给他人来操作的。”
  柳耀忠也跟着进行自我批评:“都是我催东屹催得太狠……我们之前只有东屹开发的两种产品,求爹爹告奶奶才打开了一点市场,积累太慢了。我想着,如果能够多几种产品,或许市场能更大一些,这样我们招聘人才也容易多了。”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抢着往自己身上揽责任。站在一旁的秦海和夏扬杰倒是从这些话里听出了他们的无奈:乡镇企业,本身就不招人待见,招不到人才,也找不到业务,所以只能苦苦挣扎,慢慢积累。
  在当年,像东耀厂这样的乡镇企业多如牛毛,有一些依靠技术或者经营能力熬出头来了,更多的就只能是勉强度日,最终难逃破产关门的命运。
  “柳厂长,周工,你们厂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现在咱们来谈谈合作的事情吧。我们这边的情况。我昨天晚上也向柳厂长和蒋女士介绍过了,不知道你们对于这项合作有什么打算。”秦海不再与柳耀忠等人兜圈子,直接切入了正题。
  柳耀忠看了周东屹一眼,周东屹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先开个头吧。昨天晚上,耀忠和巧云回来。说了你们的意思,我们连夜研究了一下,有一些想法,请秦秘书和这位夏工程师指教。
  秦秘书是浦桑国产化办公室的,要和我们厂合作,不外乎就是有关汽车塑料件的加工问题。我这里梳理了一下,汽车上使用的塑料件,大致有这样几类:第一类,包括车轮罩、镜框、仪表板、喇叭盖、杂货箱等塑料部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尺寸稳定性要好,力学性能良好,易于加工,有些还要能够适应电镀。这样的塑料材质应当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也就是abs塑料……
  第二类,是汽车上的灯罩,要求透明、强度高。易于进行模压加工。这样的材质主要是聚苯乙烯……”
  周东屹拿着几页手写的材料侃侃而谈,脸上全然没有了此前的冷落。让人很难想象他是一位刚刚遭遇不幸失去了双腿的残疾人。在说到各种塑料的性能、局限性等问题时,他几乎没有一点迟疑,有些强度、韧性的数据都能够随口道出。
  “不会吧,周工,你研究汽车多少年了?”秦海忍不住发问了。
  周东屹说的这些内容,秦海和夏扬杰当然都是清楚的。毕竟他们就是干这行的。但周东屹却不是搞汽车的,能够把这些内容总结得像是看过国产化办的内部资料一样,这怎能不让人震惊。
  听到秦海的问话,周东屹自豪地笑了。他说道:“其实我对汽车没多少研究。昨天耀忠回来说了这事之后,我们马上去找熟人借了一辆浦桑汽车回来。连夜研究,把与我们有关的零件每一个都记下来了。有些总结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要请二位领导指教呢。”
  “太不容易了……”秦海感叹道。周东屹这样一解释,让人觉得他有这样的认知倒也不奇怪,难得的是他们有这样的精神,能够连夜找人借车回来研究,把各种资料整理到如此精细的程度。相比秦海他们此前考察过的那些国企的懈怠,东耀厂的这种积极态度,才是最让人觉得可贵的。
  “那么,说说你们的结论吧。”秦海打断了周东屹的叙述,他没必要再听这些常识性的介绍,他想知道东耀厂在琢磨了这么多东西之后,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周东屹道:“我们把汽车上使用的塑料件梳理了一下之后,觉得有几种材料是我们可以做的,而且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性能要求。”
  “你说说看。”秦海道。
  周东屹道:“第一种,是汽车里的导线套,现在是用软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的,它的特点是柔软、介电性好、有独特的耐燃烧性。但现在浦桑汽车里使用的导线套与市场上常见的软质聚氯乙烯不同,我用乡里的老式吉普里的导线套对照了一下,发现浦桑汽车上的导线套变形和老化的程度都明显更低,这显然是经过特殊处理的。”
  “什么特殊处理?”秦海饶有兴趣地问道,他当然知道浦桑汽车导线套用的是特殊的聚氯乙烯材料,而且也正是他此前希望金南化工厂能够研制出来的特殊材料。不过,这个周东屹能够对比就能够发现这其中的差异,的确是有两把刷子了。(未完待续。。)
  ps:  这两天忙……这个理由是不是有点苍白?再多的解释都是掩饰,没有更新谁相信?所以不解释了,更新去。捎带说件事,有个写亵衣……不对,是《械医》的完颜小白,扬言要在都市月票榜上超过橙子,然后就真的超过了。橙子很不服气,虽然他写的《械医》的确挺不错,前一本书《超级脂肪兑换系统》更是神作,但凭什么就能欺负人?如果橙子抓紧更新,大家愿意投几张票让橙子反超他吗?话说,月票榜是个重要的东西……


第二百零一章 换一种业务模式

  “这个问题,夏工应当很了解吧?”
  周东屹没有直接回答秦海的问题,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夏扬杰。在他心目中,秦海是搞行政的,对技术肯定没什么了解,而夏扬杰是搞技术的,如果浦桑国产化办已经掌握了聚氯乙烯改性的方法,那么知道这项技术的,肯定是这个“夏工”。
  夏扬杰没有想到周东屹会把球踢给自己,他愣了一下,说道:“这个我可不太清楚,我们需要的肯定是改性聚氯乙烯,但具体如何改性……我的研究方法不在这方面,秦秘书,你应该了解一些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夏扬杰对秦海的技术水平已经有所了解了,知道在材料技术方面,秦海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秦海都能说上一二,而且还不是信口开河地说,而是真正熟悉到了一定程度,能够有的放矢地说出最关键的内容。
  夏扬杰有时候也纳闷,秦海小小年轻,怎么会懂得这么多的东西,就算是浦交大化工系的大佬们,也不过就是在某方面精通,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夏扬杰的话,让周东屹有些奇怪,怎么技术上的事情,还要这个秦秘书来说呢?没等他说什么,秦海已经笑着开口了:
  “怎么,周工,你还担心我们盗了你的技术不成?其实这项技术的大体思路是清楚的,要提高聚氯乙烯产品的抗击性和耐燃性,尤其是改变产品的低温脆变特征,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聚氯乙烯中掺混氯化聚乙烯,难度只在于选择含氯量、分子量分别为多少的氯化聚乙烯,用什么样的掺混方法。还有具体的加工温度是多少。你说,我说的对吗?”
  “原来秦秘书也是行家?”周东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秦海问他加工方法的时候,他的确存了保守秘密的心理。下海这几年,他多少也熏陶了一些商业气息,知道技术秘密的价值所在。他琢磨着,如果眼前这两位国产化办的官员对聚氯乙烯改性的方法一无所知。东耀厂就可以把价格报得高一些,多赚一点利益。没想到秦海居然是一个行家,几句话就把技术诀窍给揭穿了。
  “思路是这条思路,但具体的工艺我们并不掌握,不知道周工能不能做到。”秦海接着说道。
  明人不说暗话,既然秦海是懂行的人,周东屹也就不再隐瞒了,他坦承道:“因为我们刚刚接触这项产品,所以目前并没有成熟的工艺。不过。对聚氯乙烯材料的改性,我们过去曾经做过一些实验,摸到了一些门径,如果能够给我们一些时间,我想我们应当能够找到最终的工艺。”
  “你们需要多少时间?”秦海笑着问道。
  周东屹与柳耀忠对视了一眼,柳耀忠的眼神是热切的,而周东屹的眼神却带着一些迟疑。犹豫了片刻,周东屹问道:“秦秘书。我冒昧地问一句,你们采购导线套。一套的价格是多少?”
  “15元。”秦海说道。
  “这……”周东屹的目光终于变得暗淡了,他摇了摇头,说道,“那我们几乎无利可图啊。”
  “怎么会无利可图呢?”夏扬杰急了,“周工,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15元一套的导线套,你们的材料费、加工费,最多超不过5元钱,这相当于每套有10元的利润,你们还嫌低?实不相瞒。这是我们国产化办为了鼓励企业创新才把价格定得这样高的,过两年,这个价格肯定要降下来。”
  周东屹道:“夏工说得不错,这个价格的确是够高了,可是,我们一年生产1万套,也就是10万元的毛利。要把改性工艺开发出来,我估计,可能需要二三十万元的投入,而且还不能打包票说一定能开发出来呢。”
  “东屹,需要花这么多钱?”柳耀忠瞪圆了眼睛问道,在得到周东屹的确认之后,他把头转向秦海,低声说道:“秦秘书,如果真是这样,这个产品对我们来说,真的不太适合。”
  柳耀忠此前没有开口,是因为不清楚研发所需要的投入,听周东屹这样一说,他也觉得这桩业务是个鸡肋了。像他们这样的小企业,是不敢做什么长线产品的,如果一项产品的投入需要花几年时间才能收回,对于小企业来说,风险太大。
  秦海对柳、周二人的反应并不觉得意外,他事先已经匡算过有关的成本和收益,知道东耀厂承接这项业务肯定是不合适的,除非换一种业务模式。没到最后关头,秦海自然不会把真货都抖出来,他只是笑呵呵地问道:“为什么你们只是生产1万套呢?我们的订单可是一年10万套呢,未来随着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你们也可以为其他品牌的汽车提供配套,那时候一年销售100万套也不成问题呀。”
  “我们的生产能力有限,1万套已经是极限了,10万套……真的不敢想了。”柳耀忠支吾着说道。人家把业务都送到门上了,自己却吃不下去,这是很郁闷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人家如果冷笑一声、拂袖而走,他也无话可说。
  秦海不以为然,依然笑着说道:“柳厂长,生产能力有限,可以想办法扩大呀。你想想看,60%以上的利润率,多好的业务,丢了太可惜了。”
  柳耀忠真是无语了:“秦秘书,你不了解我们这种小企业的苦衷啊。要扩大生产,就得贷款。别说现在贷款不好弄,就算能够贷着,动辄好几十万,我们也不敢冒这个风险啊。这种事,成功了倒是一夜暴富了,可是万一失败了,我和东屹两家人,只怕就要去讨饭了。”
  “原来是这样……”秦海装作恍然的样子,点了点头,然后突然问道:“柳厂长,周工,你们有没有想过,把这项技术拿出去卖钱呢?比如说,你们出技术,让别人去生产,你们从利润中抽头。这样一来,你们的利润不就有保障了吗?”
  “对呀,我们国产化办正在酝酿一个政策,就是鼓励民间科研机构开发技术,交给有生产能力但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进行生产,双方共享最终的收益。周工既然有把握把改性聚氯乙烯材料的技术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